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沙场秋点兵 之 虾兵蟹将 -- 爱菊轩
我们周末乱逛,逛到一家印度店,突然看到冰鲜柜台里成排的蓝蟹,真有点不真实的感觉。
蓝蟹在北美的同学们眼里不算什么稀奇,但是在在苏黎世要吃到蓝蟹,而且不贵,那就全托印度移民的福了,别处想买也买不到呢。
蓝蟹是真实的,而且还很新鲜。买回家刷干净,掀起蟹盖,就看到饱满的蟹黄露出来。
蟹斩成适当大小的块,蘸干淀粉,用很少的油煎至金黄,盛出待用。炒香少量肉馅,备用。
炒香蒜茸和姜末,下尖椒芹菜等配菜,倒入煎好的蟹块和肉馅。
加少量水,加料酒、盐和白胡椒粉等调味,焖几分钟,倒入干烧锅中上桌。
温几盅小酒,几个朋友围炉夜话,慢慢剥蟹,这日子还不错吧?
更大的惊喜是IKEA食品区(奇怪吧,这里的IKEA有食品区)居然有国内俗称"小龙虾"的东西卖。
这种大名克氏螯虾的动物原产于北美中美温热潮湿地带,上世纪初引入中国就在长江流域形成大量稳定的野外种群。鉴于这些在新殖民地没有天敌的情况下疯狂繁殖并且因为喜欢到处打洞挖坑的家伙有破坏堤岸塘堰的嫌疑,一度成为生态课上生物入侵物种的范例。
我最早认识这种虾是在武汉,当时这种遍布池塘泥沼河岔、繁殖力超强的甲壳动物还未在餐桌上流行起来,价格便宜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记得似乎是一块钱一斤!家住郊区的武汉同学干脆就是自己去家附近的水沟里捞。食用方法也是最原始简单的一种:虾买回家,放在桶里用清水浸泡过夜,刷洗干净,直接倒入开水锅里,飞快地压上锅盖以免虾从锅中跳出来。煮十五分钟,捞出装盆稍晾,端上桌,剥壳,佐以姜醋汁食用,鲜美。吃完之后,两手定被虾油虾膏染得通红。
离开武汉的时候,螯虾已经登堂入室成为当地各大饭店和居家厨房里的热门菜肴:爆炒虾球----只取龙虾尾部,用豆瓣酱、葱姜大蒜爆炒,烹以料酒。螯虾的价格也一路飞涨,飙至5块钱一斤。
人到了北京,不知不觉中螯虾也北上,在北京以"麻辣小龙虾"的形象亮相。调侃暴发户"吃饭点龙虾"为"北京四大傻"的北京食客对这种形似龙虾、价格却平民化的新鲜事物趋之若鹜,一时间东直门外簋街上到处都是"麻小"的招牌。甚至有"接头暗号,麻辣小龙虾"的说法。从内容上讲,还是传承武汉爆炒虾球的做法,没有一丝一毫的新意,而且远不如武汉的新鲜,吃过一次也就索然无趣了。
如今,眼看"麻小"已经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了。苏黎世的IKEA卖的就是冰冻麻辣小龙虾。赶紧抱了一盒回家,拆开细看,果然产于中国,却是按照瑞典风味烹饪。化冻之后尝了一下,既不麻也不辣,决定重新加工。洗净晾干,回锅用贵州老干妈火锅底料+重庆桥头牌麻辣鱼料炒一炒,加水、白酒、姜片和切好的魔芋同炖。最后加入蒜片和葱段翻炒,倒入干烧锅中上桌。
再温几盅小酒,慢慢剥虾。
醉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
点的是虾兵蟹将
有人指着锅里一只通红的虾,嘲笑喝酒上头的饭熊同学:"哥们儿,你也被煮了么?"
俺们这嘎达的Blue Crab长得是这个样子地。
用广东白话发音:好好香——
口水啊
都想自己养了
俺刚才在想,带帽子的爱菊轩MM的蓝蟹跟俺看到的不一样,莫不是螃蟹也沽名钓誉?
今儿终于又让俺流了一地口水。
Dr.s can cook.
今天晚上难熬了,估计梦里都是螃蟹,实在忍不住了,决定趁这时节,回国去吃大闸蟹
抹抹嘴说,好吃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