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萨苏大佬,请不要在文革的问题上误导台湾的朋友! -- 土人在外
你还曾说我都要打到呢。
我说话好像还不是那么不讲逻辑吧。
我要是觉得血汗工厂合理,我干吗还要写文章揭露呀?
“中国社会现在的确不太和谐,为什么?首先就是穷”,不和谐的原因是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五、六十年代更穷,为什么很多人会怀念?
放到50年代的中国,嘿,结果想来会更有趣.
其实对于那种清教徒式的道德标准,个人也是很不安,因为委实难以做到:).只是对于当年的那些个政策,楼上随手列出的6条质问里,若是不去思考下当年的国际国内环境,当年的主流价值观,就来大声疾呼,或许欠妥了一点.
还有楼下某位提到破鞋,奇装异服(还把汉服都扯出来了:),新潮发型倘在文革或有可能受到的待遇,嘿,想来必定是新人类时尚人类了.
有鉴于此,倒觉得建立文革博物馆是个好事了.对于只以非白即黑的态度来看待文革的人群而言,文革博物馆可以让他们多一些了解文革,至少以后否定文革时不至于发错了力,打偏了方向.
而对于真正以反思的态度来看待文革的人,自然也会有些帮助了吧.
不过,就如该讨论里的某位老兄提到的一样,以前是因为为了维护新偶像上台的合理性,那这个博物馆自是万没有建成的可能了.现在及以后嘛,基于经济基础构成的多样性,想来逐渐,建是不会有太大问题,只是里面的陈列的内容会给人以认识上的何种导向,或有可能会因出资人阶层的不同而有异了吧.
巴金翻译了那么多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作品,他没有如何联想吗?
他曾经说过:“我们都是法国大革命的产儿”
过年了,你这个老爸要安排好一家的活动还不能累着大家,才是正经。
娘家也好,你家也好,带小宝出门要防冻,在家要防热。这些才是你最要搞定的呀。
咱这里不是“免煮柿油”嘛,大家想说啥就说啥,哈哈。
那时候那种淳朴、刚健、奋发向上、充满朝气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今天相差太远了。
另外,在物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人们在文革中也可以追求他们认可的美。我岳母就是北京的一个普通教师,她说过文革中也去四联烫发,就算是造反派也有去的。
修改了~
WG中,绝大部分人还有是非观念,也不曾伤天害理、坏了良心!
等部门冲击很大,因此如果你父母在不同的地方工作,感觉会大不一样。
文革对工厂农村军队的冲击,也就头两三年,过了也就过了,九大一开就算完了。就算是林彪事件,牵涉到的其实也只是一小部分人。
对文教系统的冲击,真的是猛烈而长久。那时我家就住在公社中学的学校会议室隔壁,经常有机会看见老师们开政治学习会的情景。那会议室玻璃窗很低,封闭隔音也很不好,我几乎能听到全部的发言和批判。全公社有很多运动和批斗都在这里进行,我从五岁到10岁,也就是71年到76年,看见的是批判越来越猛烈,大人们的头越垂越低。
但肯定比解放前好。知识分子(我以中国惯例,把工程师医生之类也算知识分子)解放后就是一路下滑,无论是相对水平还是绝对水平都是下滑的。可能到90年代后期才开始反弹,这还是拜新生的资产阶级或者是外来的洋资产阶级所赐。
老毛对知识分子的批判那真叫一正见血“皮之不承,毛将焉附?”,这话有鲁迅挖苦人的功力。老毛的错误是,知识分子在社会中象个催化剂,多了无用,少了还是不行的,老毛大约认为知识分子死光也无所谓了才出手这么狠。
老毛年轻时在北大混过,知识分子的毛病他是很清楚的。他痛恨知识分子的病根估计在那时候就落下了。苏联肃反搞得更厉害,但不大拿搞科研教育的知识分子来开刀。
对整个建国以来的历史评价还是基本客观的。
另外,不理解什么叫做“有些人内心里鄙视民众,自认高人一等”?
那好,姑且承认这一点,现在反一下,为文革反案了,岂不也是另外一部分人“自认高人一等”了?
我曾经探询过我岳母(北京的一个普通教师,前满蒙贵族出身不好文革逍遥派非党员)文革期间的状况,她的记忆居然很阳光,该干嘛照样干嘛。工资收入生活水平没什么变化。
青工在50年,60年,70年,80年,90年的收入差距。这个比例是越来越低,到我90年工作的时候已经倒挂了。这里我们可以假定两个人就是中学同班同学,一个上了大学一个初中毕业就直接工作进工厂了。
有的更倒霉的,死掉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