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雅舍”的由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北宸
为了这件事专门跑上来说一声,全然忘了自己在准备考试,草纹真乃性情中人。
祝考试顺利!
真看不惯有些人,非要把八卦和人品挂上钩去,好象自己道德多高尚似的。
男的咋好去敬佩男的?
同你一样,我也认为梁大师评论鲁迅和闻一多非常不地道,和那个长寿女作家苏xx水平没多大差别。最后只能归为文字大师一类,一个才子型文人吧。
另外,陈MM这个帖子过于八卦了,好像不够她以前的水准。
不管怎样,我相信掷骰子兄是善意的批评,所以再解释一下我的逻辑。
我在这里的跟贴,在逻辑上是源于北宸的发贴。北宸的主贴里面引用到了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我个人理解她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佐证证明梁龚二人在合租一事上是清白的。
我的跟贴的目的在于指出,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有含糊之处,不能够作为明确的佐证;也就是说,我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梁龚有什么关系,他俩的关系我是不清楚的,我没有发表任何关于他俩关系的结论和猜测。我的目的(算是目的吧),在于指出:北宸在敦请他人慎之慎之的时候,对于她所引用的论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恐怕也没有谨慎地查阅。而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含糊不清处,有可能让某些人产生疑问,反而不利于她的论述目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是“提醒”她的地方。
那么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含混不清在哪里呢?(所谓含糊不清就是我原来说的“暧昧”,这里我吸取教训,不再用暧昧一词了)。关键就在于“龚业雅及孩子住两间”一句。文章前面讲到
这里说的是购买者为梁实秋和友人吴景超、龚业雅夫妇。很明确,没有疑义。但是请问,房屋的购买者是否一定就是居住者?常常是的,但不一定。首先,这里讲的购买者不包括后面讲到的实际居住者:“许心武和他的秘书尹石公”。然后文章中又说“龚业雅及孩子住两间”而没有说“龚业雅夫妇及孩子住两间”。这里就有含糊不清之处。如果事实上龚业雅夫妇确实是住一起的,那文章作者显然是失误的。但是我们并不能确认这一点,我们凭什么说一定是文章作者失误呢?如果光从文章来看,不是没有可能事实是龚业雅夫妇出钱购买而实际上龚业雅丈夫不住在这里。实际上人民日报文章一般是严谨的,即便是海外版。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实在不知道,我只能是这里的情况很含糊,因此不能购成有力的佐证服务于北宸,甚至添乱。
掷骰子兄,您以为我到这里的论述是否还过得去?下面我继续谈谈我写的那段话:
我想指出的是,我没有“基本上首先假定梁和龚是暧昧的”。既然引用了你的这句话,我首先要再次明确一点,我用的“暧昧”是用于形容人民日报文章的叙述,意思是“含糊不清”,而不是形容梁和龚之间的关系,这很重要的。我说“总之那段话是很暧昧的”意思是人民日报文章的叙述是含糊不清的。我的结论是“人民日报文章的叙述是含糊不清的”,我的结论不是“梁和龚有暧昧关系”。也就是,我并没有采用你所说的“典型的精英化的先有结果后有论据的论证模式”。
最后,我想重复一下,我从来对普通网友的批评持开放态度(以前我对管理员对我的处理态度很不满,那是另一回事,不同的性质问题)。我相信掷骰子和煮酒还有定远一样是善意的批评,我也认为对我是一个警醒。我发了一个以“暧昧”为题的文章,一来是一个自我总结学习,二来希望对别人也是个提醒,三来,你知道,我不希望被人认为我在腹黑人民日报。包括这篇,也算是长文了,其实一方面也是自辩。
这么多“嗯”,让人不想歪也难……
讨论名人隐私轶事啥的并非不可以,这其实也挺好玩的,不过八卦就要有八卦的心态,说完就算了。
如果讲完了八卦,然后一板脸,说这人可不怎么样啊~~
那就没意思了,呵呵
而且,我个人的腹诽,从看了那么多东西的感觉来说,似乎好多人是因为梁实秋对鲁迅和闻一多的评价不甚高,因此就对梁实秋颇不爽,个人觉得,这样本来也是没法得出对一个人的真实评价的。
实际上,就我来说,对于梁实秋和鲁迅闻一多,对他们互相之间的看法,我是都不同意的,他们对互相的评价其实都不太厚道,如果说梁实秋对鲁迅和闻一多的评价有些刻薄,鲁迅和闻一多当然比梁实秋所说的要伟大多了,尽管我不喜欢鲁迅我也会这样认为。
但是反过来说,所谓“乏走狗”,还是“丧家的”,又宽容到哪儿去了呢?
鲁迅骂人就是言辞锋利,他对家骂人就是说话刻薄,晕,对于这样有倾向性的评价,我觉得是没啥价值的。
在那场论战及之后,实际上他们两个之间对对方都是不厚道不宽容不客观的。
我更愿意把这个作为两个人一生的特例来处理,而不是因此推理演绎出什么结论来。
最早注意碎片与记录是从他的奇瑞故事链接出处开始。看完以后,对奇瑞、对中国工业有了一些新的感受。
印象中当时,碎片与记录还谈到自己名字的来由,他想记录用一些自己亲眼看到的事实,哪怕是碎片,来勾勒他对这个国家的印象,交给读者去体会。
后来似乎还有人问到他在现实里的生活,他说他是在体制外,但希望能进到体制内做些事的一个普通人。当时我想,如果他能进到体制内,应该是国人的一份小小的幸运。
但在这个帖子里,他却不再记录碎片。他把那些很个人化的碎片,例如男的女的,蓝的绿的,美的丑的,“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作为了他的基本价值判断,作为自己扔草的理由。对于管理层对他“恶意举报”理解为灰色操作,内线捣鬼。
现在给我的印象和最早的感觉完全背道而驰,我现在怀疑的是,如果他以这样的心态进入体制内,对我们是祸是福?实在忍不住了提醒一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梁最早发表的散文《骂人的艺术》写得很有趣,但是里面写的那些招数梁自己其实并不会用,他哪里想得到鲁迅骂人已经超越了艺术的境界,自然会被鲁迅骂个灰头土脸。话说回来,梁正是因为鲁迅在那场论战中不厚道(甚至造谣)而从此改变了对鲁迅的看法
人家鲁迅早就到了独孤九剑,收放随心,无招无式的阶段了,这跟人过招不死的惨才怪呢。
不过看鲁迅骂人和讽刺也真是很爽的,哈哈,从直白的刻薄到深藏的暗讽,无一不足,随心所欲,只能是佩服了。
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越来越喜欢梁。
鲁迅骂人确实厉害,可是我们只能佩服,实在是学不来啊,呵呵
我的意思是,如果男女们想整事儿,没有任何外在的事务能够阻止他们。如果不想,独处整年也没有问题。你举出的原因是不成立的。
关键是一个念头。梁先生这样人物,自然不会作出实情被人抓住。
而对于另一些人,“不仅。。。而且。。。”都是不够滴,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