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引进装备,我们做过比台湾更蠢的事 -- 海权论者
我记得90年代苏联解体以后,独联体甩卖米格29还开价2000万美元呢,感觉算是低价。这F4E才240万美元啊。看来,两代战斗机的差价很惊人啊,难怪战斗机越先进,装备数量越少呢。
你觉得我们会花5亿磅去买发动机,还70年代
小弟菜鸟,很好奇,这厢先有理啦
舰炮关系着整条舰的命运,犹其是现代军舰大多只有一门主炮,主炮完了整条舰和舰员就完了,所以舰炮要尽量能压过对方。不象陆炮可以比较方便地增加数量,一门炮完了人还可以跑。
舰上是个不稳定的环境,目标一般是与坦克炮一样的点目标,但射程要远得多。瞄准稳定机构、自动装弹系统要求与陆炮都不一样。
海炮自动瞄准都用雷达,陆炮近距直射的都用光学系统。远程陆炮也有用雷达的,但只用于面积复盖。
你说的发动机问题,空气动力学问题,都会在军用飞机上碰到。只有一个适航证的问题,军用飞机不会碰到。但是军用飞机会碰到更加严格的技术转让的审查,这是肯定的。
民用机型的商业问题,只要机型有了zf一定会用各种资源来推广。就像zf在3G中国标准TD-SCDMA上一样。毕竟这是一块如此巨大的蛋糕,而且对产业结构调整有很大的好处。
难度完全不一样。运10尽管是借鉴了波音707和三叉戟,机体设计难度依然大于按照轰6放大来的远轰。实际上我国原先就是考虑利用放大轰6机体来研制民航机的,就像苏联的图104一样。远轰的发动机可以用涡扇6A(为歼9准备的,进度比后来打算装运10的涡扇8快),也可以用斯贝,如果四发不行的话,当时还准备了6发动机方案。结果被一条“缓办远轰,集中力量先搞708”就都给否定了。只能说当时的决策者太短视,没有能够预见到改装成巡航导弹载体的战略轰炸机在今日的威力。当年要是搞出远轰,那么今日的空中加油机和预警机就都有平台了。
您说的这条“但是军用飞机会碰到更加严格的技术转让的审查”基本上就不能成立,战略轰炸机是国之利器,一开始设计时就不会打算能得到技术转让的,只会根据国内已经或即将掌握的技术。只有运10才会想着引进美国发动机,我就一直在想,就算运10当时不下马,89年以后被美国禁运了发动机怎么办?
军用飞机不会也不用考虑市场问题,民航则不能不考虑。在90年代就已经拿到英国CAA和美国FAA适航证的运12,在市场上依然卖的不好是不是?也没见国内公司如何支持这一机型,倒是非洲兄弟们买了一些。
从自主创新,到运10该不该上,呵呵。对于前者大家是有共识的,但是对于运10的历史,似乎老兄比较清楚。我看了篇程不时的文章,从他的角度讲了些运10研发历程。似乎93年已经在试飞,后来因为什么停止的708工程,毕竟从70年8月开始的历时近15年的工程不能说停就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