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狼兄说的有理--也劝萨苏不要讨论这个话题 -- 瀚海拾贝

共:💬193 🌺3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家园 很多数字都让人怀疑

中国和印度比,18-24岁上大学的比例高两倍,但是毕业人数却差一半,中国大学好像上一个毕业一个呀?

要么18-24岁印度人口超多?还是印度25岁以上的大学毕业的占大多数?

印度毕业一年920万,大学三年,那么在学人口3000万。

正常情况下应该基本上是18-24岁人口,那么按照只有7%的18-24岁上大学,印度18-24岁人口数量是4.3个亿。

这还是在学人口,要是按照上过大学的比例计算,那么应该差不多翻一番,6000万,这样计算印度这个年龄段人口将近9亿。

查了一下数字,外链出处

2005年印度的大学学生数量是1050万。

家园 解释一下

“刚才看到有人说,中国大学入学率在文革前达到50%的水平,感到非常不可思议”——这么说可能是不了解过去中国的大学入学率是什么意思:现在是大学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的比例,过去则是和报考人数的比例,实际上就是录取率!

过去因为高中人数非常少,录取比率是相对很高的,1953年甚至出现高等院校录取人数超过应届毕业生的情况。以我父亲的经历,他是68年高中毕业,一个30万人口的县城,高中每年级只有一个班(在安徽南部,教育普及程度绝对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另外,我国在城市扫除文盲的经历也是很有意思的。外婆告诉我:五十年代中期,居委会组织家庭妇女扫盲,开始应者寥寥,都说家务忙,记性不好,不愿意参加。干部就做动员:你们记性很好啊,家里阿大阿二什么事情都记得牢牢的;家务忙,可以参加夜校啊。就这样,外婆掌握了1000常用字,还拿到了毕业证书,呵呵。

家园 教育不仅仅在学校,成人教育同样重要
家园 说到技术工人

  五十年代时工人每年(也许是隔一年,反正是经常)可以考级,考上几级就拿几级工的工资。只要人不是太笨,一般十年内就可以达到六七级工以上,在那时工资不算低了,能拿到八九十元,相对应的是最高一级讲师140元。

  这个考级持续到哪一年不清楚,到我七一年参加工作时已经没有考级,所以那时高工资的工人都是五十年代前参加工作的。六五、六六上半年参加工作的也就是二三级,中间有个断层,从七一年开始招工,(七0年有少量)技术工种三年学徒后拿二级,非技术工种半年试用后拿二级,这个二级工一直拿到七七年才有了长工资的机会。

  文革前技术工种是学徒制度,每个徒弟都有明确的师傅带教,但因为师徒文化水平都很低,可以学到相当高的技能,但深层原理并不知道,当时我们问师傅为什么这样干,回答是:师傅就是这样教的。

  到我们参加工作时(七一年),技术工种的学徒实际上已经只剩下工资制度,也就是要拿三年的学徒生活补助(还算不上工资)。没有明确的师傅,大呼伦跟着学,先进厂的都是师傅。同时因为没有考级,学技术成了个人的爱好和责任心,没有了外来动力。自己想学的可以学或“偷”到相当高的技能,不想学的跟着混也拿一样的工资,这就造成了多数人不愿学技术,同时也造成了改革以后下岗职工的困难,因为他们当时没学技术下岗后再找工作很难。可以说现在缺少高技术工人就是文革取消考级造成的,这个取消考级可能是文革前就有了。

  从另一方面看,解放后普及初等教育的作用在文革后期已经有了显现。新工人一般至少有小学文化水平,招来的知青绝大部分上到初二以上,已经学过物理,所以对自己愿意学的工人学技术就相对容易得多,师傅说不出原理的事徒弟反而能说出来,大部分人(指自己愿意学的人中)看师傅干一遍就能上手,很快就能熟练,甚至可以无师自通,如果是高中毕业或有大学文化学起来更快。

  就拿我自己来说,现在赖以“吃饭”的电工、电子等技术可以说完全是自学的,没有师傅教也没上过什么学习班。这自学的基础就时初中二年级的学业,如果当年能多上几年学,打好外语的基础就会更好。

  我的感觉是,国内五十年代的考级制度对培养技术工人较好,不愿学的看在长工资的份上也有学习的动力。取消考级制度后没有了外来的动力,自愿学技术的工人就大大减少。直到现在至少国营企业的工人还是靠熬年限长工资,不管你技术高低大家拿钱一样,当然大部分人就不愿学了。

  现在媒体上经常可看到某处某高技术工人可拿到多少钱,这都是极少数,能有这样的机会可以说是烧了高香。如果大部分工人学了技术多拿不到工资口号再喊也没用。

家园 建议大家停止有关文革的争论了。

今天,我从国内的朋友那里得知,今天有段时间,国内无法通过talkcc.net直接访问西西河(他无法访问亚洲股市)。看情形是被和谐了,我猜测可能是由于我们近来的有关文革的话题被有关部门注意了。

我在此建议大家暂时停止有关这类话题的争论,方便国内人士继续访问西西河。我本人准备近期对青史类板块,只看不发言。

家园 非关文革,前几个月就如此了
家园 北京这边就没正常过

已经养成用Tor访问的习惯了,狼兄不必惊讶,cchere从来就不入伟光正的法眼

家园 看来我们确实没有必要再讨论下去了

你总是在躲避我问你的那个中心问题,即“在你这个鼓吹人人生来平等的人看来,文革里发生的种种不平等是不是违背了毛泽东自己毕生所追求的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新社会的理想?”

看来你是不准备回答这个问题了。

你提的这几位是无法证明了。实际上,彭老总肯定不会。不过肯定是有人放弃为人民服务了。

这样的莫须有罪名,还是不要拿出来当证据吧。

别的不说,官倒、血汗工厂、黑煤窑是怎么回事?90年代不少国有企业被贱卖,大批工人下岗(实际是失业),大批年轻下岗女工为生存去卖淫。这些难道是KMT搞的?这些都证明了主席当年的担忧是准确的。

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国民党和文革有什么关系?九十年代发生的事情和文革又有什么关系?反复地拿这个做你的证据,也没见你能把它和文革搭上联系。

老百姓心里都知道。要不为什么,毛主席去世30多年,怀念他的老百姓一直不见少(看看大早上,排队瞻仰主席遗容的长队)?

我问你“到底有谁背叛了工农阶级?”你这回答有点莫名其妙啊。你想说老百姓心里知道谁是叛徒?到底是谁,你倒是说啊。这么有力的证据,你不说出来,怎么能证明你的观点呢。

“排队瞻仰主席遗容的长队”里面可有挺多资本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想必也不少。要让他们重历始于四十一年前的那场浩劫,怕是做不到。

伤痕文学已经无法改变毛主席在百姓心中的位置。砖家叫兽也不能了。

又在转移话题了。

我啥时候提到过伤痕文学了?我哪里说过毛泽东在百姓心中的位置了?咱俩讨论的事情,又与专家教授何干?

还有麦卡西、国民党、四一二、官倒、血汗工厂、下岗,等等,所有这些话题,全都是你提出来的。但这些话题到底和文革有什么关系,你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家园 听说是共党办的各类夜校,扫盲班很有成就-赵丽蓉老师就是这么脱盲的
家园 就这样

我同意,历史会给大家讨论和评价的时间和空间,现在不要顶风上.

家园 讨论文革,还有点早。

说什么完全否定文革,本身就是违反一分为二的方法论的。。。

家园 复复

  我说的是文革中知青下乡中的正面部分,并没有用这些事例来肯定当时的整个知青下乡运动,象那样大规模下乡肯定是负面多于正面。如果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小部分知青下乡对提高农村的整体文化水平是有好处的。

  “文革对学校的大规模冲击造成一代青少年基础教育不完整”这主要是在城镇,对于农村基层本身基础就极差,冲击的影响也小。

  知青没能完成基础教育要看怎么比,这个基础实际上要比文革中升到中学的学生强得多。

  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知青在总知青数目中比例确实是不大,你不可能让下乡知青大部分去当教师,因为下乡当地教师的职位要比知青人数少得很多。但在我去过的地方(内蒙、苏北)到下乡后期基层教师中知青的比例要比当地人多,甚至到县级中学里也有不少知青教师。我们队上一位同学(高三),因为名额限制,被旗(相当于县)中学以饮事员身份招去,几年后当了教导处主任。

  农村中小学并不只是扫盲,除认字外还要学习其他知识,教师的文化、见识多少对学生的将来相差极大。

复复
家园 复复复

我一直在回复的是zhanp和狼兄的帖子,主要是针对他们说的“十年文革,就是打了十年基础”和“如果客观上他们的下乡使更多的农民扫盲,对国家政权来说,还是值得的”的观点不能认同。对njyd你所说的,并无太多不同意见。

另:

1。“知青没能完成基础教育要看怎么比,这个基础实际上要比文革中升到中学的学生强得多”。这也正是文革对学校教育冲击的恶果之一。

2。我所指的扫盲,指得是对成年人的扫盲(毕竟文盲率的迅速下降主要靠这个),和中小学教师不同,所以文中已注明不包含教师工作。

家园 这个好像是正确的,但是哪位帮忙翻译一下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academic

year 2006-07, the total number of students enrolled in

in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as reported to be

110.28 lakhs- 14.27 lakhs (12.94%) in University

Departments and 96.01 lakhs (87.06%) in affiliated

colleges.

——节选自印度教育部2006年年度报告99页

俺学了这么多年英语,愣是不知道 lakhs是什么咚咚,惭愧啊惭愧。

好了,不开玩笑了,受高等教育的注册总人数是11,777,296,也就是1177万7296人,其中男生7135720,女生4641576。附表2。

另外,小学注册人数130,763,067,初中注册人数51,245,426,高中注册人数37,075,386.

按照7%的入学率的比例计算,18-24岁的印度人口应该为168,247,086.对照上小学的人口1.3亿.应该还是比较靠谱的.所以,印度年轻人上大学的比率在7%,还是比较可靠的一个数字.

另外试着解释一下,920万的问题。原文是授予的学位总数。所以我怀疑是不是把所有的高中毕业以及职业教育的都给加了进去.肯定不是本科学位,要不然印度大学生个个都是超人,每个人拿3\5个学位毕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