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淝水大战的前前后后一,请各位方家指教 -- 闲云野熊
1,"内外断绝,城中饥甚,米斗直金二两,人相食,死者太半,亡逃不可制,唯凉州义众千人,守死不移"
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认为还能发动居民乘城?如有,请列举资料证明。
2,
3,
常理,攻城守城必有交战。有什么证据表明退守小城之后没有交战?请列举资料证明。
4,
问题是,敌方是否确信?索林求降的使者被斩首,刘曜说:“帝王之师,以义行也。孤将兵十五年,未尝以诡计败人,必穷兵极势,然后取之。今索纟林所言如此,天下之恶一也,辄相为戮之。若兵食审未尽者,便可勉强固守;如其粮竭兵微,亦宜早寤天命。”是停止进攻的意思吗?
5,
在证实援军怯懦之后,完全可以。
氐羌作为两个民族,并没有你所说的恩怨,更没有“同样被消灭”,恩怨存在于政治集团之间而非民族之间。
从上下文看,这里的被消灭指的是政权(当然羌当时还没有真正的政权),鲜卑集团也没有被消灭呀。
(1)是你说守军仅有1千人守了长安三个月的,不是我。
(2)基于同样的理由,是你需要证明存在战斗而不是我,而且我的观点是由于在进入小城后双方就晋方投降事宜进行接触,所以很可能没有战斗了。
(3)这句话的我的理解是刘耀要晋方立即投降,不要拖延。
(4)请不要随便将某些论坛的习惯带到这里来,你似乎没有什么凭据说你使用的论证方法是我的。
我不明白你想干什么,为了试图驳倒我,连自己的观点都改了。我们探讨,或者说我本来想探讨的问题是前秦在淝水战败后在关东坚持了一段时间是否可以说明前秦在关东的民心并未因淝水之战失败而迅速丢失。而你则举例说因为仅仅依靠少量守军不需要老百姓支持守坚城可以坚持很久,所以反驳我的论据,而我则质疑你的例证是否能说明你的观点。你现在有改口说没有证据表明长安守军只有一千人了,而且前面还承认丁零的叛乱是因为慕容垂形式不妙,河北多有反复,那我们还争什么呢?你就是为了享受争辩的快感?
关于守城的问题,如果你提不出更多的史料来讨论,我建议我们不再争论了这一点了。关于前秦在河北的统治是否能够在淝水之后保持民心的问题,欢迎继续讨论。当然最好是提供些资料,这样对大家都有帮助。
结尾就是:前秦军进至淮东盱眙,遭谢玄攻击而大败于君川,俱难、彭超全军覆没,一自杀一免职。当然此时谢玄不想争夺彭城一线,所以胜后就回广陵。
记录上只有胜利?
这个问题我在文章中有明确的记录和原因分析,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不看清楚再发言。
论实力关中是远不如关东的.就人来说军事上慕容垂谢玄桓冲哪个都比符坚强,论政治他和谢安、桓冲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如果不是陈宣帝不听毛喜意见仓促出击,如果不是陈内部结构问题,一切都未可量.
现在评价梁武帝都以侯景之乱做结论,其实能在30年战争中把北魏顶住耗的元气大伤内乱,尽收失地,梁武不是一般的牛.
要看平均年龄啊.如果苻坚不发动淝水的话,他的寿命应该不会低,这是你的想法,他自己可没这个自信.如果要这么说我还可以说如果没有淝水战后东晋内部内斗,桓冲谢安寿命应该也不会低,事实上淝水战后东晋外患消除的情况下内斗激烈,桓谢两家人才损失不少.孝文帝的汉化改变了南北正朔之分,高欢还用承认梁家是正朔?南方访问的那些官员对洛阳的汉化程度之高都感到惊叹?陈庆之那个纯粹是北方自己的吹嘘而已.汉化水准?剽窃南朝文人的北方文人的水准我就不多说了.文化上的认同感?你指的元家去投靠南朝?要知道一直到南朝灭亡为止,南朝文化水平远远超过北方,北周靠俘虏的南朝世族撑文化门面,统一后南朝文化彻底征服北方这都不存在?
前秦的兵力的野战水平不仅不如北府兵,对荆州军也是惨败的份.你能不能告诉我从头到尾,前秦军对东晋荆州北府军哪次主力野战胜利了?南梁的洛口之战?那次是北魏的能耐?接下来钟离会战就让北魏惨败的一塌糊涂了.
光民族融合,北方汉族士族与少数民族统治者和解不可能解决南朝,孝文宣武两朝对齐梁战争结果已经说明一切了,消耗战中撑不下去的是北魏.
见仁见智吧,毕竟北朝那时候也不稳固,后来还闹出河阴之变。我觉得主动权还是在北朝一方。
地理因素决定了,从南统一北是非常困难的,打下河北容易,打进关中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南朝那些坐致公卿的士大夫们没这份能耐。谢玄当初挟淝水余威北伐也只做到了一度占领河北大部,后来的几次也都成就有限,南方士族们到了齐梁基本上都乐不思蜀,以江南为故乡了。
我倾向于认为,南朝就是没有侯景,也无法统一全国,统一大业最终只能由北方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