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经济学读书心得 -- 科大胡不归
比较高。
至于你第二个论断简直是不懂统计,美国独身家庭少,当然出的总统少。放中国,80后的主席们估计全是独身子女,你是不是可以做出相反的结论了?
但是综合素质是不是更高了,那就不一定了。
土共的党章是一切圣经的精华。只不过把进天堂得救换成了实现共产主义等等。土共的党章去掉了一切虚伪的,无法证明的各种神。土共的党章其实和佛教很类似。佛教讲究渡别人,自己下地狱。土共讲究为人民服务。不过其实都是忽悠,只不过土共没整那些鬼呀,神呀什么的。
从没关注过党章,就查了一下。
党章中的总纲:“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而且共产党员首先是无神论者,这是和宗教最大的区别。
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还是比较支持共产党的,嘿嘿,请见谅了。
三大宗教中,佛教最大方:“人人都能成佛”,最小气的就是基督教了:“除我之外,不可有别的神”。
无神论其实就是另外一种宗教而已。非得弄出个神来才叫宗教?信仰和宗教都是用来忽悠人的。只不过一个装神弄鬼,另外一个包装的好些。
出了几个名人?
有罪必究和人民的国家就是公平!
你说的这些是什么?那不在大的前提下的事情.而是只是在一些层面上.
公平和公正,第一是权力的公平.而普遍的权力和义务.三是一个相互的总体.
今天中国社会问题在那里?就是因为中国缺乏这些.比如.中国的国民就不在同一个社会阶级上,好象所谓的农民工的叫法.
再比如法律的问题,中国的法律是单方面的饿,它只对一些没有社会地位的人.而有手段的他们有政策.而政府就连它自己制定的法律都不顾.这样的社会那来的公正和公平?
一个社会,它只有在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上.我们国家一定要做到这一点.要是这点不去做.真的,我们连亡族不远!
宗教的基础是信仰,但不等于有信仰的都是另一种宗教。
同意宗教是忽悠人的说法,不同意信仰也是用来忽悠人的。
正是有了那些革命者坚持自己的信仰,才会有牺牲,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曾在电视上看一个大连老总的访谈,转行前他已是个百万富翁了,但仍倾家荡产地搞即食海参的开发,映像最深的是他作出转行决定时的那句话:人是活在希望里的。
讨论问题时我最害怕的事情,
一,双方拿着相同的概念名词,实际上确实指的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使用一个概念或者一本书之前,至少要先看过这个概念或文章。
二,双方从水火不容的前提,各自推出水火不容的结果,然后拿结果PK。
上文中有一句我删掉的话:打比方,是要指出比喻双方中实质相同的东西。打比方的作用在于便于理解,而不是用来论证或者证明。
前段时间,我在河里发了篇小文,提到于丹的论语相当于“通货膨胀”。拿着于丹的论语来做论据,和拿着网文里的马克思韦伯来做论据一样,是当不得真的啊。。
一,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二,华盛顿共识。
http://www.cid.harvard.edu/cidtrade/issues/washington.html
A redirec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 priorities toward fields offering both high economic returns and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income distribution, such as primary health care, primary educ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Tax reform (to lower marginal rates and broaden the tax base)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A competitive exchange rate
Trade liberalization
Liberalization of inflow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rivatization
Deregulation (to abolish barriers to entry and exit)
Secure property rights
对比一下中国改革的方向和做法,是不是很有意思?
对华盛顿共识和阿根廷危机的看法:
http://en.wikipedia.org/wiki/Washington_Consensus#The_case_of_Argentina
“北京共识”在学界看来是个笑话,这个不是我开玩笑的。。。
http://www.beiwang.com/bbs/showtopic-4445.aspx
还是那句老话,中国的问题基本上是教科书式的经典问题,还是慎提什么变革,什么中国经济学为好,老实一些,对学术发展和经济政策都有好处。
http://www.dreamdiy.net/user1/4/archives/2005/403.html
笔者是一位在国外从事经济学研究教学多年的华人学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对国内经济学和经济问题比较关心。
笔者读到上个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副主任陈平教授,在其中心办的《简报》2005年第19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从华盛顿共识失败看经济学变革的方向”( http://business.sohu.com/20050705/n226191838.shtml )。其大意是:
“欧美一些国家推行的市场化改革是纯粹的失败,而中国实行的渐进化改革是非常成功,从而证明西方的现代经济学有极大的缺陷,中国人民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效法的对象。但是中国不少经济学家的眼光还停留在推广西方经济学而非创新中国经济学的阶段。”
很快,又在网上读到耶鲁大学著名华人终身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对该文的简单回复,回复是英文,全文见附件(经过本人求证,这回复确实是陈志武教授写的)。其大意是:
“陈平教授的文章是误导性的,这种垃圾反映了他对经济学的误解。这种东西只能用来炫耀自己。中国经济学本身不存在这个东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和中国其他地方的研究机构从来没有发展出一个分析经济问题的完整框架。陈平教授的文章应该是在拍中国政府的马屁。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比原来我想象的还要自私自利。除了周其仁以外,其他CCER的主要人物都在忙于拍政府的马屁。CCER这种推广“经济研究”的方式是很危险的:不知不觉就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我所不明白的只是林毅夫和陈平为什么花所有的时间在讨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事实上根本没有这个东西。他们应该做一些实际的研究,而不是每天做诺贝尔奖的梦。”
作为一位在国外从事经济学研究多年的学者,笔者以经济学理论和数据为基础,认为陈志武的教授的批评非常有道理,有力评击了一些人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帜,实际为在争当“御用文人”而践踏学术的现象。而陈平的文章在论证,论据上都是漏洞百出,下面一一指出:
一、市场化的改革是失败吗
陈平一文一再指出欧美一些国家推行的市场化改革几乎完全失败,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后果。大量的事实证明,陈平一文的这个主要论据完全错误。
市场化改革不但在波兰捷克等落后国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虽然俄罗斯效果不算好,不过在2000后俄罗斯的经济面目一新,其GDP已经出现的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最近几年(2000——2005年)俄罗斯的GDP的平均增长已经达到7% www.gs.com/insight/research/reports/99.pdf 第9页),这一数字在全世界除了中国以外的所有大国中排第一。
同时在发达的西欧一场以减轻政府管制和市场化的改革正在进行。世界著名的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的著名教授前系主任宏观经济学和欧洲经济问题权威Olivier Blanchard(布兰恰德)在著名经济学期刊〈经济学展望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4年的一篇关于欧洲经济的文章“欧洲的未来”(www.bright-europe.org/downloads/the_economic_future_of_europe.pdf )中有这样一句核心的话语:
“there is a reform process at work, driven by deregulation in
financial and product markets; that this forces reforms in the labor market,(23页)”(改革的过程在进行,是由金融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减轻管制为主导,并引致了劳动力市场的改革)
在他写的另外一篇文章《欧洲经济综述2004》(第10页),也谈到“基本面是好的,比如产品市场的改革,在减轻管制和欧盟的竞争政策的推动下,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改革” http://econ-www.mit.edu/faculty/download_pdf.php?id=863
同一期刊物的另一篇由欧洲著名经济学家Gilles Saint-Paul的文章也指出“product market deregulation has proceeded in all European countries and one may believe that it contributes to reducing worker rents and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产品市场的减轻管制已经在所有欧洲国家展开,人们会相信这将会导致工人租金和自然失业率的减少)
该文还指出一些改革力度大的国家如英国和爱尔兰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爱尔兰的失业率从1990年的13%降低到2000的5%。而一些改革落后的国家则相反,德国从6.2 %升到 8.7%,法国从8.9%升到了 10.3%。
最后,陈平一文以“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平均每十年增长2.5倍”来否定现代主流经济学也是不成立。中国的近年的增长速度虽比较快(其实不如当年日本韩国的速度),但在环境污染,社会公正与腐败,收入不平等等方面还是有不少问题。比如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的基尼系数(衡量收入不均的最重要指标)的早已经超过印度和俄罗斯(见“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319页, http://econ-www.mit.edu/faculty/download_book.php?id=61 )。
正是因为这一点,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吗?
首先,中国经济学陈平一文觉得大谈创新中国经济学,对推广现代主流经济学似乎不屑以顾。那么中国大陆的的经济学水平怎么样呢。首先,看看两个发表在世界重要经济学期刊《欧洲经济学会会刊》上的排名Tom Coupe (2003) 和Pantelis Kalaitzidakis, Theofanis P. Mamuneas and Thanasis Stengos(2003),这两个排名都是根据重要学术刊物上的发表统计出的。排名里面没有中国大陆任何一所高校,因为他们只排全世界前200名的经济系。而且,发表主要集中在前50名的经济系:根据第二个排名的数据,排名第200名的学校的发表只占了世界所有重要发表的千分之一。所以,中国没有任何高校能够达到世界的发表的千分之一。在另一个发表在由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主办的重要学术刊物《经济学期刊》(economic journal)的排名研究Kocher和Sutter(2001)( https://people.econ.mpg.de/~sutter/abstracts/econj.html ) 也发现,中国大陆在世界权威经济学期刊上的发表不到美国的千分之一。其次,关于中国经济学的水平,一些求实的学者也有评价,著名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曾指出中国经济学大致是台湾和香港1970年代的水平。
既然中国经济学水平如此落后,还不通过“推广现代主流经济学”来虚心学习,而去发展什么“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那真是有点夜郎自大。
然后,照陈平教授的逻辑,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学在世界领先,那早就应该有“美国特色的经济学”,“法国特色的经济学”。事实上没有这些说法,有的只有某个理论学派的说法,如以自由主义闻名的“芝加哥学派”,对边际分析和价值理论有重要贡献的“奥地利学派”。
另外,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钱颖一在文章《理解现代经济学》( http://elsa.berkeley.edu/~yqian/understanding%20modern%20economics.html)中指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方法和框架适用于研究中国的改革。”,“(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而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正是研究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
耶鲁大学陈志武在《解读经济学在中国的现状》( http://www.yannan.cn/data/detail.php?id=7493)一文中也指出“据本人在美国以及其它国家跟各国人的交往,我不觉得人的本性会因肤色、语言或国界而异,只要人的本性是无国界的,经济学就只有人类的经济学,像物理、化学、数学不分种族和国家一样。我的意思是说,中国的不同经济经历应该能帮助我们“证明”或者“证伪”依据其它国家的数据还无法“证伪”的经济理念。如果是这样,通过对中国独特的经济现象的研究,我们或许能排除掉某些到目前还无法排除的经济理念,也能推演出根据其它国家的经历还没能推出的经济理念,但这不是要以“中国的经济学”去替代世界的经济学,而是要对现有理论进行细化和深化。”
最后,无论是按照经济学的狭义的定义“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满足需求的学问”(这个定义最先是诺贝尔奖得主Gary Becker1971年给出的),还是广义的定义“人类研究选择(特别是理性选择)的学问”,作为一种分析的方法与框架,经济学都与国家,语言等无关,只是在经济问题的解决和经济政策的分析中要考虑中国的国情和具体情况。没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就象没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 “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一样简单。
三、陈平一文的动机还有什么呢?
因为除了这篇文章,在陈平教授的其他文章中也有不少对现代经济学的攻击,看网上搜索一下不难发现以下文章:
《陈平:经济学的三大支柱均面临极大挑战》
《在首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中陈平教授指出“许多诺奖成果不过是垃圾!》
http://fsxy.hutc.zj.cn/jjxqy/zhongguojingjixue8.htm
除了拍马屁,这样急于攻击现代经济学还有什么动机吗?
对经济学圈子熟悉的人可能会想到,在国内浮躁的学术气氛下,种动不动就谈“变革”与“挑战”,还可以吸引大量眼球,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有不少好处。
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动机:如果大家来到陈平先生的主页( http://www.ccer.edu.cn/cn/ReadNews.asp?NewsID=875 ),映入眼帘的是“在新兴交叉学科 - 复杂系统科学和非线性经济动力学的研究中居于世界前沿”等没有根据的自我炫耀。然后,大家会惊人的发现这位所谓著名经济学家的只是物理学本科和博士毕业,没有取得经济学或数学的博士学位就担任经济学教授在世界经济学界极为罕见。进一步详细看看陈平教授的发表,我们会得到更为惊讶的发现,在其一共不到十篇的同行评审的英文期刊论文发表(Refereed Journal Publication)中,多数是在物理和运筹学期刊上,竟然没有一本是在世界100名的经济学期刊中,唯一的一本经济学期刊是《China Economic Review》,当时这个杂志连SSCI都不是。
据了解,北美一般经济系的研究生在低年级写的文章,几经修改,最后就能发在前50的杂志,如ECONOMIC LETTER。而且能进入一般优秀的博士生,都能在毕业3年内在前10的杂志上发一些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数都是研究生期间写的。总之,陈平教授的经济学水平没有达到北美一般研究生的水平在内行看来是显然。
了解了陈平教授的水平之后,陈平文章的另一动机不难发现:通过贬低现代经济学来掩盖自己的没有学术成果。只有这样自己的无能和无知反而可以解释为不同流合污。
最后,希望中国经济学界能够正如陈志武教授在回复的最后一句话所说的那样,多做一点认真塌实的工作(focus on doing more real hard work),而不要动不动就谈“变革”与“挑战”。
昨天我转载了一篇有关陈至武批评陈平的文章,当时只是觉得很有意思。当我把陈平文章仔细阅读一遍后,我能理解为什么陈至武教授会如此愤怒,斥其为“垃圾”。
我在这里逐段批驳陈平的文章——“从华盛顿共识失败看经济学变革的方向”。我数学不好,不懂陈平的混沌、非线性那套东西。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陈平写的东西的却够“混沌”的,充满了谬误,武断和曲解。我认为陈平这篇文章的风格是极不严谨的,不是一个严肃的经济学家所应该采纳的。我的评论都有数字标明。
一、什么是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是世界银行一位经济学家约翰威廉逊在1990年概括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美国财政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在处理金融危机及经济改革时,向各国政府推荐甚至强迫推行的一整套经济政策,包括汇率、价格、外贸、利率等一系列价格的全面自由化,解除工资、金融、外资、产业等一系列的政府管制,建立和强化私有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国有企业和集体土地的私有化,减税以刺激私人投资,强化财政的预算硬约束,停止给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贷款,削减公共开支和财政赤字,改变财政支出的优先顺序等。其中心思想是尽力减少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让市场在经济生活发展中全面发挥主导作用。
1) 是1989年,而非1990年;
2) 约翰.威廉姆森的华盛顿共识突出了金融监管,保护产权,偏向穷人的政府支出等等。政府应该扮演合适的角色,而非“尽力减少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
华盛顿共识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形成,标志着西方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形成的凯恩斯为代表的经济政策的逆转。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动摇了民众对市场经济的效率与稳定的信心,迫使政府大规模介入市场经济的运作。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柏林墙的倒塌、前苏联的瓦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跟推行的新保守主义政策的盛行,加上九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停滞,导致经济学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再起,不仅全面否定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也进而否定凯恩斯经济学,否定产业政策在七十年代所创造的东亚奇迹,主张回到哈耶克所主张的自由放任主义,推行货币主义学派弗里德曼所主张的市场化政策。这些极端的新自由主义观点又被讽刺为原教旨市场主义。按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的说法,是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
1) 这段话突出了陈平对经济学发展的错误观念。华盛顿共识并没有完全否定凯恩斯经济学,没有否定宏观调控(关于什么是宏观调控,大家可以参考钱颖一今年在财经上的文章)。华盛顿共识也没有否定东亚的产业政策,因为其出发点是针对拉美国家经济问题的。哈耶克主张的也不是“自由放任主义”。
2) 华盛顿共识不是“极端的新自由主义观点”。只有极少数根本不了解华盛顿共识的极左派才将华盛顿共识称为“原教旨市场主义”。
3) “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是该否定了,否则我国还搞什么改革开放?
为什么华盛顿共识的推行可以作为检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社会实验?因为华盛顿共识的所有主张,都可以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标准教科书中找到理论依据。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出发,断言个人的自利行为会自动达到市场的稳定和优化。完全市场理论否认经济波动和失业存货等市场非均衡存在的可能性。有效市场理论假设价格信号反映市场中所有的信息,否认过度投资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与微观基础理论甚至认为工人的失业也是自愿选择,大萧条的持续是因为政府管制使工资失去升降的灵活性。
1) 这段话只能说陈平博士(物理学)并没有受到比较系统的经济学训练,对经济学,尤其是过去二三十年的经济学前沿缺乏最基本的理解。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从没有说“个人的自利行为会自动达到市场的稳定和优化”。相反,众多主流经济学家一直在探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讨论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和其他国家地区贫困的根源,讨论制度的演进和贫困的陷阱。经过博弈论修正的微观经济学决不会认为“个人的自利行为会自动达到市场的稳定和优化”(考虑一下囚徒困境吧)。
2) 什么是“完全市场理论”?从哪儿来的?
3) 陈平完全误解了“有效市场理论”。这个理论有好几个形式:weak, semi-strong, strong。 陈平说的是哪一个?最强的“有效市场理论”本身无非说明证券市场投资者无法取得超额利润(outperform others) 而已,怎么和“过度投资和经济危机”扯上关系?
4) “理性预期”和“工人的失业也是自愿选择”没有什么关系。有很多的微观基础理论,不知道陈平说的是哪一个。要找一个工人失业是非自愿选择的理论太容易了。
5) 关于“大萧条的持续”有许多解释,“政府管制使工资失去升降的灵活性”只是其中的一个。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学派认为,只要契约双方自由商定产权交易的价格,无论初始条件的财富分配如何不公平,市场最后会收敛到最佳的制度安排。以科尔奈为代表的转型经济学把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归结为预算软约束,认为政府只要停止给财务困难的国企贷款,就会创造高效率的企业运作。这些象牙塔经济学中的理论,原来只是试图简化真实经济的数学模型,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很少放在经济运作中实际检验。东欧国家转型的困难,拉美与东亚国家的金融危机都使这些国家的政府情不自禁地转向西方国家寻求援助,顿时使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身价大增,纷纷飞到这些国家出谋划策,在世界媒体和政治舞台上风光了十余年,其结果却是全面的经济下降和政策失败。
1) 陈平在这儿实际上错误理解了科斯定理。科斯定理说的是理想状况下(无交易成本),最终效率(产出)和初始产权配置无关。有效率的未必是“最佳的制度安排”。科斯定理仅仅是一个分析的框架,而非对现实的描述和论断。陈平那个“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学派认为,只要契约双方自由商定产权交易的价格,无论初始条件的财富分配如何不公平,市场最后会收敛到最佳的制度安排。”只能表现了他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无知。
2) 科尔奈并没有将“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归结为预算软约束”,“软预算约束”只是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重要一种。转型经济学也没有“认为政府只要停止给财务困难的国企贷款,就会创造高效率的企业运作”。不知道陈平读了哪些文献才会有这种不着边际的论断。
二、华盛顿共识的推行和失败
华盛顿共识推行的过程大同小异,大致包括如下的过程“各国经济改革的起点是他们面临的财政金融危机。自由派的主张不是经济增长优先,而是稳定市场优先。稳定的办法不是加强而是废除政府管制。他们以为开放汇率和价格的管制后,市价升高会刺激厂商增加生产,从而使物价回落。大事,拉美和东欧国家放开汇率和价格的结果都立即导致本国货币的大幅贬值,引发恶性通胀,进一步造成银行危机、企业破产、失业大增、资金外逃。政府为稳定货币提高利率,进一步加深经济萧条。政府面临经济恶化造成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拍卖国有资产,加速私有化,结果不但没有创造就业,反而导致失业工人急剧增加,人才资金大量外流。
1) 读这段话犹如读一个经济学的童话。事实有那么简单吗?“自由派的主张不是经济增长优先,而是稳定市场优先。”在严重通胀,经济崩溃的情况下,还谈什么经济增长优先?知道玻利维亚的通胀到了什么地步吗?原因是什么吗?知道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价格控制和其他管制到了什么地步吗?知道这些极其腐败堕落无能的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造成了多大的障碍吗?陈平对Sachs等人在玻利维亚的药方和结果真正了解吗?把复杂的经济问题如此童话化,简单化,线条化,实在不是一个严格的经济学家的作法。
具体言之,保加利亚议会把界定私有财产时效推到二次大战之前,农民不愿把几十年积累的集体资产奉送给战前的地主,宰杀种牛,拆分农机,使机械化农业倒退回马拉犁的时代。在休克疗法下,民族工业没有喘息和学习的机会,贸易自由化是单方面向西方开放,西方自身的贸易壁垒并未取消。所以东欧国家的工业品一方面由于外汇短缺丧失社会主义国家间贸易的传统市场,有无法进入西方市场,造成国企大面积倒闭。私有化的国有大企业不是被跨国公司廉价收购,就是集中到少数寡头手中。推行华盛顿共识的结果,拉美国家发生一连串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九十年代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比八十年代下降了一半。东欧实行休克疗法的国家无一例外,地陷于大幅度的倒退。乌克兰的GDP比1989年下降了60%,俄国下降了40%,波澜经历大幅下降后放慢私有化速度,才使经济逐步回升,也仅比1989年增加约20%,还算东欧最好的案例。
1)这个“具体言之”很有趣,是对什么“具体”呀?“保加利亚议会把界定私有财产时效推到二次大战之前”和华盛顿共识有什么关系?人家在摆脱苏联的控制后,重新调整产权的方案是由其特定历史决定的。本来人家就是在二战后被苏联强迫搞“社会主义”的,之前他们有被很好定义的私有产权体系。他们觉得这样做好,长痛不如短痛,不见的是一个坏办法。我国80年左右搞家庭联产承包制,也几乎不搞机械化农业了,生产率不是照样上升吗?实际上在保加利亚,只有一小部分人得到的土地是被偿还的,保加利亚的实际上把大农庄分小了。至于结果,可以说国际上的评价正面的居多。其实真正的结果要在长期中才能看出来。对比我国,现在的农村土地制度隐藏了很多矛盾,河北定州,广东南海。。。。我们会为目前的土地制度付出代价的,是要经历“长痛”的。
2) 把拉美国家九十年代的危机说成是“推行华盛顿共识的结果”估计是陈平教授的一个独创。别人最多也就是说某些经济学家或国际组织的治理拉美危机的药方有问题,而陈平居然将病因归结为这个药方了。
3)乌克兰恰恰是离“华盛顿共识”最远的国家,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严重滞后。
最为严重的是,实行华盛顿共识的国家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前苏联国家的平均寿命下降,结婚率减少,东欧大批知识父女流落西方当妓女,东欧经济的萧条和政治主导下的欧盟东扩,也大大加重了西欧国家的经济负担。西德每年上千亿欧元向东德的转移支付,不仅没有造成东德经济的繁荣,反而使整个的过以至西欧的经济增长放慢。
1) 这里的论断就更离奇了。首先说实在的要实行“华盛顿共识”可不是容易的,要实行好更不容易。如果把一些国家的市场化改革就说成“华盛顿共识”,实在是把“华盛顿共识”的含义放的太宽了。
2) “前苏联国家的平均寿命下降,结婚率减少,东欧大批知识父女流落西方当妓女”。现在“当妓女”都要和“华盛顿共识”扯上了。真是好笑。至于前苏联平均寿命下降,现在有很多解释。社会的动荡是有关系,但有一种说法是由于伏特加价格的降低(市场化,呵呵),导致男子喝酒增多而命短。至于“结婚率”,和贫富差距有什么关系?
3) “西德每年上千亿欧元向东德的转移支付,不仅没有造成东德经济的繁荣,反而使整个的过以至西欧的经济增长放慢”。这和“华盛顿共识”有什么关系。人家国内的转移支付怎么又被扯到“华盛顿共识”上去了?
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平均每十年增长2.5倍。应当指出,1988年弗里德曼访问中国时,也向中国领导人鼓吹过价格自由化方案,理由是斩蛇尾巴多次不如一次。结果中国政府价格闯关的意图刚刚透露未及实施,民间就开始抢购与囤积物资,迫使中国政府立即停止了这次小休克疗法,转而实行价格双轨制的渐进改革。中国价格改革的经验表明,农产品和小商品的价格放松管制后,价格确实短时升高,很快稳定,农产品和小商品迅速繁荣;但工业贫的价格放松管制后,价格趋于稳定的周期比农产品长得多,原因是工业生产的劳动分工和协作关系远比小农经济复杂。中国的双轨制改革既兼顾了社会的稳定性,有加快了学习创新的速度,成为新起的中国改革模式与”比较共识“的基础。
1)东欧和前苏联实行较快的价格改革和中国实行价格双轨制都是有其特定的制度条件的。不能说哪一个更好。钱颖一和许成钢的论文比较了改革前两种不同的制度。具体这儿不谈了。在东欧的情况下,实行所谓“价格双轨制”也许是根本不可行的。
三、华盛顿共识失败的原因与均衡经济学的误导
华盛顿共识的失败加剧了以均衡理论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动摇。均衡理论假设市场经济是封闭系统,没有产品的生灭周期,没有技术创新的空间,没有劳动分工下的经济协作和网络结构,没有历史和演化过程。实际的市场经济存在广泛的供应链,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同,一个环节的零部件供应中断或价格波动会也许到其他生产和销售部门的价格波动。全面放开价格的结果,不同生产周期的产品交织在一起,造成零部件的价格轮番上涨,使生产商和消费者无所适从。”看不见的手“不仅没有导致经济的稳定,反而导致价格螺旋式上涨。俄国卢布短期内贬值上千倍,完全打乱了已有的国际劳动分工,瓦解了战后东欧几十年间造成的协作生产体系。
1) 华盛顿共识的影响究竟如何?大家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但铁板钉钉说其失败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2) “均衡理论假设市场经济是封闭系统,没有产品的生灭周期,没有技术创新的空间,没有劳动分工下的经济协作和网络结构,没有历史和演化过程”。读了这句话,我真希望陈平教授去某个经济学系再读一个经济学博士。我觉得一个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经济学教授,副主任能说出这种低水平东西实在是中国经济学界的耻辱。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线形供求理论否认多均衡与经济周期的存在,认为价格上涨会自动导致消费需求下降,产品供应增加,从而自动达到市场均衡。而在经济萧条时期,一旦企业倒闭导致大量失业,居民真实收入下降到家庭生存线以下,劳工工资越低越要加班以维持生存,造成劳力供大于求,失业现象加剧。
1)这句话也是,整个都是胡言乱语。都不想批驳了。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一百来年了,多均衡的模型到处都是。陈平哪怕再读一遍Samuelson 的经济学原理也行啊。
产权理论无视国有经济和非盈利部门在维持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忽视财富分配不公对经济发展的也许,全面私有化加大了社会转型期的动荡。预算硬约束的保守财政方针,更违反凯恩斯经济学在大萧条中获得的历史经验,在国家面临严重失业的萧条时期,还要削减政府开支,导致私有和国有部门同时大量裁员,使危机雪上加霜,根本动摇民众对市场经济和政府治国能力的信心。
1)还是胡言乱语。陈平懂“产权理论”吗?究竟什么是陈平心目中的“产权理论”? “预算硬约束的保守财政方针”基本上是针对那些毫无责任滥发钞票而导致飞速通胀的政府而言的,和大萧条通货紧缩的情况完全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经济学变革的潮流和复杂经济学的兴起
在华盛顿共识惨败之前,经济学内部早已从各个方面对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基础的均衡理论提出一系列的批评,但未形成可替代的系统理论。心理学首先质疑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发现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决策有偏见和局限。经济学发现信息不对称,市场行为取决与游戏规则,市场波动受大众心理也许,规模效应导致路径依赖,打破了有效市场的神话。经济混沌和经济复杂的研究表明,持续的经济波动和产业的新陈代谢是熊比特”创造性毁灭“机制的核心。企业家行为和创新经济学的研究发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其动力不是来自保护产权,而是来自保护创新,亦即提高破产程序的效率。山雨欲来风满楼,可以说,万事具备,只待能整合各派理论的新规范了。
1) 这里陈平将“华盛顿共识”等同于“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基础的均衡理论”。可以看出陈平通篇要批的是“均衡理论”,那么究竟什么是均衡理论呢?通过这段话大概可以看出陈平心中的“均衡理论”是五十年代左右的东西,因为“信息不对称”在陈平眼中是“经济学变革的潮流”了。
2) “企业家行为和创新经济学的研究发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其动力不是来自保护产权,而是来自保护创新,亦即提高破产程序的效率”。实在有点好笑,不知道陈平心中的“保护产权”的意思究竟是什么?“保护产权”和“保护创新”什么关系?是对立的吗?诺斯来过CCER,他的东西多少应该知道一些吧!
3) 搞懂熊比特”创造性毁灭“机制并不需要什么“经济混沌和经济复杂”。
八十年代兴起的复杂科学,为整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理论奠定了基础。我们发现:经济混沌和经济复杂现象的研究,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所依据的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看不见的手”只存在于工业革命前小规模的作坊经济。现代工业的混合经济包括民营经济、国有经济和非政府非赢利的社会经济三大组成部分,他们的协调才能实现效率、稳定和公平的持续发展。
1)什么时候陈平也能通俗一点,讲讲“混沌”和“复杂”,讲讲他们是如何否定“个人主义”的;“看不见的手”如何在工业革命后失去作用的?“混合经济”就意味者“看不见的手”失去作用了吗?如果陈平能证明“看不见的手”只存在于工业革命前小规模的作坊经济。那诺贝尔奖得给他好几次了。
市场竞争是良性还是恶性循环,取决与市场、政府、民间社会之间的互动,是“纪律的手”还是“掠夺的手”。人的本质是社会的动物,个人的利益只有在符合群体利益的条件下,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现代化的动力是保护创新,保护竞争,并非不加区分地保护产权。新古典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引入经济研究中的定量分析与数学方法,必须深入研究经济的结构、历史与复杂行为。
1) 我读不懂这段话。什么叫“纪律的手”,是法治吗?陈平能不能用较为规范得语言?什么是“不加区分地保护产权“呢?
中国人民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效法的对象。但是中国不少经济学家的眼光还停留在推广西方经济学而非创新中国经济学的阶段。目前的“北京共识”是西方人对中国的观察,希望在新的经济学革命中,中国经济学人能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1) 读了陈平的东西,我觉得在中国“推广西方经济学”还是任重道远。使用较为严格的科学的分析体系和逻辑在我国学者中远未普及。“创新中国经济学”当然好,但陈平这种创新实在要不得。对经济学的发展一知半解,对基本概念的混淆,动辄“混沌”,“复杂”,以及诸如“‘看不见的手’只存在于工业革命前小规模的作坊经济”毫无根据的大话,只能说明陈平本身的局限。当然每个经济学家都有局限,何况是一个没有受过系统经济学训练的教授?只是做学问的基本原则要守住。
http://bbs.cenet.org.cn/html/board92510/topic69638.htm
陈平教授的一篇文章 & 陈志武教授的点评 作者:henhenhen 时间:2005-5-25 12:06:00第 1 楼
陈平:从华盛顿共识失败看经济学变革的方向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平 教授 一、什么是华盛顿共识? --------------------------------------------------------------------------------
作者:淡泊 时间:2005-5-25 13:49:00第 2 楼
“They should focus on doing more real hard work, rather than dreaming of the Nobel Prize every day.” 哈哈,太高抬他们了。他们不是想拿诺奖(除非借个胆),而是盯着“劳模”、“中国诺奖”这几块热饼啊。
--------------------------------------------------------------------------------
作者:fama 时间:2005-5-25 15:07:00第 3 楼
陈志武教授评价得很有道理,陈平一文的逻辑,方法,论证,论据上都是大有问题,极其不严谨。另外我在国外搞经济研究多年的朋友也没有听说过“华盛顿共识”或“”华盛顿共识失败”的说法。相反, 西欧目前正在减少政府管制,加大市场力量的道路.连著名的法国电力EDF(主管法国所有发电送电)都要搞私有化,所以近期员工游行不断。 下面是MIT著名教授前系主任Olivier Blanchard的文章,里面就谈到欧洲为了弥补与美国差距,而进行市场化的改革 http://www.nber.org/papers/w10310 另外陈平他们作为学者就应该作一些严肃踏实的研究,而不是动不动就声称什么变革。说老实话,就陈平(http://www.ccer.edu.cn/cn/ReadNews.asp?NewsID=875)而言,他在前20名的经济学杂志上都没有发表,连国外大学的一般研究生都赶不上,有什么资格批评人家。据我所知,在北美的名校的一些博士一二年级的PAPER,几经修改都能发前50名的杂志,甚至前10。这样的例子不少,现随便举两个: Steven Tadelis 在研究生低年纪的一篇文章发在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世界前6名) http://www.stanford.edu/~stadelis/cv.html Jonathan David Levin 硕士论文发表在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10名左右的杂志) http://www.stanford.edu/~jdlevin/cv.htm
--------------------------------------------------------------------------------
作者:qvniya 时间:2005-5-25 17:03:00第 4 楼
fama同志的后面一段话与事实有出路。 实际上,国外大学的一般研究生就读期间发文章的情况也是比较少的。 就你“随便”举的2个例子————绝对不是一般情况,Steven Tadelis 、Jonathan David Levin 现在任职于STANFORD经济系,在当年都是明星学生。我们熟悉的MWG的答案的作者之一就是Steven Tadelis 。 到TOP 10的JOB MARKET PAGE上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比如说HARVARD,今年有27位毕业生。 有文章发表的大概有8位。而其中象Steven Tadelis 这样的明星学生(按就读时发表的文章等级来看)大概只有2位: 即 Benjamin Olken, “Do Leaders Matter? National Leadership and Growth since World War II” with Ben Jones (February 2005) Forthcom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Revealed Community Equivalence Scale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9 (2-3), pp. 545-566, February 2005. 以及 JAMES J. CHOI (Asset pricing, Behavioral ADVISORS:Laibson, Campbell, Shleifer, Madrian (Wharton) ) "Optimal Defaults" (with David Laibson, Brigitte C. Madrian, and Andrew Metrick).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93, May 2003, pp. 180-185. "How Does the Internet Affect Trading? Evidence from Investor Behavior in 401(k) Plans" (with David Laibson and Andrew Metrick).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64, June 2002, pp. 397-421. 另外,Alex Wagner发的文章也不少。 事实上,大学在招即将毕业的PHD 时,主要看的是其JOB MARKET PAPER的质量和学术潜力,那些在就读期间没有PUBLICATION的PHD的学术前景未必就差。
--------------------------------------------------------------------------------
作者:henhenhen 时间:2005-5-25 21:32:00第 5 楼
--------------------------------------------------------------------------------
作者:henhenhen 时间:2005-5-25 21:37:00第 6 楼
再,“华盛顿共识”远比“北京共识”更成其为“共识”。 这里,特别重要的是,不能把私有化、市场化、全球化以及它们的诸多可能的负面效应混为一谈。
--------------------------------------------------------------------------------
作者:duandaodi 时间:2005-5-25 23:15:00第 7 楼
一谈到中国改革成功,东欧的失败,很多中国人都情不自禁、摇头晃脑,俨然一副改造世界非我没数的姿态。头脑不清醒,就容易出错。反思一下,中国改革真的那么成功吗?东欧的真的就那么失败吗?那么多经济学家的理论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吹吹牛容易,吹出问题就没人管了。
--------------------------------------------------------------------------------
作者:lawecon 时间:2005-5-26 0:12:00第 8 楼
--------------------------------------------------------------------------------
作者:十年 时间:2005-5-28 8:37:00第 9 楼
都是就现象而说现象。 不过问题的复杂性因素到是可以借鉴。 东欧以“ 人是自私性”为基准的改革。东欧的国家管理层,国家政府机构的总理、总统,极其政党能否自我遏止住自己的“自私”理性? 实施公平的改革? 把 问题过度复杂化的结局是维持现状,什么都不做。我觉得东欧的教训是如何确定正确的顺序,先确定如何保持公平,公平的前提是平等与 合法化,不可侵犯,自卫原则。而后是确定基本权利,而后是分家财。 否则大人和小孩下的改革方法在好也是无用。
--------------------------------------------------------------------------------
作者:淡泊 时间:2005-5-28 9:50:00第 10 楼
--------------------------------------------------------------------------------
作者:henhenhen 时间:2005-5-28 14:37:00第 11 楼
这也是广大爱好者最喜欢挂在嘴边的经典之一
但是有几个人读完过?
http://www.oklink.net/a/0011/1113/xjll/index.html
或者专业学人的论文:
(1)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and Long-Run Growth - Find It @ Jolis
HF Zou -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4 - ideas.repec.org
Why do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long-term savings and growth rates?
Why is the productivity rate not the same around the world? Recent new theories
of endogenous growth have tried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by replacing the ...
Cited by 76 - Related Articles - Cached - Web Search
(2)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and savings behavior - Find It @ Jolis
H Zou -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1995 - ideas.repec.org
If you experience problems downloading a file, check if you have the proper
application to view it first. Information about this may be contained in the
File-Format links below. In case of further problems read the IDEAS help ...
Cited by 37 - Related Articles - Cached - Web Search
(3)Direct preferences for wealth, the risk premium puzzle, growth, and policy effectiveness - Find It @ Jolis - all 7 versions ?
L Gong, H Zou -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002 - Elsevier
Using the wealth-is-status and the-spirit-of-capitalism models, many authors
have tried to explain growth, savings, and asset pricing. Cole et al. (1992)
have demonstrated how the presence of social status leads to multiple ...
Cited by 31 - Related Articles - Web Search
(4)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social status, money, and accumulation - Find It @ Jolis
H Zou -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 - Springer
Recently, Cole et al. (1992, 1995), Robson (1992), Fershtman and Weiss (1993),
Bakshi and Chen (1996), and Zou (1994, 1995) have devel- oped the
wealth-is-status and the spirit-of-capitalism models of savings, growth, ...
Cited by 24 - Related Articles - Web Search - BL Direct
(5)Money, Social Status,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a Cash-in-Advance Model - Find It @ Jolis - all 4 versions ?
L Gong, H Zou -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1 - JSTOR
LIUTANG GONG AND HENG-FU ZOU : 285 pretation of this model is in line with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in the sense of Weber (1958, p. 53): "Man is dominated by
the making of money, by acquisition as the ul- timate purpose of his life. ...
Cited by 13 - Related Articles - Web Search - BL Direct
看到马克思韦伯和熊彼得的遭遇,
想起王国维:
送花,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