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最后的机会——浅析目前中印态势背后印度的战略选择 -- 明日天涯
问题是交通太不方便,地理险恶,山地太多,所以总的人口就不多。象号称西藏江南的林芝,面积十一万平方公里,人口16万,人口密度是拉萨的11%,日喀则地区的41%。但当地的汉族比例已经很高了,有15%,仅次于拉萨的17%(估计两地绝大部分都是驻军)。除拉萨和林芝外,汉族的比例都在3%和4%之间徘徊,还又下降趋势,因为真正定居的“老西藏”少了,新来的都是挂职锻炼的干部。
林芝要定居大量人口,不进行交通和地理环境的大规模改造,不进行军垦是不行的,一方面要巨额投资,另一方面还要防止当地居民反弹。西藏在地理和自然环境的回旋余地要比新疆少。新疆毕竟有平原,只要获取水源就可以了。
它对中国的战略优势!首先它在边境上干他不用考虑什么国际问题.中国就不行.而中国军队上高原远比印度在边境是和中国打占不了便宜.
再说中国对印度无法做到全面战争.那是因为地理条件,而印度可以做到在有利的地理环境和战略条件上和中国军队来上一手.
六二年它们就敢什么干.今天中国虽然是强了.但印度占据着实际控制一部分藏南地区的优势来发动争取有争议地区至少在战术上是可行的.
新闻资料
印度决不可能忘记1962年耻辱
今年10月下旬,笔者采访了印度记者西拉:“印度领导人经常表示中印要捐弃前嫌,为什么印度人还是在谈论1962年战争如何如何呢?”
“印度人不会忘记1962年冲突的。”西拉肯定地说。“这或许与中国人对日本的那种感情有点类似,由于日本曾经侵略过中国,你们中国人似乎对日本总是喜欢不起来……”“但是中印冲突与日本侵华战争完全性质不一样……”在试图改变西拉的这种认识同时,我忽然想起,2008年年初时在印度参加一个研讨会上听到的印度将军的言论,“印度对中国的感情可能正如中国不能忘却日本帝国主义20世纪在东亚的历史一样……印度决不可能忘记1962年耻辱”。如果说将军的看法从某种程度上带有印度军方所特有的强硬,那么西拉可是笔者的好朋友,一个印度普通记者啊。
我告诉西拉,中国的中小学生恐怕多半都不会听说过中印战争。西拉说,“可是印度孩子都知道有个1962年战争,在那场战争中印度被中国打败了。”是的,在印度时,我曾经与很多青少年朋友交往,最难忘的是与14岁印度中学生库马尔的对话。他告诉我,关于中印战争,他认为“是中国侵占了属于印度的领土”,并且告诉我“未来中印还有可能再战”。说实话,与库马尔的对话让我感到挺吃惊。我曾经多次亲耳听到政治家谈到“中印之间不能再发生战争,今后两国一定要携手并肩”,然而,对于印度年轻一代的如何认识中国和中印关系却没有十分的把握。
正是起因于这次与库马尔的对话,2005年笔者曾在新德里和金奈就100名印度大学生的中国观做了一个小调查。结果在涉及中印1962年战争的看法问题中,35人认为中国应该对战争负主要责任,48人表示很难说谁负责任;63人认为两国应该忘记不愉快历史,16人表示印度不能忘记这段历史;70人认为中印之间绝对不能再度发生战争,19人表示两国总有一天仍会发生战争。
印度人从心理上并未原谅中国
尽管印度官方总是强调1962年战争已经成为历史,而现实是,印度政界人士对印度在1962年战争中的失败仍然记忆犹新,战争的后遗症依然存在,这场本来不该发生的冲突仍然在左右着印度人对中国的认知,其中最坏的印象就是“中国人总有点口是心非,笑里藏刀”。
正如印度安全战略专家苏布拉姆尼亚安最近所称,“印度人从心理上并未原谅中国人1962年的入侵,它把巴基斯坦军队的核与导弹计划归咎于中国的核扩散,指责中国在印度洋建立像‘珍珠链’一样的基地,用以包围印度,并且印度对中国海军实力的增长以及这支海军进入印度洋感到惊恐。而印度对中国在核供应集团就印核交易豁免问题讨论中的‘阴险狡诈’感到更加愤怒……”
在新德里时,笔者也曾经与创造了“Chindia”一词的印度现任商务国务部长贾伊拉姆·拉梅什谈起过1962年战争对印度人的影响。后来我在他的专著《理解Chindia:关于中国与印度的思考》一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如果说绝大多数印度人对中国有很强的戒备心理,恐怕不算是夸张。1962年10月至11月,喜马拉雅山下的那场很大程度是自讨的大溃败在我们的记忆中仍然挥之不去。”贾伊拉姆提及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会见印度前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时说过的一句话,“在过去2200年的时间里,或者说,将近99.9%的时候,中印两国致力于友好合作。”贾伊拉姆指出,很明显地,“1962年在温家宝历史算术中占据了剩下的0.1%里的绝大部分,但它留下的阴影却格外地长久”。★
把历史很清晰地捋了一遍。
我也希望中国空军能够加强训练。
印度是否觉得现在是对中国报“一剑之仇”的战略机遇期,或许。但是在谈判解决中印边界过程中,印度确实在为谈判结果自己能否守得住现有的利益感到焦虑。
在中印这一轮边界谈判启动之时和之后,首先是青藏铁路通车,紧接着通向后藏日喀则的铁路开工;其次,日喀则、贡嘎、林芝、邦达和正开工建设中的阿里机场,一个均匀呈网状分布西藏航空线即将形成,再有通向边境一线地区的公路大多都铺了沥青路面(新藏线只达到一半多)。这些陆空交通线的投入使用,使我军兵力投送、物资补给能力发生质的变化,我军交通运输这个弱项彻底改观。若非遇到特别恶劣气候,我军综合利用这些交通网络(空、铁、公路)可以在72小时内由内地向西藏投送一个战术军团,包括人员和物资弹药。实力优势“面积”补偿,印度人是谙通西方人这一套谈判规则的。
要说起来我们在西藏的空军确实弱一点,原因是在世界屋脊,现有战机去那里“水土不服”,尤其三代机,不能持续作战,改过的歼七还好一点,其实印度也面临同样问题。今年以来,印度在边境开通了几个前线机场,不过至今也没有进驻战机,我军边防团辖的唯一的榴弹炮营就在西藏边防团,印度前线机场基本在其覆盖范围内。我军也不会允许印度有空中优势,所以在南疆铁路沿线新组了一个中程导弹旅,再加上云南那边的,几百枚战术导弹对印度形成夹击之势,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覆盖中印边界。
所以,在中印实际控制线两侧,整个战略态势在向有利于中国一边发展。中国埋在缅甸、巴基斯坦的海洋“观察哨”,到时翻翻牌子就也可以派用场。印度最近发出的“轰炸西藏”、前进南海等等针对中国的言论,也是对自己优势渐渐逆转的忧虑。
印度的目光始终离不开中国,除了两国邻近、人口过两未数、历史遭遇相似等之外,再有就是历史原因。62年那一战的完败,已经深深烙在印度人的心灵深处而无法忘怀,对正在做“大国崛起”梦的印度,这个“悲情”似乎已成为树立大国心态的障碍。
虽然我们很不愿意这样对待印度,也希望印度忘记不愉快的历史。但是,这不能一厢情愿,中国——正成为压在印度人心头的石头,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
诚然,62年的胜利给我们足够的理由自豪与乐观, 可是别忘记了,62年中国入藏的都是经年打仗的老兵,要知道 一个久战余生的兵的战斗力是可以抵的上十几甚至几十个未经战火洗礼的新兵
“山南”这个地名触动了我,我一下想到了藏南。
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有那么一个机会,藏南发生自然灾害,我们以“救灾”的名义进入藏南,实行我们的管辖权?既然我们一直声称那块地盘是我们的国土,这么做是名正言顺的,而且也没理由会受到当地居民的反对。而对那些一直宣称“人权高于主权”的别有用心者,如果要反对的话,就会尴尬的面对其立场与主张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我完全相信,如果我们准备得好,我们对那个地区的支援力度绝不是印度人可以望其项背的——我们有能力在那个地方救灾,就有能力在那里打仗,反过来也一样。
这几年我们在西藏的投入是实实在在的,才换来今天在外交上的强硬和印度一边的叫嚣。
国力的变强是外交和军事的坚实后盾。
相信再过几年,印度就要和我们认真修好了。毕竟新德里离边境的距离是那么近。做几个小时火车就能看到喜马拉雅山脉山尖上的雪顶了。
拖出去,翻过来打
给这样一个军盲的帖子送花?俺的眼镜呢?
我在阅读的时候也主要是关注了政治和外交,所以才会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