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挣工分-贴老原创】国人不团结原因初探 -- 花差花差农民
中国人是聪明的,也许是太聪明了点,于是从来就有一人龙,三人虫的说法。国内在一起总是要互相拆台,公司做到一定程度总是要散伙,为什么国人就搞不好团结呢?这种心态的根源是什么,最近本人做了一些思考。
我认为这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思路。中国的教育思路在总体方向上有一个大的问题,那就是企图将每一个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全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脉相承,只是个范围问题。整个教育思路是指向天下这个大方向的,宗旨是培养国家的管理者。作为一个国家的管理者,当然必须要兼通百艺。这只是不管是古代也好现代也罢,这种思维一直在指导着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古时候的人崇拜的是诸葛亮,刘伯温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子百家,医卜星象,奇门遁甲,无一不知无一不晓的奇人。到了现代也没变,各位小时候有没有被要求成为德智体美的四有新人?到了海外,这样的思维依然不改,君不见华人家长一到休息天最热衷的事情就是带着小孩上各种班,上午学国画,下午学音乐,晚上练武术,大人小孩忙个半死。嗬嗬。
这种培养方向培养出两种人。
第一种是失败者。首先,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样的培养模式是一个机会,但是更是一种折磨。一个人能成为全才当然好,可惜这种模式的成功率不高,很大一批人失败了,成为了百无一用的杂家(比如说在下我)。糟糕的是,虽然这些人没有全才的能力,但是都学到了全才的派头(因为教育方向崇尚全才)。结果是这些人自视很高,谁都不服。虽然他们属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主,却喜欢指手画脚挑别人毛病。因为他们虽然泥古不化,眼高手低,但是却以为自己有点本事,都等着看别人的笑话。一旦主事者难免出现一些小的失误,这些人就群起而攻之,极尽讥笑挖苦之能事。
第二种是成功者。本来这是好事,但是好事最后也变成了坏事。由于中国人一贯对教育的重视和教育是当官的不二法门,再加上中国读书人多。虽然成功者的总比例不高,但是绝对数量却很大,这些人都有经天纬地之才,都可以担任国家栋梁,可是国家的中枢机构名额有限,就那么十几个官位。而有能力当此重任者可以说数以千计,于是许多人只要屈居下吏,而实际上他们确实有管理整个国家的能力。举个例子。清朝开国功臣范文程,仅仅是个秀才,但他却能够治理一个国家,有宰相之才。这样的人多了,却没有别的出路,根本就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的唯一出路就是把现在在位的人搞掉,取而代之。
分析下来,结论是:几乎每一个人心里对某件事该怎么做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都认为只有自己的做法才是对的,别人的都是不对的,都想试验一下自己的思路行不行。有那么多第二种人为骨干,加上第一种人在一边起哄,一个组织想要搞好才是怪事。所以中国人不团结,其原因在此。
说到网上,中国人还是一样,谁也不服谁。在一起混久了就要分出个子丑寅卯来,各论坛都一样,中国人之间不团结的趋势之明显,可见一斑。我希望,大家如果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时时提醒自己,庶几可望有所改观。如果中国人之间能通力合作,世界上就再也没有能够阻挡中国人脚步的力量了。当然这里除了我一个是第一种人之外,诸位大才子都是第二种人。希望还是在诸位身上。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这个题目很好,结论么也不错,只是寄希望于大家自律,难度可不小。能用好的规则和制度,让大家体会到合作的好处,和不团结的坏处,更有希望。
宽基教育不只中国才有,美国人中的精英也个个都是精力充沛、多才多艺的主。康大米不就弹得一手好钢琴吗?我的同事中,不少人职位很不起眼,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却能熟练掌握两门外语,茶余饭后聊起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来可以头头是道,不仅极其细节之能事,而且不乏真知卓见,不比国内的所谓大牛叫兽逊色。可能这些就是强国之所以成就为强国的基石底蕴吧。
窃以为中国人的互不服气还是经济社会太落后、资源太匮乏造成的。以前一条舢板上挤10条过江龙,个个都是只要给点阳光就灿烂,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主,都想当船老大,残酷竞争自然关系好不到哪去。如果蛋糕做大了,这些人中龙凤每人掌控一个舰队,后面跟一群中人之资、下人之资的拥趸,尽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仅不用再挤在一起死掐了,还能互通有无,连不团结的机会都没有。
所谓Team work就是要一般的人听牛人的话。
美国人是精英装平民,中国人是平民装精英。
但是好在现在中国人也不再把经商看作低等的了。这给了过多的牛人一个新的空间。只是现在舞台还是小,思维的惯性也还很大,互相拆台倾轧还是最常见的行为。
中国到目前为止,能从高考独木桥爬出来个个都是人精,可不是什么平民。虽说这几年高校扩招,但相比人口的基数和每年高中应届毕业生的人数,有机会上大学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如果再考虑到很多资质还不错的人早在小学升初中和初中升高中阶段就已经被淘汰,这个比例还要低得多。由于教育资源倾斜和就业等因素,城市教育情况可能还好看一些,农村简直可以就“惨不忍睹”来形容。惨到什么地步呢,给您举个俺本人的例子:俺出身河南一个小县下面的农村,俺们县有160多万人。俺小学最高水平的老师也是俺们的校长初中三年级都没毕业;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老师是小学四年级毕业;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老师是小学六年级毕业。俺考大学那年全国共招生33万人(含本科、大专和中专)。俺所在的高中也是全县唯一的高中,当年三年级共有应届生400多人,最终有机会进一步深造的只有18人。不管人才正态分布也好还是怎么分布也罢,160万人口中怎么也不止18个人的智力够大学标准哪,更何况俺那一代是中国人口的最高峰,同龄的孩子也最多。
所以说还是要扩大底基。现在经济发展了,有财力有师资调整教育的结构了,可以对教育进一步细分,大力发展二年制技工学院、社区大学和职业教育,让大批在目前应试教育中失利的农村孩子都能在完成义务教育后进一步深造,习得一技之长,从而把受到更高学术训练的人才解放出来,既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可以说历史上没有其他国家或者历史时期有类似的情况。弄到最后还是只有老邓的摸石头过河啦。。
花!
窝里斗是中国人的本性吧,我们这个民族在历史上也不是总处于世界经济的底层,那富裕的时候为什么也是窝里斗呢?其实还是一个道德的问题.有的人就是看着别人的成绩心里难受,别人得到了赏识(即便这种赏识对别人来说没有任何的实际利益),他就是愤愤不平.这种人想到的不是自己有哪些不足,自己怎样奋力直追,而是怎么能把领导对你的赏识给破坏,接下来他要做的是给你下绊子,给你制造麻烦,让你自己打败自己.再有就是这种人眼里容不下别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对别人的优点,不能客观的看待,对自己的缺点更是视而不见,整天对自己的小九九沾沾自喜.觉得自己高超过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
日本平民只是因为服从性强,所以“显得”不那么内斗。美国人的公民素质的确相对来说比较高,服从民主。各国都有不同的原因和国情,但是本质上来说世界上没有不内斗的民族。国人总是审视自己的“内斗”,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弱者心态。如果这种“内斗”顺势对外也爆发出旺盛战斗力(比如朝鲜战争),可能大家就不会说什么了,甚至是羡慕和骄傲了!
而且是在明朝取得的,就是因为这个,他最终还是上榜乾隆授意主编的《贰臣传》
他18岁“补”秀才。这里的补是动词,是考取秀才的意思。19岁入沈阳县学,是沈阳-县学-生员。就是在沈阳的县学这个学校当学员,当然身份还是秀才。历史上没有“补绣才”和“学生员”这两个头衔。
至于他是贰臣什么的,这个不在我讨论范围之内。
呵呵,要问哪里来的,追本溯源的话那确实应当是教育的影响了!就是老鼠生来打洞也是老鼠祖上教的吧?不是抬杠,是举例不当,望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