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政治漩涡中的科学战——1830年的法国生物学大论战(一) -- 尼伯龙根·蜗藤
而且越挖越大,把巴尔扎克都给扯进来了,能侃啊,继续,继续
尾声:无论对错
三个月后,7月革命就爆发了。居维叶仿佛早就有预感,预先就安排到了英国讲学。7月革命后,查尔斯十世被废,类似英国光荣革命的结果,路易-菲利普被扶上王位,法国进入君主立宪时期,自由派重掌政权。居维叶出人意料地又再次平稳过渡,保留以前的一切职位,甚至被国王授予Peer of France的称号,甚至在他死去的之前还被提名为内务部部长。但是居维叶在科学界的权威已经不再,法国科学界进入了后居维叶时代。最后两年,居维叶都在写作和公开讲课中渡过,尽自己最后努力维护一个摇摇欲坠的生物学王国。他在1831年出版了全面批评拉马克大作《拉马克的悲歌》,终于把忍住多年的对拉马克的批判一次痛快地写出来。
1832年,居维叶去世。由于他身份极高,死后极尽哀荣。讽刺的是,在居维叶的丧礼上,代表科学院为他念悼词的,竟然是他一生的敌人杰弗莱。杰弗莱在这篇悼词中充满赞美洋溢之词,使人几乎意识不到了仅仅在两年前,两人还在法国科学院进行了这么一场充满火药味的论战。或许杰弗莱回忆起他们在几十年前初次通信时互为知己的喜悦,回忆起当年同一屋檐下同捞同煲的日子,回忆起大家的人生分叉点远征埃及之旅,回忆起大家合作的十几篇论文,回忆起大家在科学和政治的分野造成激烈对抗,当然还有少不免的在1830年的论战。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和恩恩怨怨,在这一刻,在杰弗莱心中只剩下了回忆。在居维叶死后,杰弗莱就基本上再没有对居维叶有过批评了。在这一点上,杰弗莱远比居维叶做的好。
1840年,杰弗莱当年在埃及留下的后遗症终于全面爆发。他当年在埃及严重地伤害了眼睛,之后视力一直不好,这一年,他就彻底地双目失明了。作为一个博物学家,双目失明对他的打击是极大的,他再也不可以看到他毕生研究的动物、植物、化石和矿物了。终于,在1844年,他也跟随拉马克和居维叶,一起到另一个世界里。没有了名利,没有了政治,没有了争斗,这时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讨论一下这些化石?
法国博物三杰相继去世之后,博物学进入了一个沉寂期。在海峡对岸,英国博物三杰正进入自己的全盛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而在英国还有一位未来的博物学超级巨星——达尔文,他当时还在默默的埋头于自己的旷世巨著。法国在博物学上的地位就转移到英国去了,英国成为世界博物学的中心。不过法国生物界也是人才辈出,十几年后,一个超级大牛就带领法国科学界开创一个新的世纪,他就是巴斯德。巴斯德和另一位德国大牛科赫之间恩恩怨怨,也是科学与政治纠缠的典型,以后我再详细写一下。
居维叶和杰弗莱的论战随着居维叶的去世已经终结,但是论战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他的去世而终结。在科学家的眼中看来,论战的双方其实都是处于两个极端的观点,各自都有可取的成分,有着丰富的营养。于是如何摄取和糅合双方有益的观点就成了后居维叶时期法国生物学界的重点。
即便如果用现代的眼光来看,我的观点也是类似。拉马克虽然可以说成是进化论的先驱,但是他的理论除了物种是进化的这个观点之外,从论据到机制,用现代的眼光看来都无一可取。即便是后世重新包装过的拉马克主义,也不符合当代遗传学的原则。他主张渐变说,提出以几百万年作为动物进化的单位,这无疑是对的。但是在当时却没有办法确定地质年代,他也没有办法提出一个合理的计算方法去说明这个几百万年的可靠性,无怪居维叶也说这个几百万年的时间尺度不过是他大笔一挥的结果。至于杰弗莱,他的同一体制论如果在脊椎动物身上还算有点道理,但是一旦应用到无脊椎动物上,正如居维叶所说的,纯粹是胡说八道。杰弗莱有着新鲜的想法,但是却不善于逻辑性的分析,其有关同源性的东西,要在日后到了英国的欧文手上,重新定义后才能真正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而他提出的解剖哲学,即认为是动物先有发展好的形态,再根据形态寻找合适的环境的论断,更是本末倒置。杰弗莱和拉马克都是那种有着正确然而模糊的大方向,但是没有扎实而细致的论证的科学家。他们的科学见解,反而是符合居维叶提倡的目的论,即现有目的然后再找证据的那种方法。
反观居维叶,他毕生都反对进化,这在后世看来自然是保守而顽固的,但是居维叶一手创立古生物学,没有居维叶的比较解剖学和相关性原则,就没有办法复原出千姿百态的古生物世界,也就没有办法为进化生物学奠定坚实的基石。居维叶提倡目的论,他认为所有的生物之所以有现在的构造,完全是为了造物主要让他们适应他们的生活习性。为了证明这一点,他详细研究了各种动物各个器官的形态差异和它们的习性,找出它们互相配合的地方。而这些研究成果,最后也被达尔文和其他进化论者用作适者生存的论据。即便是他提倡的灾变说,其实也并非全无道理。比如他首先提出了以前存在一个爬行动物时代,由于一场灾难,使得它们全部灭绝,然后哺乳动物才全面取代之。这个观点和现在流行的恐龙因为小行星冲击而灭绝,然后哺乳动物才大规模占领因恐龙灭绝而空出的生态位的理论几乎完全一样(不一样的是他认为哺乳动物是重新创造出来的)。他毕生研究的心血,到头来都是为他毕生反对的东西做了嫁衣,真的很难说是悲剧还是喜剧。
居维叶和拉马克、杰弗莱处于的时代,是法国最动荡的时代,也是科学和政治结合无比紧密的年代。从科学对政治的依附程度来看,苏联和中国的某些年代或者可以与之相比。但是就杰出人物之多、派系之复杂、领域之广泛,以及科学家的参与程度,那一时代的法国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法国历史上瞩目的大科学家大半出自那个时代,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深深地卷入了这个漩涡。除了生物学的大战之外,化学界和数学物理学界的勾心斗角和派系倾轧同样惊心动魄,这些,即便在这篇以讲述生物学界为主的文章中也可见一斑。这其中当然有客观的时代因素,但是科学家们本人内在因素恐怕也是重要的原因。在中国明朝晚期,众多本来应该有着崇高道德的一众士大夫,玩起了置国家利益、社会公义不顾的朋党之争。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科学家,不也是学术建树高不等于有道德的西方的实例吗?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附录
一:人物表
主角:
居维叶:保守派,法国博物学大牛,现代对比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开山鼻祖,生物学权威,科学院物理科学部终身书记,科学院院士。子爵,Peer of France,大论战主角。
杰弗莱:自由派,法国博物学家,同一体制论的提出者,科学院院士。和居维叶先友后敌,后期接受拉马克的进化思想。大论战另一主角。
拉马克: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进化论的提出者,科学院院士。政治上派系不明,学术上属于布丰一派,先与新化学的拉瓦锡为敌,后在生物学上被居维叶打压,郁郁而终。
其他科学家:
布丰:法国博物学大牛,18世纪中后叶博物学权威,皇家花园总管,科学院院士。和新化学派的拉瓦锡是死敌。
道本顿:法国博物学家,科学院院士,布丰的助手,杰弗莱的老师。
拉瓦锡:法国化学大牛,氧气的发现者,计量化学的创始人,现代化学之父,同时也是法国税务官。和旧化学派是死敌,在法国大革命的恐怖统治中被处死。其人其事我将在《政治漩涡中的科学战(三)——拉瓦锡之死》中详细叙述)
佛克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学派支持者,在恐怖统治期间身居高位,但是在拉瓦锡被处死一事上奇怪地没有相助。
拉格朗日:法国数学物理大牛,原籍意大利,在法属于旅居身份。拉格朗日动力学发明者,与拉瓦锡相熟。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拉瓦锡被处死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维护拉格朗日。
德朗贝尔:法国数学物理大牛,天文学家。标准单位“米”制的制定人,科学院数学科学部终身书记。
拉普拉斯:保守派,法国数学物理大牛。拉普拉斯方程、拉普拉斯变换、变分法的发明人,星云假说的提出者,光的粒子说的主要支持者。德朗贝尔的助手,在德朗贝尔主政数学科学部期间是实际主管人,居维叶好友。他的事迹我将在《政治漩涡中的科学战(二)——拉普拉斯兴衰记》中详细叙述)
傅立叶:自由派,法国数学物理大牛,傅立叶变换的发明者,光的波动说的主要支持者。拉普拉斯的主要对手。科学院数学科学部终身书记(德朗贝尔死后)。
菲涅耳:自由派,法国物理学家,拉菲叶衍射实验的发明者,物理光学之父,在击倒拉普拉斯的公开实验中至关重要。
安培:自由派,法国物理学家,电磁学创始人之一。
阿拉果:自由派,法国物理学家,傅立叶弟子,偏振光发现者,继傅立叶后任法国科学院数学物理部终身主席。
拉西佩蒂:保守派,法国动物学家,科学院院士。
贝兰维尔:自由派,法国动物学家,1825年击败居维叶弟弟获选科学院院士。
拉泰利:自由派,法国动物学家,科学院院士。
奥坎:德国博物学家,在法国生物学大论战中支持杰弗莱,是杰弗莱重要的外援。
欧文:英国博物学家,提出“恐龙”这个名字,居维叶支持者。
阿加西斯:英国—美国博物学家,首位远渡并定居在美国的国际级生物学家,冰川和冰期理论的发明者。忠实的居维叶信徒。
其他著名人物:
康德:德国哲学大牛,他的思想是杰弗莱在论战中的理论根源之一。
歌德:德国文学大牛,政治家,业余博物学家,杰弗莱的支持者。
巴尔扎克:法国文学家,杰弗莱的支持者,他的小说中几次出现论战的背景。
政治人物:
路易十六:法国皇帝,在大革命中被处决。
罗伯斯庇尔:法国雅各宾派领袖,恐怖统治时期的领导人。热月政变后被处决。
拿破仑:法国皇帝,著名军事家。1815年最终失败并被流放。
路易十八:法国皇帝,波旁复辟后上台。
查尔斯十世:法国皇帝,路易十八之第。路易十八死后继位,在七月政变后下台。
路易•菲利普:法国皇帝,七月政变后上台。
二:时间表:
1744:拉马克出世
1769:居维叶出世
1772:杰弗莱出世
1778:拉马克被选为科学院院士
1788:布丰去世
1789:法国大革命开始
1793:皇家花园改组成法国自然科学博物馆。拉马克任无脊椎动物部主管,杰弗莱任主管
1794-5:恐怖统治,罗伯斯庇尔主政
1794:杰弗莱开始和居维叶通信
1795:拉瓦锡被处死
1795:居维叶来到巴黎,任自然科学博物馆助教
1796:居维叶成功复原长毛象和大地懒,提出解释化石的灾变说,年底被选为科学院院士
1798:拿破仑远征埃及,杰弗莱随军出征,几乎失明;居维叶留守巴黎,提出比较解剖学的相关性原则。
1800:拉马克提出拉马克进化理论
1802:杰弗莱从埃及返回巴黎
1803:居维叶当选科学院物理科学部终身书记,德朗贝尔当选数学科学部终身书记。杰弗莱落选科学院院士
1807:杰弗莱当选科学院院士
1808:居维叶被委任入皇家教育委员会,主管高等教育
1815:拿破仑垮台,波旁复辟
1817:居维叶出版了32卷巨著动物界,全面阐述了动物四界理论
1818:杰弗莱出版《解剖哲学》第一卷,初步形成了同一体制论;菲涅耳和阿拉果等在傅立叶的帮助运作下,进行了著名光干涉实验,极大打击了拉普拉斯。
1819:居维叶被委任入内政委员会,主管教育工作
1820:杰弗莱公开和居维叶分裂
1822:德朗贝尔去世,傅立叶击败拉普拉斯,接任数学科学部终身书记;杰弗莱出版《解剖哲学》第二卷
1824:查尔斯十世上台
1829:拉马克去世
1830:居维叶——杰弗莱论战;傅立叶去世,阿拉果接任数学科学部终身书记
;七月革命,路易菲利普上台
1831:居维叶出版《拉马克的悲歌》,居维叶被封为Peer of France,被任命为国家委员会主席
1832:居维叶被提名内政部长,居维叶去世
1840:杰弗莱双目失明
1844:杰弗莱去世
主要参考资料:
Pietro Corsi: The age of LamarckEvolutionTheries in France 1790-1830, (1988)
Dorinda Outram: Gerges Cuvier, Vocation, science and authority in post-revolutionary France, (1984)
Toby A. Appel: The Cuvier-Geoffroy Debate, French biology in the decades before Darwin, (1987)
Charles Singer: A history of biology to about the year 1930, (1989)
Jacques Roger: Buffon A life in natural history (1997)
Jean-Pierre Poirier: Lavoisier chemist, biologist, economist (1996)
Charles Coulston Gillispie: Pierre-Simon Laplace A life in exact science (199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ed3c301009862.html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1975:居维叶来到巴黎,任自然科学博物馆助教”
是一般的背,拉马克与英国的霍华德(Luke Howard)几乎同时发表了关于云的分类学说。拉马克(1801)甚至还比霍华德(1802)早一年。这一学说基本上被看作是现代气象事业的一个开端。
可是被称为“气象学之父”的人偏偏是霍华德而非拉马克。原因据说是语言问题,当年拉马克的论文是用法语发表的,所以他的论文看过的人不是很多,也就不太流行,而霍华德的论文是使用的是当时学术界通用的语言——
放心不是英语,是拉丁文。
结果,造成了霍华德的观点更为流行,拉马克与开启现代气象学事业的荣耀就此失之交臂。当然,现在反过来找理由,自然可以说是霍华德的论文写的更好一点,霍华德还做过近四十年的业余天气观测。但如果拉马克的论文当年是用拉丁文写的,他咋说也应该与霍华德平分这一荣誉。
最后是我们老师的点评:由此可见学习一门外语是多么的重要。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