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打过仗的沈括-启蒙篇 -- 黄河故人
模型就要先有个假定:假定一个士兵和民夫的每天需要粮食二升,每个民夫可以背粮食六斗.
1.一士兵一民夫,士兵背粮一斗,民夫六斗.则可行军18天,若回程,则9天.
2.一士兵二民夫,三人同吃,到第八天,遣返已经吃完所背粮食的民夫,并带走六天粮食,剩下粮食二人同吃,可吃18天.计回程,共13天.
3.一士兵三民夫,前6.5天,四人同吃,再遣返1民夫,带走4天粮食;然后7天,三人共食,遣返一民夫带走9天粮食;最后两天,二人共食,可坚持18天.算上往返,行军15.5天,最后一顿俄一点,16天.
4.用畜力,骆驼3石,马、骡1.5石,驴1石。这玩意个大吃得也多,还得有人照料。万一不幸这玩意一出发就死了,它的粮食还没人能背,只能一块丢掉。
看到这组数据,想象一下,在朝鲜,我们打得多苦.
下面是我算的
一士兵三民夫已是极限.10万大军,提刀砍人的得最多7万,但是运粮食得按照10万准备,要至少30万民夫.除此之外,民夫的管理人员不背粮食,伙夫等也不背,基本上30万人还要再除个0.8,要37.5万人;民夫有人生病、死亡、打仗等损失,再除个0.75,就要50万人。粮食不可能完全利用上,准备打仗总要有一定的裕量,大概这个数字还要再乘个1.1(最小了吧),什么概念,就要55万人。55万个壮年男人,宋代的人口大约四五千万(估测),扣掉一半女人和老弱病残,就算16-45之间男人,这个比例非常惊人了。要知道打仗一般是征调前线附近的男人,这个比例就很恐怖了。
十万大军,提刀砍人只有7万,大约要分出1万左右负责保护辎重、营盘,最少5000负责保护送粮的民夫,就剩下5.5万了。如果敌人多方诱敌,一旦分兵,很容易让敌人仅仅一两万人就玩个一多打少,西夏是重骑兵,对付没有准备、列阵的步兵打野战,那简直就是屠杀。还要算上宋深入敌境,士兵早已疲惫,西夏则是以逸待劳,敌我对比又要打个折。
好水川等三败,唉!
沈括曰:凡师行,因粮于敌,最为急务。
多说一句,沈括曾有机会到兵部当部长,但是因王安石的反对而作罢。原因来自兵车一是。沈括说服皇帝不搞那一套之后不久,王安石又当了宰相,这下沈括可算被王安石忌讳上了,这人怎么会背叛我呢?大宋朝为数不多的由内行人办事的机会就这么错过去了。
您在树后面,敌人射不着,可他会放火呀!
华北刮北风的时候多了去了
一手拉弓,一手搭箭, 还要一手打火? 跑快了火还会灭.骑兵要一路放着火过来,不是给守军提供警报吗? 有掩体隐蔽总比没有好吧, 只要树林不连成一片你随他放好了. 山火很少烧得比人跑得还快. 其实挖沟和种树没有什么矛盾的. 国防建设嘛.难道宋辽夏之间几十年战,哪些防线有用,哪些没有都没人知道? 我们现在可以空对空网上讲讲, 宋人这都要吵就不像话了.
牌上一些
斥侯,先把火放了便是。山火着起来,人可跑不过它
马面就是上面的长方体,城墙就是下面的长方体
是不是后来对辽金的作战会好很多?第一良马产地有了,第二有地利之势
仗打到哪儿,堡垒就修到哪儿,一来可以保护运输线,二来西夏的重骑兵无法发挥其优势,只能慢慢的被宋挤死,这种方法一是慢,二是花钱,可宋最不缺的不就是钱末?
控制横山和河湟地区,战略上击败了西夏,只是当时已经到了徽宗时期,丰亨豫大了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砸乌龟壳是一场彻底的消耗战,这正是造乌龟壳的那方想要的结果。真正被拖死的都是三心二意,造乌龟壳还耐不住性子,两边都不靠的。
懂这么多。后来读西方现代名家的评点,说普通的观众总是对阅兵大游行映像深刻,但军事行家们知道那些威武雄壮的队列如果没有优秀的后勤支持,就和传送带上等待屠杀的猪没有区别了。这时候俺才知道老沈不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