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所知道的文革期间的两个‘灾难’(事故) -- 司马水镜

共:💬144 🌺205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归纳

凭印象,归纳一下,真假你自已判断吧。

反对意见

1。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一条主要是西方国家关心的,中国人好象不太在乎这一条。

2。三峡工程是一个“钓鱼工程”,实际需要的资金比一开始声称的要多得多。(所有工程好象都有这个问题吧)。

3。移民问题。实际须移民的人数也比他们上报的大得多。而且不是所有的移民都能够就地移民的,相当一部分要异地移民。如果一开始就将需要移民的人数实话实说,上面未必还能够下三峡工程上马的决心。

4。防洪效果可疑。对中下游造成洪灾威胁的,主要并不是三峡来水,而是来自于三峡以东地区的降雨(湘江?什么江?)(防洪是三峡工程上马的主要理由)

5。不能满蓄水。三峡工程有三个功能:防洪、发电、改善航道。防洪、发电这两个目标是互相矛盾的,发电要求水位越高越好,而防洪要求水位越低越好,实际运行中势必会重发电而轻防洪。结果是三峡工程增大了下游洪灾的威胁,这与当初修建它的目标相反。

三峡大坝有高、中、低三个方案(152米?180米? 忘了)。低坝方案投资最少,主要就是改善航道。这帮人选了高坝方案,需要最大的投资。这帮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按整个三峡水库水面是水平的来设计蓄水水位。实际上由于三峡水库是河道型水库,重庆市的水面与三峡坝址处有(十几米?)落差,如果满蓄水水位蓄水,重庆市区有一部份就要被淹。(坝越高,投资越大?)

6。排淤问题,现在没有好的办法(三门峡水库是前辙)。水库寿命可能比预期的短得多。

7.再加一条,战争时的安全问题.(现在有核武器罩着了,不是问题了吧.)

归纳
家园 我来班门弄斧一下

当年三峡上马,我所在的大学的宣传栏(图书馆整个一层楼的墙上)里有长篇报道,我当时看了看,说两句。(就是一个外行,大家随便听听

国内几乎所有的水利专家,国外的全部水利专家都反对

--这个应该是不准确的。三峡论证了几十年,提案好几次起伏,两方面的专家争论的很激烈。感觉不是一个简单冲动的政府决定。争论中还多次提到葛洲坝,三门峡。。。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一条主要是西方国家关心的,中国人好象不太在乎这一条。

--这条和我的记忆相差太大。我记得(国内专家)争论最激烈的就是生态环境问题。

其他的说的不错,而且在那个材料上也都提到了。我在看到那个宣传栏(和一些其他材料)之前老实说对三峡工程的看法还是很片面的。那以后才知道这个工程上马是经过的那么多的论证,争论。。。

我现在还不能确定三峡工程是对是错,但我确实知道了那绝不是一个贸然的决定!

关键词(Tags): #三峡工程
家园 当然不是一个贸然的决定

葛洲坝一完,三峡工程就必定要上马了。要不然,建葛洲坝这批人怎么办?

归纳
家园 多谢回答。不管这些意见如何,起码我看不到以前的三峡了。惨。
家园 不明白您是什么意思

是在说气话呢,还是在认真的讨论问题。。。

因为您原话的逻辑比较费解--如果三峡工程完成了,建三峡这批人又该怎么办呢?

家园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感谢上天,感谢彭德怀

家园 鲜花
家园 你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天灾上,真是很简单

唐山地震资料现在不在手头上,回头再说。

说说板桥吧。

你的贴子说

"这个时候,不要说先知先觉的泄洪,哪怕你带了突击队去放水,流域管理人员都会和你拼命!因为他们的家乡已经旱了好几个月了"

回答你的问题,让我们这里按时间顺序回顾一下那个灾难的夜晚

8月4日,台风进入河南,大暴雨开始

8月5日,因为灌渠阻碍泄水不畅,水库大坝外出现洪水,淹没了水库的坝基。“板桥水库管理局院内,5日晚积水达1米多深,电话总机室被水泡塌,电话线路中断”“板桥镇街积水二尺,供销社、信用社被大水冲倒,大部民房倒塌”。我想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打算泻洪,应该不会碰到要“拼命”的“流域管理人员”

8月6日早晨,“板桥镇遭淹”,“群众生活发生困难”的汛情被上报到驻马店地区革命委员会

8月6日晚,第二轮降雨开始。板桥水库水位上涨到112.91米大大超过最高设计水位的110.88米。晚11点,板桥终于决定开闸泄洪。但建于50年代,建成后从未用过的泄洪门却无法完全打开(这不是谣言,参看文献是河南省气象局去年纪念75。8大洪水30周年学术讨论会的会议资料),泄洪不畅。

8月7日中午,板桥水位在打开泄洪闸后水位依然不降。这个时候板桥水库的领导们才发现,作为国家大型水库的板桥水库居然“完全没有防汛器材,没有木料、草袋、铅丝,也没有准备应付意外情况的炸药,--驻军名义上是炮兵,但有炮无弹。这时,通讯线路中断。”所以,虽然泄洪不畅,但因为没有炸药,原本设计的副泄洪道无法炸开来帮助泄洪。

7日下午4点开始,第三轮降雨,也是最大的一次降雨开始。晚7点,当地的最高指挥官陈彬,虽然完全不懂水利,但后来据他回忆“雨下得这么暴,库水泄得这么慢,情况有些不妙。”

7日晚9点,确山、泌阳已有7座小型水库垮坝,板桥水库就在泌阳县

7日晚10点,确山县的中型水库竹沟水库垮坝。

此时板桥水位持续上涨,泄洪门设计的数量少(有点象当年泰坦尼克没有足够的救生艇),而且无法完全打开,副泄洪道又没办法炸开。没有任何防汛器材的水库的职工几乎是绝望的在和洪水搏斗“有人甚至搬来办公室里笨重的书柜,试图挡住防浪墙上日渐扩大的缺口”,“一位忠实的职工在暴雨中用斧子凿树,欲求留下洪水水位的痕印”

8日凌晨1点,板桥水库终于垮坝。

台风的确是这次灾难的自然原因,但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到,水库设计不合理,泄洪门太少;工程质量,水库维护不当,导致有限的泄洪门无法正常工作;管理不善,水库居然没有抢险的基本器材储备,副泄洪道虽然设计了,但没有装炸药。等等,这些,不难看出,人祸才是这场空前灾难的直接原因。

如果还觉得没有说服力,那么再给一个参考。位于板桥下游的宿鸭湖水库,在板桥垮坝后直接承受了垮坝的板桥和田岗水库的6亿立方库水,但因为8月2日刚刚抢修好的泄洪道发挥了正常的作用,在75-8洪水中就幸存了下来。所以,板桥如果指挥得当,器材健全,是完全可以避免垮坝的。宿鸭湖水库就很好的说明了这点。

最后,关于水库建与不建,争论不休,这个我们放在一边不谈,但就算建了水库,也应该有相应的安全措施。比如上文提到的宿鸭湖水库,建于大跃进时代,当时的水库是奉行很可笑的“以蓄为纲”,当初设计12孔泄洪闸门,但后来被省水利厅一位副厅长认为原设计过于保守,擅自作了几处关键的改动。例如:他认为“闸门设计太大”,便将原设计的12孔排水闸门砍去7门,仅剩5门。建于同期的板桥水库,是否也有同样的遭遇,我手头没有直接资料不好乱说,但受到当时大环境的影响应该还是很可能的。

板桥,一场原本完全可以避免的灾难,就是这样。

通宝推:王二狗,
家园 是气话吧

但不是我的气话。跟我有什么关系呀。当时是有人这么说过,可能也反映了建葛洲坝那批人在上三峡的决定中起的促进作用吧。

如果三峡工程完成了,建三峡这批人又该怎么办呢。我们帮他们设想一下,老的建葛洲坝那批人应该退休了吧,年轻的,横断山脉那几条江,落差大,移民少,是建水电站的好地方。

家园 1资料来源不一 2 您忽视了洪水在时间上的分布 3还是经济问题

我看的资料是6日晚23点泄洪闸已经提的离开水面

现在的关键是 如果不下这么大的雨 泄洪口的总面积够不够?

这场雨超过了千年一遇的标准2倍 那么 按照百年一遇洪水设计的水库和当地的防洪体系必然显得不够

但如果中国所有的地方都把水利设施的防护标准提到千年一遇的标准2倍 这笔钱花在其他地方可以挽救多少人的性命 您算过吗?我个人估计,78年以前全部积累都花在上面也是不够的。

至于说下游的水库没事 上游的有事

这是暴雨 基本下在板桥水库的汇流地区 几乎立刻到达水库 占用库容 以当时的降水速度 基本就相当于把水直接倒到水库里

但下游很远处有很长的流域和已经被洪水侵入的农业地区来把洪峰拉长 如果这个水库放到淮河入洪泽湖的地方 我相信设防标准再差一点也没问题

如果你把新疆的全部水库都修到千年一遇的标准 肯定可以对付台风进入亚洲内陆地区的灾害 但有必要么?

78年离工业化开始的55年不过23年,有那么多资源给所有的水库都修到对付台风的水平吗?

毛泽东时代的原则是先有后好 服务大众而不是少数精英 100个赤脚医生能救的人肯定比一个医学博士要多 虽然两者培训成本可能一样

水库也一样 如果说你相信暴雨直接下在下游那个水库也一点问题都没有 那么 那个水库肯定是修浪费了 虽然事后诸葛亮未必这么看

最后说一句 下这么大的暴雨 难道不修水库会更好?

家园 看到一个帖子主动转移话题的时候 你应该知道某些人已经认输了

所以 不必再说什么

家园 好像我问的问题不在这里

我的问题是

“所谓的国内几乎所有的水利专家,国外的全部水利专家都反对.

问题是麻烦您指出几位来,哪些水利专家反对。”

我的问题是到底有几个专家反对,拿出了什么样的意见。论证了半个世纪的三峡工程何来全部水利专家都反对?这么大的工程当然也不可能所有的专家都支持,要是如此,能够论证半个世纪本身就是一件很奇特的事情。

三峡的重要人所共知,你想说明什么??

另外你好像没搞清楚葛洲坝和三峡的关系。从最初的目的上来说,葛洲坝本身就是三峡的配套工程。

另外三门峡的事情您就别来炒冷饭了,说实话,这个话题都有n 年了

家园 我记得当时还有一个问题

财力的问题,现在看这个工程的钱似乎不算特别了不起,可那时候就不一样了,国力能不能支持的起是个很大的问题。静态投资是一回事,到后来又是一回事。万一国家拿不出钱来,那可要了命了。

家园 三门峡自然是听说过的

三门峡的是经典的设计问题。君不见如今的小浪底,吸取了很多经验教训啊。

任何一个工程上马,反对声音肯定是有的。但是对于三峡这样的特大工程,说“国内大多数水利专家”都反对,恐怕就有点在网络上以讹传讹的意思了。

我跟水利那边的接触不多,不在一个校区。但是去年九江地震,学校BBS上为“三峡工程蓄水引发地震”这样的妄言很吵过一阵子,记得当时就有水利的哥们出来说法。

家园 你说得对

是有这一条--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