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单田芳及其评书 -- 大娃
电视剧拍摄起来的效果,反而不如单田芳单老先生的一张嘴说得那么活灵活现。当作笑话看吧,那个时代的主角都还是英俊潇洒类型,白眉徐良也没逃过这一劫
既然是武侠小说,当然“百晓声”兵器谱要排的
武器排名第一
横推八百无对手轩辕重出武圣人于和于九莲
武器:碧血鸳鸯剑
理由:只要听过最后一回的人就知道,除了这把剑能救白云剑客夏侯仁,其他如龙云凤的闭月羞光扫魔剑,徐良的金丝大环刀,北侠客欧阳春的龟灵七宝刀,名剑流彩虹、干将莫于等,都是无济于事。
武术排名第一
横推八百无对手轩辕重出武圣人于和于九莲
理由:这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排名第三的长发道人是他师兄,但只能在武圣人面前支撑二十几个回合,可见其武功之高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单田芳的评书中,武功如此之高不可及的人,绝对是极少的。
暗器排名第一
白眉大侠徐良
理由:第一,这是单田芳老先生自己漏的底,“徐良的暗器神出鬼没,就是武圣人也未必躲得开”;第二,徐良靠暗器“飞蝗石”干掉了名剑客飞天神魔陆青,与之齐名的三尺地灵魔陆昆后来打死了天聋地哑,打败了展翅腾空臂摩天纪老剑客,可见并非寻常角色,至少比飞剑仙朱亮高。
那些传统评书都大同小异,现在改编最多也就是删掉些封建迷信因果报应的东西。其实在评书演员中单老算创新多的,毕竟新编的近现代历史评书他说得最多了。
比他们高的人太多了,徐良的师傅多不过除了龙云凤以外都极弱。
最后那一段'哈哈哈哈哈'的浪笑
比较多雷同。比如临阵收妻,用过无数次了。也许这就是原始蓝本的构思?
袁阔成的三国和张国良的三国截然不同。
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导演对水浒的理解,其实这几个人都是很有特色的。水浒的连续剧,处理得还算不太离谱,而它之前的几部水浒人物单本,我觉得水平还要好一些,比如祝延平的《武松》,除了老虎有些扮相怪异以外,其他的表现都颇为出色。
评书我不反对创新,单田芳先生后来的书就是创新的多,但是味道上还是传统评书的味道 -- 这是我欣赏的创新。听单先生,就是来听评书的,你不能说评书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存在一定缺陷,我就把电脑特技加进来,变成哈里波特版的,那就不是味儿了。可口可乐和白兰地的口味也各有各的好处,你说我各取其长弄出一种饮料来,是否会卖得更好呢?
不幸我们的很多影视作品,评书作品,现在都有这个倾向呢。
基本上也是资深水米所公认的。推崇殃视水浒的多是些小孩子们。
其实山东那套“武松”,情节上也做了几处很大的修改,比如张蒙方的养女;再比如原著中那个淫狼道士王蜈蚣,赫然一位绝顶高手,武松、施恩、张青、孙二娘四人联手,也是难见输赢,武松还吃蜈蚣一肘 踉跄倒退。“顾大嫂”里面顾大嫂开粥场、孙立和他上级的单挑,也都是凭空加进去的。虽然有些地方的改动水平有限(比如母大虫开粥场),但整体上不太令人反感。
而殃视的很多大情节改动和小细节改动都令人很难忍受。
垮艺术行当地所谓创新,我也非常反感。无论是传统的评书、相声,还是晚近的电影电视剧,都各有各的味道和短长,那个“味道”,是各艺术行当的精髓。您了在各行当之间玩儿嫁接、取长补短,等于把那个“味道”那个精髓给毁了。我就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那帮吃文化艺术饭的家伙们怎么就不知道。
那里面王蜈蚣和李二僧实际是蔡京在黑道的党羽(因此武松杀了他们以后才开始受到真正严厉的追缉)。李二僧的力量是对手中唯一超过武松的,而王蜈蚣使用挡抑为兵器,善于腾空而起,若非二人是分别和武松交手,这一回武二郎基本就要挂了。
武松演义中王蜈蚣是被武松诱杀 -- 他每次落下都要在武松兵器上借力才能再次飞起来,武松斗到中间兵器不要了,蜈蚣借不到力,意外之下落地被杀。
那个飞天蜈蚣
胳膊上套上铁箍
用类似螳螂拳的招数
很COOL
当时的《武松》,《鲁智深》都很不错,后来拍的实在没法看。
梁冠华主演的《神探狄仁杰》,为什么说是两部,又接在后面拍了个系列二。个人以为,是少有的古装片,演员、剧本都是上佳,看得出是花了番心血的。
现在好像已经开始拍系列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