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这些离我们都不远——《浪潮》观感 -- 韦孝宽

共:💬37 🌺1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样乱拉关系可不好啊

如果不是医疗的“商品化”导致大家看不起病,有多少人会去信[**]功?

医疗“商品化”和xx功的兴起,这两件事情,我记得是没有关系的。

从时间上看,伐伦功是90年代初兴起的。那时候大量老国企还在苟延残喘,职工看个病,只要不挑医院,不挑医生,看个病还是搞得起的。当时好像医疗“商品化”还没搞起来吧?

而该功的臭大街,我记得倒是恰好跟医疗改革的大规模推行赶到一起去了: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吹响了中国新医改进程的号角”;1999年,某某功围攻中央政府办公地。也就是说,二者大概就一两年的重叠时间,而某某功在全中国范围,至少合法的闹了8年以上。再有一个,某大师移居美国的时间是1996年,他要是等医疗“商品化”给他提供弟子(=票子),那当初恐怕是靠借贷移的民。

另一方面,关于大发弟子的健康状况的实体考察。1994年该功在我们学校借场地搞过一次大活动,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参加的人并不是病病歪歪的样子,相反,很多是健康的年轻人(如果不考虑神经不大对头)。现在网络上仍旧可以找到那次活动留下的照片,其中之一,前景里一个样子大概30多的女人笑得一脸灿烂。因此,我猜很多人参加这个活动不是了治病,寻求心理满足大概才是重要的因素。

还想起来一点,当时他们有统一制作的服装,还可能是按阴阳五行什么的,分了好几种颜色,做工嘛,至少随便看看还过得去,可见组织已经很有点积累了,这是1994年。

其实要找根源,明摆在那里的。八十年代气功热,大师遍地,还专有一本杂志叫气功。我看过的一期里说,弄点沙子,每天练习往里戳,练大概5年左右吧,可以练成红砂掌还是铁砂掌。可惜我没长性,连沙子都没筹备齐就下马了。后悔了好几年。不然现在大概也是个大师。另外有本书是关于特异功能的,说每个儿童其实都有潜力成为隔空取物隔衣看人之类的特异功能人士,只要在12岁以前发掘出来就行,晚了就关闭了。结果同样,由于缺乏毅力,我13岁的时候很懊悔的发现又错过了成为另一类大师的机会,到现在还是做着我的常人。您说,有这样的群众条件,如果不产生几个称雄九十年代的气坛霸主,太说不过去了对吧。

再其实,练得起某某功的,多数都是有稳定的生活来源,也没有几个是真得上绝症的。根本怨不上社会和医院。2001年,我碰到过一个军队干部,跑到北京去跑官还是干什么,反正不是正经事。喝醉了酒跟人诉苦,说家里有个练功夫的婆娘,影响他个人追求进步云云。你说,这样的人家,是吃不起饭还是看不起病?我看就是吃得太饱了。

传销,xx功这类东西,只要好逸恶劳还是人性的一部分,只要人还会对现实世界的所得有所不满,就会不断的改头换面,卷土重来。历代帝王,活得够滋润吧,他还是要去炼丹,为什么?因为预期的前景好啊,投入的成本低啊。翻开几千年的历史,可以看到这类东西从古到今一直在反复的登场,时代变化了,就换个壳子上市。影响和谐的不说了,说和谐的,比方说减肥事业,“30天减20斤,不节食,不腹泻,不反弹”,这种东西就在填补那些从现在的角度看来有些过于脑残的创意所留下的空缺。而它的风行跟国家的粮食副食品肉蛋奶产量,其实同样是没多大关系的。

通宝推:leqian,
家园 这本书讲群体心理学的内容大概占多少比例?

我没学过心理学,但对群体心理学这个专项很感兴趣,如果此书群体心理学内容比例较大,就考虑买来看看。

家园 唉,你为啥要说出事实呢.
家园 非常多,这本书描写了十个实验,我记得有四五个都是群体的

说实话这些实验上课的时候在不同的课程里面都学过,但是把它们抽离出来在一起对比的那种感觉相当震撼,我好几个非心理专业的朋友看的时候都被吓倒了,要想更多的了解群体心理的话可以看一下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写得很大众,我以前还有个心理学读物推荐的名录,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856622,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家园 花,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这本书看起来不错,马上网上订购去

以前看过勒庞的乌合之众、霍弗的狂热分子、莫斯科维奇的群氓的时代,本来不特别喜欢教材型的书,不过看过这本的目录后觉得有些兴趣。

家园 我认为群体运动是否以独裁结束,要看其最终是否能掌握政权

许多的循环都是这样的:激烈的群体运动—混乱—群体运动的领袖或其他强人上台终结混乱—独裁。群体运动中的争权夺利,很少能达成一个平衡,最后总是由一个强人获胜终结。以法国大革命为例,形成了一个独裁政权,然后被推翻,从混乱中另一个独裁者拿破仑上台。包括纳粹德国、苏联的情况无不如此。

当然,如果不能掌握政权,最后被镇压了,作鸟兽散了,失败了,自然不可能出现独裁。

下面说的军阀混战,我认为多数情况下很难长久维持,中国后来也由校长完成了形式上统一,校长的独裁程度和小胡子也没什么区别。以前的拉美也是强人独裁—混乱—强人独裁的循环。

家园 【原创】浪潮,自由主义者的偏执

刚看过,借宝地贴一下自己的观后感

----------------------------------------

本片是近期比较热门的一部德国电影,根据1967年美国加州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真实事件的结局远没有片中描绘得那么血腥和悲惨。这可能是由于德国二战时的纳粹统治和东德动荡的教训,使得德国人对集权主义表现得异乎寻常地敏感,只要是与集权有关的事物都喜欢上纲上线、添油加醋再指手画脚一番,默克尔和德国媒体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表率,可谓是自由主义者的偏执。这不禁让我想起文革中的一句口号,“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看来极右和极左有时候不过是一丘之貉。

反映在本片里,就是先后退出“浪潮”的一对男女生都由小正太和小萝莉出演,而余下的“浪潮”组织主要成员多半是秃子、偏执狂(疑似弱智)、肥仔、胖妹和小混混,编导偏心至此,一叹。当然,为了凸显本片的公正性,剧本还是列举了集权主义的一些好处,不过和最后死掉的一条人命比起来,这些好处显然变得无足轻重了。

虽然在这里小喷了一下,但是片子还算好电影,情节紧凑,多少有点启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