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长久以来对王阳明感兴趣,但一直不得要领 -- 耶林

共:💬53 🌺6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禅兄似乎语带机锋,俺愚钝,解不了啊。
家园 建议老兄去翻翻《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在这本书里用了不少笔墨写王阳明,并且称他为明朝第一牛人,希望老兄看后有所启发

家园 关于中西哲学对伦理学和本体论的见解

西方哲学诞生之初,本来就是纯粹的本体论,无论是泰利斯的“水本原说”,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说”,还是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都是在以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理性思维来探讨宇宙的本原,而巴门尼德则首先用思辩的形式研究“存在”(being)的性质。这条自然哲学的路线走到最后,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按照西方的传统说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的人,是苏格拉底。他率先强调“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要人在内心中寻找与世界本原相符的原则,再以这些原则去规定外部世界。而他的徒弟柏拉图首先将真善美等理念外在化为世界本原,也就是本体论与论理的混同。这个传统被其后的西方哲学继承,直到现代西方哲学的兴起。

至于对中国哲学的概括,可见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其中又以此段写的最为精彩:

“正如我的同事金岳霖教授在一篇未刊的手稿中指出的:‘中国哲学家都是不同程度的苏格拉底。其所以如此,因为道德、政治、反思的思想、知识都统一于一个哲学家之身;知识和德性在他身上统一而不可分。他的哲学需要他生活于其中;他自己以身载道。遵守他的哲学信念而生活,这是他的哲学组成部分。他要做的事就是修养自己,连续地、一贯地保持无私无我的纯粹经验,使他能够与宇宙合一。显然这个修养过程不能中断,因为一中断就意味着自我复萌,丧失他的宇宙。因此在认识上他永远摸索着,在实践上他永远行动着,或尝试着行动。这些都不能分开,所以在他身上存在着哲学家的合命题,这正是合命题一词的本义。他像苏格拉底,他的哲学不是用于官腔的。他更不是尘封的陈腐的哲学家,关在书房里,坐在靠椅中,处于人生之外。对于他,哲学从来就不只是为人类认识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的行动的箴言体系;在极端的情况下,他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

家园 【讨论】致良知

致良知是进入王学的钥匙,也是王学“终点”,更是笼罩王学的迷雾。

致良知也许有两层的意思,一个是极致的终点,一个状态,一个目标。而另外一层意思,也许就是一个变化,一个对当前的否定,一个运动。也就是致良知化。至于如何才是致良知的功夫,传习录大多涵盖了。

至于王学中的有无之境,这个就太大了,不敢妄加评论。

家园 有几点

1.朱熹的易学

这个阴阳符号朱熹是怎么看的

2.王是怎么格竹子的

呵呵

这个过程个人觉的无论格的对错格一遍试试

3.朱熹对阴阳符号的看法对不?

4.王是如何安排环境中的自己的

5.天人合一

这个天人合一是观点概念还是体验或者还是一个人的目标

你要做那些去达到这个天人合一呢?

你能不能达到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个可以达成的目标吗?

家园 没什么好遗憾的

但我所遗憾的是,无论是朱熹还是王阳明,他们所言之天理之中,都是将自然哲学和伦理学合二为一而混淆、混同的,

自海德格尔之后,特别是列维纳斯之后,本体论(自然哲学)与伦理学相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家园 有个兄弟也跟我探讨过王阳明

我和他开玩笑,说 --

找一把竹椅子

对着看七天,然后感冒,或许能想明白

要没明白呢。。。淋些凉水,再去看。。。

我就不信你不感冒!

家园 光扣帽子不好

就像你说的,

王阳明的主张是如果没有人的主观感知,则事物存在就没有意义了。

这里的“花”一定是你感觉到的“花”,进一步推广,任何“事物”都是被“感知”的事物,“事物”“存在”的“意义”,本来就是“人”赋予的。

此外,需要区别一下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说句实话,我一直把它们当成totally different的东东。

而在唯物者看来,花开花落只干花事。

这种说法,无论是放在唯物主义还是辩证唯物主义,都是有问题的。

家园 “唯心主义”中也有很多闪光的东西

窃以为很多时候,只是一个途径的区别。人是一个观测仪器,或者研究手段,那么王这样的人着重的是它本身的性质以及观测对象在它本身的记录结果而不是仪器研究的对象的“绝对存在”。

“唯心主义者”不大关心观测对象的“绝对存在”,固然是不对的,然而某些“唯物主义者”则只注重对象本身,但若不重视其与周边观测者——特别是人本身的联系,则很容易就滑入教条。“而在唯物者看来,花开花落只干花事。人对花的感知不过是人的主观意识如何接受的问题。”窃以为这就是个例子,既然人是客观存在,那么人和花不一定就完全没有联系,绝对的说“只干花事”是不是也“主观唯心”了呢?

唯心和唯物,窃以为不是划分好坏的关键,只不过是描述世界的语言不同。唯心和唯物世界观里面都出过一些优秀的人,优秀的思想,不能说只看一下标签“哦,唯心的”,然后就踏在脚下。

家园 王的学术本身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不关心花的绝对存在很正常

对于他来说,如果花有意志,那么也自己可以发展自己的学问,但他其实关心得更多的是花作用到人身上的结果,即他所谓心中的花

家园 科学里面没有结婚,也没有爱?至少其研究对象是肯定有的

要不然一大票心理学家医学家生物物理学家也不用吃饭了,呵呵

家园 学习了,送花
家园 竹子和天理

我是这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对于竹子,它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物,它有它的性质和规律。

而对于天理,它是世间一切规律的总规律,自然也包含了竹子的规律。

所以竹子里确实有天理所在(庄子说,道无处不在……),但只是格竹子是格不出天理的,除非悟性极高极高极极高。

朱子老先生为啥能从竹子中格出来,我以为,应该是朱熹通过各种各样的学问实践和生活实践领悟道了所谓天理,然后忽然有一天,发现竹子中也和他所领悟的天理契合,于是他就说,大家去格竹吧,能格出天理来~~~结果大家都被忽悠了。这种方法论是把普遍和特殊的范畴给颠倒过来了~自然大家沿着这条路都走不出来。

家园 所以马克思伟大啊~~

“唯心主义者”不大关心观测对象的“绝对存在”,固然是不对的,然而某些“唯物主义者”则只注重对象本身,但若不重视其与周边观测者——特别是人本身的联系,则很容易就滑入教条。

这种叫机械唯物主义,或者说是形而上学~~

所以马克思伟大,搞出来一个主观客观一块玩的辩证唯物主义~

家园 对,马克思的确伟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