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为什么讲《论语》 -- 修正态度
在先秦之前,中国的文化主要是以儒、道、墨家为主要代表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朝在汉武帝的时代,以当时的大学者董仲舒为代表,力挺儒家文化,从此才有了延续到今天的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但在唐朝开始,印度的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直到宋朝为止。从此,中国文化就演变为释、道、儒家三家分天下的格局。可以这么来形容,佛家是个百货店,琳琅满目,什么都有,如果你有钱也有闲,可以来闲逛一番,买点什么或什么也不买都可以,甚或干脆不来,也可以。但是我们的社会需要它;道家是开药铺的,专门治所有的病症,一个国家或民族,甚或个人,在思想或社会的意识形态、国家形势方面有了问题或病状,必须到这里来抓药、看病。道家包含有兵法家、纵横家以及医药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等,当时代变迁和改革、动乱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到的;儒家是开日常粮食店的,它提供我们的是我们日常所必须的精神食粮,所以应该经常来看看,选择点什么。这个也就是在五四运动中要打倒的所谓“三家店”。现在的这个时代,是思想和精神极度匮乏的时代,所以,我提议大家来学习中国古老的四书五经。
中国的历史上,所用的都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理方针,在当时都遵循“国不可以利器示人”的思想,所以都是秘而不宣的。但只要研读中国历史,就可以找到它的脉络。现在是物质极度丰富的年代,却造成了人们精神的极度空虚,人们都不知道怎么去释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激情、压抑、郁闷等等,好多人就以刺激自己来缓解内心的躁动,所以就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去喝酒、打麻将、跳舞,甚至搞那些很危险的运动、吸毒等等,达到忘记现实的目的。其实自己看看书,读一读古人是怎么来处理的,就可以把自己的心结打开,这是精神回归自然的惟一的道路。
要想真正理解古代的作品,尤其是《论语》等,需要用经史合参的办法。经是一种不改变的大原则,既在什么时代、什么地点都不改变的永恒的道理、原则,史是当时的历史背景。二者结合起来,才可以窥其原貌。至于一些唐宋以后的大儒家的解释,可以适当借鉴,但决不可全信,因为其中的一些解释简直是胡说八道。而近代儒家被毁坏,就是与他们的胡乱注解有关联。
说点题外话。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关于《论语》的注解的版本,基本都是宋代以后的多,尤其以明代为多。由于当时的著作是刻在竹简上的,所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而后人在做句读时,往往在没有把握全文面貌或整体思想的连贯性的情况下,对作品进行断开式的解读,所以就有了问题。而且,古代的一个字,往往代表多个意思,必须上下文结合后,甚至全文贯穿起来后,才可以正确理解。所以断章取义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这么做也是错误的根源。
前面发的几个主题都看了。虽然说大家都知道论语,说实在,看别人的解说,学到东西还真不少,就算是争论,争论的也有意思。
请一定继续。
俺网上看过几家注解的,感觉都太“唯物主义”了,像被阉割了的,注水了的,整容了之后的。
我去年曾经开了个“论语导读”的帖子,可非常丢脸地没能坚持下来。期待修兄大作。
论语年代更久远,记录得更简约,更语录化。
孟子是偏向应用的。将儒家解释得更透彻,更容易应用到现实的为人处事。
因为孟子是生活在各门派互相竞争激烈的社会,往往更体现出儒家不同于其他门派的特点和长处。而且要针对当时社会的真实事件真实场景,用儒家的学说加以解说并拿出儒家的现实立场,更能体现儒家特色。
如果有人觉得自己的句读功夫可以比明朝人更好,呵呵,请拿影音本的明朝公安散文自己去读读看。
朱子集注虽然不尽善,句读功夫也比学普通话长大的史记汉书都没通读过的当代人强。
现在来学古人,必须抱着批判的态度学,必须
了解它的缺点,否则很容易再次堕落到清末民
国的下场。
推动社会进步,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各种创造,
从来和儒家无关。一味学习儒家,搞什么孔子
学院,缺乏实践进取的科学精神,会使中国自
49年以来的艰苦努力最终丧失殆尽。
祖龙魂死业犹在,
孔学名高实秕糠。
儒家之学,它有其本身的传统,代代相传,有其一定的讲法。如汉朝的经学,你要是讲《公羊春秋》,是要守家法的,他们讲书很熟,有规矩。虽然汉儒的注解只是文句上的解释,但大体上义理是不错的,只是没有说到十分精微的地方。到宋儒出来,把全幅精神集中在对《四书》之研究上,《四书》是最可以把孔、孟的精神显出来的文献。由于宋儒全幅精神集中于《四书》,所以能够比较深入,比较有深度的理解,汉儒比较不重视《四书》,对《四书》只是作一般性的文献来理解。宋明六百多年的儒学,是有一个中心问题在那里领导着的,因而形成一个发展的系统,大体上是不乱的,他们对《四书》的了解,也许会有些距离,不一定能完全符合《四书》的原意,但大体上是不差的。他们能把儒学的核心观念抓住,辗转讨论引申,讨论了六百多年,长时间的磨来磨去,总会磨出一些东西,所以虽然他们的用心讨论的范围也许很狭,但就对《四书》的理解,对儒家的核心问题的研究来说,是很有贡献的,你不满意可以,但你菲薄他们,便不可以。他们确能把握儒家的核心,把最主要的骨干抓住,这便成为一个传统。
又譬如你要讲道家,亦有一定的讲法,不可乱讲。如《老子》、《庄子》,文献俱在。《庄子》文章漂亮,大家都喜欢读,但说到了解,便很难。《老子》五千言看似简单,其实亦是很不容易了解。而以前对道家的讲法,大体上是不错的,因那是中华民族自己发出来的东西。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华民族有虞、夏、商、周相沿的传统一根而发出来的,自有一种气氛,以前的人能嗅到那气氛,故都能了解。现在的人,渐渐不能嗅到那气氛,便渐渐不能了解。故讲道家,是有道家的讲法。后来便是吸收佛教。讲佛教亦有佛教的一定讲法。佛教较严格,较有系统性、概念性。问题是名词概念太多,很麻烦,那是另一套语言,故很难。但亦有章法,不可乱讲。你要了解佛教,不知要费多少年的工夫才能入,把它把握住,不可以望文生义地乱讲,以为随便看看便可以了解佛教。中国吸收佛教,从魏晋起,经过南北朝、隋唐,至唐,玄奘回国,便把佛教学全部吸收到中国来,这其中经过了四、五百年的长期吸收消化。佛教代表一系统、一方向,这方向可以说是智慧的方向,了解一个智慧的方向,是不容易的。
所以你若要了解中国哲学这两千多年的发展,便要了解三个义理系统。儒家是主流,是中国思想的正统;道家是旁枝,这可以看成是对于儒家的一个补充,或提醒。后来吸收了佛教,佛教是由另一个文化系统而孕育出来的义理系统,对中国文化刺激很大。
--《研究中国哲学之文献途径》
,这话是南怀瑾提的吧。不过人家李零在《丧家狗》中说了,
文革没有道德?没有秩序?搞笑!拜托去调查了再来,
不要人云亦云,跟着伤痕文学yy。
文革的共产主义道德标准比改革开放高得多,只不过很多右派和知青不愿意自我牺牲,老是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心里盘算着:知识分子不该受农民的罪,城里人不该受农村人的苦!
现在妓女盗匪四处游荡,居然还有脸说?!
更何况这种道德
《易传·系辞》
圣人体之而常用,百姓日用而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