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唐诗乱弹]遥望那个风流的渊薮(连载) -- 夏翁

共:💬108 🌺24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给夏翁献花!
    • 家园 34、刘长卿:枉做了两次贪污犯

       

        (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字文房,河北河间人。可能是因为嵩山离京城较近便于赶考吧,刘长卿年轻时在此地苦读,直到考上进士。据姚合的说法,刘长卿是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蛀书颇为疑惑:及第如此之早,为何长卿先生直到二十多年后的还只是个小小的吴县公安局长(长洲县尉)呢,恐怕蜗牛爬得也比他要快吧?

        刘长卿做官倒有些能力,“能使纲不紊、吏不欺”。但他是直肠子,又有点恃才傲物,未免有些让上下级都感到有些压力。对上司翻白眼、对下级管理严格,这样的人能舒舒服服地做官那才奇怪呢。至德三年刘长卿做长洲尉,后来被提拔为海盐县的代理县长,不久就被一个叫臧仓的家伙咬了一口,罪名是贪污公款。臧仓这哥们也真是的,哪个做官的不沾点官府的便宜呀,怎么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僚呢?但是,俗话说的“民不告,官不管”,既然有这样的指证,廉政公署的人先不管罪名是否成立,先请他喝咖啡再说。于是他代理县长的帽子也被褫夺了,一下子沦为阶下囚。因着这莫名其妙的罪名,刘长卿被贬到广东茂名做南巴尉,在流放的路上遇到了从白帝城归来的李白。一个遇赦归来,意气风发;一个前往谪所,垂头丧气。刘长卿写诗给李白说:“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真正是泪水涟涟呀。大历五年,刘长卿以检校祠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鄂岳转运判官,臭脾气仍然没有改变,不久就得罪了顶头上司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这吴仲孺不是一般人,他老丈人是皇帝的亲家、大名鼎鼎的汾阳王郭子仪。老吴一生气,便向朝廷检举刘长卿贪污了公款20万缗。这可是相当大的一大笔钱啊,大历末年唐朝政府一年的国库收入才1200万缗。尽管刘长卿管的就是钱,但一下子贪污掉全国财政收入的六十分之一,难道他把自己管的钱全塞进腰包了?这么一大堆银的和铜的,他能藏哪儿呢?那个时候又没有瑞士的银行帮他洗黑钱。因为钱,刘长卿又栽了,还好有人救了一把,才从监狱里捞出来,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

        可怜的刘长卿,两次倒霉都栽在钱上,诬陷他的人也不会找个有新意的罪名,真没创意。他被诬陷的事儿后来成了一段典故,人人皆知。德宗建中四年,朱泚起兵叛乱,前开封市国税局局长包佶千方百计筹集了800万缗,准备让人押送到朝廷做军费。陈少游看了这笔巨款很眼红,让手下向包佶借用200万缗花花,包佶不干。陈少游威胁他说:“你小子老实点,还有成为刘长卿的机会;要是不老实,老夫就让你做崔众!”(崔众因不肯给李光弼的军队提供军饷而被杀。)你看你看,虽然大家都知道刘长卿是被冤枉的,但让你做个没有钱的贪污犯还是抬举你呢。包佶听了吓得不行,只好听任陈少游把所有的银子都抢走。

        因为个性刚强、与物多忤,刘长卿官场失意是不可避免的。高仲武说他“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话说得是没错,就是忒没同情心了。刘长卿还很刻薄。他在江浙任职时,有一次在乌程开元寺与诗人李嘉祐等举办了一个文艺沙龙,以擅长下半身写作闻名的女诗人李季兰是他们的座上客。觥筹交错之时,李MM跟刘长卿开玩笑,吟了一句陶诗:“山气日夕佳。”“山气”谐音“疝气”,这是嘲讽刘长卿患有疝气。刘长卿马上回敬了一句,当然也是陶诗:“众鸟欣有托。”他的意思是,有李季兰这位有名的交际花在场,众“鸟”当然高兴坏了。不知道季兰MM有没有闹个大红脸,呵呵。

        刘长卿在大历年间诗名藉甚,诗名在“大历十才子”之上。他自称“五言长城”,对自己的诗歌成就极为自信。时人常将刘长卿与钱起、郎士元和李嘉祐并称,他很不屑地说:“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他到处题诗,往往连姓都不写,落款只有“长卿”二字。为啥?因为地球人都知道长卿姓刘,根本用不着写嘛。刘长卿之诗,虽然与十才子一样都喜欢描写山水胜景,但十才子基本上都是权贵的清客,诗歌中多是谀颂之辞;而刘长卿没有拍马屁的习惯,诗中写的多是自己的切身感受。他一生坎坷,诗中也就流露出三闾大夫式的怨愤。他有一首给女婿李穆的诗是这样写的:“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青苔”、“黄叶”,“柴门”、“贫家”,诗中的意象给人一种孤寒彻骨的感觉。刘长卿诗学王右丞,但气象格调不侔,透露出中唐的衰飒味道。“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意境倒是高远得很,读完仔细一琢磨,便觉得有一股凉气直蹿心底。刘长卿诗歌气象衰颓,既与他的遭际有关,也是时局使然。他自号“五言长城”,单就艺术品味来说,在那个时代确实不算自吹自擂。韩愈的学生皇甫湜对刘长卿非常推崇,他曾批评某些才小口气大的人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皇甫的意思似乎是说,如果你能写出刘长卿那样的诗,才有资格瞧不起宋玉,否则还是谦虚点比较好。

        从刘长卿的诗来看,满纸孤愤、穷愁潦倒,没有一点有钱人的气质。真是枉做了两次“贪污犯”,冤啊。

    • 家园 花谢夏翁

      逐篇花过。

      作者应该是武汉人吧?我很不喜欢这地方,可是这地儿却实在是个藏什么卧什么的地。以前读过一本很喜欢的沟口雄三的文集,竟然是武汉的一位日语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自修自译的,不服不行啊。

      • 家园 确实是武汉人

        “个板马,老夫正在喝酒,管他劳什子韩大官人呢!”

        个板马=TMD,武汉之外从未听人说过。

      • 家园 倒没看出来作者是武汉人

        不管哪里人,文章确实好,才转过来给大家欣赏,现在作者放慢了速度,只有每周一更新了。

        • 家园 老夏这个是什么眼识什么来着

          酒麻木是湖北的说法,中间有一段老师说的话,特别合武汉音。

          不过确实没必要关心作者是哪儿人。

    • 家园 先提一下

      慢慢再看

    • 家园 33、韦应物:诗中神仙

        

        (代表作)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代诗人大都比较闹腾,耐不住寂寞。如果有谁能整桌流水宴,把唐代诗人都请来,这帮人肯定能把屋顶掀翻。不过,在这中间还是会有一个人安静地在角落里坐着,神情淡定、不露声色。这个人便是韦应物。

        韦应物,西安人。韦哥年轻的时候其实也挺闹腾,绝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从他的出身来看,其实并不奇怪。韦应物出身大族,老家就在伟大首都,祖上一路大官当下来,想不牛皮哄哄都难。有钱人家子弟一般是不学好的,韦应物也不例外。年少时,他是唐玄宗御前带刀侍卫,皇帝老儿出门,骑着高头大马喝道开路的帅哥中便有一个是他。您想想,这样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年,鲜衣怒马,多帅!要不是后面跟着皇帝的车驾,长安城里情窦初开的姑娘们肯定会忍不住拿苹果、梨子之类的好东西往韦帅哥身上招呼。这个时候的韦应物坏事没少做,他有首回忆此时生活的诗是这样说的:“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蒱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您看,他倚仗自己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包庇罪犯、去赌场收保护费,甚至趁着月黑风高欺负女孩子。警察叔叔拿他没法子,哪个警察吃了豹子胆敢跑到大明宫抓人呢?韦应物过着这样的生活,自己觉得挺滋润,也不注意提高自己的修养,偌大个人,连字都不认得一个。大家都以为小韦一辈子就是个烂仔了的,却不料这时候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奔蜀,他的好日子到此为止了。“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玄宗一死,韦应物的靠山倒了,没有一点学历,能不被人瞧不起么?所以他就只好折节读书,重新做人。

        一个人的天才是掩盖不住的,只要有机会,它就会像毛遂说的锥子,刺破布囊,脱颖而出。当然,这个机会等是等不来的,前提是要“折节读书”。高适同志也是个破落户子弟,靠“折节读书”成就了功名。所以现在的小流氓们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定下心来读几本书,说不定哪天就混成大佬了呢,呵呵。

        话说韦应物同志痛定思痛,开始刻苦学习,不几年便成了诗坛大腕;性情也大变了,不再是个轻薄浪子,而变成了一个高雅闲澹、志行高洁的艺术家。他有点洁癖,到了一个地方一定要让人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点上几炷檀香去晦。他在交朋友方面也有点洁癖,只有顾况、刘长卿、皎然和尚等人来了他才接待,其他那些俗人他是没什么兴趣的。他的诗也是高雅得很,深得陶渊明之精髓。清人沈德潜说:“唐人祖述(陶令)者,王右丞(维)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宗元)有其峻洁。”冲和云云,指的就是他这种高雅恬淡、不为外物所羁的贵族气质。这种气质穷酸文人无论如何都是学得来的,它是韦应物骨子里精神气质的流露。

        不过韦应物没有进士文凭,又不屑于钻营,所以做官方面未免会吃点亏。李肇在《国史补》里叹息很多著名文士官运不佳,韦应物就跟李邕、王昌龄、郑虔、元德秀、萧颖士、张旭、独孤及、梁肃等人并列。韦应物在代宗永泰年间就做到了六品的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可是到了大历十四年,仍然只是鄠县令、栎阳令,十几年才升了一级。他心中也很郁闷,于是称病辞职,住在京畿的善福寺里疗养。三年以后,他被委任为比部员外郎,外放滁州刺史。在滁州的这段日子还比较快乐,因为这里的优美风景很对他的胃口。《滁州西涧》便写于此时:“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您看,这情调多么悠闲雅致,一个汲汲于功名的人哪能写出这样不沾一丝尘世气息的诗呀?《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曰:“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说的便是他居寝必焚香的习惯。宋人黄庭坚也喜欢焚香,还自称“有香癖”,跟韦市长比起来,他那“香癖”不但小器而且矫情。

        韦应物诗独标异格,在当时就有很大影响。唐末张为曾经写了一本《诗人主客图》,把唐代诗人按风格归为六大派别,韦应物属于“高古奥逸”派。这本来没错,张为错就错在把这派宗主定为名气不大的孟云卿,而将韦应物列为此派的“上入室”者,意为韦氏之诗最得此派风骨。蛀书以为,韦应物完全有资格执此派牛耳,张为之论,俺坚决持保留意见。话说韦应物以清雅古淡的诗歌傲视诗坛,诗僧皎然想去见见这位神仙中人,于是仔细琢磨了他的诗之后,学着写了好几首诗作为进见韦市长的见面礼。皎然是诗坛名人,著有《诗式》教人写诗,学习别人的风格,当然是学谁像谁。可是韦应物看了看他送来的诗,摇了摇头,连见的兴趣都没有。皎然很不服气,过了几天,决定把自己得意的诗抄了几首再去见他,这次韦应物总算高兴了。他对皎然说:“每个人天分不同,各有自己的特点。您以前学我的风格,害得我把您看成了徒有虚名的人。现在看您具有自己特别风格的诗,方知并非浪得虚名呀。”皎然这才心服口服。

        韦应物之诗如其人,高洁得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将前人诗歌勒石纪念,韦应物的“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便被选入其中,得到了极高评价。人们总是喜欢把李白称做“诗仙”,在蛀书看来,李白跳不出名利场,他的诗歌委实没有多少“仙”气。真要论精神气质,韦应物才是真正与物无忤、潇洒淡定的诗中神仙。

      • 家园 在名利场的也可以是神仙呀,李白很好,真话说的有气势.为了名利,或

        任何原因, 对自己都说假话的才不是神仙.

      • 家园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 家园 32、钱起:从鬼那儿偷句的诗人

        (代表作)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徒自舞,楚客不堪听。

        雅调凄金石,清音发杳冥。

        苍梧来暮怨,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曲,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风,江上数峰青。

        前一篇开始写到了“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中,诗名最盛的当数钱起。高仲武说钱起写诗学王维,王维也对其人之诗相当赞赏,“右丞没后,员外为雄”,大有盛唐以下第一人的架式。

        钱起,字仲文,湖州长兴人,天宝十年进士。钱起自幼聪明,在家乡小有名气,可是好些次都没考上大学。他的诗有一种落寞惆怅的情调,原因很多,除了有时代的因素之外,总考不上大学是一个方面,学习太用功以至身子骨弱也是一个原因。他在诗中说“妙年即沈疴,生事多所阙”、“负恩时易失,多病绩难成”,可见是个药罐子。开元末,钱起曾南赴荆州与张九龄唱和,应该认识当时给张九龄做幕僚的孟浩然。

        天宝十年是钱起时来运转的一年。这年,钱起作为吴兴计吏,代太守赴京述职,顺便也上长安赶考。据说他路宿京口时,住在宾馆里睡不着,突然听到远处有人哦诗,吟来吟去就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觉得古怪,连忙披上衣服去看是谁在烧包,找了半天却人影都没有发现,这才知道撞到鬼了。看来六朝古都南京真是文化荟萃之地,连鬼都有如此雅兴。到了长安后,钱起参加了考试,考试的诗题是《湘灵鼓瑟》。唐代进士考试的诗帖诗可不好写,除了要求六韵十二句之外,还要注意平仄对仗,更要政治正确(这是很严肃的官方考试,可不能像写给女明星的情诗那样打情骂俏)。要在森严的规矩约束下写出好诗、写出自己的真性情,不啻戴着镣铐跳舞。所以唐代数以万计的试帖诗,能被后人记住的也就只有钱起和祖咏的两首而已。还好,这样的命题作文难不倒钱起,他写得很顺利:“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徒自舞,楚客不堪听。雅调凄金石,清音发杳冥。苍梧来暮怨,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曲,悲风过洞庭。”可是写到这里却卡壳了,他正犯愁怎么收结全诗呢,突然想到了京口遇到的鬼所反复吟诵的两句,天哪,这两句放在这里怎么这么合适呢,难道真是有鬼神暗中相助?心想:反正是鬼的作品,谁听到了算谁的,鬼又不会来争版权。于是很坦然地把这两句写在考卷上。(其实蛀书倒以为钱起从鬼那里偷句子这个故事有点可疑,可能是因为钱起写诗写得太猛吧,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得了这两句,就真以为是鬼在指点他了)主考官李暐是个识货的人,阅卷时就反复回味这两句,觉得它馀音袅袅、韵味无穷,大为叹赏,于是把钱起擢为第一名。(蛀书也喜欢这两句,俺上大学时教计算机的美女老师就叫“湘灵”,湘妹子、水灵灵,可惜没有逮住机会问一问她的名字是不是从这两句里来的。)

        中进士后,钱起以秘书省校书郎入仕,正科级干部。他的官运委实一般,一直到肃宗乾元二年,他还在蓝田县做公安局长。大诗人王维此时刚刚受过打击,对做官失去了兴趣,在蓝田买了幢别墅隐居着,于是钱起便成了王维的父母官,跟着王维学写诗。蓝田是京县,两人也常在长安喝酒,有时候钱局长因为要回蓝田处理公务,王维便写诗为他饯行。在这个时候,王维总要羡慕钱起在蓝田的日子过得逍遥自在(“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钱起则安慰王维说:“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意思是:别着急,过些天你也回蓝田了,咱们师徒一起去桃花源似的竹林中喝酒、唱歌、赏月去。可能正是因为常与王维一起切磋的缘故吧,钱起诗艺进步神速,是十才子中公认的老大。

        钱起官运并不好,蓝田县尉任满后回长安做了司勋员外郎,最后官终考功郎中,相当于副厅级。不过,作为诗人来说,钱起获得了与他的成就不相符合的名气。当时读书人中流传一个说法叫“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把他与沈佺期、宋之问并列,大致还符合实际。钱起、郎士元合称“钱郎”,两人诗歌精巧圆熟,尤其擅长即席赋诗。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上卷第一的位置给了钱起,下卷第一给了郎士元,可见对两人的推崇。朝廷官员离京,自丞相到地方大员,在饯行宴上若是不能把钱、郎二人请来写首诗立此存照,他在路上见了人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为啥?没面子呀。

        好在钱起的后人都挺争气,他儿子钱徽、孙子钱可及等俱以诗名。老钱的外甥更牛,是跟张旭齐名的疯和尚怀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