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奥运会中的几个小尴尬 -- 超级拖拉机
什么都涨价的情况下,公交降价到市区4角一次,和免费差不多了,去年地铁也从3元降价到2元。趁奥运一下子地铁修到了十几号线,加上以后的城铁,趋势是非常清楚的。
估计如果私家车流量降不下来,还会有后续措施。劝在北京打算买车的朋友慎重。我父母打算买车,我都坚决反对。
另外,建筑经费削减10%可不是个小数目。北京当年翻修三环建立交桥,地基打了7,8米,我亲眼所见。鸟巢这样的建筑地基至少要打10米,这是没法削减的。上面再怎么削减,能节省的经费也是不会很多。
说起来是让公车分5天轮休,每天有两个尾号的不能上街。
现在汽车需求增加很多是那些新工作的白领买的。
所担心的是,这种思路在北京以外坚决有力地实现之,能不能在胡温任期结束后得以延续以至发展
再涨价也不好意思了
我就够变态的了,没想到还有你这招
365太狠了,灶王爷每年还得有几天上天言好事呢,一辆车一年只能开一天,剩下全得供着,神仙生活啊,车过得比你还好呢
一边说不知道一边肯定,暴露的也太快了吧?
没做过工程就别胡说八道,你知道一个工程减10%什么概念吗?你把人家减错的说出来,把你认为应该减能减的说出来让大家评价。没有证据就别乱说话。
篮球馆我看的比赛,设计的很好,哪里不对你说具体就是了,你管的着人家改多少次吗?
烂尾路跟死胡同在哪儿呢?名字呢?说出来我去看看!
单双号那些,你怎么知道?你比全北京人都聪明啊?
中国怎么老出乱七八糟的人呢,奇怪。
第一辆车就是为了解决有无的,在单双号长期执行的前提下,只买一辆车等于没买,谁能适应今天有车明天没车的日子?2辆一买肯定是首先考量。没钱一次买两辆的就不买了,真得开车的肯定得买两辆。
我在北京,做甲方建筑师,所以经常有各种各样的谈资。
对于鸟巢的施工,事实上我感觉是遗憾较多,无论是建筑设计本身还是过程。至于经费问题,其实重点在于各部门扯皮太多,尤其是涉及成本(一度政府,设计院和herzog都无语了,像你说的,双方准备打官司),等到双方架打得差不多的时候市场成本已经上升了,导致大部分扯皮从根本上就没有意义了。
对于大多数建筑来说,公众与建筑师对于建筑的理解从来就是不同的,公众和建筑师都很矛盾,很难说谁对谁错。同样,建筑的成功与否,即使是专业人士也难以下结论。巴黎的铁塔和卢浮宫扩建是这方面最著名的两个例子(尽管前一个说的是结构师)。说实话,当初体育场出方案的时候,我旁边的同事还真都觉得像树棍编的马鞍----那时我还和李兴钢也还算半个同事。。。
至于结构上的问题,完全可以不去想它。只要预算允许,现在技术条件还是很强大的。其他国家也没有CCTV,但并不妨碍这种建筑理念的实现。
但目前北京的做法值得商榷。
公交降价的投入很大,而且票价已经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并且现在的各种硬件设施说明,以后票价显然要上调。那么实际上现阶段的公交政策还处于一个不稳定的阶段,不可能作为一个长期的政策实施下去,因此曾经也有个“吐血办奥运”的说法。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或许北京已经不适合继续膨胀下去。不过,这已经是规划上的事情了。
关于经费的削减,由于国有大院在设计上比较保守,公共建筑在不改变建筑设计的情况下通常是可能完成一定的削减的,我见过的一个援外设计曾削减了15%,只是改变了结构图纸而已。北京建筑成本很大一部分花在八级抗震上,甲方比较强的时候,有些建筑有可能最终设计比计算值大幅度削减,就赌几十年内没有大震。其实如果有也是自然灾害,很难找到人担责任的。另外不同的荷载,不同的基础形式,在成本上都造成比较大的差异。鸟巢只减了10%,有一部分是市场变化的原因,但我认为还有一部分是浪费了时间,大量异型钢结构只能赶工。
那可是一笔大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