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玄武门之变之太子之争、一 -- 唐一介
履虎尾老师的大作,我是十分佩服的。请不吝指教!
多谢支持。
多谢李商隐的fans支持:)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我下河三年不满20
那就是尔朱焕和乔山公等人叛变所需药的外来动力 -> 应该是“所需要”吧。
多谢
422:320 跟 100:30 没法比啊。
是不是没赶上当初老铁甩卖通宝?
现在手头没有,记不清具体情况了,搜索了一下,应该是"百家讲坛 《唐史系列01:玄武门之变》--孟宪实", 里面提到了杨文幹事件,结论大约是一致的,而且还提到了李世民一方具体设计操作这件事情的人,我再去找找看。
不过孟宪实我知道,萧让的《武则天》就是他给写的序还是推荐什么的,不过他的作品我还没有看过。唐史部分,我所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来自于新旧《唐书》和《通鉴》。
我看史书的时候,相对具体的小细节,更倾向于大的方向把握。由于功底的关系,对这方向又很难形成完善的论证,所以很多时候看上去只是一些很个人的主观看法。
现在有很多人在研究历史的时候,把历史的人物与那些史籍中的文字和出土的文物一样看成冷冰冰的没有感情的东西,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就难免也受到局限。
其实研究历史与写小说有相通之处,那就是先要把自己笔下的对象看成一个人,然后再去考虑各种情况下这对象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行动,就像我们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一样。
举例来说,我在“杨文幹事变、上”里说了这样一句话:“政治斗争是无情的,但这不是说参与政治斗争的人物没有感情,而是说他们将这感情牺牲了。”如果因为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就将感情的因素完全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那恐怕是很难还原出当时的真实情况的,只有先充分认识到每个人的感情,然后再来研究他们对这感情的取舍,以及这取舍对事件发展的影响,才有可能得到比较接近事实的结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