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价值组实盘报告】第2周:逆市上涨,渐入正轨 -- 陈经
基本面中长线实盘投资组合
投资理念:以老拙的“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
选股:相对的低市盈率,持续的高成长性,确定的价值提升,良好的政策支持。
选时:被市场忽视或错杀,近期回调整理。
以上与格子组一期理念相同。
持股:机动灵活高抛低吸,上涨挣钱,下跌挣股。注意风险,控制仓位。
操盘人员:起始资金40万,目前由陈经与nettman各拿15万资金进行摸索式的投资。
本周操作:
陈经
56买入中信证券100股
55买入中信证券100股
54买入中信证券100股
58.7卖出中信证券300股
58.94买入中信证券100股
58.89买入中信证券100股
59买入中信证券100股
nettman
17.56买入莱钢股份300股
17.26买入莱钢股份400股
16.86买入莱钢股份300股
16.56买入莱钢股份300股
16.26买入莱钢股份400股
19.08卖出莱钢股份200股
持股:
名称 股数 持仓成本 现价(涨幅) 盈亏 现值
中信证券 1900 59.962 59.12 (-1.4%) -1599.8 112328
莱钢股份 5400 18.315 19.33 (5.54%) 5481 104382
资产情况:
起始日期:2008年3月10日
起始金额:人民币400000元
持有现金:人民币187341元
股票市值:216710
组合现值:404051
浮动盈亏:4051或1.01% (注:股票盈利3881,利息收入168元),比上周上升3.14%
期间上证指数涨幅-11.72%(4300.52-3796.58),沪深300指数涨幅-12.63%(4621.69-4037.83)。
价值组实盘涨幅多于上证指数12.73个百分点,多于沪深300指数13.67%个百分点。
对大势的观察
本栏主要对市场风险与机会进行分析。
上周估计市场风险很大,本周确实发生了暴跌。也估计有机会,增加了操作资金额度,进行了抄底操作。我们根据大势分析进行操作的初步尝试是成功的。价值投资选股加上较好的买入动作(主要是nettman做得好),我们较好地应对了两周来的市场下跌格局。
通过探底动作,市场风险有所释放,市场情绪稍安。消息面上,周末继续批了三个股票基金,重新开放新基以来累计已有约20支。1个月前开始招募的一支股票基金40多亿元本周四结束募集开始建仓,本周末再有一支结束募集下周将开始建仓,预计这些股票基金将持续给大盘提供资金动力。周边市场也有稳定迹象。周六台湾选举结束,我肯定无论什么结果都不会有对抗性动作,不确定性之一消除。因此,我估计下周的风险没有增加,可以维持目前每人15万元的操作额度不变。
另一方面,还没有实质性的利好出来,市场没有出现系统性的机会。但是,目前有很多股票市盈率较低,可能有些符合四项基本原则,应该抓住进行研究,为了未来的机会作准备。
价值组目前仓位不重,额度以内还有资金,还有10万的备用资金,能够有效应对。可以大胆涨了卖,跌了买。
对中信证券的走势分析与操作计划
基本面分析见老拙的持续跟踪,业绩与题材都好,只有一个周期性问题,一季度业绩环比下降也有压力。3月17日中信证券很好的年报与分配计划出来,虽然没有大幅上涨,但本周逆市小幅回升1.95%。加上抄底降了一些成本(没抓住机会,做得不太好),实盘的中信接近解套。
另一方面,根据topview数据本周机构继续持续减持中信,上周减了1.7%,本周又减持了1.7%,只有17.5%了。中信从117跌下来有20周了,机构持仓从38.6%降下来,一周降1%,上周减持速度有所加快,下周应该还会扔。作为机构的必配品种之一,还有一些基金是高位进入的也不会扔,我认为机构能够继续扔的不多了,最多两个星期就会开始增仓(到时大批新基金会结束募集开始买股)。法人持仓在下跌中反而增持了1.1%到47.7%。这说明,基金与小非的博弈快进入转折点了。
本周在超好年报的支持下,散户心态稳定,根本不怕机构大幅减持,又增加33000多人,逆市将中信买高。中信证券与其它证券股的走势已经有本质区别,近两周不再跟随大盘大跌。散户基本全套住被动锁仓,股价反弹容易。只要A股不发生崩盘,中信的上涨段就会开始。
因此判断,目前是中信证券的底部区域。我们的底仓1600股不动,以免丢失筹码。还有900股的机动仓,可以进行高抛低吸。我将招募操盘手进行这项操作。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组的人都挺不住.肯定不行,所以一定要小心小心在小心啊.
在熊市很难操作吧?
两位辛苦了,送花。
中信证券,明显强于大盘,依托5日均线,20日均线拐头向上,30日均线走平。MACD红柱变长,均线向0轴靠拢。周五收盘成功站在10日均线上方,并且5日均线明显有上穿10日均线的趋势。所以下一步我谨慎看到70以上。到时候会受到年线和缺口的双重压力。
莱钢股份,受宝钢涨价和行业整合重组预期,近期走势明显强于大盘。但是我个人感觉这个热点没有持续性。涨价的幅度远远赶不上成本的增长。
另外我是搞航运的,去年国家几次上调出口税,到欧洲的热扎钢板海运费最高到了120/吨,依然运力不足,说明去年钢铁市场是供不应求。而今年明显运力过剩,海运费大幅滑落,就是这样,还有一些出口商要求降低运费,或者先不发货,在那儿观望。
我担心今年钢铁行业的整体收益水平
中远航运600428
07年报每股盈利1.64元,昨收盘32.93元,静态PE20倍
4个季度的每股盈利分别为:0.23,0.31,0.36,0.74元,可见季度环比持续增长,且4季度环比增长加快
招商证券预测08年EPS为1.97元,我觉得相对保守,以07年下半年业绩简单估算,08年有可能达到2.1元,当前动态PE16倍左右.
我对航运不了解,你作个分析报告给大家?
有没有搞房地产的?请研究一下珠江实业600684:
海通证券分析,珠江实业07年0.16元,08年0.98元,09年1.99元,10年3.86元。可见从08年开始进入每年翻倍的业绩增长。昨收盘12.22元,08年动态PE不到13倍,09年动态PE不到7倍。但不知道是否可靠?
兄弟我也是做航运的,但是是集装箱运输
对中远航运的业务不是非常了解
但是航运也是周期性比较强的行业,业务的增长很难有强的持续性
燃油价格的上涨给所有航运企业都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
况且中远的经营能力在行业内不被看好
当然了,国家的扶持给了他们一定的帮助
说明老兄对中远太不了解了,中远散运船队的净资产盈利能力已经达到了100%以上,对于资金密集型、低盈利率的航运公司能经营到这个水平,不是一般地好。集装箱运输确实与中海的竞争能力有差距,中海利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窗口期建成了世界上最低成本的集装箱船队。
谈到盈利能力,中远在行业里确实是比较差的
俺就说集装箱这一块
拙老师让我做个分析报告,说实在的,这个一直是我遗憾的地方,资料可以在网上搜集,但是资料整理提炼,发现有价值的地方就不行了,看来没像拙老师那样做过参谋还真不行。
另外我虽然做航运,但是股票还真没有考虑过航运股,也没有研究过,可能就是所谓的灯下黑吧。
系统的分析报告完成不了了,我就说说我对这个行业和对中远的了解吧
中远航运是中远集团的孙公司,主要是由广远成立的,中远集团是国内最大的航运企业,几十年来公司也是分分合合,所以也造成了资产配置比较分散,散杂货的船队主要分布在广州、青岛、天津三个远洋公司,其中以广州的规模最小,但是自从集团成立之后,对集团的资产重新进行了配置,将青岛的大部分和天津的一部分划归广州,而且广州远洋也是这几个公司里面经营最好的船队。
中国远洋上市后,向中远集团定向增发,注入散杂货资产。这样看来是不是可以说中远航运已经被边缘化了。
另外看了一下中远航运的平均船龄是20.7年,没有具体的单船记录,但是滚装船和特种船船龄一般不会很老,这样看来占船队大部分的散杂货船的船龄应该增加。这个问题应该两方面来看,首先船龄老肯定不是个好事,目前各国的港口国监控(PSC)都很严格,欧洲各国尤其对中国的船实行双重标准,这样增加了老龄船的运营难度和成本。另外老龄船的租金水平也不会太高。但是另一方面,老龄船的折旧方面会占很大优势,我估计甚至有大部分船已经达到0成本了。
再说一下航运市场,散杂货市场去年是一个爆发性的增长,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从05年最低点缓慢增长,去年年后开始增长速度加快,到上半年BDI突破了6200点的历史高点,然后一直到11月份达到了11000点,然后回落,到今年1月份更是跳水式的回落到5000多点的水平,目前是8000点左右。去年的增长,行内人都没有见过,大家都有点不知所措,去年10.1快到9000多点的时候,可以说100%的人认为应该回落了。去年BDI涨幅这么大,可以说有各方面的因素,但是主要是由于国内的粮食煤炭和铁矿石进口引起的全球航运市场的运力不足,去年这个爆发性的增长,也引起了造船热,实际上各个航运公司的眼光还是比较长远的,从04年开始,新船订单就一直在增长,但是去年还是满足不了运力,不过去年新船下水也是最多的一你,今年也会有很多新船下水,包括做船员劳务中介的朋友也都说今年找船员很难,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们接到的船东的劳务合同就一直在增加。所以大家对BDI还能不能保持这样的高位都有怀疑。
国内沿海的运价指数倒是一直增长,今年也没有像BDI这样波动这么大,但是看了一下中远航运的主营构成,国内沿海运输占他总业务的量不是很大。
拙老师能不能看看中国远洋,中国远洋上市的资产是集装箱业务,但是上市不长时间就对中远集团定向增发,注入散杂货业务,中远集团下一步会不会以中国远洋为平台,再注入油轮资产和船舶服务业资产呢。中远的集装箱业务,确实像阎辉同学说的,经营能力很差。集装箱业务需要一个大的网络,中远在国内的网络可以说已经分布到县了,这一点中海集团是没法比的。但是中远集装箱盈利的能力确实有问题,去年了解了个大概的数据,中海的集装箱净利润是40亿,中远仅有10亿。我认为有几方面的因素,中远网络铺设的大,人员成本要比中海高出很多,另外这些网络基本上都是裙带关系,人员素质不高,还使劲挖中远的墙角。像去年集装箱市场虽然没有散货市场增长那么大,但也是增长的,运力也不足,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你根本不需要有太大的网络,就可以保证公司运力100%的利用。还有就是中远承担的社会责任要比中海大,去年集装箱运费也基本是翻了一番,但是有好多国内大的企业,他们和中远的运费合同还是执行06年甚至05年的价格。航运市场是个周期性的行业,如果在低谷时候,中远集装箱的网络优势是不是就可以体现出来了呢。
麻烦拙老师看一下,中国远洋注入的散杂货业务的利润要在什么时候才能体现到报表里面,因为去年散杂货的运费增长要比集装箱大很多,并且散杂货船队的运营成本比集装箱船队的运营成本要低很多倍。
另外如果中远集团能把油轮资产和船舶服务业资产注入中国远洋,应该也是能提高中国远洋的利润的,具体的影响我不会算,但是油轮的运价指数一直是在高位,而且目前的形势,原油和成品油运输应该不会有什么周期性。船舶服务业,中远集团的船队规模很大,他们只做中远船的服务,就忙不过来了。而且因为是一个集团,中远的船只能找他们,所以收费也高过市场正常水平。
说了一大堆,没有一个能说服人的数据,呵呵,我就是提供一些资料,拙老师和大家参考参考,研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