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现代儒教之——论语导读 -- 楚无邪

共:💬73 🌺4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学而时习之“续解

“快乐”的关键在于学,这是孔子的创见,也确实非常的接近了快乐的本质。

问个问题:在人群中,谁是最快乐的?答案每个人都知道,是孩子!给他一个皮球,他就能兴高采烈的拍一上午。看着他那专注的劲头,那发自内心的满足感,真得很令大人们羡慕不已。许多宗教也都试图揭示孩子们快乐的秘诀。他们说,那是因为孩子是最纯洁的,心灵还没有受到世间罪恶的污染。真是这样吗?如果你还记得小学里曾经历过的孩子们之间的争斗欺骗背叛校园暴力,你应该不会这样认为。有兴趣不妨看看电影《蝇王》(lord of flies),这个故事就讲述了一群在孤岛上幸存的孩子如何在没有了大人的约束的情况下赤裸裸的展示人类天然的邪恶,看了让人心惊。总之,孩子与大人一样,都是善性与恶性的混合。因为与我们现在的讨论无关,就暂时不展开了。回到我们的问题,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失去如孩子般快乐的能力的呢?答案:当我们越来越少的学习新东西,越来越少的实践新知识时,我们就逐渐失去了快乐的源头。当孩子玩球时,一切技巧都是新的,每一个新学的技巧都可以立刻在下一次游戏中运用体会。我们要想找回孩时的快乐,就要找到你的那个“皮球”,那个可以不断学习,并且不断在实践中经历的东西。希望大家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孩时的“皮球”,并且“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上帝非理性可以认识

而“解释”这个词,一定是理性的,所以说没法解释。

家园 我压根就不信西方的发达和基督教有什么关系

要说是希腊和耶路撒冷,不如说是希腊和罗马。圣经里头明确反对又拜上帝又拜其他东西,同时主张看重上帝的世界,看轻现在的世界。现在的基督教,不如说是个好好先生,自从基督教沦落到道德宗教起,它就死了,或者仅仅存在小部分人当中了。

家园 适当的优越感是好的

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缺乏优越感就缺乏开口的语气,这一点无论如何要有优越感,最好是天然的优越感。至于其他,比如科学技术方面的东西,只要把他们都放在意识形态的下面,加以吸收就可以了。

家园 基督教死了?在欧洲也许,在美国未必,

在东方,尤其是中国,则正在见证它的复活。中国的基督教牧师们正惊喜地面对他们百年未遇的大时代。

家园 美国又如何?

美国那种金钱至上的世俗社会,恰恰最不可能成为宗教的保留地,当然如果你认为教义也要与时俱进我就没话说了。

家园 我倾向于把“习”做“实践”解。

人为什么要学知识呢?绝大部分情况下是为了有效地改造世界,创造价值和克服困难。比如我想搞股票投

资,首先要学股市是怎么回事,然后,我会在股市中实践我对股票的认识。如果我对股票的认识符合股市的规律,就可以准确地预测股价变化,从中赚到钱,当然“不亦说乎”。但赔了钱怎么办?孔子没说“学而总成功,不亦说乎”,而是“时习之”。为什么要“时习之”?因为认识总是通过不断地温习,实习从低级到高级,从片面到全面发展的。在低级,片面的阶段,当然会经常产生错误的判断和预测,自然会在实践中碰壁。领会到这一点,我们就不容易在困难面前消沉,理解失误是很正常的学费。会自觉地不断根据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总结自己的偏差和不足,提高和纠正自己的认识。譬如,经过总结,我会认为:“这两个月我没祷告,上帝在惩罚我。”,“现在已经是谷底,再坚持一下就会好转。”或者“股市就是大户圈散户的钱,还是投基金更有效。”哪种再认识更准确?还是要到股市实践中去检验。总之,坚持用”学“和”习“作为我们与客观世界打交道的主要方式,就不会怨天尤人,是保持可持续幸福的重要条件。

家园 论述一下

首先,我不认为孩子是快乐的,至少在学习的时候不是快乐的,至于玩耍的时候快乐,我现在玩游戏的时候也挺快乐,也很投入。因此我建议把“当我们越来越少的学习新东西,越来越少的实践新知识时”修改成“当我们越来越少学习动手技巧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好。动手技巧比较容易出看得见的成果,于是会产生满足感,动脑技巧相反可能就不太容易。

家园 谈慎用儒教一词

现今时髦提中华复兴,儒家精神,更有不少人将其与僧道同列,称之为儒教,号为华夏三宗之一,以其为本土精神之角逐抵御外来拜布教和禁食猪肉教的利器.

殊不知儒教一词是最最贬低伤害儒家本意的. 且不说孔子他老人家本人从未以宗教授人,"不语怪力乱神"是其对神秘唯心的大致态度.且说后世诸多大儒以及以儒治天下的历朝历代,又何尝有人愿将自家与僧道并列的? 要放在旧时,称儒生和僧人道士同流,怕不是对其最恶毒的攻击?

其实儒家更应视为一种世界观和生活哲学,所谓旧儒对孔子的误读与歪曲, 新儒对它的重读与发展, 都是时代不同,屁股座处不同的不同脑袋为着自身立场的解读而已

尊儒,批儒,兴儒, 都是可以理解的时代特色, 孔子他老人家估计就算不太高兴被人随意解读而失其本意, 估计也乐得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可独独称为儒教,他老人家真不知该被气倒还是被笑翻了

称"新儒"者,真欲复兴中华精神,慎之慎之!

家园 可能不同的人对宗教定义不同吧

广义来讲,宗教就是身体力行一个哲学系统,无论这个哲学是基于超自然还是“不语怪力乱神”。

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健全的社会必然有宗教。即便在文革破四旧发扬唯物主义期间,社会依然充满宗教狂热。

我遇到一些西方人,他们的三段论是这样证明的:崇拜造物主的才是宗教,信教的人才有道德,中国没有宗教,所以中国人都没有道德。

我认为他们推理的小前提(没有宗教就没有道德)是正确的,但大前提是错误的。他们把宗教定义得太狭义了。现在美国许多州的法律都承认人本主义宗教,儒教比起其它宗教更有资格占据宗教地位。儒教哲学在中国乃至东南亚深入人心,深入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所以中国人大多数都是虔诚的教徒,无论他们信的是释道儒哪家。

孔子有哲学思想,有布道行为,有虔诚的身体力行的殉道精神,作为儒教创始人当之无愧。宗教不是什么贬义词,否则今天国际“宗教自由”的人权主张就是荒谬绝伦的了。

关于文革宗教热情,请参看唵啊吽:【原创】Religious Communism (上)

家园 很喜欢你这个解释

但是从“仁”的角度来看,一个有道德感的人应该对别人的善意给与同等或更多的回馈。这一点,当你面对社会上其他人时可能倒不难做到,因为人们知道,只有你对朋友同事表达善意,尽可能施以援手,别人才会对你好,在你需要时提供帮助。以人类的智力不难理解,这样一种交换,是对自己直接有利的。但当你面对父母时,他们对你的爱是本能的无条件的,你根本无须做出同等回报就可以安全地享受利益。在这种情形下,你是否还会坚持“等量回馈”的人际交往原则呢?孔子认为,是否能做到“孝”,是一个人是否有“仁”心的试金石,从而判断一个人的看似高尚的行为是基于庸俗的利益交换还是内心的道德感。

投桃报李,是人类社会基本行为准则之一,是各文明社会都有的道德准则之一。而孔子看到了这个道德标准最容易遭到违反的情况,通过提倡孝道强化这个道德准则。

家园 宗教是哲学系统不等于哲学系统就是宗教啊

你说广义来讲,宗教就是身体力行一个哲学系统

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哲学系统就是一个宗教啊, 要不然,岂不是有什么柏拉图教,黑格尔教了啊

另外,你说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道德)是正确的,我不敢苟同.没有宗教=没有道德? 从何说起来哉,若如此推论,中世纪不成了道德之黄金时代了

再说一遍,称儒生和僧人道士同流,恐怕是对其最恶毒的攻击.儒林广记和三言二拍里编排了不少儒僧道的段子,有闲是当可一乐.

"子不语怪力乱神”不是说否定宗教, 而是不深究,孔子他老人家要讲的都是治国入世的法门,可不是宗教来世的救赎阿

儒家从来都被称为国学而非国教是有它的道理的

家园 宗教是哲学系统不等于哲学系统就是宗教啊

你说广义来讲,宗教就是身体力行一个哲学系统

赫赫,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哲学系统就是一个宗教啊, 要不然,岂不是有什么柏拉图教,黑格尔教了啊

有哲学不一定有宗教,有宗教必然有哲学。哲学要变成宗教,就是有组织地去推广和身体力行其哲学教义。

另外,你说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道德)是正确的,我不敢苟同.没有宗教=没有道德? 从何说起来哉,若如此推论,中世纪不成了道德之黄金时代了

没有宗教就没有道德不等于说有了宗教就一定有道德。道德要靠信仰支撑,而不能靠权力来支撑。权力支撑就是政教合一,政教合一恰恰导致虚伪和道德败坏。中世纪政教合一把基督教败坏了,所以才有了新教产生反抗教皇统治。宋朝是儒教政教合一,把儒教败坏了。苏联是共产主义政教合一所以崩溃了。

释道儒被称为中国三大宗教,是有文物可考的。中国各地有孔庙,有寺庙,也有道观,有些农村至今把三教合一放在一个庙里。即便许多佛庙,也有三教合一的文物。

你可以信你的儒学,但你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不应该把信奉儒教的人称为恶毒。

而且,最好按照河规把

赫赫
的语气助词去掉。

家园 别把儒学视为宗教, 那是对哲学的贬低和泛宗教化

"赫赫"也犯河规? 那就先改正道歉

老兄定是逻辑高手

"有哲学不一定有宗教,有宗教必然有哲学。"

所以儒家哲学不是儒家宗教, 但拜布教,禁食猪肉教,僧道等宗教必然有哲学

中国治国入世的儒学从来不是正规意义上的宗教,孔庙的庙可不等意于寺庙和道观,那是当权者树立道德制高点的手段. 你可曾在任何庙堂正统之作中看见哪位大家自称儒教?

你可以信/称儒教,但请别把儒学等于宗教. 那是对儒家哲学的贬低和泛宗教化

家园 宗教不允许哲学,

在西方,哲学被称为东方学.哲学的根本是论述所谓方式的合理性.而宗教要的是他的宗教思想代替哲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