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倾海难洗之罪 – 对方伯谦案的看法 -- 萨苏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翻案派做的只是在各种史料里寻找漏洞动摇传统结论的基础,进而达到翻案的目的。
从栽赃说到时差说、西战场说,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他们根本不会回应这些驳斥,越回应他们的结论越站不住脚。
居然有人把老萨这篇文章中部分段落截出来用来给方翻案
那么不论日舰还不还炮,都能起到非常明显的警告作用,可惜--
只能说济远当时只忙着逃跑了.
多年前翻过一些关于方伯谦的史料,也在舰船上和人争论过,发现记忆永远是靠不住的,昨天那个帖子很多东西确实弄错了,如广乙管带济远鱼雷等等,感谢萨苏兄的指正。
丰岛海战前一日爱仁号运输舰载1150人至牙山,花了一小时全部下到驳船。高升号有1116名北塘防军官兵,纵然济远拼死为高升号争取十分钟让其抢滩,这一千多名官兵能不能跳船上岸还是个问题,其实就算是上岸了,日军轰击滩头,一样是屠杀。从上午9点15分接到浪速“下锚停驶”的信号,到下午一点钟浪速号开始攻击,近四个小时的时间,如果真的五、六分钟就能搞定,怕是高升号早就抢滩了。高升号英国船长高惠悌自始至终一直安顺地听从日军的要求,并不和清军合作。清军带队军官高善继始终要求日军允许高升号退回大沽口,也没想到抢滩。因此,济远停下,也是个死。当然从军事道德角度,济远并非没有可指责的地方。
我读中学的时候,中学历史课本上甲午战争一节有两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一句是高善继在高升号上说的:“我辈自请杀敌而来,岂可贪生伯死?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另一句是台湾保卫战时徐骧在曾文溪说的:“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一个举人,一个秀才,在民族战争的战场上找到了自己最光荣的归宿。
高升号的事情还是让我们仁智互见吧。
济远是不是北洋八远中最弱的,我的说法确有不严谨的地方。但是北洋海军主力舰中济远号确实是颇受非议的一艘。里面有派系斗争的因素,但是济远自身在设计上的缺陷也是存在的。河友可参见北洋文库http://www.beiyang.org/wenku/wenku54.htm
北洋海军的修船能力我们可以看几个材料,就是《盛宣怀档案》里甲午战争后北洋海军军官们的一些反思,我找一些关于维修方面的:
1、千总郑祖彝“船坞工匠太劣,工程太松,料件不周,致各船多有损坏不能修理。”“料件不足,工匠无多,且皆下等,平日修船每以料无工缺为辞,及至战后修船,因料无则附会修补,因工缺则时日迟延。”
2、定远副管驾李鼎新:“各炮家伙,备用宜多,子药宜足。不致……坏无以换,缺无以添。”
3、海军守备商承锡:“如大东之战,我船十二艘,沉没四只,‘广甲’搁浅,所余七只,或船受重伤,或被火烧坏,或炮伤坏者大半,修理需时,不能出战”
上次河友问的“勇者过勇”那句话是定远枪炮大副沈寿堃说的。
按照这种北洋海军军官们的这种说法,济远在丰岛海战后一个月即参加黄海海战,军舰本身有没有完全修复我觉得可以打问号。不过我说了,没有材料证明它当时的情况。
至于锤击舰炮,我还是倾向于否定。1935年张荫麟先生在《甲午中国海军战迹考》中认为泰莱报告有两种可能;一是泰莱对方伯谦“成见在心,谤言先入,因之查验时遂不辨别战时过度运用所生之损坏,与战后槌击之损坏。”二是“济远本因力竭而退,其后谤责纷起,舰员更加诸炮以人工毁损,冀图免咎”。自伤军舰,水兵们不要命了吗?
“济远”撞沉“扬威”之事纯为子虚乌有。开战时“扬威”处北洋舰队阵列右翼最外端,“济远”列左翼最外端。“扬威”中弹起火后,被迫于2时23分左右向战场东北方向驶避救火,搁浅于大鹿岛附近,管带林履中投海自尽。“济远”最早是在“致远”沉没后即下午3时30分离开战场,即“扬威”离开战场一个多小时后才向西驶回旅顺基地。两舰离开战场时间相隔颇久,航向南辕北辙,根本不可能相撞。
“扬威”是在海战次日,从大同江口返航的日本舰队发现搁浅于大鹿岛、巳空无一人的“扬威”号,由日舰“千代田”号用水雷炸毁。“扬威”搁浅后被日舰炸毁的消息,丁汝昌在9月22日向李鸿章电告《海军接仗详细情形》前就已获悉。海战结束后,北洋海军起初也不知“扬威”确切下落。9月18日,丁汝昌发出的报告海战消息的短电中说:“或超勇、或扬威,一火,一驶山边,烟雾中望不分明。”盛宣怀同日致刘含芳电云:“倭船昨与海军开仗,现巳回旅八船。禹庭受伤,‘致远’沉,‘经远’、‘超勇’、‘扬威’无下落。倭船究伤几只,‘致’、‘经’、‘超’、‘扬’亦须查探救人。”随即又电:“‘致远’沉,‘经远’火,‘超’、‘扬’搁沙。”直到9月21日,即黄海海战结束第四天,北洋海军方知 “扬威”下落。盛宣怀21日致义州电云:“十九(即公历9月18日)‘利顺’在大鹿岛外见倭船七只,坐杉板上船,用水雷将‘扬威’轰碎。”
方伯谦案其实并不单纯。黄海海战前后,清军在朝鲜一溃千里,光绪帝急于振作前线将士的士气,要找颗人头杀一儆百。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损失惨重,朝野哗然,李鸿章也急于寻找替罪羊。而方伯谦恰好撞到枪口上。所以叶志超、卫汝贵包括吴敬荣都没死,福建人方伯谦捞了个斩立决。
近代和方有一比的是韩复榘,不过由于年代比较近,我们对韩案内情比较清楚,不象方伯谦,很多东西都在迷雾背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山东的戚其章先生给刘步蟾翻案,上海的季平子先生给方伯谦翻案,目的在于重新评价北洋海军。现在刘步蟾翻身了,方伯谦翻了小半个身,丰岛海战大体争议不是很大了,黄海海战牵乱船阵、撞沉扬威的罪名也差不多翻了,只剩下个“首先逃走”。90年代以来北洋海军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个别将领的评价。所以我觉得现在再执着给方伯谦翻案意义不大,毕竟现在没过硬的材料证明济远退出的原因,加上这么多年来电影的影响,在先入为主的情况下,想翻案基本不可能。再说了,翻过来又如何,不翻过来又如何?除了方家后代,谁还关心?
所谓公道自在人心,也就是说综合看了各方面的材料,更有利于做出合理判断,倒不是某一家权威说了算的。西北望兄好风度,我们就仁智各见吧,相信大家也是这样。
是为了对付济远舰队还是为了高升号运兵船?如果是后者的话,即使济远坚持能拖的住三艘日舰吗?
大约1991年,我在福州念书时就有同学给我看为方翻案的材料,白纸油印的薄薄一本,内容记不大清,但总觉得论点有点牵强。
警察保护老百姓,如果歹徒又高又壮,警察说我打不过,然后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跑掉,把老百姓撂给歹徒?
什么叫“职责所在”,懂不懂?
看看,作为军人做到了见强敌能理智保存自己;有被冤杀的英雄哪里需要反案。
也只有你这种FC,在部队上听从无能领导的话,就算送命也要打到底。
你便好好学学中文吧。
不要给为中华牺牲的勇士丢人了
刚好最近俺在国内...回头拍两张他的故居配合一下您吧.
按您这种说法所有逃兵还得给奖章了不成。至于方案究竟如何。我还是相信萨大的文字,毕竟那里详述了具体的事实,符合逻辑。您这些说法,是典型的翻案党的手段,不谈具体事实,只讲些大背景。可惜不单纯的案子不代表就是冤案,被找的所谓替罪羊有时就是有罪。
但职责在身,要跑也要尽力履行完职责再跑。济远完全可以做逃跑状向西行驶,遇到高升后兜转回来与日舰纠缠,同时发信号要求高升火速靠岸登陆。按萨分析高升最多只需10分钟即可靠岸,济远只要坚持周旋10分钟就可以确保高升陆军大部平安登陆,然后再跑不迟。
他如果生在那个时代,只会比方伯谦更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