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嘉木读诗--汝墳 -- 南方有嘉木
汝墳
(女):
遵彼汝墳,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墳,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男):
鲂鱼赪尾,王室如燬……
(女):
虽然如燬,父母孔迩.....
嘉木以为《汝墳》应该是一首男女对唱的歌曲,但主角是这位在家劳作奉养父母等待丈夫归来的妻子。这首诗是古今天下无数含辛茹苦坚忍情深的妻子的心曲。
风格和《汉广》等不一样,没有循环往复的咏叹,每句歌词都落实,都在说事情。感觉上是丈夫远行回来,晚上夫妻对话,妻子先倾诉了一下生活的艰辛和思念的苦楚,并表达了一下久别重逢的喜悦,但这份喜悦真的是很卑微的,原来没有被抛弃她就很满足了,不像王熙凤欢迎贾琏远行回来的那个架势。然后话题沉重起来,两个人陷入了无尽的沉默。
很艰辛的生活,丈夫外出服役(王室如燬,通说是指徭役很重),妻子一大早连早饭都没吃就去汝河的堤坝上砍柴(估计是把有限的粮食留给了父母),思念丈夫的忧愁就像生理上所感受到的饥饿一样(未见君子,惄如调饥)。这个比喻非常生活化,没有切实体会一定想像不出来,放在这个女子的情境,非常自然动人。
春去秋来,她砍下枝桠的地方又长出新条,且又被其砍伐,看来时光荏苒。这时候她丈夫回来了。应该是快乐的,数年的杳无音讯,并没有抛弃我啊,但是我们完全没有读到应该有的快乐,也许初见面的那一丝喜悦立即被掩盖在更深刻的惊惧和犹疑之下了,所以在她“既见君子”之后,竟然没有如其他诗歌一般出现“云何不乐(《扬之水》)”,“其乐如何”(《隰桑》)等表达愉悦安心的句子,而是怯生生地问一句,不会再抛弃我离家了吧(不我遐弃)……?
可是在那样的大环境下,个人的意愿实在无足轻重,他丈夫如同红尾鲂鱼一般为王室劳苦,他也是想留在家里,陪着妻子伺奉父母的吧,只是没有办法啊,还是要走的,因为“王室如燬”。
妻子试图做最后的努力,最后这句应该唱得很哀婉吧,因为其实已经明白说出来也是没用的,已经不敢说她自己的意愿了,夫妇情意在家国需要面前根本不堪一击,没有血缘牵系的两个人,如果丈夫不留恋的话,就算流再多的泪水,说再多的情话,倾诉再多生活的苦楚,都是徒劳。于是只好说,虽说劳役很重,可是你就让爸妈这么饥寒交困么?其实她想说的是,我真的尽力了,我甚至自己不吃饭就去砍柴,忍饥挨饿地劳作,可是爸妈还是不能免于饥寒,你知道就算我竭尽全力,我也负担不起这整个家啊,你就真的不能留下来么?
她和她的家那么需要她的丈夫,可是她始终没有直接说出来。
读这首诗想到两年前看的一个电视节目,说的是民工在城市里被黑心资本家拘禁起来像奴役一样劳作,也无法和外界联系。后来当地的警方将民工们解救出来,电视台开车送他们回家并跟踪采访。其中的一个,黑黑瘦瘦,身躯佝偻,坐在车里,看着乡间的风景,两眼木然,嘴里喃喃地说,没赚到钱啊。车子一路颠簸,好容易进了村,停在了一平房前面。门里走出一个粗粗胖胖,穿着一件花毛线衫的妇人,一脸不解地看着电视台的采访车,然后看到她那黑瘦的丈夫。两个人站在那,男子嘿嘿地笑了一下,挠着头说,归家了。那位妇人,站在那,突然大哭了起来。她就那样站在镜头前,手足无措,像个孩子,放声大哭。她的丈夫,挺不好意思地碰了碰她的手,说,这不是归家了么?莫哭,莫哭。
那时候坐在电视机前的嘉木泪水流了一脸,嘉木想当夜闲人散去,这对夫妻之间的对话必如《汝墳》:丈夫为了赚钱还是要出门去打工的,妻子还得独自承担在家照顾老幼的责任,在生活的压力之下他们没有选择。
《诗经》里头凡写夫妇之情的诗都有很厚重的感觉,极少见风花雪月的闺怨。后世很多描写思妇的诗词,哀怨委婉,美则美矣,但论其真论其境界,和这些诗句相去何止道里计?读这些诗句,便知道夫妇大义,岂仅在耳畔厮磨间?读懂了《汝墳》,便能理解胡秋戏妻之后其妻必须投河,薛平贵发达另娶则王宝钏不得不死。
我想大多数文化歌颂的贤妻形象都是如此吧,坚忍、忠贞、智慧、孝敬、勤劳。可是,有几个做丈夫的能真正听到这些妻子内心的渴求呢?他们中不是有很多人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妻子所提供的荫庇在外头乐不思蜀着寻欢作乐,并美其名曰为了事业成功而身不由己,然后给妻子提供一些物质享受或甜言蜜语便认为履行了对家庭的义务呢?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下面是嘉木从中国书局出版的程俊英先生编著的《诗经注析》中录的解释,没有全打出来,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电驴上下载来看:
下载地址:外链出处
这是一首思妇的诗。她在汝水旁边砍柴时,思念她远役的丈夫。她想像已经见到丈夫,预想相见后的愉快,对丈夫并不抛弃她而感到安慰。这是反映社会乱离的诗,《诗序》和《诗集传》认为诗意是赞美“文王之化”,语涉附会,不可信。......崔述《读风偶识》更进一步指定“此乃东迁后诗,‘王室如燬’即指骊山乱亡之事”,也言之成理。
此诗分三章,每章作一转折。这里诗意的转折不仅仅在于陈述的内容,也表现的情感变化之中。而情感的变化,又主要通过每章结句来表现。“惄如调饥”,写出对丈夫无限思念的啮人之情;“不我遐弃”,写出想像见到丈夫时欢惧交集之情;“父母孔迩”,则写出欲挽留丈夫的委婉之情。...........
遵,沿着。
汝:汝水。
墳:堤岸。濆的假借字。
条:树枝。
枚:树干。
惄(音:溺):饥饿貌。
调:同朝,《鲁诗》正作朝。调饥,未吃早餐前的饥饿。这里隐喻男女性爱未能得到满足。
肄(音:亦):砍过又生出来的小树枝。
遐:疏远。
鲂(音:房):鯿鱼。
赪(音:撑):红色。诗人以鱼尾之赤興王室之如燬。
燬(音:毁):火字的或体。如燬,比喻王政暴虐。
孔:甚,很。
迩:近。
后两句的意思是:虽然王政暴虐,你难道不想想近在身边的父母也需要赡养么?
如果真是男女对唱的歌的话,那么男子的回答也太冷冰冰了吧!前面妻子反复的描述,思念的辛苦,持家的辛苦。并且内心十分的渴求:“夫君啊!不要再远离。”虽然她知道这样也是不太可能的,但总是一种向往,即使丈夫给一个欺骗的回答,她内心也会得到很大的安慰。可是如果按照嘉木的断句,男子只来了硬邦邦的一句:“鲂鱼赪尾,王室如燬……”就是这样断句,就把以下的判断坐实了。
通过断句而坐实某个可能的推测,恐怕把楼主潜意识的感觉带出来了,但对广大男河友太偏颇了吧!读一首诗歌可以见仁见智,那么我也来推理一下。
如果是女子的独唱呢!最后两句:“鲂鱼赪尾,王室如燬,虽然如燬,父母孔迩”。就是女子再万般思念下无奈不了现实而对自己的淡淡安慰了。这样更加衬托出了女子内心的坚强,很多人不是生来坚强,而是到了这个地步,却能给自己心理安慰和出路,让自己更能忍受生活的艰苦吧!
恐怕把楼主潜意识的感觉带出来了--呵呵,被看穿的嘉木搓着手走到一边反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