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有感于电动车热 -- ct
应该想到这也不奇怪的。如果不是奇瑞BYD吉利这些小字辈打破利益格局。大概汽油车要永远跟下去了。等着看秦这样的混动是否能带来超越的希望吧。
比干电池来说容易,因为车用电池大都是在修车的那里更换,所以也就方便集中处理
在中国雾霾严重的今天,废弃排放标准是最关键的。
自己研发的发动机,用的零部件自产(国产)程度跟长城比是个什么水平?一样?略好?大幅度自产(国产)?
正好弥补家庭用电的高峰,晚上拉水电和核电到满负荷
是由电动车公司建,政府建还是私人也可以建?
这10年来,混合动力汽车似乎没怎么被市场接受。
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除了电源外,整车控制和匹配也非常关键,混合动力汽车在实际工况下更费油的例子大把。
由于技术、布置难度、市场和政府导向等原因,国内的混合动力轿车市场表现不太理想,目前真正实现规模市场化的主要集中在混合动力大客车上,几家大厂年产销量都超过千台以上。
另外说个笑话,混合动力汽车节油检测也挺复杂的,以前曾经出过头天晚上标定好车况准备第二天测试,晚上厂家派人偷偷加油的事情。
从业经历很负责的讲,“其中大部分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就是态度问题。得过且过,不求改进”是不对的。
先挖个坑吧,现在还在外面出差,希望能讲清楚中国制造业不是态度问题,他们很努力,很辛苦。
日本的汽车产业链,占了自身GDP的10%,也是日本产业海外大溃败中硕果仅存的一家。丰田章男曾经忧心忡忡地表示,汽车不顶住日本产业将全线崩溃。德国对于汽车产业的依赖,丝毫不弱于日本。
我觉得,现阶段已经解决了有无的问题,接下来就不能靠价格竞争了或者说价格战是死路。产业体系组织整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各方面都要跟上,在市场需求引领下,在市场新机会的触发下要上一个台阶才行。
您说的国家产业政策开放,我保留意见。德国日本都采取过和仍在使用严厉的产业保护政策。作为专业人士,您应该对日本制造业产业链条的排外性了解更多。
我不了解汽车行业,但在电梯行业工作过,似乎可以类比一下。国内电梯行业的“乱”和“滥”,其中国内产业政策难辞其咎。发改委质检总局对行业前瞻性研究基本没有,技术标准基本是翻译引进。这和食品安全领域的作为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