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经济学读书心得 -- 科大胡不归

共:💬1701 🌺4365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4
下页 末页
家园 最主要的原因是秦统一文字,书同文。

唵啊吽:已经花过并回过贴了,看见讨论特激烈,就再说几句

唵啊吽:【原创】论日语韩文的汉字化

家园 胡诌几句,大部分信息还是从咱河里得到的;

当时的文明,也就是你茹毛饮血,我用火啊制造陶器阿;可以考证的中原、陕西、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早期文明,无外乎有了象形表意的文字雏形,具备了高于周围的物质生活条件,初步有了分工的趋势。

这样对周围区域应该有些同化作用吧

家园 东西南北各国风俗文化是不一样的,多亏了秦始皇

虽然那时候周文化思想,在诸侯国都有。

不过相当于基督教在欧洲各国都有一样。

东西南北各国风俗习惯是不一样的,

如果不是文字统一,就是欧洲的下场。

家园 赞成楼下唵兄的观点,欧洲很多语言包括意大利文不过是拉丁语的方言,

由于是表音文字,有个几百年就形成文化上的隔阂了。中国的语音变化远大于欧洲各国,仔细看看我们汉字的音旁一定对此印象深刻,甚至语法也有各种变化,但有文字在上面统着,就形成了统一的文化传统与文化空间。

家园 你既提到大禹治水,答案也许就不远了

这是黄仁宇的说法,说中国常年水患,治水需要跨地域多国合作,客观上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这也是为什么暴秦二世而终,而中国人世代追求大一统的原因。

我觉得这说法有道理。

家园 赞同大秦猛士关于罗马为何没有重建的说法

直接原因大概就是如此。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气候、地理等生存条件的不同,引起了进化来的人的品种和文化的不同。中西文化给我的感觉:中国人的血液比较黏稠,中国文化细化的比较厉害,每个人都可以与这个文化整体上的某一个细小部分发生联系,产生认同,从而融合凝聚,即使泥石俱下,仍可结成一体,而西人则相对凉薄,排斥性强,彼此独立,保持距离,从一个高处滚下,很容易七零八落。

看到几篇文章,文不切题,而本人读书太少,目前水平有限,不能清晰明确的总结到问题上,希望从侧面会对胡不归有所帮助。

孔子与耶稣:东西人文的不同进化途径,这人系统性不错,可有些资料经他加工后,可能不正了,他几次说到历史的偶然性,而在某些问题上,我更相信历史的必然性

外链出处

旧邦新命

——冯友兰先生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观

外链出处

家园 谢谢指教,不过……

中国人的血液比较黏稠,中国文化细化的比较厉害,每个人都可以与这个文化整体上的某一个细小部分发生联系,产生认同,从而融合凝聚,即使泥石俱下,仍可结成一体,而西人则相对凉薄,排斥性强,彼此独立,保持距离,从一个高处滚下,很容易七零八落。

我得承认,我看不懂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孔子与耶稣:东西人文的不同进化途径,这人系统性不错,可有些资料经他加工后,可能不正了,他几次说到历史的偶然性,而在某些问题上,我更相信历史的必然性

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些地方能给人启发,例如孔孟通过什么机制来保证“在势者去”的问题。不过整体而言,这位作者水平不高,大量论断缺乏具体的证据,给人信口开河的感觉。比如他一再说诸侯国、藩镇的存在是好事。如果真这么好,为什么历史总的趋势是削平诸侯?又如下边有人回复的,不同意作者儒家没有和大众结合的观点。中国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仁义礼智信”,都知道“惟有读书高”,都知道“慎终追远”,这已经是极深程度的儒家和大众结合了,作者还希望怎么样?最严重的错误是,作者完全没有注意到,基督教和墨家的道德有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可行的,结果是培养伪君子;儒家在道德的可操作性方面比基督教和墨家好得多。这一点罗素在《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中已经解释过了。

旧邦新命——冯友兰先生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观

我最大的感想是:冯友兰应该多学点经济学……

家园 继续扯

对于欧洲影响最大的早期国家无非是希腊/罗马。两者在国家权力的形成上都是走的“长老议事会领导的氏族/部落—公民大会领导的城邦—帝国”的路子,传统的血缘组织转化为政治性地域组织(希腊的道路后一半是马其顿走完的)。这样,国家权力是从有民主传统的议事机构产生,帝国由自治的城邦联合,帝国的各个组成团体是具有相对完善的内部自治能力,所以在帝国的组织崩溃之后,能够在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容易创制本地语言的拼音文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没有统一的世俗化意识形态)形成独立的政治单位。

而中国古代的国家权力,是由原始氏族和部落首领的军事权力演化而来了,王权的象征是斧钺之类兵器,所谓“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国家权力的强制色彩浓厚,所以不能容忍控制范围之内有相对独立的自治单位,而是力图将国家权力贯彻到底。这种强大透彻的政治权力,和有助于统一的社会经济条件结合(能弥合方言差距的汉字/相对发达的全国性市场/统一的世俗化意意识形态),就可能导向长期的统一。

但是我认为,中国长期统一,是有着很大的偶然性的,而不是什么先天注定的问题,因为在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大约两千年,和后来的时间差不多)中国也是没有统一的政治权力的。转变的关键,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组织机构/思想文化大变革,出现了一个绝妙的帝国制度的开创者,秦王国/秦汉帝国。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变化,就是铁器/牛耕之类适合个体农民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瓦解了原有的氏族公社,让很多地方性的势力失去了组织生产的必要性。组织机构的变革:长期连绵规模巨大的战争,刺激了国家权力对于农村社会的控制不断加强,以获得战争需要的人力物力——顺便说一句,传统的说法是中国古代对于社会的控制很薄弱,“权力不下乡”之类,早就被现代的研究否定了,商鞅变法后的秦王国和秦帝国,对于农村的控制是一直深入到村社的,有一整套组织机构,而且都是国家发薪水的雇员,不是后世那种官员自己招来的胥吏。非此,根本无法提供上百万的军队南征北战,长城驰道秦始皇陵这样庞大工程需要的人力物力更不必提了。思想文化观念的变革:政治权力的来源,已经不是狭隘的部落神灵,而是民众的服从和认同,政治权利不再乞灵于神权,而是主动创造神/天,这样就永远切断了宗教对于政治统一的干扰。在这些演变创造的环境中,秦开始了帝国时代,汉加以完善,四百年的时间,多数时间实现了在古代世界空前规模(三四百万平房公里,数千万人口)内的和平秩序——如果一个制度在这样长的时间,在这样大的范围内展现了优越性和可行性,那么很自然,后来者会很自然地力图恢复这样的制度,直到这样的制度再也行不通为止——那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事情了。

顺便说一下,我并不赞成那种认为治水是中国实现政治统一的推动力的说法。因为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时候,中国根本没有统一的政治组织,真正的水利工程记载,直到春秋时期才有(记忆如此,如果有错欢迎指出),而且战国时期的秦国虽然没有统一,也有能力完成都江堰郑国渠这样庞大的水利工程了。秦国的统一,更和治水拉不上关系(历代统一的理由都不是为了治水);相反,治水是统一以后才需要面对的任务。所以,所谓治水是统一的原因的说法,是颠倒了原因和结果。

家园 尝试回答一下,说错了各位碎砖慢拍,先讨饶了

可能是西方的名字多来自圣经,多是圣徒的名字及其变体,所以选来选去就那么些;而中国的名字理论上可以用任何汉字组合,所以选择就多太多了。关于姓氏,中国的姓氏大多历史悠久,几千年传承下来各个家族当然人丁兴旺;西方好像有姓氏的历史要短得多,当时一窝蜂说需要姓氏的时候都是自个儿取一个,所以灵活性大,来源各异。读过书的引经据典,贩夫卒子们就只能土法上马了,那些van这里von那里的都是,情况和日本人的田中松下们差不多吧

家园 这个解释我能接受
家园 赞同

秦始皇“千古一帝”,不是说着玩的。他依靠上面几代人的“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以强大的军力统一了华夏,让后来的统治者看到统一既是可能的,也是有着极其巨大的利益的。

再经过汉朝数百年的经营,一方面“独尊儒术”统一思想,一方面经济大发展支撑起“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华夏子民独享当时文明所能给予的最好的安定小康生活,给后世树立了永远的榜样,也让老百姓永远记住了统一的好处。

家园 中国老百姓都要有姓大概始于战国后期,也是为了对老百姓进行编户
家园 还保持队形?我保持的了吗我?让老铁帮我保持吧......

全看了N天,才看到这里,看的头昏眼花,一团乱麻,耽误了多少正经事......

当然,看你的帖也是正经事,

有你这么上课的吗?都不带课间休息的,每一个分主题讨论课结束了,break一下好不好?连着上,你不累,我可累,听别人发言都累,更别说举手发言了.............

家园 这都break一个月啦

已经有人在催我了,攒了一个月的人品,正在吐血用到下一篇上呢……

强烈欢迎举手发言!

家园 强烈建议下一篇另开一帖,

不然我又得赶大部队...............

刚开始看你的帖是你刚贴不久,后来就见不到了,然后就是国内上不了了,等到再进来时你这楼已经很高了,树展看起来麻烦,全看按顺序找颇费周折,只能从你的后篇往前看,看到你的前篇说的“以后”讲,就得想你的“以后”,我的“以前”看到的是什么。

每一篇一个帖最好,方便后来的人按照你的思路看帖,看完你的(一),可以休息一下,再看你的(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