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TG与老美建交始末(十一)-完结篇 -- 黄金狮子
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后,虽然TG和老美既没有建立之政治上的盟友关系,也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1973年5月1日,TG和老美只在对方首都设立了联络处。),但是毕竟实现了的初步的和解。这个时候的TG和老美谁也不能预料到他们会在未来建交和建立准同盟。毕竟,在整个冷战时期,老美和苏俄之间的关系才是国际政治的中心,美苏两国也都主要是从两极格局的角度看待各自同TG的关系(尽管它们各自同TG的关系都有着独特内容)。换句话说,老美和苏俄关系的发展是影响它们考虑各自的对TG关系的主要因素(TG实在是还处于成长期)。当然它们的对华政策的成败,也部分地取决于TG在三角关系中的倾向和取舍。
72年后的老美和苏俄关系
尼克松入主白宫后不久,老美的对外政策就是要开始“从对抗走向谈判”。根据尼克松的设想,首先要追求实现与苏俄的全面缓和。访华后不到三个月(1972年5月),尼克松即访问莫斯科,并同苏俄领导人达成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和美苏关系基本原则协定(无疑和TG的初步和解也使他处于一个更有力的地位)。这标志着尼克松“缓和”政策的阶段性进展,“缓和”也一度成了老美对外政策的代名词。中美关系和解在促使苏俄与老美达成有关协议方面起了多大作用,实在无法作出确切的估计。
这个缓和的进程实际上也受到当时欧洲出现的“缓和”要求的的影响。从法国戴高乐的“缓和政策”到西德勃兰特的“东方政策”,都表明欧洲的东西方关系和缓已经成为了一个潮流,不可阻挡。尼克松的“缓和”政策不单是老美内部的要求,也是顺应这个潮流(扛起缓和的旗帜,才能继续领导其盟友)。
尼克松政府决心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无疑是建立在比较务实地认识老美和TG关系的基础上的。不过就短期目标而言,尼克松也是企图通过改善与TG的关系,迫使苏联与美国谈判,并在各个领域作出让步(达到了预定目的)。所以,在1972年时老美并不肯向TG做实质上的让步(台湾问题)。但是到了1974年,福特在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后入主白宫。这时尼克松政府推行的“缓和”政策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冲击。一方面是在老美内部,由于“水门事件”的影响,共和党政府的政治地位江河日下,失去了推行缓和政策所需要的强势地位。福特本人也缺乏外交经验,公众对他未经考验的能力也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苏俄在中东和安哥拉也采取咄咄逼人的行动,并在战略武器谈判问题上不肯做出妥协(苏俄一方面误判了形势,另一方面也不认为毛会在台湾问题让步)。这些外交挫折导致了老美内部越来越严厉地质疑“缓和”政策,也强烈要求对苏俄采取更强硬立场。(补一)。至此,老美推行“缓和”政策已经越来越不可能。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进入70年代时,苏俄在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经济持续增长,1971-1975年平均增长6%),在战略核力量领域也首次能够与老美相抗衡。在和老美的对抗中,态势也逐渐由“美攻苏守”变为“有攻有守”,直至“苏攻美守”。在这种强势环境下,老美的力量在经过多年出击之后也正在衰退,所以苏俄在谈判中也更不愿妥协让步;反而进一步投入巨大的资源,努力增强自己的战略核打击力量。 在整个70年代,苏俄的对外政策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军备竞赛,取得对老美的军事战略优势。
到70年代末期,老美和苏俄的“缓和”终于寿终正寝。
TG与老美关系正常化的推进
尼克松访华后6年里,从TG与老美关系发展的外部环境看,主要是美苏关系在起着主要作用。这一时期,有两个关键性的因素决定了TG与老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其一是TG与老美各自对国际格局的基本看法;其二是两国的国内政治。
在中苏同盟解体之后,TG逐步将苏俄定义为对中国安全的首要威胁和世界战争的策源地,并根据这个判断全面调整了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改善与老美的关系则是TG安全战略调整和对外政策转变的一个结果,也可以说是建立一个反苏统一战线。这个时期,毛提出了“三个世界思想”。“三个世界思想”浸透了毛长期进行国内斗争的政治经验,是TG领导人的统一战线理论模式在外交问题上的反映,也可以被简单地概括为:依靠属于“革命力量的第三世界”(依靠力量),联合具有两重性的第二世界(合作伙伴),反对老美和苏俄(主要敌人)。在老美和苏俄之间也要利用矛盾,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苏俄,对老美则是又团结又斗争(不讲究无原则的让步)。
1974年4月10日,邓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全面阐述了“三个世界思想,并说明了TG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奉行的对外政策。TG对外政策的基本任务是: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同西方国家结成统一战线,反对苏俄的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毛泽东逝世以后中国政局出现了重大的变动,但是在对苏俄政策上却明显表现出连续性,“三个世界思想”仍然是当 时中国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尼克松政府改变对华政策是老美国调整战略、推行联华制苏的结果,是为了在与苏俄(主要敌人)抗衡中争取更有利的地位。可以说,TG与老美的和解关系已经使美国处在有利的地位,即老美与TG和苏联的关系分别好于中苏之间的关系。尼克松访华后的头几年,美国的对苏“缓和”政策和从初步形成的战略三角关系已经获得的战略利益,使它缺乏推动中美关系尽快正常化的热情。此时的华盛顿正热中于与苏俄“缓和”,这使得TG领导层中即使有人希望推动TG与老美关系也很难采取行动。
1974年8月,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因而无法履行其在第二任期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诺言。尼克松辞职后,副总统福特继任总统。对华政策在福特政府的议程中并不占据重要的位置,被继承下来的“缓和”政策也受到国内民主党和共和党右翼越来越严厉的批评。福特政府开始逐步放弃“缓和”(既对苏俄,也对TG),在对华关系上不仅没有突破,甚至出现倒退的趋势。
TG与苏俄的尖锐对立
在整个70年代,TG与苏俄都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双方不仅继续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强化对对方的批判和谴责,而且在安全战略上互相视为威胁。
70年代苏俄对华政策主要包括两个内容。其一是继续推行60年代的方针,向中国施加政治、军事等个方面的压力(补二);其二是防止老美同TG结成反苏战略同盟,阻止TG建立起反苏统一战线。苏联分别在1972年和1979年两次同l老美国谈判签订限制战略武器条约,都同牵制TG与老美的关系有关。第一次是在1972年5月,正是在尼克松访华后3个月。第二次是 1979年6月,也是TG与老美正式建交后6个月。
这一政策也引起了TG更坚决地反击和对抗,毛和毛之后的领导人都坚持了反苏的政策,也都视苏俄为主要敌人。
TG与老美关系正常化
1978年有两方面的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TG在毛去世以后,经过短暂的政治动荡,迅速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TG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作为TG的工作中心,并为此进行“改革开放”。与此同时,邓小平实际上成为毛之后TG的最高政治领导人。
1977年,卡特成为老美总统。入主白宫初期,卡特试图继续执行尼克松的“缓和”政策(声称“相信缓和”,因为“缓和”就是“向和平迈进”),但缓和的对象仍着中苏俄,并不重视TG与老美关系;卡特政府认为不必急于与TG的关系,美国可以等待。实际上在向TG转让高技术和武器装备等领域,老美的政策还在倒退。
卡特政府为“缓和”所做的努力很快被证明是一厢情愿的。到了1978年春,苏俄的对外扩张政策并没有改变的迹象(TG的作用就越发显现出来了)。老美战略地位“恶化的程度”比预期的“要快得多”,而且如果不采取措施,还会继续恶化下去。在重新评估对苏政策同时,卡特政府终于迈开了实现TG与老美关系正常化的步伐。1978年5月,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向TG领导人转达了老美有意加强与TG的战略合作以对抗苏俄,同时希望开始关系正常化的谈判。经过半年多艰苦的讨价还价(都失去了一些本钱),TG与老美于1978年12月签署建交公报,决定于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补三)
双方建交之后,在八十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双方保持了一个准盟友的关系。在此前后,美国放宽了对盟国向TG转让可能用于军事的技术。有标志性意义的是,苏俄入侵阿富汗以后,卡特政府终于决定,允许向TG出口军事技术和非致命性装备。TG也得以收获三十年对抗的“红利”,开始可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到了八十年代末,老美与苏俄的境况正好到了个,长期的对抗导致苏俄的经济不堪重负,也导致“新思维”的出现,最终也使伟大的苏俄帝国崩溃。
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全部走完了,TG与老美终于正式建交了。
补一,1976年由于苏俄干涉安哥拉,老美和苏俄之间的关系出现逆转,战略武器谈判的僵局又迟迟不能打破,“缓和”政策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这一年正好又碰上老美的大选年,福特政府的对外政策也成了政治对手攻击的主要目标。福特为了竞选连任,不得不决定在各个领域都对苏俄采取比较强硬的立场。3月5日,福特在一次讲演中声称:“我们将忘掉缓和这个词”。
补二,苏俄在中苏边境部署了50个师,并在蒙古驻扎了8万军队。到70年代后期,苏俄还同越南签订了含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随后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反华、排华,不久苏俄还亲自出兵占领了阿富汗。
补三,TG与老美建交一定程度上是双方互相妥协的结果;TG在毛之后,工作重心改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急需一个和平环境(由老美来平衡苏俄的压力,节省军费、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到了1979年,老美的对苏“缓和”政策也彻底破产,而此时的美国国力由于长期的冷战,在与苏俄对抗时已力不从心(TG某种程度上的加盟也使老美缓过了一口气,最终在冷战中笑到了最后);所以,建交符合TG与老美的根本利益。两者的建交也在TG与老美互相妥协的基础上得以实现。老美向TG保证与台湾断交,撤退老美的驻军,并保证逐渐减少军售(由于形势的改变这一保证并没有得到遵守(与台湾关系法));同时,老美仍保留了一个约束与牵制TG的“劫”(TG也不得立刻收回台湾);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个“劫”在十年之后给老美和许多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某种意义上,TG与老美建交也是TG在六七十年代的不同时期,用鲜血和巨大的消耗猛烈地冲击老美和苏俄(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后,获得的“红利”;此外,在1945-79年间,相互对抗和与TG为敌也极大的消耗了老美和苏俄的资源和国力,八十年代的和平实际上也是实力对等后的冷和平,不久这个和平将再次打破(由实力对比的改变)。
居然开始把当年的“劫”都栽倒小平身上了。
竟然说是老邓同意的美国向台湾卖武器。
真不知是谁丧心病狂。
黄金狮子的帖子说的很清楚了,TG与美国的建交是相互妥协的产物。
中美建交三原则是“断交,废约,撤军”。小平做到了。有些事情,换了老毛也未必能做的更好。本就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事情,便宜不可能都让一方占了。
照这个逻辑,当年毛周确认放弃对日战争赔款,大概也可以上纲到“卖国”或者“资敌”了。
某些人脱离历史谈历史,不是丧心病狂是什么?
照黄金狮子说的,毛坚持“先台湾再建交”, 要的是美国彻底地放弃阻止TG统一中国(撤军+断交+停止军售);
邓谈判的结果是“断交,撤军”但换来 <<美台国际关系法案>>). 以前的美台之间的关系完全是美国的行政决策. 有了 <<美台国际关系法案>>, 就不太一样了.
个人认为, 邓有点急了, 如果拖上一拖, 等到苏联进入阿富汗, 和伊朗霍煤梨革命后, 中国能要到的价码可能会更好.
以为美国也是跟中国一样行政机构说了算。
让美国钻了个空子,整出这个台湾关系法来。
卖不卖武器也没意义。反正中国都要花2,30年
发展经济为主,动武不会提到日程表上。
原则性问题与技术性问题是2个问题。
老邓的毛病就是不能真正看清实质,从而技术性手段不够,原则性的问题也就不能坚持。
同意向台湾卖武器,不是技术性问题,是原则性的问题,这与赔款不能同日而语,也是不能讨价还价的问题。老毛从来不会同意中国向日本赔款吧?
老毛定的调子,让老邓卖的只剩下底裤了。
据说没有911,早就给扒光了
首先,毛的“先台湾再建交”,并不是说先统一再建交,而是要求美国放弃对台湾的军事、“外交”盟友地位及支持。这才有了中美建交“三原则”。
而这“三原则”指的是
1、废约--废除《共同防御条约》
2、撤军--美军撤出台湾
3、断交--断绝美台“外交”关系
而不是“(撤军+断交+停止军售)”
“停止军售”只是上述几个原则下的某一项具体内容。
前面说过了,中美最后的建交是经过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之后相互妥协的结果,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获得完全令己方满意的结果,便宜也不可能都让一方给占了。
现在某些人诟病拖了个“对台军售”的尾巴,言下之意,“如果毛主席在。。。”,就能如何如何,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几近玄学,毫无意义。
问题在于,中美如果最后谈判破裂,没有建交,结果是否会比现在更好?--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
1、台美仍保留“外交关系”
2、美国仍在台湾驻军
3、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继续生效。
如此,美国对台军售根本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若真如此,只怕某些人仍然是继续振振有词吧--反正总有理。
关于《对台关系法》的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首先,美国的政府和国会相对独立,维持着某种程度的制衡。相对而言,美国政府更为务实,会根据形势需要调整自身政策;而美国国会则更重“意识形态”。当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出现了松动和调整,其国会便以“对台关系法”进行反动和抵消。
其次,美国国会立法完全是美国内政,根本不是哪个国家能够左右的,大家不妨扪心自问,换了老毛,就能左右么?换个角度来看,我国立法《反分裂法》难道是又是哪个国家所能左右的?
如果不是美国不得不(至少在表面上和法理上)履行了“断交,废约,撤军”,也就根本不需要什么“对台关系法”了。
以“对台关系法”来作为谴责小平的理由,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未免无聊。
至于是否可以拖一拖,等苏联侵略阿富汗,等伊朗革命,就能要价更高。现在我们当事后诸葛亮,这种观点未必没有道理,问题是世界上没有神仙,政治家不是算命先生。我们可以在今天回顾一下,分析一下,但用来谴责当时的人,则未免无理了。
我绝对能从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里推导出老毛是“汉奸”和国际共运的“叛徒”的结论。
你信不信?
---《通向建交之路的艰难跋涉——1972-1978年的中国对美政策》
中美开始接触探索关系正常化的基石是对付苏联的强势。但国际形势并非是静态的,而是在不断发生变动的。70年代末,美国对苏的守势虽然没有根本逆转,但美国卸下了越南的包袱,与苏联关系出现缓和,对谋求联中抗苏的迫切性却已经开始有所减弱。
这必然在中美谈判中有所反映。
由于这个世界上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能掐会算的神仙和真正预知万物的算命先生,所以,“拖下去”对中国可能非常不利,比如:
1、美国可以和台湾以“合法”的方式继续保持“外交关系”,并进行军事和政治的全方位合作。
2、中国将继续面对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有限的国力将不得不投入与苏联的“军备竞赛”。
3、一己之力独抗两大顶级豪强,非常爽,非常令人自豪,不过,其中的苦不堪言大概也只有自己知道。
首先感谢河友laska 仔细阅读和友好讨论。
一、关于“撤军+断交+停止军售”
毛的“先台湾再建交”,首先是要求老美承认TG的北京政府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政治表态)。在这基础之上的行动(或是后续行动)就是撤军+断交+停止军售。“三原则”我首先看到这个词汇是在1978年5月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时提出表示接受这个“三原则”(很怀疑什么时候提出的);我也认为这个“废约+撤军+断交”在1972年的立场上有所后退,是一个缩水版的TG与老美建交的三原则;现在看来,这个“三原则”也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后患极大;所以在我的文章里,我没有采用,而采用了我认为更接近于72年立场的“撤军+断交+停止军售”。
补、在上海公报中,TG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二、中美如果最后谈判破裂,没有建交,结果是否会比现在更好?
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猜测,所以也很难说其后果。但是河友laska 认为中美关系之间会破裂,我不这么看。首先,TG和老美在那个时候互相需要。台湾问题对我们是核心利益,对老美则未必,老美也不是没有出卖过、抛弃过蒋先生;此外,这个还受谈判的底线和谈判的参与者影响。TG和老美一定会达成一致,只是条件比现在的好或坏而已,时间不同而已。就是达不成一致,我也不认为,这个会影响以后的“改革开放”。美国也没有精力同时跟TG和苏俄死磕了。
三、美国对台军售从来就不是顺理成章之事
向一个已正式承认的主权国家叛离的一个省输入军火,无论如何是不能认为顺理成章的,和这样一个敌对国家还保持正常的外交关系决不是毛和周这样的人所能接受的。说实话,这比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还可恶。在笔者看来,如果不禁止这一条。那么,不过是大使馆换成了代办处,共同防御条约换成了与台湾关系法,军队又随时可以再进入,TG到底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