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玄武门之变之太子之争、一 -- 唐一介

共:💬246 🌺58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花赞

唐兄的文读来,很是喜欢。“政治斗争是无情的,但这不是说参与政治斗争的人物没有感情,而是说他们将这感情牺牲了。”这句话昨天看到的,当时比较困就睡觉去了,确是比常见的只说前半句要全面多了。

家园 先花,有一个问题不解。若宇文颖被李世民收买,在

杨文幹失败后很容易找个方式灭口。而宇文被抓了,万一宇文向李渊说了实话,李世民就会非常被动。

家园 这个我也有同感

李世民凭什么能让宇文颖死忠到这种地步?而且我觉得不是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有理性解释的,强行解释可能走向反面。

家园 送花兼一点疑惑

事件起因是李建成叫人给杨文干送的铠甲,似乎跟李世民全盘操纵这个假设不相符合。也许李世民逼着尔朱焕和乔山公二人去告发李建成。但是太子既然让尔乔二人办送铠甲这种“阴事”,他们显然是太子的心腹,不应当轻易被收买。

家园 送花
家园 如果李世民擅自将宇文颖处死会让自己更加被动。

在擒获宇文颖的时候,李建成已被释放回长安继续坐镇的消息,李世民有可能知道也有可能不知道。

如果知道,那他会很明显的知道自己的这一计谋已经败露,但对于更多的情况(主要是李渊的态度和打算)他不会有有把握的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若擅自处死宇文颖会使自己十分被动,相反,若将宇文颖带回京师让李渊审问,则相当程度上可以洗清自己的嫌疑,至少会让李渊疑惑,让他无法对自己的判断进行绝对的肯定。

如果不知道,李世民更没有理由擅自处死宇文颖,因为在李渊对李建成造反的阴谋还信之不疑的情况下,宇文颖的供词更好可以坐实这一点,彻底断绝李建成翻身的机会。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宇文颖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这时候的宇文颖的供词肯定不会是自己主动将实情告诉杨文幹,而会是诬告他疑心盘问自己直至造反什么的)

当然,以李世民的身份地位和影响,他知道这一情况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由于缺乏史料的支持,宇文颖究竟是受谁指使,已经不可能进行百分之百的肯定了,但他是受了人指使这一点则可以比较肯定的认定。通过文中的分析,可以发现他是受李元吉或李建成的指使的可能性非常小,基本上可以排除。在排除了他们之后,剩下的最大的嫌疑人就只有李世民了,而通过分析,又可以得出李世民具备这样的心理动机和实际能力,也就是说他不但在情理上嫌疑很大,在事理上也同样如此。基于这一基础,所以在文中作出了这样的结论。

同时,如果从全局来考虑,也会发现只有这样进行假设,才能与其他几大疑问的分析和判断统一起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上面的回复里做了一些说明。

在本文中,宇文颖一事的分析是最困难的地方,几乎缺乏任何史料的支持。所以只能从情理和事理上来进行推论,同时结合全局的情况进行假设。

家园 李世民的收买工作是做得相当成功的

比如玄武门的常何,比如执掌宿卫兵的云麾将军敬君弘,比如东宫的率更丞王密。

李世民收买成功,主要是因为他采取的策略得当,针对的对象是那些虽然十分关键,能够知晓重要信息,但地位却不是很高的人。尔朱焕和乔山公显然也是属于这一行列。倒是宇文颖不能算在这里面,又缺乏史料的支持,只能从情理和事理上进行分析和假设,比较让人头疼。

另外,其实收买的事情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也很有兴趣,只不过一则由于李世民的属下十分忠心,二则他们的策略不对,动不动就向尉迟恭这样的重要人物下手,所以基本上没取得什么成果。

当然,尔朱焕和乔山公二人运送铠甲的事情,就不是李世民的设计,而应是李建成自己的行动了。一则这样类似的事情他之前也干了不少,二则李渊李世民的在外,正好是他的一大机会。

至于李世民是临时才知道这件事,还是他早就通过内线知道了,相对来说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若是临时知道,在李渊身边的李世民恐怕来不及制定这样的一个计划并将其实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关于宇文颖的另一种解释方式

首先,如果宇文颖真的被李世民收买,那么将其献俘接受李渊问话,显然风险极大,万一宇文颖反水,李世民必然陷入危险境地。固然,宇文颖被俘后,李世民“若擅自处死宇文颖会使自己十分被动,相反,若将宇文颖带回京师让李渊审问,则相当程度上可以洗清自己的嫌疑”,但战场上刀枪无眼,找个理由干掉宇文颖,并不是太大的难事。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我从事情经过都能猜疑到可能是李世民耍阴谋,难道李渊会想不到?他难道在质问宇文颖的时候,没有就此方面严加盘查?李世民真的对宇文颖充当死士那么放心吗?

然而,如果假设宇文颖是李元吉的人的话,未必不能有另外一种解释。李元吉自然清楚此事李建成实际上并无太大责任,是因为李世民的煽风点火所致,所以他一方面自己向李渊进谏,另一方面收买宇文颖前往杨文幹处,告知以实情,其本意可能正是想通知杨文幹主动至李渊处请罪,因为正如文中所说,之前的类似情况中“李渊在知道了这些情况后,却只是对李建成‘责之’和流放了他一个无关紧要的下属,这样的处罚简直可以用不痛不痒来形容”,同时,也方便杨文幹和李建成预先统一问答口径。然而,可能是因为杨文幹个人因素,如对觐见李渊后自己的安全没有信心,所以才起兵造反。

家园 多谢解释也多谢通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两星期以来的第一宝,呵呵

家园 多谢回复,从一介兄的帖子里学到很多东西

一介兄考证严格,可作西西河的范文了。

家园 多谢回复,还有一点疑问,江城孤舟兄已经提出了,静待老兄
家园 读后杂感和一点疑问

首先应该夸奖老弟的研究很有意思,很细致,很有可读性。历史考据和我们搞勘探可以有一比,就是都要尽量搜集证据,有时候一个小显示可能带来大的突破。这个过程要不断地去伪存真。在加拿大搞勘探尤其如此。绝大多数地区都被人勘探过好多遍,在这些地区找出油气来,就像从玄武门之变里面翻出新意来一样,没有一番艰苦的工作是不可能的。

另外觉得你不看所谓百家讲坛,可能跟我一样,觉得实在不值一看,上面的东西可谓泥沙俱下,居然受到很大的追捧,不能不说是知识界的悲哀。由此可以类比网上的个别写手,粉丝的拥戴已经使其忘记自己姓啥,什么时髦讲什么,那里有情那里就使劲扇,全不顾事情的真相和早有的科学结论,死要面子不认错。一来二去,渐渐失去观众和读者。某些原来远看时闪光的名字,现在叫人看见都觉得恶心。有一句话,你如何蒙的了所有的人。

最后的疑问是,你的多数论据来自资治通鉴,那么资治通鉴的可信程度有多大?

家园 老油啊老油 硬是要得
家园 多谢支持!

最希望看到这样的有价值的回复。大家互相探讨,共同分析,才能够取长补短,得到较为完善的答案。

我不看百家讲坛一是因为我很少看电视,二是如你所说觉得没太大的意思。

之所以主要采用《资治通鉴》的记载,是因为新、旧《唐书》的相关主要内容,《资治通鉴》都已经采纳了进去,再加上它采取编年纪事的形式,比较方便的理清了相关事件的发展顺序。而且《资治通鉴》的唐纪(实际上是唐五代纪),历来都被认为是《通鉴》中分量最重,最有价值的部分,一是因为它写作的年代离唐不远,很多还还没有湮灭的史料都被采纳了进来,二是因为负责这一部分的范祖禹在史学上有很深的造诣。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局限于《资治通鉴》的记载,比如在论及李唐开国的相关情况的时候,《大唐创业起居注》就是十分重要的资料,里面的记载是有不少与《通鉴》冲突的地方的。另外,关于宇文颖一事,《通鉴》的记载就比较模糊,让人容易误会为李世民在当时就将他杀掉了,但《新唐书》则十分清楚的写明了他是被带到长安受到李渊的审问后这才被处死。另外,除这三书外,相关的史料笔记的资料,也对我的论述进行了支持,甚至是启发了我这篇文章。比如刘餗的《小说》说“人妄告东宫”,这一记载使我重新审视杨文幹事变,注意到李世民在其中的作用;又如《唐太宗入冥记》,让我对玄武门之变(却指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当天的事情)的发展过程产生了重大怀疑,进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述,得出了一个十分胆大,但在我看来却十分真实可靠的结论,从而直接促成了这篇文章的写作。除了这两大重要的信息外,在文中其他部分,我也比较充分的吸纳了这三本书外的其他资料的相关信息,在后面的文字中我会有所提及。

另外,采纳《通鉴》的史料,不代表会得出跟《通鉴》一样的结论(事实上通鉴以纪事为主,很少直接做出结论,而是需要读者自己分析总结),比如已经写到的杨文幹事变,我同样是以《通鉴》的相关记载为主,但却得出了从它的文字表面几乎看不出来的结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