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何以选择哲学――迎新致词 -- 邝言

共:💬30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是一种双向选择。

我跟那些喜好哲学的人一聊就晕,几乎每个话题,人家都会说:“哦,根据这个这个主义的学说,你这是。。。按那个那个主义的理论呢,你这又是。。。但是实际上,要按照什么什么主义呢,你其实是。。。”

你说你说,我到底是。。。?

好好的话都让他们说得不像人话啦

讨论本是一种双向选择。只是我们看待事情,总是带着我们各自的眼界,很少能回过来看到我们自己而已。我不知道你所遇到的那些“喜好哲学的人”究竟是怎样跟你谈论哲学的,但是就你所提供的这段引文来说,我不得不遗憾地说那没什么好奇怪。呵呵,我无意为谁辩护,这里还是首先希望你看到我力求中肯的表达,若是你能耐心看下去,我将非常欣慰。

学哲学的人谈论“主义”或者“理论”就像学数学的人谈论方程或者函数,像学化学的人谈论化合或者分解,像学经济学的人讨论资本或者利润……纵然我本人并不认为谈论“主义”或者“理论”就是谈论哲学唯一的方式,但是我不能否认那至少也还是个合法的方式吧。不论怎样定义哲学,至少被普遍同意的是哲学谈论的是人的思想,因此它相比起其他的学科(尤其是应用科学)来似乎离我们“质料的生活”更加遥远。范畴、概念是它基本的单位,如果有“喜好哲学的人”如此谈论哲学,我想我也没有什么可以埋怨的。

如果说你不喜欢这样的谈论,那是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个人偏好当然是自由的,因此你完全可以不和他们进行这样的谈论,这是你的选择。

但是问题在于,他们这样的谈论本身并无过错。很可能他们对哲学其实一知半解,很可能他们口臭或者具有与他们所谈论的东西不相匹配的德行,很可能他们并不善于和别人讨论(没有人规定学哲学的人必须口才好,像如若那样的赞誉是委实不敢当的),也很可能、只是可能,这样一种谈论方式具有一定的性别偏向,等等,但是凡此种种,我们不能因此就归咎于哲学本身不是么?其实很多男人听到女人讨论化妆品皮包之类也头大如斗,可是我想他们不能就此说女人说的不是人话对吧?

划清了这个界限,我们再来谈谈个人偏好。其实,很多时候个人偏好只是一个借口,尤其是当一个人对某些事情并不知悉的情况下,选择就难免会盲目。

我们这样来看待哲学:如果说面对同样一棵树,生物学家说那是二球悬铃木,化学家说那是有机物,经济学家说那是私有财产,社会学家说那是一种文化界标……那么我们从这个描述得相对简单的例子中就发现,对每个不同的人而言,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说“眼见为实”,但是一旦我们要表述我们所如此这般“看到”的“事实”,我们却有各自不同甚至对立的结果。这就是“视域”。如果说各种“视域”是对这个世界(包括自我)的不同“看”法的话,那么哲学就是对这些不同“视域”(包括哲学自身)进行审视的“视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被看作是诸学科之极,那并非自居什么统治地位,那完全是由其自身性质决定的。

在这里我不是试图要定义哲学,我仅仅是想说,如果你把哲学“看”作是一个怪物,那么除了那些顶哲学之名的事物的确可能给你这个感觉之外,还包含你自身的眼界因素在内。如果我们看遍天下却唯独不看自身局限的话,那么其实我们将会缺乏收获。

感谢你耐心读到这里,其实我很了解上面那样严肃的讨论固然不无道理却还是很难令人愉悦,其实我也不是缺乏将话题变得轻松的办法,不,以后你会知道并非如此。但是我们首先要知道做一件事情必然有其界限,凡是真正高的境界,通达它的道路也势必正大光明。所谓入门须正,法乎其上,在探寻真理的开端之处,我希望我还是尽可能的保持严肃。雪个你虽然看上去活泼,但是我还是看到过你在某些特定时刻的庄严,因此我想你对此定能谅解。

如果我这样的谈论方式还不至于令你头晕的话,欢迎继续交流。

家园 随便说说

感觉你的欢迎词,就像古龙小说的主人公的道白.

喜欢你的一个观点,哲学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爱好

自我的感觉,不需要非知道是哲学,我觉得很多东西都是哲学,在我搞的化学领域,我觉得很多东西,和我喜欢的一些人们说是哲学的东西,是非常吻合的,只不过,看是相背的观点,适用的是不同的情况,但是我觉得这也是哲学.

道法自然,不对吗?

一点个人的感觉,我觉得你的文章很好.

家园 哲学的尴尬

很高兴你喜欢我的文字。

的确,哲学这个词可以被广泛运用,就像科学一词被广泛运用一样。作为一门学问,它自然也有其法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对于那些只是有一点兴趣并不钻研的人来说,哲学更多的是一种个人修养。因此你这么说是不错的。

只是作为我来说,如果有人向我问及这方面的问题,我想我该尽可能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来作答。哲学可以生活化却不能庸俗化,不是么?

家园 不知道对不对

做事情,能够不偏不倚,我想有时候非常的难.

不过我觉得禅宗六祖,传教,到好像作的很好.

门外汉嘛!不知道脸红的.

哈哈

家园 尽管说没关系

禅宗对佛学的本土化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个问题关系到东西文化差异。

不偏不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要求。这在中国有时候被叫做“中庸”,在西方则更多被叫做“客观”。背后的精神是不同的。

我比较喜欢佛学的说法,那就是跳出“我相”,或者放弃“我执”。那就意味着走出自身眼界所限了。

说的简单了,呵呵,再议。

家园 哈哈,不同意!

要是有人指着一棵树,对我说那是“二球悬铃木”(古怪的名字,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汗。。。),如果是生人我会觉得他精神上有毛病,惹不起躲得起。。。如果是熟人我怕控制不住火气,照他脑袋来一下子打趴到地上算了,没事装什么大尾巴狼啊

任何真心的交流,都会考虑对方的知识范畴带来的理解问题,卖弄学问暴露的只能是自己的肤浅,又不是没有普通词汇可以用。

呵呵,就事论事,不针对个人。

家园 哈哈

跳出我相要自由干吗?!

哈哈
家园 迷惑中。。。

在我相之中是被束缚的呀。我相非我么。

家园 你说的跟我说的有关系吗?

举例是我们说明事情的时候常用的一种方式,任何例子都只在其作为例子的那个维度上具有可比性。这句话同时意味着:任何例子在其他维度上都可能存在不可比性。在这点上任何发散性思维恐怕都不适用吧?呵呵。

简单的说吧,我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并不存在纯然客观的所谓事实,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眼界来看待他所认为的事实。我们当然知道一个化学家在餐厅里渴的时候会说“拿杯水来”而不会说“拿杯H2O”,所以我们当然不能说对一个化学家来说水就是H2O而已了。因此你的不同意究竟哪里反对到我说的了呢?并且,显然我的例子也不关涉到什么炫耀学识的问题,你扯远啦,脑袋上那一下子就免了吧。

你若是真心讨论问题,就仔细体会一下我这样举例的含义吧,在领会之前先别急着说你不同意。否则讨论就总到不了点子上了,不是吗?

PS:如果我没弄错的话,二球悬铃木就是梧桐吧。

家园 这就堵上我的嘴了,果然厉害
家园 是法国梧桐,法国梧桐
家园 您能否谈谈对社会文本一事的看法?

其实哲学和科学一样都是探索未知,只不过哲学的思辨色彩更浓厚一些。但后来好像越来越分道扬飙了。

感觉上自说自话的哲学家太多,为什么基因或者维他命能被大家接受并认同,因为无论什么人提起这些名词,大家都知道说的是什么。哲学就不一样了,经常是绕口令一样的名词,the tableness of tables!

一点个人看法。很喜欢您的文笔。

家园 我们就随便谈谈好了。

每个学科都有它专有的基本词汇,哲学也一样,所不同的是“好懂难懂”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是如今面对哲学首先遇到的问题,但却远远不是哲学最终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这个问题上。想想吧,只是因为难懂,那么多的人们就畏难而退了吗?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这样。这同这个时代的技术原则是相关的。技术原则的精神要旨在于“实用”二字,一个东西难,也许去学的人是少了,可还是会有人去啃硬骨头的,但是如果一样东西既难而且“没用”,还会有人愿意去钻吗?很不幸,人们就是这样看待哲学的。

所以哲学被冷落的原因不是因为它难懂,而是在技术的价值评判下显得没有意义。维他命是什么?大概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说清楚,但是科学家把一粒药片放在你面前说这就是维生素C,吃下去有用,能增强免疫力,于是大家都“懂”了。但是你让哲学拿出一样东西来放在面前,让大家觉得有用的,行吗?技术的功利法则甚至不让人们有这个耐心把话听完,就可以得出“空泛”的评判结果了。

其实哲学和科学一样都是探索未知,只不过哲学的思辨色彩更浓厚一些。但后来好像越来越分道扬飙了。

哲学和科学作为学科本是不分的,这个没错。考究其词源学也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哲学和科学在最初的不分彼此是因为人类对精神的审视尚未达到一定的水平。那时候的科学,是作为自然哲学(甚至是自然神学)的科学,和如今科学的定义大不相同。如今技术原则下的科学,是纯粹的经验科学,如果一定要对应某种哲学水平的话,如今科学的哲学内核尚处于近代哲学之下,事实上,它滞后于当代哲学,这也很自然,当代哲学正是对技术原则的批判和颠覆。以上是一个便宜的说法,为求简单,但不够准确,不过对于感兴趣的人来说,也不必过于深奥了。

家园 那么现代哲学究竟关注什么问题呢?

古代的时候科学和哲学确实是不分彼此,关心的也都是人和宇宙为什么存在之类的问题。后来方法论上的差异导致了二者的分离,科学研究的对象更明确了,就是自然界。而哲学却更广泛了,从自然到社会无所不包,而且经常是以批判者的姿态出现。

请问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区别是什么呢? 我觉得科学的美妙在于其先进的方法论,经验的积累只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阶段,技术不过是探索未知的副产品而已。

呵呵,跟您谈这些我实在心虚的很,我其实连半瓶子醋都没有,大学的时候对哲学有过那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憧憬,无奈只能对科学哲学领略一点皮毛,其它的书基本上是拿起来就晕。

家园 科学的对象,哲学的主题与方法,简答题参考答案

你说的还是挺接近的,别太谦虚么。

科学的对象准确地说是经验世界,所谓纯然的自然(或者说客观的自然界)本是科学的一种假定而已。有道是“知性为自然界立法”,自从康德划清了这道界限之后,就很清楚了。至于哲学,它的范围总的来说还是人的精神,或者说思想,它并不直接关注经验世界本身,它只是追问经验何以可能或者是否可靠等等,换言之,也就是追问精神与自然的关系。

你提到方法论,这点很重要。其实哲学的主题是不太会改变的,改变的只是讨论主题的方式和境域。以往的哲学(主要是指德国古典哲学)的特征就是主客二元对立,这就把哲学的所有问题都归入了认识论的问题(也就是主观见诸客观等等之类的问题),而离开我们真实的生存越来越远。当代哲学就是打破这个认识论的传统,重新恢复存在的本来面目。当代哲学的主要方法是现象学方法(主要的努力就是洗清表象的形而上学的性质,说白了就是让事情成其为事情本来的样子,中止一切概念先行,我喜欢对人解释为摘掉看世界的概念的眼镜),表述方式是解释学方式(我不喜欢用语言哲学来指称之),也就是将语词返回到context当中,拒绝孤立抽象地谈论概念,强调任何命题都具有特定条件和界限等等。还是说得简单了,你对付着听听罢。

我发现你的问题越来越大了,这样下去我要做论文了,呵呵。若是你有兴趣我们个别讨论吧,说来话长哪。不过再长我也愿意陪你说完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