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旁证萨苏的关于1992年中国科学院一个研究员的工资100 -- 燕庐敕

共:💬177 🌺18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旁证萨苏的关于1992年中国科学院一个研究员的工资100

的帖子。

很遗憾,老萨说的那个是真的。

按照当时的级别,研究员的基本工资就是那么多

本人1989年毕业来到中国科学院,当时的月工资,72圆人民币。不过呢,工资不是我的全部收入。因为运气还好,小燕同学分配到的地方从事的是海军立项的课题,有岗位津贴和奖金,全部加起来大概120圆,这样,毕业两个月时,小燕同学月收入大概是近200圆.一直到我1996年彻底离开中科院出国,我的月收入大概是560圆,职称是工程师。我妻子和我在同一个研究所,不过不在同一个研究室。她是研究生毕业,助理研究员级别(讲师),因为项目里有海航和空军,以及从参加国家“九五”项目和高科技“863”项目拿奖金,她1996年能拿到670圆左右。当然,我们96年初就离开了。

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国家大力削减对中国科学院的资金投入,凡是有项目的单位都只能从项目里拿钱。受害最深的就是基础研究,而作为出色的数学家的萨爹,很不幸就是在这样的基础研究的研究所工作。要是不截留项目款,他的岗位津贴能不能发的出来还是疑问。

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就是那个时候的事实。反正在国内时,我们为了不麻烦父母,没敢要孩子。

我的主任,后来曾任所长,当时是特批的研究员,基本工资和萨爹的完全一样。

他是靠岗位津贴和奖金拉开收入差距的。不过,也只有450圆,比我一个毕业没几天的小年轻多一倍加一点。可是,他有家有口,上面有四个老人,下面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还是88年上了我所在的大学,就在我同一个系。

诸位觉得这个事实够不够冷酷?

他肩上担的担子,是上千万的军工项目,整天加班加到家里太太怒喝:“你还知道回来呀?”挣上4千5百大毛,养上一家8口,还要住在90年代的北京,谁愿意来试试?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另一个资深工程师--用现在的话来说叫资深。90年代初提上副研究员时,了无喜色。问他为何,回曰,当今的副研,一毛钱十一个。这潜台词,嗬嗬,一文不值啊。人家好歹也是北大的出身,现在也当上研究室主任,手握好几个大项目呢。小时候,却是辽宁农村人,当年难道他不能吃苦?牢骚要发,干活可是容不来半点马虎。当然,凡是知识分子都是臭老九,不整一整动不动就要翘尾巴,更极端的,像高岗批知识分子说过的话:说知识分子就该打,不打就象男性生殖器

说硬就硬起来了。
而你要是整整他,他骨头都跟着轻了几斤几两。

下半部分讲讲80年代末90年代初北京的物价变化。

土鳖抗铁牛

说完工资,谈谈90年代初的物价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花催下文

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就是那个时候的事实。反正在国内时,我们为了不麻烦父母,没敢要孩子。

平平静静的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了

家园 花之。俺93年毕业后基本工资好像是56块,幸好企业的效益好

奖金还不错。

家园 明天一定复。

其实,熬过那一段,后面就没那么艰苦了。

问题是,坚持,却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品质。

家园 72元除了伙食不剩什么吧?
家园 送花——

九二年俺第一次买房子,把过去的全部积累全都用上了,8000元人民币。买完房袋里空空。

2000年又要买最后一班房改房,把八年的全部积蓄都用尽了,80000元。房改完袋里又空空如也。

现在手头的银子,都是新世纪通宝。

家园 俺老爸1989年的月工资是……

俺老爸1989年是副教授,月工资70多元。前几年俺老爸找东西时把1989年的工资条给翻出来了,自己都吃惊:“1989年我挣得这么少吗???”要不是翻出工资条,俺老爸自己都忘了什么时候挣70多元的工资,但他记得很清楚的是:自己在学校挣70多元的时候,在首钢工作的大学同学挣140多元的工资,几乎比他多一倍(而且当时人家首钢的工资只是待遇的一部分,还有奖金、分房子方面的优惠等等,三天两头还给职工发东西。)。

另外,我当年工作的单位的一个老总级的人物,他亲口说过:1989年博士毕业留校,月工资是60多元。

家园 不是还有120块么?比工资还高啊。

单位食堂没法和大学比呀。

吃不饱呢。还有,大学生一个月36斤粮票,毕业成了干部,变成28斤了。

还好大学时攒了不少。

家园 看来主席说文化大革命7,8年来一次不见得没有先见之明

这个搜刮小革命已经每8年来一次了。

今年又到年头了,虎老师小心啊。

家园 俺老爸89年是正教授,也是100多元。

俺上大学那年,他和俺娘是副教授,工资91圆。

问题是,你怎么说是真的,架不住有人他就是不信啊。

家园 花。科研单位人心散了,正是在改革开发之后。“创收”是政府的耻辱。

在此之前,大学毕业生第一年见习期约48元,次年转正后56元,这个数目在当时的社会上是有很大的优势的。

虽然说文革使得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不高,但是经济地位还是明显高于其他阶层。

改革开放后,知识分子的待遇才变得一文不值的。使得多少年轻人为了出国真是掉了几层皮,倾家荡产也要走人。

能走得都走了,走不了的,心思也不大放在科研上了,下海经商的有之,留在本单位的还要被领导逼着去搞“创收”。

“创收”这个词这实在是政府的耻辱。

家园 老燕不易啊
家园 大鹏,实际上当时我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还可以

你看看我们主任,他太太也挣300圆的。可是他和太太家里都在浙江的小镇,太太的钱全部贴补家里其他亲戚的用度,他一个人供养8个人。

还要留点钱给研究生们过过嘴瘾---那时候年轻人肚子里没油水,导师们每到节日就把学生们请到家里吃上一顿。啤酒管够,7个碟子8个碗。

俺不是研究生,因为也是年轻人+光棍,也没少跟着混。

家园 老燕哪

我91年开始在学校实验室打点小工,一个月也有70呀!加上好像是29块的副食补贴,也将近一百了。

家园 我的那个是工资。实际收入是200圆。

村长既然说了,我就给改清楚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