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打过仗的沈括-启蒙篇 -- 黄河故人
都说解放战争贺龙没有打什么仗,可是老毛清楚轻重缓急,他让贺龙去管后勤,可谓量才使用。
贺龙在解放战争中的功劳,和其他元帅在同一级别.
老有人对陈毅的元帅资格JJWW,包括他在淮海战役总前委的作用——殊不知“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这句话是打陈毅嘴里而不是刘邓粟的嘴里说出来的,这是有原因有道理的。
靠西北贫瘠的地方能支撑彭德怀的一野那么长期的作战,管后勤的贺龙确实有一手。
因为西夏主力是骑兵,机动性很高,修堡垒的民工需要保护的军队压力很大,堡垒多了分兵容易被击破,不多又不足以阻挡西夏骑兵,后来的明朝对付满清也曾经想玩这一手,结果遭到惨败,重要的不是没有目的的修堡垒,而是在咽喉地带选重要地点筑城,就像袁崇焕的宁远。但是以宋明轻视武备的特点,有这种眼光的将领很难有所做为。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难
关于下面这写部分,请大家参考十月的《新宋》。如果说《新宋》是理想化小说的话,那么可以说十月把当时的计划变成了现实。
关于在西夏前线的战争,也许会把它们单独摘出来写,因为要是全写的话,这一部分就失去意义了。我们在这里只写一下沈括的工作。(越写越觉得自己写不好)
沈括跛足病目,指望他上阵提刀砍人只有可能在小说里看到,沈括是个文官,他清楚自己的职责,并且完成得非常好。打仗也不仅仅是提把西瓜刀对着砍那么简单
1.练兵。宋一直径略西北前线,兵精粮足,但是有用还是当地土著百姓,沈括搞起了民兵。在沈括的经营之下,边境百姓以武为荣,并选拔了一批边地良家子,配合官军作战。这一千多人,能骑善射、骠悍勇猛、熟悉地形、语言精通。(79年好像也招了很多中越边境的民兵入伍)
2. 抚军。这个话题太大,恐怕一句话讲不完。
宋有禁军和厢军,除此之外还有乡兵、蕃军。禁军很受宠爱,沈括还刚到任,朝廷有诏书嘉奖禁军,却没有别的士兵的份。沈括认为赏罚不公,同样干活,却不同等待遇,会造成驻军不合,以致影响将来协同作战,甚至………沈括一方面压住诏书不公布,一方面矫诏给其它士兵奖赏,同时上书皇帝。神宗皇帝非常高兴,发金牌赞赏沈括,并且从此对所有士兵一视同仁。
五路伐西夏,种锷沈括一路共有十万大军,在西夏遭遇军粮不继和雪灾,大军溃散。刘体仁擅自带三万人逃回,结果剩下的七万人没回来几个。三万溃兵直抵成下,乱成一团。有人建议排兵讨伐。沈括不同意,他在城外给这些士兵慰劳,又重新整顿这些士兵。而主谋刘归仁回来后,刘某咋称回来调兵,沈括毫不留情,责之调兵为何无兵符,刘不能言,随被斩首于众将士面前。沈括对朝廷来使说,这些都是多年来练出的精兵,到万死一生之地征战,因为将帅的失误才逃生以归,应当体谅他们。
沈括赏罚分明、恩威并施,将士得到了将士的拥戴。
3。战略。
五路伐西夏,种锷沈括损失最大,成果也最大.出证的士兵,回来的不过十之二三,但却控制了横山。横山的重要性是什么呢?横山就象西夏功掠北宋的桥头堡。横山不大也不高,但是攻击北宋已经足够居高临下了。面向西夏一方向是沙漠,宋要是想进攻西夏,打完横山就要进沙漠,困难可想而知,而控制横山之后,天险已经与西夏共有。而且横山土地肥沃有水有草。西夏进攻北宋,可以在横山吃饱喝足、休息好了、居高临下看清楚了,然后从容不迫的发动进攻。失去了这个前沿阵地,西夏再也无力向宋发动大规模进攻。
横山还有个好处,就是特别适合宋的堡垒推进战术。因为横山自己可以供给自己,不用从后方运粮,省掉了相当一笔开支。西夏一方,若攻横山,必须先跨过毛乌素沙漠,未战师已疲,想进攻北宋在这里修建的乌龟壳,需要掂量掂量自己。
事实上也是这样,永乐一败,宋一共损失士兵一万一千多人,和以往相比损失少得可怜,西夏方面付出的是三十万大军来攻,国内要男丁十抽一,按照我们前面算得后勤比例,基本上西夏境内壮年男人什么都不用干了,而且西夏是重骑兵,后勤压力更大,他支撑不起。
4。筑城
在筑城的问题上,沈括和种锷要在乌延筑城,从朝廷来的徐禧要在永乐筑成。这时候的沈括权力已经基本被架空,无力也不敢与之抗争。
乌延城据险地,在横山中部偏北,到夏州80里,土地肥沃,地形险要,俯瞰平原,控制青白盐产地(这等于要饿死西夏,因为这是他们唯一能换外汇的东西),北面是牧场,可以养马,出产铁矿。是在是块好地方。
永乐城呢?永乐城在衡山南部,好处是形势比乌延城更险要,扼无定河谷,直接堵死了西夏最后一条进攻的通路,还可以抚慰当时已经失陷百年的百姓,再就是将来替代银州,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修永乐城比较快。
永乐城离基地太远,而且没有水,最后终于到在了这上面。
说两句徐禧这个人吧。许洞献兵书未能求得一官,这人也是献书《治策》,结果求得大官,收术的人是吕惠卿,大宋朝奸臣榜数的着的人物。徐禧到前线,王安礼说“禧志大才疏,必误国”。看看此人在前线干的那些事情:
一道前线,先把沈括架空,然后准备争功。建永乐城的一大原因是乌延城是沈括他们提出来的,说什么也不能让功劳落入他们手里。
修永乐城和种锷争执。种锷从京城回来,强烈反对修永乐城,徐禧竟然欲斩种锷。种锷说:修城必死,不从汝命亦死,这样死了总比丧师辱国强。徐禧干脆把种锷的兵夺之一空。后来种锷在徐禧被围的时候不发兵,颇为人批评。可是批评的人也不想想,种锷只有4千人,夏是三十万,种锷丢了自己的阵地更麻烦。
西夏欲功永乐,徐禧收到十几份情报,但都不信。实在无法想象您在别人脖子上架了把刀,别人也和您一样迟钝!!
徐禧带2万5千人去就永乐,唯恐沈括争功,对他说,你是大帅,不可轻举妄动。可怜沈括这个有名无实的大帅。为什么呢?后面降到沈括的战例的时候就好说了,当年种锷带大军出征,沈括就凭这手底下一点留守人马,大了若干漂亮仗。再加一点,去永乐竟然没派斥侯。
西夏骑兵渡河,部将建议半渡而击。徐禧来了句“王师不鼓不成列”,这难道是那位著名的**公附体?
永乐城靠河椅山,却没有水源,靠河边水寨取水。西夏一上来就夺了水寨,目标非常明确。水寨被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军需官觉得粮食金贵,不愿意给水寨守军多发粮食,结果士兵大乱,逃回永乐城。西夏自己估计也没想打这么顺利。
当时前线练了1000人的特种部队。西夏骑兵到了成下之后,徐禧令士兵背山面水列阵出战,西夏5万骑兵则背水接战。这时候耗也把这些重骑兵耗的累死了。徐先生好大喜功,却偏偏派这1000人对着骑兵猛攻,三鼓而不下。西夏反攻,大家一看精锐的特种部对都不行,于是阵脚大乱,全军溃回永乐城。
九月初六永乐城完工,九月二十一的太阳徐禧就没有看到。这一败,不是很大,但是打击了宋神宗那极为脆弱的神经,直接打消了他的信心,并间接在肉体上搞定了他。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沈括的几个具体战例:
沈括没打过几仗,所以我们也没有多少话好说。但是,沈括打的几仗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顺宁寨之战。
顺宁寨在宋夏边境,庆历年间所建。当时是种锷带大军已经出发离开,顺宁寨里没有几个人了,西夏派兵数万(这个数字可能有点夸大)来攻。守军想要关门自保,沈括不准。派景思谊、屈理带三千兵马进攻、又派人带了十万人的粮草,号称沈括将亲自带兵前往。西夏不知虚实,自溃而去,宋军乘势进攻,取摩崖寨。
这一仗的花絮。
守顺宁寨的时候,寨内有一个年老的妓女姓李,知道西夏梁太后的一些丑事,在城墙上大开个人talk show。西夏军将士苦不堪言,却又一时攻之不下,射箭还射不到。这个故事到了十月的笔下,这个老妓女变成了美貌歌伎李清清,后来还成了对西夏谍报部门的负责人之一。实际上宋对西夏的谍报工作做得非常之好,这一点十月没有夸大。神臂弓大家都知道的,神臂弓是北宋的国宝,但却是西夏原产,宋想办法把这个发明人叫李什么想不起来了,给挖到宋来了。现在知道为什么西夏的弓箭射不远了吧。这个损失对于西夏,估计和美国从中国把钱学森挖走差不多。
点评:
沈括作战攻心为上。
这一仗,好就好在主要是算中了对方主将的心态,高就高在冒险用真粮食吓唬人。对方劳师远征,必然派持重之人,并相当看重情报工作。西夏对宋的情报工作也不差,大规模运粮西夏肯定知道,如果运的是假粮食,西夏就知道宋是虚张声势,自然不会畏惧。现在运的是真粮食,对方就要琢磨一下,是不是真的来人了呢?要是真的来人,不用和我打,耗也能把我的粮食耗干净了,到时候必然失败,要是真来十万人,把我围在坚城下面,那还是要失败,还不如先撤去。这位要是一个二百五,上来就把沈括的粮食给抢了,沈括这条计策就白瞎了,可是西夏会打仗的能人不少,会派一个二百五来干孤师远征的危险活吗?
还有一点,如果顺宁寨失守,或被敌军团团围困长久,前线大军后路就被切断,沈括此举,实在是凶险万分。
不知道这位带队的西夏将领如果后来发现自己躲来躲去的大石头是块大馅饼,会怎么想?
看来不可能在“下”里面全讲完了,请大家等待下下。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