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所知道的文革期间的两个‘灾难’(事故) -- 司马水镜

共:💬144 🌺205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归纳
家园 我也班门弄斧一下

1。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一条主要是西方国家关心的,中国人好象不太在乎这一条。

可能争论的最激烈的就是这个问题,中国人的智商好像没那么低。

2。三峡工程是一个“钓鱼工程”,实际需要的资金比一开始声称的要多得多。(所有工程好象都有这个问题吧)。

具体情形不知道,但是人大专门开会讨论这个事情,整个项目论证了半个世纪。当时也有静态投资和动态投资的问题。好像不是那个说上马就能上马的钓鱼工程。

3。移民问题。实际须移民的人数也比他们上报的大得多。而且不是所有的移民都能够就地移民的,相当一部分要异地移民。如果一开始就将需要移民的人数实话实说,上面未必还能够下三峡工程上马的决心。

现在移民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出什么大乱子了?? 从若干个受益省份接受异地移民来看,这是早有计划的,而并非仓促之举。

4。防洪效果可疑。对中下游造成洪灾威胁的,主要并不是三峡来水,而是来自于三峡以东地区的降雨(湘江?什么江?)(防洪是三峡工程上马的主要理由)

长江7成来水为川江来水。二滩在98抗洪都起了相当作用了。

5不说了,现在大坝多少米?

6。排淤问题,现在没有好的办法(三门峡水库是前辙)。水库寿命可能比预期的短得多。

小浪底怎么回事。自己吓唬自己。

7.再加一条,战争时的安全问题.(现在有核武器罩着了,不是问题了吧.)

这个在大坝合龙的那天的直播中有过特别的介绍,这个问题做过特别实验,本身大坝就是扛核弹打击的。即便出现最坏的情况,由于三峡下游山脉的阻挡作用,水面在过了荆江后将在长江岸堤以下。

家园 驻马店大水还是人祸多一些

当时先是心疼下游刚栽下的的树苗不舍得泻洪,等实在没有办法要泻洪了泻洪闸门根本就打不开了。老百姓可怜呀,这么多人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家园 如果有人先知先觉的知道这是千年难遇的暴雨 人祸确实可以避免
家园 你这是推卸责任

1。副泄洪道因为没有炸药无法炸开,这说什么也是严重的渎职吧?

2。板桥有限的几座泄洪门居然不能完全打开,虽然6号就已经开闸,但水位不降反升。这难道不是人为的失误?

3。1957到1959仅仅2年的时间,驻马店地区就修了100多座大大小小的水库。而且清一色是“以蓄为主”造成整体河道防洪能力的大大下降。75-8洪水后,洪水长时间不退,就是一个证明。洪水直到国务院下令开炸,才退去。这难道不是人为的决策错误?不要说当时没有人明白道理,事实上当时的水利专家,包括宿鸭湖水库的设计者陈惺当时都没少提反对意见,但被淹没在大跃进的运动之中,这难道不是人祸?

4。你说“暴雨基本下在板桥水库的汇流地区”,拜托请多查一些资料,宿鸭湖水库就在驻马店东20公里,和板桥水库一样也在台风的暴雨圈中。同样经受了所谓的“超级千年不遇的”降水

5。8日凌晨宿鸭湖入库洪峰流量24500 立方米每秒,超过了板桥跨坝时的最大入库流量13000立方米每秒几乎两倍。你所谓的“下游很远处有很长的流域和已经被洪水侵入的农业地区来把洪峰拉长”不知从何说起。

6。同样经受了暴雨,吞入了两倍于板桥的洪水,但宿鸭湖却经受了洪水。这难道还不能很清楚的说明,板桥完全是一个可以避免的灾难吗?

7。宿鸭湖当夜也有部分堤坝漫坡,但没有垮坝的主要原因2个。1个是洪水前1个星期刚刚抢修好的泄洪道发挥了作用,相比板桥虽然有泄洪门,泄洪道,但一个打不开,一个炸不开,几乎没有发挥泄洪的功能。第二个是宿鸭湖抢险工具完善。漫坡后能够进行有效的抢救。相比板桥,缺乏基本的器材,甚至连沙包都没有。漫坡的时候,人们居然只能拿办公桌来阻挡洪水。这个难道不是人为的过错吗?

8。实事求是最重要。反对刻意丑化那段历史,但也反对你这样的刻意美化翻案。发生过的事实,是无法更改的,不论你的愿望是什么。

家园 事实是不是无法准备,而是没有准备

板桥在水位超过了最高水位才发现预备炸开副泄洪道的炸药没有。水库连沙包这种简单的防御器材都没有。

同样在那场降雨带的宿鸭湖水库,在板桥垮坝后经受了其在短短6小时放出的7亿立方洪水却没有发生灾难,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家园 这不能说明问题

首先,板桥水库如果不垮坝,水位将超过坝顶4米,超过防浪墙顶2.65米,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准备了沙包对结果没有影响。

其次,板桥水库在大雨中对外联络中断,没有上级命令,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敢炸坝,是否准备了炸药对结果也没有影响。

你提到的手段,具体到板桥水库的问题上,没有意义。

家园 几点商榷

1。副泄洪道因为没有炸药无法炸开,这说什么也是严重的渎职吧?

板桥水库没有接到炸坝命令,如果有命令的话,没有炸药,人工也能掘开副坝,然后靠水流冲垮副坝。从陈惺提出炸坝建议到垮坝,中间有几个小时时间,有足够的时间掘开副坝。

2。板桥有限的几座泄洪门居然不能完全打开,虽然6号就已经开闸,但水位不降反升。这难道不是人为的失误?

水库方面7日晚的告急电报称,“主副泄洪道已经全部运用”,泄洪门没有完全打开的说法并不正确。水位不降反升,只说明上游来水超过泄洪能力

3。1957到1959仅仅2年的时间,驻马店地区就修了100多座大大小小的水库。而且清一色是“以蓄为主”造成整体河道防洪能力的大大下降。75-8洪水后,洪水长时间不退,就是一个证明。洪水直到国务院下令开炸,才退去。这难道不是人为的决策错误?不要说当时没有人明白道理,事实上当时的水利专家,包括宿鸭湖水库的设计者陈惺当时都没少提反对意见,但被淹没在大跃进的运动之中,这难道不是人祸?

这里有个问题,是否就没有别的专家提出相反意见,赞成“以蓄为主”的?

5。8日凌晨宿鸭湖入库洪峰流量24500 立方米每秒,超过了板桥跨坝时的最大入库流量13000立方米每秒几乎两倍。你所谓的“下游很远处有很长的流域和已经被洪水侵入的农业地区来把洪峰拉长”不知从何说起。

6。同样经受了暴雨,吞入了两倍于板桥的洪水,但宿鸭湖却经受了洪水。这难道还不能很清楚的说明,板桥完全是一个可以避免的灾难吗?

宿鸭湖库容12.72亿立方米,板桥库容4.92亿立方米,两者承受的洪水都大约是7亿立方米

7。宿鸭湖当夜也有部分堤坝漫坡,但没有垮坝的主要原因2个。1个是洪水前1个星期刚刚抢修好的泄洪道发挥了作用,相比板桥虽然有泄洪门,泄洪道,但一个打不开,一个炸不开,几乎没有发挥泄洪的功能。第二个是宿鸭湖抢险工具完善。漫坡后能够进行有效的抢救。相比板桥,缺乏基本的器材,甚至连沙包都没有。漫坡的时候,人们居然只能拿办公桌来阻挡洪水。这个难道不是人为的过错吗?

宿鸭湖和板桥情况不同,板桥是洪水全面漫过防浪墙,宿鸭湖是水位仍低于坝顶,只是有些低坝段出现漫坡现象,两者强度不在一个级别上。板桥如果不垮坝,水位将超过防浪墙2.65米。

水库方面的电报证明泄洪门全部启用了。

家园 【注意】对你质问的答复。

板桥水库没有接到炸坝命令,如果有命令的话,没有炸药,人工也能掘开副坝,然后靠水流冲垮副坝。从陈惺提出炸坝建议到垮坝,中间有几个小时时间,有足够的时间掘开副坝。

这是你的第一个质问,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质问。这里善意的提醒一下,您首先要区分,水库和水坑的区别。

如果只是一个水坑,几个人一起挖条沟,把里面的水放出来,是完全可能的。“靠水流冲垮副坝”应该您的想当然的推论,我猜,很有创造性。

我们这里谈的75.8垮坝事件的主角是一个蓄水量5亿立方米的平原大型水库。如果泄洪道的堤坝仅靠人力的简单挖掘就能打开,这样的设计如果能通过,中国的水利工作者那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水库还有安全性可言吗?另外,板桥水库坝高25米。你可以用初中的简单物理算算,这样高的水位下,大坝的低端承受的压强又是多少。

简单地说,除非是加固,加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不可能抵抗的。

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的大型水库在泄洪道堤坝上都要装备炸药的原因。这不仅是因为快,也是因为那是人力所不能的。

水库方面7日晚的告急电报称,“主副泄洪道已经全部运用”,泄洪门没有完全打开的说法并不正确。水位不降反升,只说明上游来水超过泄洪能力

我不知道你这个消息的来源。但根据河南气象厅关于那天的官方记载是在洪水冲断了所有民用通讯设施的情况下,板桥使用驻军34450部队的军用通讯电台,

在8日零时20分向上级告急,通报没有炸药,无法炸开泄洪道。请求派飞机出动来炸开副溢洪道。从这个电文看,泄洪道至少在垮坝前的40分钟时还是无法投入使用。

75.8洪水最后也是靠空军轰炸,炸开了阻碍排水的地点才最终退去的。

顺带一句,板桥水库在大雨前比规定超蓄水3200万立方米,运用中又为照顾下游错峰和保溢洪道而减泄400万立方米。

虽然这些相对于7亿总量的洪水很小,不会根本的改变垮坝的结局,但毕竟降低了调洪库容,提前了垮坝的到来。如果能晚垮坝一会,下游就会有更多的人被通知或疏散。

事实上,那天夜里板桥已经通过军用电台把险情通报了出去,但垮坝太快,只有很少的人得到通知,有时间疏散的就更少了。

这里有个问题,是否就没有别的专家提出相反意见,赞成“以蓄为主”的?

有没有?有!有的是因为观点有不同,也有的是揣摩领导意见。但当时主要的几名技术骨干都是反对“以蓄为主”的。

为什么最后还是通过了?因为领导拍板了。哪位领导?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在1958年视察河南的时候拍的板,定的调。

根据是“漭河经验”。作为领导,完全不懂水利,漭河是山区,用那样的经验来指挥大型平原水库的设计,不是乱指挥是什么?

还要否认这是人为的错误吗?

宿鸭湖库容12.72亿立方米,板桥库容4.92亿立方米,两者承受的洪水都大约是7亿立方米

板桥库容5亿立方米,75.8洪水中,总入库洪水6.92亿立方。入库洪水是库容的1.384倍

宿鸭湖库容12.28亿立方米,75.8洪水中,入库洪水除了来自自身承受的暴雨,还包括板桥垮坝后倾泻出的7亿立方洪水。此外,我想你可能忘记了那天险险也垮坝了的薄山水库所排泄的大量洪水。

事实上在板桥垮坝的那天,宿鸭湖水库的总入库洪水是19.65亿立方。入库洪水是库容的1.6倍略多。

你“两者承受的洪水都大约是7亿立方米”不知道是从何而来的数据。发生了这样的灾难,还要用假数字来推卸责任,不觉的良心有愧?

宿鸭湖和板桥情况不同,板桥是洪水全面漫过防浪墙,宿鸭湖是水位仍低于坝顶,只是有些低坝段出现漫坡现象,两者强度不在一个级别上。板桥如果不垮坝,水位将超过防浪墙2.65米。

宿鸭湖承受了1.6倍于库容的洪水,板桥只承受了1.384倍库容的洪水。两者的确是强度不一样,但似乎您搞反了吧?

经受更大强度洪水的宿鸭湖却最后保住了大坝,这难道还不能说明板桥是一个可以避免的灾难吗?

最后一点,75.8洪水过去都30多年了。现在其中发生的细节才慢慢被人了解。没有看到说对当年受难者如何如何,但百般推卸责任的文章却层出不穷。

结论就是,死了算你倒霉,作为国家的管理者,一点责任没有,要怪,就怪老天吧。

一切似乎都和良知,责任,同情相关。我无语。

家园 你的观点有些站不住脚

板桥垮坝的最重要原因是泄洪道没有打开,无法有效泄洪。我说板桥草包都没有,是说明当时做为一个大型水库,其管理是多么的混乱无序。

其次,板桥的民用通讯中断,但依靠军用电台,还能做有限的沟通。事实上,板桥当夜曾要求空军出动炸坝。他们在最后的关头,不是不想炸,不敢炸,而是没法炸。

最后,你回复的我的那个贴子里,我没有提出所谓的“手段”,你说的“没有意义”的确是没有意义。

家园 参看下面关于宿鸭湖水库的比较,再说板桥是不是可以避免

同样经受了暴雨,吞入了更多洪水的宿鸭湖水库为什么就能保住大坝?难道是他们“先知先觉”?

家园 宿鸭湖水库刚刚完成扩建加固。

86年再次除险加固,现库容量(86年后)已达16.56亿立方米——宿鸭湖水库当时就是远东第一大人工平原水库。而75年板桥水库最大库容4.92亿立方米,石漫滩水库最大库容9440万立方米。

河南省去年出版了《河南“75.8”特大洪水灾害1975-2005》一书,并召开了“75.8”特大洪灾30周年研讨会。应该有大量的数据、资料面世。

家园 几点答复

1、板桥水库是土石坝,不是混凝土坝,其本质上和黄河大堤没什么区别,历史上扒开黄河大堤的例子不少,以此类推,掘开副坝放水不是什么人力不及的事情。

2、我的资料来自《20世纪河南重大灾害纪实》中驻马店大水一节中板桥水库水文站站长李歧山的回忆,电报原文是“板桥水库处于特别危急状态库水位已过坝顶即将漫过防浪墙主副溢洪道已全部运用要通知沿河社队注意抢险转移水库防汛指挥部在大坝南头被围请求空军支援”

里面明确说了“主副溢洪道已全部运用”,请空军支援是因为“防汛指挥部在大坝南头被围”

炸开副坝和溢洪道不能使用是两回事,溢洪道上有专门的泄洪闸,炸开副坝只是在特别危急时的举措。如果来一次洪水就炸一次副坝那才真的是笑话呢。

3、水库入水量是我的错误

4、宿鸭湖水库虽然总蓄水量超过12亿立方米,其兴利库容却只有2亿立方米多,而板桥水库调洪库容也不过3.75亿立方米,在不可预知的洪水到来时,其承受的压力当然要远高过宿鸭湖。

5、请指出除陈惺外,还有谁反对。

至于阁下最后那段评论,我看不出连历史事实都还在争论的情况下,就急忙把良心、同情搬出来有什么意义。

家园 6日23时泄洪道即全部打开。

所谓锈死一说不是误传就是别的水库。

电台跨坝前两次对外联系没有成功——第二次即请求空军炸坝。

没有草包、炸药很奇怪——不过有资料说,当时驻军为炮兵部队,也是有炮无弹

家园 再讨论

1、板桥水库是土石坝,不是混凝土坝,其本质上和黄河大堤没什么区别,历史上扒开黄河大堤的例子不少,以此类推,掘开副坝放水不是什么人力不及的事情。

板桥的确是土石坝,但不是百分百的土石坝。根据当年板桥水库的设计者林昭的介绍,板桥是使用了独特的混凝土坝同土坝相结合的形式。也就是说大坝是土石坝。但在紧急泄洪道上和溢流道部分则是混凝土坝。人工挖掘数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我不认为是可行的。尤其是在那种紧急的时刻,尤其是板桥甚至连这样简单的工具都没有做标准配备的情况下。

另外,黄河大堤虽然也是土石坝,可也没有你说得那么轻松就能扒开的。就拿1938年,国民党军队扒开花园口为例,4个村子的几百民工干了4,5个小时,也只是挖开了一个坑。然后先是用炸药炸,然后再用平射炮猛轰才扒开了大坝。只用人力挖掘,就是土石坝也是近乎绝望的工程。而在那夜的板桥,就算泄洪道大坝是土石坝,挖开它也是misson impossible。

2、我的资料来自《20世纪河南重大灾害纪实》中驻马店大水一节中板桥水库水文站站长李歧山的回忆,电报原文是“板桥水库处于特别危急状态库水位已过坝顶即将漫过防浪墙主副溢洪道已全部运用要通知沿河社队注意抢险转移水库防汛指挥部在大坝南头被围请求空军支援”

里面明确说了“主副溢洪道已全部运用”,请空军支援是因为“防汛指挥部在大坝南头被围”

炸开副坝和溢洪道不能使用是两回事,溢洪道上有专门的泄洪闸,炸开副坝只是在特别危急时的举措。如果来一次洪水就炸一次副坝那才真的是笑话呢。

首先,我不明白你从我的贴子的那一个地方看出来“如果来一次洪水就炸一次副坝”的意思来的。

紧急泄洪道部位的大坝应该是配备炸药,这是一个大型水库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事情。但板桥却没有。

关于板桥,因为30年来官方一直没有公开,各种说法很多。有些说法是有很大偏差的。你引用的资料我找到了。全篇只有一句“主副溢洪道已全部运用”。

但去年,河南75。8洪水3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一次发布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关于板桥副泄洪道的描述是这样的。该副泄洪道是1955-1956期间,由于刚刚建成不久的板桥水库大坝发现了纵向横向裂缝(对说板桥水库没有任何施工质量问题的人,不知道如何解释这个问题),对其进行大修的时候补建的。按照“以蓄为主”的板桥,在原本的建造中,都没有建立副泄洪道。补建的泄洪道,宽300米,底部高程113.94米,连同原有的溢洪道、输水洞,最大泄洪能力为1742立方米秒。板桥当初没有副泄洪道,但溢洪道还是有的,要不也没法发电不是。在75。8中,板桥垮坝最大原因是这个补修的副泄洪道没有被炸开。“主副溢洪道”应该指的是其原本的设施。溢洪道是水库平时发电放水的正常出口,设有闸门。但副泄洪道是供紧急时刻使用的,没有闸门,只能用炸药炸开。通常在面临垮坝的危险的时候才使用,因为没有闸门,一旦炸开,就没法关闭。所以都是大坝存亡的最后关头才使用的。

根据这次30周年的资料,板桥的副泄洪道直到最后都没有打开,而因为其是混凝土坝,在洪水漫坡后都屹立不倒,但水库的土石大坝却垮了。

考虑到板桥事件发生在河南,而这些资料又出自河南的官方记载,可信度应该还是很高的。

3、水库入水量是我的错误

那么从入水量/库容计算,宿鸭湖在经受更大强度洪水却反而保住了大坝。如果这样你都要认为板桥是100%的天灾,没有一点人祸的成分,那么这个讨论也就没有意义了。

4、宿鸭湖水库虽然总蓄水量超过12亿立方米,其兴利库容却只有2亿立方米多,而板桥水库调洪库容也不过3.75亿立方米,在不可预知的洪水到来时,其承受的压力当然要远高过宿鸭湖。

不论兴利库容,还是调洪库容,总库容摆在那里。宿鸭湖总库容12亿,入库洪水19.65亿,按比例,是库容的1.6倍,按绝对值,超过库容7.65亿。板桥总库容5亿,入库洪水6.92亿,按比例,1.384倍,按绝对值,1.92亿。也就是说,宿鸭湖那天入库的洪水超过自身库容相比板桥多了5.73亿,比一个板桥的总库容都多。不知道这种情况下你如何得出板桥“承受的压力当然要远高过宿鸭湖”的结论。

5、请指出除陈惺外,还有谁反对。

虽然看不出你这个问题和我们讨论的板桥有非常直接的关系。但当时除了作为河南水利厅最高技术人员的总工陈惺反对“以蓄为主”外,比较著名的反对这个方针的水利专家还有黄万里,李伯宁。周恩来总理也曾经在1962年和1965年的公开场合下对这个方针表示了反对意见。但因为毛泽东,陈云等的坚定支持,这个方针先后几年都被写入政府报告作为施政纲领。当年陈惺被打倒,其中一条罪名就是反对“以蓄为主”

至于阁下最后那段评论,我看不出连历史事实都还在争论的情况下,就急忙把良心、同情搬出来有什么意义。

在任何时候,一个人如果泯灭了良心,我都认为ta不能再被称作是一个人。讲良心难道原来还要有前提的吗?

家园 继续讨论

1、林昭是板桥水库复建工程的设计者,混凝土坝和土坝结合说的也是新坝,这点你搞错了。

历史上掘开黄河大堤的例子很多,比如北宋杜充决黄河阻金兵、蒙军掘寸金堤淹宋军、明军掘黄河淹李自成,都是人力即解决问题。

具体到板桥,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要挖开不大口子,在洪水冲刷下,坝就会很快垮掉,板桥那时候水就在脚下,不需要大量工程,这点和花园口不同。

2、溢洪道就是溢多余的洪水用的,水库电站放水的是出水口;正常溢洪道在布置和运用上可分为主、副溢洪道,对付的是设计洪水;主副溢洪道都有闸门(控制段),区别只是副溢洪道的控制段以后部分可以适当简化。你对这些概念的理解都是错的。

炸开副坝放水,实际上就是以部分决堤来换取主坝安全,至于决堤以后如何,下游承不承受的了,就不顾了。

自行决定炸坝,那是要杀头的。

这就回到第一条的问题上了,有上级命令,没有炸药也能决开副坝,没有上级命令,有炸药也只能瞪眼看着。

3、你关于库容的计算也是错的。宿鸭湖总库容12亿,兴利库容2亿,说明它平时就有10亿的空闲,即使不泄洪也能装10亿的水,来水19.65亿,是它的1.97倍。按此比例计算,板桥来水6.92亿,他的兴利库容必须低于1.4亿,其承受的压力才和宿鸭湖相当。

河南省气象局的资料显示,板桥如果不垮坝,即使不超标蓄水,水位仍将高于防浪墙2.05米。宿鸭湖在雨停后炸坝排险时,水位连坝顶都没过。可见二者承受的压力根本就不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