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朱元璋的理想和它的幻灭 -- 萨苏

共:💬100 🌺148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问什么是奥姆剃刀

            来前主要是看来萨的书跑了来

            没想到这里的坑比那还大。。。。。。

            都成河了:)

            看来我也跑不掉了哈

            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

            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

            cchere.net http://www.cchere.net/thread/818639

            是这个么 我看书一向不仔细

            望海涵

            • 家园 【文摘】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奥卡姆(Ockham)在英格兰的萨里郡,那是他出生的地方。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有时为了显示其权威性,人们也使用它原始的拉丁文形式: 

              Pluralitas non est ponenda sine necessitate.  

              Frustra fit per plura quod potest fieri per pauciora.  

              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praeter necessitatem.

              事实上,只有前两种形式见于他现存的著作中,而第三种形式则由后来的一位学者撰写。威廉使用这个原理证明了许多结论,包括“通过思辨不能得出上帝存在的结论”。这使他不受罗马教皇的欢迎。  

              许多科学家接受或者(独立的)提出了奥卡姆剃刀原理,例如莱布尼兹的“不可观测事物的同一性原理”和牛顿提出的一个原则:如果某一原因既真又足以解释自然事物的特性,则我们不应当接受比这更多的原因。  

              对于科学家,这一原理最常见的形式是:

              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

              在物理学中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切掉形而上学的概念。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与洛仑兹的理论就是一个范例。洛仑兹的理论认为在以太中运动的尺收缩、钟变慢。爱因斯坦关于空—时变换的方程与洛仑兹方程在钟慢尺短效应上一致,但是爱因斯坦和庞加莱认为以太不能根据洛仑兹和麦克斯韦方程组检测到。根据奥卡姆剃刀,以太就被排除了。

              这一原理也被用来证明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海森堡从光的量子本性和测量效应中推出了不确定原理。

              史蒂芬·霍金在他的《时间简史》中解释说:我们仍然可以想像,对于一些超自然的生物,存在一组完全地决定事件的定律,它们能够观测宇宙现在的状态而不必干扰它。然而,我们人类对于这样的宇宙模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看来,最好是采用称为奥卡姆剃刀的原理,将理论中不能被观测到的所有特征都割除掉。

              但是“不能确定以太的存在”和“以太的不存在”都不能仅仅根据奥卡姆剃刀推出。它可以区分两个能做出同样结论的理论,但是不能区分其他可能做出不同结论的理论。实验的证据仍然是必需的,并且奥卡姆本人支持经验主义,而不是反对。

              厄恩斯特·马赫提倡奥卡姆剃刀的一个版本,他称作“经济原理”,表述为:“科学家应该使用最简单的手段达到他们的结论,并排除一切不能被认识到的事物”。把它引入哲学就形成了实证主义哲学,即认为某物存在但无法观测与根本不存在是一码事。马赫影响了爱因斯坦关于时空不是绝对的论述,但是他(马赫)也把实证主义应用到分子的概念。马赫和他的追随者认为分子是形而上学的概念,因为它们太小而不能被直接探测到。这种主张不顾分子论在解释化学反应和热力学上的成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使用经济原理抛弃了以太和绝对参照系的时候,爱因斯坦几乎同时发表了一篇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它证实了分子的实在性,这就打击了实证主义的使用。这个故事意味着,我们不能盲目使用奥卡姆剃刀。正如爱因斯坦在他的《自传笔记》中写道:

              即使是大胆而天才的学者也会因为哲学上的偏见而妨碍他认清事实,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人们常常引用奥卡姆剃刀的一个强形式,叙述如下:

                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   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   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   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

              ……或者以这种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

                让事情保持简单!

              注意到这个原理是如何在上述形式中被加强的。严格的说,它们应该被称为吝啬定律,或者称为朴素原则。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区分能够做出相似结论的理论。现在我们试图选择做出不同结论的理论。这不是奥卡姆剃刀的本意。我们不用检验这些结论吗?显然最终不是这样,除非我们处于理论的早期阶段,并且还没有为实验做好准备。我们只是为理论的发展寻求一种指导。

              这个原理最早至少能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界选择最短的道路”。亚里士多德在相信实验和观测并无必要上走得太远。朴素原理是一个启发式的经验规则,但是有些人引用它,仿佛它是一条物理学公理。它不是。它在哲学和粒子物理中使用的很好,但是在宇宙学和心理学中就不是特别好,这些领域中的事务往往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或许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要胜过引用奥卡姆剃刀:“天地之大, 赫瑞修, 比你所能梦想到的多出更多”

              朴素是主观的,宇宙并不总是像我们认为的那样简单。成功的理论往往涉及到对称、美与简单。1939年保罗·狄拉克写道:

              研究者在把自然法则转变为数学形式的时候,应该为数学的美而努力。对于简单和美的需求往往是等价的,然而当它们发生冲突的时候,后者应该优先。

              吝啬原理不能取代洞察力、逻辑和科学方法。永远也不能依靠它创造或者维护一个理论。作为正确性的判别方法,只有逻辑上的连贯性和实验的证据才是绝对的。狄拉克的理论很成功,他构造了电子的相对论场方程,并用它预言了正电子。但是他并没有主张物理学仅仅应该基于数学的美。他完全赞同实验检验的必要性。

              吝啬原理不能取代洞察力、逻辑和科学方法。永远也不能依靠它创造或者维护一个理论。作为正确性的判别方法,只有逻辑上的连贯性和实验的证据才是绝对的。狄拉克的理论很成功,他构造了电子的相对论场方程,并用它预言了正电子。但是他并没有主张物理学仅仅应该基于数学的美。他完全赞同实验检验的必要性。

              最后的结论来自爱因斯坦,他本身也是一位格言大师。他警告说:

                “万事万物应该尽量简单,而不是更简单。” 

              作为著名的唯名论者,奥卡姆以此反对实在论,认为没有必要在个别事物之外设立普遍的实体,因为这些实体既无逻辑自明性,又缺乏經驗证据。

              这一观点促进了经验科学摆脱神学的束缚,并为后来的逻辑经验主义,特别是外延论者所重视。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5%A5%E5%8D%A1%E5%A7%86%E5%89%83%E5%88%80”

              关键词(Tags): #奥卡姆剃刀#Occam's#Razor
            • 家园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就是别画蛇添足
        • 家园 千里做官只为财

          什么8荣不耻、微言大义,都是虚的,是浮在水面的一层泡沫。决定的是水下的金钱如何流动的。

          “三农”叫了N年了,中央只不过是财政稍稍向农村倾了一下,每年不过是向农村倾了几百亿。官还是同样的一批贪官,农村不也安了?

      • 家园 着啊,大明朝阉祸之烈,也侧证了权力制衡已被破坏

        只要有一个人能在皇帝身边说得进话,他的徒子徒孙即能跑到外面呼风唤雨无所不为...

        • 家园 【文摘】君师合一,君师合一!!!哈哈

          儒学政治思想绝不是绝对的专制主义

          ——儒学政治思想简评之一

          儒学政治思想可以简略地概括为八个字:内圣外王,君师合一。《大学》开篇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对内圣外王之道的最好解说。政治统治者的合法性建立在道德优越性的基础上,政治问题被混同于伦理学问题。其隐含的意义是儒学所谓的圣人应该是天然的政治领袖。孔孟尚游说诸侯,只想做君王之师。后来纬书(儒学内部的边缘传统)干脆提出“素王”说,以为孔子当为万世之君王,君师合一的观念形成了。

          考虑到原始儒学创立时的政治环境,是礼崩乐坏、弱肉强食的春秋战国时代,其政治思想在当时确实有非常大的进步性和革命性。儒家反对当时赤裸裸的军事强权政治,要以儒家的仁义道德约束统治者,其政治理想是建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世界,所谓为万世开太平,其救世之心和爱民之心昭然可见。孟子的言论尤其大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他的王霸之辨尤其咄咄逼人,尖锐地提出了统治合法性的问题。那些军事强权统治者都想通过武力一统天下,儒学的仁义道德和和平主义,如何能为其所用,难怪孔孟在政治上皆不得志。当时统治者真正需要的是以韩非子为集大成者,无条件地为强权政治和君主专制辩护的法家,秦王嬴政也正是行法家之道才一统天下,得登大宝,成为梦想其皇权千秋万代的秦始皇。他之所以要焚书坑儒,正是“敏锐”地发现儒学政治思想对其绝对专制的潜在威胁,不愧为“政治天才”。早有识者将一部传统中国统治者的政治思想史概括为外儒内法,统治者一直坚持的是绝对的权力,到20世纪70年代,都还有尊法批儒之运动,法家的专制主义传统真是源远流长,其生命力之旺盛,其为害之烈,都让后学我悲愤交集。

          儒家提倡的是圣人政治和贤人政治,可以称之为人治传统,但绝不是绝对的专制主义,这是我们今天反思中国政治思想传统所必须澄清的。传统中国的专制君王可以利用经董仲舒、韩愈等曲学阿世的俗儒,利用他们阉割过的儒学为他们的专制统治寻求合法性辩护,但绝没有施行孔孟政道之意,孟子之民本思想、王霸之辨被统治者一直斥责就是明证。后世大儒早有先圣之道,何有一日行于天地间之叹。冯友兰先生衰年变法,呕心做《中国哲学史新编》,在20世纪80年代还感慨,中国传统政治只有霸道,而所谓王道从未实现过。读书至此,我曾叹息良久。儒学政治思想源于一种道德理想主义,我们尽管可以批评其过于高调、不切实际,却没有资格轻诋其理想的高尚和远大。“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在毛权倾天下之时,敢于犯颜直谏,虽龙颜大怒而不改其志,支持他的是儒家的思想: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也;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幸而有这种精神支持,在郭沫若之类的读书人之外,我们还有梁漱溟先生、陈寅恪先生、熊十力先生、晚年冯友兰先生(80年后)这些继承了中国读书人之魂的大儒。

          至于儒学政治思想之缺陷,我将在下贴“内圣开不出外王”中论说。

          内圣外王之道开不出宪政民主制

          ——儒学政治思想简评之二

          前贴已略为阐发儒学政治思想不是绝对专制主义思想,其核心思想内圣外王、君师合一,是一种圣人政治。当代新儒学为应对西方宪政民主制的挑战,重提内圣外王之道,试图以老内圣(道德理想主义)开出新外王(民主政治),其主要发掘的思想资源是原始儒学思想,诸如《春秋》的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孟子的民本思想和王霸之辨等。我虽然对儒学政治思想有同情的理解,但始终认为内圣外王之道开不出宪政民主制,特略为论说。

          中西政治思想之分殊,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是:西方政治思想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以统治者权力为基础。

          西方政治思想以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为基础,于是认为政治权力只是保护个人权利的工具,他们时时提防这种权力过大反而危及个人权利,因此天然地不会信奉一切形式的专制主义,而是千方百计限制统治者的权力。经过英国光荣革命、美国制宪、法国大革命等伟大历史实践,又有许多伟大政治思想家的漫长探索,如洛克、休谟、联邦主义者、孟德斯鸠、托克维尔等,西方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制度创新:宪政民主制。宪政确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限定了政治权力的界限;民主制确定了政治的程序化运转,使政治权力的产生、运作、更迭都有规则可循,终于可以实现统治权力的和平更迭。其精妙绝伦之处在于政治权力既够强大,可以对内惩戒一切危害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不义行为,对外可以抵御敌国侵略,而这种够强大的政治权力因受三权分立、多党竞争等制度安排的制约又不会异化为专制权力。这里的确没有高蹈的道德理想主义,但如休谟之言,却是一个将“坏”统治者(就道德而言,如小克之好色)对社会的危害性(小克好色,美国经济照样8年连续增长,而隋炀帝好色,则千万生灵涂碳)降到最低的制度。近代西方的崛起,我认为有三大原因:由学术自由、百家争鸣带来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思想的空前繁荣;经济上因法律完善保护私有财产,才有可能发动工业革命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高速发展,一直从工业化社会发展到现在的信息社会;宪政民主制确保权力的依法运作,国内政治稳定,公民权利受保护,没有大的政治动乱。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不管是儒家的圣人政治或是法家的专制主义(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始终边缘),都是以统治者权力为基础。或是以圣人为生民立命,或是以君主为生民立命,都不承认个人的基本权利是第一位的,而是统治者(不管是圣人还是君主)赐予的,是一种派生的权利。法家这方面最绝,其严刑峻法只针对被统治者,统治者则可以为所欲为,所以我一直对韩非子深恶痛绝。法制(rule by law)和法治(rule of law)有根本区别。法制只是一种工具,专制主义统治下也可以有法制;法治必须既约束被统治者,也约束统治者,则只有民主政体才有。宪政民主制只有建立在个人权利本位基础上,舍此别无他途。

          儒家因其道德理想主义,天然地有不能容忍思想和学术自由的倾向,一个自以为掌握了圣贤之道的人,往往产生致命的自负。孟子是我佩服的大儒,但当他有失风度地大骂墨子兼爱是无父无君的禽兽时,我则忍不住要说一声:你这是思想领域的霸道,忘了行王道了。相比之下,庄子天下篇颇能识异见之美,则颇有自由主义者之雅量和风度,我深深敬佩。儒家这种攻乎异端、高度一元化的思想模式被古代专制统治者利用,就蜕变为统治者的御用儒学,因其实际危害之烈,往往让现在的读书人错误地以为中国传统专制政治全是儒学之过,我则不同意。儒家对统治者至少还有以道德理想主义名义的制约,不会赞同绝对专制,对此我颇有同情的理解,孔孟都不是专制统治者的御用文人,有其独立的思想,他们是出于济世之苦心才提倡德治,而且都受过专制权力的迫害。他们的缺陷在于思想和理论的内部,其高度一元化的思想模式,高蹈的道德理想主义或者说过分自负(康有为是后世的典型),确实开不出法治和民主政治。只有法家,因为其提倡绝对专制主义,我则坚决批判,尽管韩非也被专制统治者害死,我只觉得是报应,绝不同情。

          对于熊十力先生孜孜以求的老内圣开新外王之学,我一直很敬佩,在西学横绝天下之时,先生体现了中国传统读书人的伟大襟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情感是一回事,理智又是一回事。经过痛苦的思考,我想对早已仙逝的先生说:老内圣确实开不出新外王即现代的宪政民主制。中国学问的长处在内圣一路,具有极其精深的心性之学和道德哲学,但确实短于外王之学,西方的政治哲学思想和西人制度创新的能力,的确领先一步。将历史的眼界放宽,西方对我们的全面优势的建立也不过200年左右,之前我们曾经领先了他们2000年。当中世纪初期日尔曼的骑士靠武力决定政治权力的归属之时,唐宋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文官和考试制度,具有一定程序政治的特征了。西方启蒙运动时期,我们的科举取士制度还曾是启蒙思想家如魁奈、伏尔泰等人心仪的制度,他们还借此批判路易十四的专制统治。当然现在看来,那是一种完全的误读,中国传统政治下,被统治者有通过一定相对公正的程序做官的权利,但最高权力——专制君主王朝则只能通过非程序化的方式更迭,每次改朝换代,不知多少人头落地、生灵涂碳,所谓千里无鸡鸣,路边有白骨!

          鉴于中国思想里政治思想之缺乏深度广度和国人制度建设能力的相对薄弱,今日之读书人首先还是要潜心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和学习借鉴西方程序化、理性化的政治制度,同时发掘本土思想资源,孔、孟、朱(熹)、王阳明、王夫之、黄宗羲等大儒都有一些和现代宪政民主制不矛盾而且可以相互发明的思想。有这两个基础,则不难创造性地吸收发展宪政民主制,将这个西人首先实践成功的政制向前推进。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安排,小克的“道德沦丧”和“布(什)戈(尔)的数数之争”已经暴露出其弊端。任何制度安排都要有改进的余地,才有生命力,西方人不也在不断改进吗?如果没有改进,列宁在1917年就宣判了死刑的这个制度还能活到今天,而且至少目前还没有衰亡的迹象?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海纳百川胸怀的民族,是一个有伟大文化传统和极高智慧的民族,我相信,只要依照宪法切实保护公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稳步推进民主政治,中华民族必将迎来学术思想的空前繁荣,重现轴心时代百家争鸣时的伟大创造力,经济必将高速健康发展,社会必将充满爱心和和美之气,一定能实现中国文化伟大的复兴!

          • 家园 君师合一可不是儒家的经传里面说的,

            是后人造神运动造出来的。

            关于儒家,这篇文章多少写到了点,但是讲得还不够,略微接触到了一点皮毛,就急急忙忙的下结论去了。这也是现代儒家研究的一个通病。大家都是浮在表面上,根本深不下去。当然儒家典籍汗牛充栋,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光直接来解释一本春秋经的传,著名的就有三个。孔子写的通俗易懂的经尚且如此,后世的各种著作论述,不要说遍览群要,就是把其中的几个分支给弄明白了,也称得上大儒了。三十老明经,嘿嘿。但是,你又不得不研究,儒家经典,诗书礼春秋,还有论语,大学、中庸,都只代表了最早期的创立状态。后世的各种流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变革。如何用现代的观点和理论加以阐述和总结,是我们目前最大的一个难题。

            这也不仅仅是儒家或者国学研究的困难,中医药,以及若干久远的文化传统,都面临这样的一个难题。有人说,建国后就没有出过真正的儒家。这固然是实情,也不得不说是我们目前国学研究的一个尴尬的局面。

      • 家园 我的想法也差不多阿,孔子本来的学说挺简单的
      • 家园 因为水平低,看不懂。所以只好送朵花意思意思,不表评论
      • 家园 我倒是觉得现在的某某某文选也正朝这条路走过去

        比起原来纯学术的大胡子他们的著作来说,现在的那些新提法新理论更多的是文字游戏,糊弄人的东西多于实际指导的。

      • 家园 补充一 儒家简史 (弄斧之作,大家手下留情)

        说实话,儒家作为一个门派,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孔老二最早的时候所倡导的,简单说来就两个字,忠恕而已。忠,在当时的很大一个程度上,并不是忠于名义上的周朝,或者某个诸侯,而是忠于孔子眼中的所谓社会秩序,说白了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究长幼有别,按照社会地位来排定大家在社会中的地位。恕,就是调和社会矛盾,对此,孔子做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分析。包括个人修养、中庸之道在内的许多思想,都是对这个调和社会矛盾的具体解释和实际应用。

        这个说法,在后来的历朝历代里面,无疑是非常地符合统治者的利益的。这也就成了后来儒家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或者说主流的社会思潮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里所说的统治者,是一个集团,而不是简单的一个人,或者所谓的皇帝这一家人,而是指所有的社会上层建筑上面的人。而这些人,除了皇帝一家之外,历经了贵族、士族到后来的以才学取势的所谓儒家的知识分子的演变。而这些人的演变过程,既是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也同时受到了历史上的各个重要事件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了统治阶层内部的管理方式,以及最高统治者、即皇帝的个人行为的影响。

        但是,应该看到,孔子的这些学说,即使在当时的影响力也是很有限的,不要说没有一个诸侯国真正的实行这种学说,就是在自己的门徒里面,也产生了很多的流派和不同的思想解释。而作为纪载孔子思想的主要著作的《论语》,实际上就是这若干个流派不断斗争,并最终由子由和孔鲤为代表的主流派不断的研讨、妥协所得出的一个总结。我对于断章取义的《论语》,一向感到很迷惑。因为这种没有上下文的东西,最容易拼凑出自己想要得东西来。在看到了进来的若干篇对于论语产生和后孔子的儒家学派的研究的几篇论文之后,感到豁然开朗。论语,其实不是孔子的一个个人语录,而是由其后人和学派弟子,对于儒家着一个学派所作的一个阐述。这个阐述,是由孔子的语录剪裁而成的,也就是说,去掉了那些后辈子弟们认为不代表儒家思想的所谓非主流的行为和语录之后,对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个人修养等若干大的方面,所作的一个全面的总结性回顾。这个论语,我们更应该看作是所谓的儒家弟子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看做孔子的个人语录。而这,也就是儒家作为一个学派正式登场亮相的宣言。其后,包括大学中庸等一批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的进一步阐述解释儒家思想的著作,作为论语这本主要著作的一个有益的和必要的补充出现了。从而宣告了儒家在学术上和思想上第一次作为一个独立学派的出现。

        但是,这仅仅是儒家学派自身完善的第一步。到了汉朝,因为政治气候(儒家立为国教)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儒家如何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不仅仅在庙堂上,更在学术界里面,由儒家开始了第二轮大规模的解释和改造过程。其间的学术代表作包括若干本对于经书解释的传的出现,和或真或假的古文经书的再发现。但是应当看到,这次儒家作为国教的确立,以及学者们对于儒家的再阐述,对于后世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朝代在经过了战乱之后,依然会选择儒家作为国教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已经习惯了。

        汉朝过后的几百年间,虽然有着或多或少的修改和改进,儒家学说几乎没有什么大的长进。直到宋朝的程朱理学出现,才给这个古老的学说带来了新鲜的血液。程朱理学、(咳咳,妖道一知半解的,不敢做太多的评论,但是说到这里了,还是顺便提一提)实际上并不是儒家学说的一次自我更新,而更应该看作是哲学和儒家的一个交叉发展。程朱理学在一方面抽象化了儒家的概念,使得儒家的学术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同时也提高了理解的难度,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困惑。

        而明朝的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无疑是对于这种抽象化了的儒家理论的一个现实化的改进。这个可以看作是儒家学说的最后一个大飞跃。自此之后,因为政治气候和各种原因,各种所谓的大儒,能够做到的,仅仅是继承而已,而发扬却也再也提不到了。

        关键词(Tags): #儒家元宝推荐:四月一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