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打过仗的沈括-启蒙篇 -- 黄河故人
为什么沈括在徐禧到来前后会判若两人。
徐禧来之前,沈括干得风风火火,多次不按皇上的既定方针办事,比如矫诏分法奖赏,比如不按规定派兵出战(顺宁寨),比如假称皇帝的任命(三堡),比如越权指挥(金汤),奇怪的是这些事情都得到了皇上的夸奖,比如矫诏分法奖赏,皇上下金牌表扬他;不按规定派兵出战,皇上很称赞他;越权指挥,皇上降诏75,赦30,宣487,札86,给沈括,让沈括厚奖官兵。
徐禧来了之后呢?沈括唯唯诺诺,不敢有不平之声。
这中间的为什么转变呢?马甲推测来自于皇帝对沈括的信任和吕惠卿、蔡确等人的陷害。
沈括和皇帝的私交是不错的,随侍左右很长时间,皇帝对沈括的才能也是很赏识的,也知道沈括能打仗。沈括敢在前线自作主张,也是来自于皇帝对他的信任,掌兵之人能不被猜忌就不错了。但是吕惠卿等人也看到了这一点,试想一下,沈某人在权力中枢干过,在皇帝身边干过,查访地方干过,出使契丹干过,地方官也干过,他要是在西夏还能打上胜仗,那大概他的下一份工作只能是宰相了。他要是宰相,我吕惠卿、蔡确怎么办?我们可是好不容易才把他弄走;这人什么都懂,比王安石那个书呆子难骗多了。至于搞垮沈括西夏前线的军民怎么办,和我们一个副宰相一个御史有什么相干呢?
宋代的权利,最讲制衡。沈括正在风生水起,隐隐有前线总指挥的气象,这是朝廷突然来了一个人,皇帝对自己的信任程度,沈括立刻怀疑起来,这也使得他缚手缚脚,唯唯诺诺。
这个情况下,胜了,功劳至少可以从沈括那里分走一大半;败了,就算连作责任,沈括也跑不了。最重要的是,在皇帝和沈括中间掺了一颗沙子,两人之间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办事。
吕惠卿是个非常毒的奸臣,他阴毒到什么程度,看《新宋》,里面并没有把吕惠卿完整描述出来,已经很吓人了。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简直是,岂有此理,今天一天丢两个宝了!
俺已经又有宝送给您了,莫慌。
马甲兄抹去历史的烟尘,光耀高永能,李舜举等中华英灵于后世,实是功德无量。
这是给沈括手下的将士的表扬、嘉奖、记功、奖金、等等之类的。
要是把每个玩意都什么意思,适合什么场合,给什么人用,一般什么内容,让马甲这个摇试管混饭吃的人讲清楚,太费劲了。
把这一大堆东西都给沈括,让沈括负责分配,确实是信任有加啊。
西夏的骑兵没有好的攻城器械,还是比较容易守住的。危险的倒是派出援兵,被西夏在野战中围城打援,那才是真正的灾难。而且这种策略的思路是在消耗西夏的国力,西夏每次出动骑兵都是要消耗草料的,这种攻城战好处不多,消耗很大,西夏很难长期支撑,如果没有外部势力的扶植,西夏迟早要屈服的,后来西夏和北宋的和平就跟这个有关,毕竟北宋的综合国力比西夏强。
慢慢看。
我一直以为只会得不会失的
谢谢了
从后妃到太监,坏的还真不多,倒是有不少正面典型。这个不知道有没有人探究过原因。记得三言二拍里面就提到过这个,并且把这个原因归结于宋太祖千里送京娘,给子孙后代做下了良好榜样,呵呵。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