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北京对西方为何不再忍让(1) -- 常乐
1. 北京近期对西方不再忍让
北京对萨科奇要见达赖的应招严厉之极:无限期推迟筹备就绪的中欧峰会,无限期推迟100亿欧元的空客采购。这震撼了巴黎、欧盟和西方。西方近三十年来习惯了北京的一忍再忍(回想奥运火炬手受侮辱时的忍让),却突然遭到了北京的迎头痛击。
北京的不再忍让,不止于此。中美经济战略对话前几天,北京不但不像以往几次让人民币多升一点,反而贬值。美国高官到了,北京高官不再听他们讲经济管理课,而是倒过来给他们讲经济管理课。近日中国两条海监船开到钓鱼岛附近(1-6海里处)宣示主权,不理睬日本巡逻舰要求其离开的无线电通知,停留九小时。这看来还是声援正在日本坚持钓鱼岛主权的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可以比较一下,胡总春天访日时对于东海争议的忍让。
忍让还是强硬,基于局势判断。让北京可以扬眉吐气不再忍让的新兴诸大国与西方的局势大反转,当然是始于915雷曼兄弟倒闭引爆的西方金融和经济崩塌。地基塌陷的西方大厦必将损毁严重,损毁程度要等尘埃落定才能看清了。
对于正在快速衰败的西方,北京静观其变。对于萨科奇的不自量力,乐得痛下杀手,以儆效尤。对于正在适应下滑中地位的美日,也表明了不再忍让的态度。
2. 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不小,但能够大为改善
国际博弈,实力说话。在国际上维护国家利益,依赖的是实力增强,也就是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北京主要要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是要化解去年三季度开始的经济回调叠加上了国际经济危机的强烈冲击。
北京面对的国内主要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说到底是净出口偏大的道路走到头了。
中国最大的资源是人力资源,类似于日本、四小龙和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部分亚洲经济体如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和部分拉美经济体如墨西哥、阿根廷以及土耳其),这不同于矿产丰富的新兴经济体(俄罗斯、部分拉美经济体如巴西、委内瑞拉、智利以及南非)。
就经济模式来说,北京近三十年来学习的对象先后有南斯拉夫、日本和美国,但日本模式的影响最深,特别是净出口偏大的道路。
2.1. 中国经济是内需导向型的,不是出口导向型的
出口在中国经济中的分量偏大,但并没有某些西方经济分析师或记者渲染得那么大。这里有净出口占比、净出口增长贡献率和出口或外贸依存度等简单指标的认识问题。这些简单指标忽略了出口和GDP的计算方法存在的本质区别。出口度量的是总量规模,而GDP度量的则是增加值或附加值。如果仿照GDP的计算方法来度量出口,那么,外需的下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将得到更为合理的评估。
出口中至少包括两部分是计算增加值时需要扣除的。一是出口中所包含的进口产品部分,比如来料加工产业中的原材料,二出口产品中所包含的在国内生产的中间产品部分,比如有国内企业提供的原材料。后一部分之所以要扣除,是因为它也是不计入GDP的。只有如此,出口的指标才是增加值意义上的,才可以与GDP相比较。中国出口中制造业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制造业中的很多投入是需要从国外进口的,一进一出后,出口规模虽然庞大,但附加值其实并不大,因而对GDP的意义也并不大。所以通俗而言,GDP只度量附加值。
经过这样的调整,2007年中国“真实的”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就从逾一成下降到一成以下。这一比例虽比日本略高,但低于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新加坡和台湾。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有时出口的大幅下降并没有导致经济增长的大幅放缓。在IT泡沫破灭的2001年,中国的出口下降了35%之多,但中国整体的 GDP增长率只下降了不到一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就业指标也证明了出口部门在经济的比重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大。
近三年中国的净出口增长很快,2005年之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5%左右,2005年开始突然暴涨到了20%及以上,2007年达到了 23.85%。但是应该注意到,首先净出口的放量增长并不是因为中国出口规模的大幅上升,而是因为进口规模的明显下降。其次,尽管净出口很重要,但这种重要性也不宜夸大;实际上,即便是中国的净出口下降为零,中国内需仍然可以推动接近9%的高增长率。最后,从地缘分布上看,中国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占到了更大的比重,而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活力十足。
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57306亿元,按全年平均汇率7.6071计算,约为33824.45亿美元。货物出口12180亿美元,折合为92654.478亿元。出口相对于GDP的比率为36.01%。这样看的出口依存度偏高,但是附加值并不大。这样简单比较出口额(不扣除占大多数的非附加值)和GDP(只度量附加值)的出口或外贸依存度,会误导外行对中国经济的认识。
中国的净出口占比虽然不算特别高,但还是偏大,而且近三年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出口额(特别是绝对数额)也还是偏大,容易受到国外市场萎缩的冲击。
应该明确的是,中国经济是内需导向型的,不是出口导向型的。2007年的内需占GDP的近九成(消费占比37%,投资占比超过52%)。比净出口偏大更成问题的是,消费占比偏小,投资占比偏大。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是内需增长,2007年消费和投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6.15%。
2.2. 净出口偏大等经济和社会问题有待改善
净出口偏大的道路,需要海外有容忍外贸长期大幅逆差的经济体。一般经济体会注意进出口平衡,有了较大逆差,也会增加出口以作弥补。容忍长期大幅逆差,或者是家底厚,有财富可供消耗,或者是长期借贷,如美国等西方国家(美国积累了8千亿美元的外贸赤字)。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原因之一是长期大幅逆差,因此会在危机缓和后不得不开始减少逆差,即减少进口和增加出口。所以容忍长期大幅逆差的海外市场会越来越小,净出口偏大的道路也就到头了。当然发展制造业的新兴经济体还是需要增加出口,以换取原材料和所需货物。
这条道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不少好处,如吸引外资投入和产业迁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私有和公有资本积累,促进工业化进程。
它也造成不少弊病。首先是出口型企业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性。海外对象市场萎缩,出口型企业就要另寻国内或海外替代市场。找不到替代市场,就只好减产、停产乃至倒闭,造成失业增加和消费减少,麻烦就传导到以这些员工为市场的企业。这样就形成了市场萎缩和失业增加的恶性循环,可能导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或衰退。
第二个弊病是政府过于鼓励出口。这首先是为出口型企业提供的土地等资源价格过于低廉,容忍其过分压低员工薪酬。这样就连带压低了整个资源和人力价格。整体的劳动者收入偏低,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偏低,国内市场偏小。另一个后果是下层劳动者收入和资源价格偏低形成的财富,部分落入企业主、高级职员和相关官员等手中,加剧贫富分化。其次是因为居民消费能力偏低,无力消费掉出口货物换取的全部进口货物或其加工产品,限制了进口,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有缩水风险。第三是政府为压低出口货物价格而过分压低本币汇率,这减少了使用进口原材料、设备等货物的企业所得,也使得居民对进口货物及其加工产品的消费能力更低。
除了上述弊病(对海外市场依赖偏大、土地等资源价格偏低、下层劳动者收入偏低导致总消费偏低、贫富分化偏大、巨额外汇储备风险大、进口货物偏贵),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有不少与此有关无关的全局性难题,如城乡和地区发展差距偏大、社会保障(免费基础教育和平价公立非基础教育、医疗保险和平价公立医院、养老金、失业救济、面向低收入者的低租金或低价住房)不足、总消费偏低导致总投资偏高、技术创新偏少和技术密集及服务产业比重偏低、产业的自然资源消耗偏高和环境破坏偏大、有些产业被国企垄断、政府收入和支出(特别是吃喝、用车和旅游)偏高、官员腐败问题严重。
上述难题多年前就已浮现,并试图解决,但进展较慢。由于海外市场萎缩和容忍长期大幅逆差的海外市场会越来越小,政府终将被迫放弃过于鼓励出口的政策,为了提高总消费,逐步提高提高下层劳动者收入(如通过逐步提高最低工资线和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和加大社会保障。这个从向外到向内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改变的结果,还有减少最低端产品的出口、减少海外经济危机的冲击、缩小贫富、城乡、地区差距、增加进口、减少外储积累、降低总投资相对于总消费的比率、减少产业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
短期内中国将经历经济增长的较大放缓,北京的应对方针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扩内需”是扩大投资和消费。扩大投资分三部分:扩大房地产投资(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如廉租房中央财政投资20%,各地积极争取)、扩大基本建设投资(加大铁路、桥梁、港口、机场等投资)、扩大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增值税转型之后,企业可以在购物设备中扣除增值税,加大更新改造投资)。扩大消费是以提高中低群体收入为主,如提高粮食价格、加大对农民的各种补贴力度、提高城市低保、社保、离退休金、以加大社会保障改善消费者预期。”扩内需”和“调结构”有冲突之处,如“扩内需”的扩大投资和“调结构”的降低总投资相对于总消费的比例,但事急从权,不得已而为之。由于中国经济良好的基本面和较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这次增长放缓不会持续较久(财政政策见效需三至六个月,货币政策见效需六至九个月)。
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见效后,接着是未来一两年后,冻结并可能下跌一定幅度的房地产市场将解冻或回暖。此时开始需用数年时间解决诸多全局性经济和社会难题,调整经济和社会结构。
3. 1840年以来承受的国际强权重压到此结束
中国经济基本面和中期前景良好,比其他大经济体都好得多,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较快。
3.1. 中国的经济规模是世界第三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最近发表的国际关系分析和预测报告,列出了几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排序:
2005年: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巴西。
2025年:美国、中国、欧盟、印度、日本、俄罗斯、巴西。
这是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GDP排序。美国中情局给出的2007年前10位如下(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rankorder/2001rank.html):
1 -- European Union - $14,430,000,000,000 2007 est.
2 -- United States -- $13,780,000,000,000 2007 est.
3 -- China ---------- $ 7,099,000,000,000 2007 est.
4 -- Japan ---------- $ 4,272,000,000,000 2007 est.
5 -- India ---------- $ 2,966,000,000,000 2007 est.
6 -- Germany -------- $ 2,807,000,000,000 2007 est.
7 -- United Kingdom - $ 2,130,000,000,000 2007 est.
8 -- Russia --------- $ 2,097,000,000,000 2007 est.
9 -- France --------- $ 2,075,000,000,000 2007 est.
10 - Brazil --------- $ 1,849,000,000,000 2007 est.
欧(以及德法英)美日今年会减少,明年减少更多。英国今年就跌落到法国之下了。
美日德法英在高端制造业和金融业竞争激烈。由于美国具有技术创新、金融霸权、对日德英的控制、政府不择手段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很可能击败日德法英,如此则日德法英(以及欧盟)将遭受双重灾难,从此破落。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欧盟急于逼迫美国放弃金融霸权,反对美国救助汽车业以及日本减持美国国债。
欧盟还有个大麻烦,东欧抗危机能力低于另外两大新兴市场经济区域亚洲和拉美。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布朗游说中国和海湾国家出钱给IMF救助新兴经济体
中国今年如果增长9.5%,就达到近7.8万亿美元。明年如果增长7.5%,就达到近8.4万亿,从欧、美的约一半上升到约三分之二。印度今明两年低增长。俄罗斯和巴西今年低增长。明年减少多少,取决于所依赖的出口矿产(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的国际行情。
前面评估了欧(以及德法英)、美、中、日、印、俄和巴西的经济规模及其增减。经济体的综合实力除了经济规模,还有其他方面的实力。大经济体实力的盛衰,对国际局势影响较大。下面看看这些大经济体的综合实力及其之间关系。
3.2. 美国的综合实力第一,但正在缩水
综合实力老大,当然是美国,可是其实力正在缩水,主要是由于空前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为了抗击信贷冻结和通缩性萧条,联储原准备明年实行零利率,并模仿日本邪门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被比喻为伯南克直升机向市场着陆区不限量地喷射货币)。由于11月CPI下跌1.7%,跌幅为30年最大,通缩登场,联储决策官员吓坏了,提前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最低的0% - 0.25%,并且提前执行量化宽松,买入两房债务抵押证券,并将继续买入债务抵押证券、企业债券和商务票据,并准备买入长期国债,压低其利率。
日本曾经长期坚持最低利率和滥发货币,却阻止不了15年通缩性萧条,美国及类似经济体能怎么样呢?不同于大萧条那类产能过剩造成的危机,美国当前的危机是资本过剩造成的危机。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美元金本位制,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与美元挂钩)崩溃后,美联储等经济体央行滥发了巨额可自由兑换货币,造成国际资本过剩,狂热地投机炒作。巨额过剩资本先后涌入经济强劲可作为题材炒作的拉美、北欧、日本、东亚和这一轮的美国、英国、西班牙等,与当地巨额过剩资本合力高杠杆地把房市、股市、其他证券市场等投资市场炒成信贷与债务充气巨无霸。巨无霸炒爆后,里边的坏账之气总要跑出来(去杠杆化),或者是一下子跑出来(银行和企业该吃赔账的就吃,吃不了的就破产),或者有大洞就贴膏药(公款注资救助),像日本那样慢慢泄个15年。
慢慢吃赔账,各银行不知别家银行和企业有多少坏账,不肯拆借和放贷,造成信贷冻结。最低利率和滥发货币,并不能消除坏账,只是要让银行放款,企业借钱经营,居民借钱消费,但还是难以让银行放款,央行从最后放贷人变成唯一放贷人。央行滥发货币,可是银行只进不出,企业借不到钱或因牟利难而不愿借钱经营,居民因预期差而不愿借钱消费,金融落入流动性陷阱。消费和生产下滑,经济陷入长期通缩性萧条。
信贷冻结和长期通缩性萧条威胁,是奥巴马上台后面临的头号难题,需要做选择选择。选项1:按既定方针办,等待信贷缓慢解冻,忍受长期通缩性萧条。选项2:命令所有银行放款,或者控股所有银行后放款。选项3:按照克鲁格曼(今年炸药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98年给日本政府的建议以及约翰逊(前世行首席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等人最近在《华尔街日报》上的建议,不择手段(如实行负利率,即对储蓄征税)地制造高通胀(5%到10%)。风险之一是通胀可能冲高到难以控制,而且高通胀之后可能还是衰退和更严重的长期通缩性萧条。选项4:长痛不如短痛,不再注资救助,银行和企业该吃赔账的就吃,吃不了的就破产。抉择是艰难和痛苦的。
奥巴马要投入5千亿到1万亿美元搞基本建设,原本可以借美元成为避难所而走高来大发国债。中国近几个月一直大幅增持美国国债,日本减持三个月后11月又增持了。最低利率和量化宽松一出台,美元应声暴跌,弄不好以后财政部新发的国债也要由联储吃进了。美元的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份额将逐渐减少。
奥巴马说要用财政投入创造250万个职位,可是三大汽车公司可能破产,导致300万到550万人失业。三大每月烧钱几十亿,过去可以发行企业债券。915后,企业债券发不出去了。这可以比喻为,退潮时我们才看见谁在裸泳。
三大向政府求助,国会提出条件,债权人以六成七的比例收回借款,工人薪酬降到丰田和本田在美车厂工人水平。汽车业工人联合会宁死不答应,参议院因此否决救助。丰田和本田在美车厂招收工人,条件是不参加工会。平均时薪48美元,平均年薪9.6万美元。平均中学学历的工人平均年薪,高于有博士学位的大学教授的平均年薪(9.2万多美元)。三大的工人,平均时薪70多美元,平均年薪14万多到15万多美元。
高得这么离谱的工人薪酬,这样的企业还能竞争?奥巴马会不明白?还去游说小布什救助,看来是党派政治考虑:既不想得罪工会支持者,又不想上台后救助被指为愚蠢,所以要小布什顶缸。三大已经大面积停产,倒逼白宫做出救助决定。奥巴马上台后如何处置呢?理应让三大破产,可是几百万人失业和对金融和经济的重击该怎么应对呢?
美国的政治制度,被网友誉为自由民主的娇嫩鲜花,却两次选出能源大资本的代表小布什和切尼执政,以捏造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战争占领产油国伊拉克。军火大资本的代表拉姆斯菲尔德当防长,卸任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当军火业游说客,卸任财长鲁宾当最大私有银行之一花旗集团的董事兼高级顾问。政客可以官商两栖,大资本可以拿公权力当家具,这样的制度,是大麻烦的根源之一。
美国军力自然是独步天下,可是18万军人加上更多的保安公司武装人员,搞不定2200万人的伊拉克。小布什为了应付撤军民意,先增兵。部分国际穆斯林恐怖组织转战阿富汗,伊拉克人心思定,逊尼派部分被收买,伊拉克局势缓和。
奥巴马既要讨好反战选民,又要讨好主战选民,所以提出伊拉克撤军时间表,也提出增兵阿富汗。奥巴马此时不知道美国已陷入经济衰退数月。现在奥巴马要留任反对伊拉克撤军时间表的防长盖茨,还打算不做战略收缩而反倒增兵阿富汗吗?
阿富汗的卡尔扎伊政权贪腐无能,塔利班受到巴基斯坦边境部族和极端组织支持,极端组织受到担忧印度优势的军方及其三军情报局的支持。塔利班还有国际穆斯林恐怖组织助阵,这些组织有穆斯林世界的广泛支持。要搞定阿富汗,需要增派多少军队和保安公司呢?伊拉克撤军后,国际穆斯林恐怖组织又回师伊拉克,怎么办呢?
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也是重要的进口货物和投资来源地。美国需要中国的经济、贸易和国际事务合作。去年衰退以来,需要中国的资本和政治支持。另一方面,美国长期遏制中国,利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围堵中国,在全球破坏中国为获取能源、原材料和市场而发展的经济合作,豢养海外华人和非华人反华组织。
北京过去对美实行以硬对硬、以软对软的两手策略,但由于实力悬殊,忍让较多。915后,美国金融和经济实力受到重创,并还将下滑,中国的国际压力大部分消失。从长时段和大视野来看,中国自1840年开始受到的国际强权重压,到此结束。中国经过168年的浴血自卫、变革和建设,终于踏上了国际环境宽松的坦途,可以望见民富国强的复兴前程。
3.3. 欧盟的综合实力只是中等偏上
欧盟的经济一体化,主要是27国的自由贸易区,这对成员国发展经济很有好处。其次是15国的欧元区,这对成员国有利有弊。好处首先是成员国之间贸易不再需要美元;其次是欧元成为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成员国得利;第三是成员国抗风险能力提高。坏处首先是成员国失去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能力;其次是因为欧洲央行规定,成员国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成员国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能力大受限制。欧盟中有12国不改用欧元,经济一体化还有很长的路。
欧元多年在全球货币中的比例只占一成几,前年突然上升到二成六,继续上升到今年的二成七。显示近年来欧元的流通和储备需求突然大幅上升。
政治一体化的正式启动标志是成员国都需要公投通过欧盟宪法。这已经失败了两次。各成员国政府不能协商出一个大家接受的宪法草案,一败再败,僵局无法打破,让人惊讶。
欧盟过去是德法联手主导的,但经济危机以来两国政府之间时有恶语相向。萨克奇筹组地中海联盟,开始以非地中海沿岸国家为借口排斥德国。本届欧盟峰会前,萨科奇不按惯例找默克尔磋商,却去找布朗磋商。主要原因是德法都主要依赖于高端制造业出口,大难来时,不得不以邻为壑,而英国更依赖于金融业,受创重于德法,因此对于法国来说,英国的利益冲突和威胁性小于德国。
以政治一体化为前提的军事一体化,自然无从谈起。苏东巨变后,欧盟接收苏联的东欧势力范围而东扩,遇上俄罗斯的小兄弟塞尔维亚,非军事手段搞不定,只好仰赖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欧盟跟着美国继续紧逼俄罗斯,终于踢到了俄罗斯铁板。俄罗斯的格鲁吉亚战争、停止输送天然气的威胁、对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的军事威胁、对波兰、捷克的导弹威胁,使得无牙老虎欧盟退让。德国带头否定了美国支持的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申请。东扩不行,换方向,南下了,萨科奇张罗起了地中海联盟,包括欧盟国家和地中海周边的一些中东和北非国家。
由于经济一体化还在途中,政治、军事一体化尚未启动,不能凝聚实力,27个相加只比1个大些,只比其中等强国成员德法英强些,因而欧盟不是俄罗斯的对手。
欧盟和美国,既是盟友,也是竞争者。过去美国当然不会看重不是俄罗斯对手的欧盟的威胁性,而是看不起老欧洲。915金融和经济危机大爆发后,欧盟出手打压受到重创的美国和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担忧自己的高端制造业和金融业受到美国以邻为壑(如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的重击。
欧盟是中国的最大出口市场,也是主要进口货物和投资来源地。北京过去同样不看重欧盟的威胁性,而是联欧制美。915后,美国实力快速下滑,欧盟的“制美”价值大为降低。
欧盟近年来看重崛起的中国的威胁性,所以发生奥运会前的反华闹剧。915后,欧盟希望北京支持它打压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在相关国际会议上支持它、减持美国债券),支持欧盟及其成员国(多买欧元及其他成员国国债、为东欧提供救助款)。受创极重的英国对北京寄希望最大,不惜放弃关于西藏的暧昧立场。但是北京并没有如欧盟所愿的挺欧压美,所以萨科奇要见达赖,除了个人捞政治好处,主要是打算像奥运会前那样,把西藏问题当成一个劫材,逼北京挺欧压美。可是萨科奇不明白自己、法国和欧盟在北京眼中的虚弱和不守信形象,不明白时移势易,自寻羞辱和打击,损害了欧盟和法国利益。
915后,美国实力快速下滑,欧盟的“制美”价值大为降低。
第一次看到这种观点。
不过中国的问题还是在国内啊,大环境改变还是外因,内部的系统问题太难解决
非常同意
三大的成本高倒是没错,不过时薪而言,不会是70,可能是40,更符合实际情况。
不过也很高了。
林行止:工人年薪高于教授 不救汽车三巨头也罢
2008年12月17日 东方早报
“统计显示,在2006年,美国车厂工人平均时薪(工资加福利)如下:福特70.51元(年薪14.1025万)、通用73.26元(年薪14.652万)、克莱斯勒75.86元(年薪15.1720万)。而丰田、本田和日产工人的时薪均为48元(年薪9.6万)。据密歇根大学经济系教授佩里(M.Perry)所做的比较,当年美国大学教授的平均年薪为9.2973万。平均学历为中学毕业的汽车工会工人比有博士学位的大学教授的收入高出57.6%、比非工会工人高52.6%……”
林行止,“香港财经第一健笔”,香港财经报纸《信报》的创办人。
谢谢鼓励:)
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