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奔向复苏或者奔向危机的2007 -- 葡萄

共:💬1694 🌺196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印度诚然会发展

              非洲迟早也会。只是时间会很长,远长于中国。因为他们的社会结构会拖累着他们——尽管最终会克服,但必定是百年以后。

            • 家园 开始说印度民主,后来说印度专制

              而且对经济都有好处。

              你的观点实在不敢恭维。

            • 家园 中国是有中国的问题

              有的可能还是重症早期的症状,某些方面需要狠药来化疗.中国的好处是一直在变化中,敢于变化,不停的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而日本和欧洲,则不能这样快速在变化中发展.今天的中国人,经历着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大多数人都时刻准备着迎接变化,面临着一个未定的结果,这也是这个时代的魅力,我想这也是葡萄一直想表明的意思之一.

              而去印度旅行的时候,常有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那些古老的习俗和信仰,自有它独特的魅力,但是对一个想要现代化工业化的国家,想快步追赶的国家,则难说保留数千年的农业社会的传统是好是坏.感觉印度还在传统和现代间挣扎.如果一旦工业化商业化冲破了种姓的藩篱,一旦人们不再甘心今世既定的卑贱的命运,那么对印度这个古老社会结构的冲击力,也许是破坏力将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目前的位置,可能适用于在历史学上的一个理论,就是落后的国家民族在某些突破性时代反而容易后发先至,就像19世纪欧洲之于中国印度.中国的工业化与信息时代\生物时代巧遇,使得中国的追赶格外迅速.

              当然印度在信息和生物领域也下了赌注,可是由于其种姓制度的割裂社会,使得其大部分人口无法加入到这个进程里,相比于中国的13亿人口大部分参与其中释放出的能量和智慧,是无法相比的.

              • 家园 所以说印度就算工业发展成功,社会仍然有好几道坎要走

                如果一旦工业化商业化冲破了种姓的藩篱,一旦人们不再甘心今世既定的卑贱的命运,那么对印度这个古老社会结构的冲击力,也许是破坏力将是不可忽视的.

                兄台高见! 印度几千年来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精神民族”,工业商业越成功,转型“物质民族”的可能性就越大,中间会引起什么样的大动荡和冲突不得而知,这些动荡和冲突反过来又会阻碍印度工商业的成功和民族的转型,一个经典的悖论。 此观点我前年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过并深以为然,此后再也没有敢忘记。但兄台却是自己看到的,了不起。这几年还是有一次看到网友讨论的时候就提出这个问题。

          • 家园 受海外强势资本流入推动 印度卢比升至9年高位

            外链出处

          • 家园 呵呵,你老兄总直踩人家的痛处,一刀见血。
        • 家园 【文摘】华尔街日报:印度火车是世界上最危险公交工具

          2007-04-23 08:45:48.0

          曾几何时,也就几年以前吧,去市中心上班的贾格迪什·马万卡在瓦尔萨德特快通勤列车上找个座位还不费吹灰之力。

          但是现在孟买的火车却是人满为患,以致于1月份的一天早上,马万卡下车时跌倒在地,随后居然有10个人倒在他的身上,还弄伤了他的一条腿。又有一天,他在挤车的时候被推到轨道上,两节车厢从他旁边擦身而过,可却没有人注意到他摔倒了。

          马万卡是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教育督察员,他曾见过更加糟糕的情况:1月份他看见两个乘客从火车顶上掉下来,惨糟车裂。他还曾在月台看见过缺胳膊少腿的尸体。现年45岁的马万卡说,每隔一两个月就有人命丧铁轨;他已多加小心,但仍难逃受伤的厄运。

          近年来印度经济的增长为孟买的1,800万人口带来了财富和更好的生活。但随之而来的城市人口猛增和郊区面积扩大却给铁路系统造成了更大压力,而30年来铁路系统的建设却几乎止步不前。

          印度官员发明了一个新词来描述高峰时间超过运力两倍的超载情形:超密度爆棚载荷,意指准载200人的车厢塞了550人,以致很多乘客被挤到车顶和行李架上。

          这种情形的后果是,印度火车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公交工具。据孟买警方数据显示:2006年列车事故死亡人数达3,404人,平均每个工作日有13人陨命,事故原因可能是乱穿铁轨,在拥挤的列车上摔倒,在月台上滑倒,为了换气将头伸出门窗外,或跳上行进中的列车。

          随着每日乘车人数上升到600万人次,铁路事故伤亡人数有增无减。2006年死亡人数较前年增加10%。事故变得如此司空见惯,以致于火车站随时备有裹尸布以应急需。相比之下,据美国联邦铁路管理局数据显示,纽约州5年来旅客列车事故死亡人数仅127人。

          大批进城务工人员的涌入和因城市扩展而产生的新城郊地带使印度城市的交通状况日益恶化。首都新德里也难逃道路堵塞及巴士和火车人满为患之苦。

          但新德里最近建成了一个新的地铁系统,干净整洁、井井有条,且有空调侍候(只是偶尔会不速之猴溜入地铁站作乐)。到目前为止,地铁运行还算准时,也不挤。

          孟买铁路问题已成历史顽疾。印度联邦政府以行政命令控制火车票的价格,以从孟买南端到马万卡先生所去目的站的1小时车程为例,票价不到25美分。经营铁路已经无利可图。

          在谁应该出钱发展铁路系统的问题上,印度联邦政府和各邦政府踢起了皮球。目前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铁路升级工程已经开工,其部分经费来自世界银行的贷款。但这个项目5年之内都完工无望。

          现在印度每公里铁轨的日均旅客载运量为两万人次,就连日本东京也为之逊色。日本每公里铁轨日均旅客载运量为15,000人次,车站有戴着手套的工作人员把旅客往车厢里塞。对美国长岛铁路而言,这个指标只有420人。

          据Mumbai Railway Vikas Corp.的数据显示,近15年来,从郊区进城的旅客人数跃升了近30%,平均乘车里程增加了三分之一。Mumbai Railway Vikas Corp.是一家负责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印度国有公司。

          该公司负责机械工程的Prabhat Sahai表示,现有铁轨已经饱和,不能再增加列车了;目前的运力不足以为整个城市提供服务。

          尽管现在的扩建项目计划增加铁路181公里,增幅22%;增加列车147辆,增幅74%,但孟买旅客列车高峰时间的运量仍将是载运能力的11/2倍。

          Sahai先生称,新列车没有装空调的计划;原因是爆满的列车车门关不上,装了也没用。

          列车超载已经成为印度警方疲于应对的难题。负责铁路问题的警方专员R.E. Pawar表示,约200名警官的主要工作就是处理铁路死亡事故。警方首先得收尸,然后把尸体集中运到医院让大夫签署死亡证明。Pawar警官说,哪怕是已经被大卸八块的尸体,警方也无权发布死亡证明。

          随后,警官们将死者照片和衣服样品输入电脑系统,以便其家属认尸。太平间冷冻设施有限,所以7天以后警方便掩埋或火化尸体。虽然有电脑数据库的帮助,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尸体无人认领。

          铁路伤亡事故多起因于横穿铁轨,这么做的人要么是太匆忙,要么是对黑压压的人行天桥望而却步。Pawar警官的手下去年对3万名横穿铁轨的人处以了每人22美元的罚款,并对1,712名爬车顶的人进行了罚款。如果家属能够证明死者是乘客而不是乱穿铁轨的人,就可以从铁路赔偿法庭获得赔偿,金额一般不超过1万美元。

          忍无可忍的旅客们每年都会暴动好几次,他们大闹火车站,焚烧火车,还向警察投掷石块。Pawar警官表示,火车司机是首当其冲的被攻击目标,暴徒们逮着他就打。

          轻声细语的马万卡先生讲述自己的遭遇时仍是面带苦笑。他每天早上8:30坐车去Borivali车站,他故意提前30分钟到Borivali,这30分钟是为在火车站的人群中跋涉而预留的。他在靠近火车站的地方买了公寓,他希望这样会有助于在车上抢到位子。

          他指着自己公寓的窗外说,2001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但现在大马路和商店都修起来了。在他所指的方向,一片新的公寓正拔地而起。

          火车开进折返站时车上已经坐满了人。这是因为旅客会提早上车抢位子,然后再坐着调头的火车去他们想去的方向。

          马万卡在月台上遇到了10个朋友,他们大多是马万卡在乘车时结识的政府公务员和银行工作人员。他们互致邀请,请朋友去出席婚礼或大型家宴。他们还为了活着下火车而互相帮助。上次马万卡掉到火车下面去时,就是一个车友拉紧急索救了他。

          马万卡说:“没有这些朋友他已经没命了;就算死了,其他人也根本顾不上我。”

          上车后他努力远离车门,因为这个上下火车的地方推攘最厉害了,即使在火车行进中也好不了多少。到达换乘站还有3个站的时候,他就开始往车门方向挤了。

          换乘另外一次车后马万卡顶着40摄氏度的夏季高温从市中心的Chembur车站走出来,这时他已离家两个小时。然后,他步行约5分钟去办公室。

          马万卡说,腿受伤后曾考虑换乘头等车厢,那里装了风扇和坐垫,但是拥挤情况好不了多少。哪怕是妇女专用车厢也是人满为患,这也是同为政府工作人员的马万卡妻子决定提早退休的原因之一。(作者:Eric Bellman)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