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茅于轼又发新见解了——中国不应紧守18亿亩耕地红线 -- tpcop

共:💬101 🌺60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就是用经济的眼光也不能这么看

不是经济学么?根子是边际效用的分析.因为有边际效用的存在,谁能保证耕地的产出会无限增长呢?

家园 你说的这是两回事呀

退耕还林这个政策在农村执行的还可以,退耕还林是把贫瘠山地种树种草改变生态,平原耕地是不变的。政府补贴山民粮食,或迁出干旱缺水地区,这对改变生态很有好处的。

即使将来退林还耕也不难,土地要是变成了房产,想还耕的难度是相当大啊。

家园 呵呵,兄台混淆批驳目标的能力真的是强

这组数据是茅的调研结论?还是支持茅的耕地红线取消说?相反的是,我看到这篇报道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8/04-17/1224131.shtml
的目的还是为了强调保护耕地吧。

我好像不是批驳这篇文章的作者吧?

18的合理性可以探讨,即可以随着各种参数的不断变化进行调整,这个我前面已经表述过。但红线取消与否是不容探讨的。

兄台和我辨了几天,不会连这点共识也没有吧?

家园 所以就要统筹、要和谐

简单的取消耕地红线或者放弃自给,那只是走极端而已

家园 现在少生的很多不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了~

中国政府一推二六五,对于老百姓的福利投入严重不足,除了大款、老板们,谁还有闲心、闲钱生一个老二出来呢?

家园 我觉得你不要曲解茅的意思

18亿这个红线是不是合理,需不需要重划,多少亿是合理的新红线,这是可以讨论的问题。

要不要红线,这是茅的观点,这个问题就没什么可讨论的。粮食本质来源于太阳的光能,地球单位面积光能有限,也就决定了粮食的生产必然有一个上限。那么也就决定了现有条件下耕地面积必然有一条红线。

除非有新的不依靠耕地或不依靠太阳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否则这一规律不可能被推翻。

家园 老茅这句话为什么错了

改革以来的三十年,人口增加了45%,粮食增产了60%,而耕地却在减少。这是有统计数据可查的,不是想象出来的。这一铁的事实说明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无关。

因为这个属于统计学中所谓的外推,外推的结果经常是不可靠的。老茅应该知道,如果一句话明显脑残,一定是哪里搞错了。

家园 要解决我认为难度不大。

每周停一晚上电,既不能看电视又不能打麻将,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你说的儒家文化圈,问题就在于经济整体上都发展起来了,没好好停停电。

至于日本人那样,每天上班累死后还喝酒到深夜,回去自然没性趣了,即使有那精子的活力也不足。

家园 这是开玩笑的办法,这晚上不给电,对经济影响怕会是致命的
家园 就为这一句,狠狠送花

就这观点,不是个抱着经典自由市场理论臭教条不放的酸儒,就是个别有用心的买办。

家园 百无一用是书生,理论性很强
家园 两码事

没关心这回事,看到这贴才知道

我的观点:红线在哪里是一回事,有没有或者要不要红线是一回事。

18亿亩的概念我也没数,我们估算一下:

中国15亿人口,按1人1年人均消费粮食300斤算,折合稻谷就是500斤左右。

全国南北东西平均,按亩产500斤算,就要15亿亩。

我这是没打草稿,回帖的时候边想边写边算的。

总体来看,18亿亩的耕地红线划得基本合理。

家园 每周停一晚消费、生活用电说“致命”恐怕夸张了吧?
家园 就算问题不大,难道人还不会用避孕套或药吗?
家园 总有漏网之鱼吧?

好了,不讨论做爱问题了。

我的意思是:只要真是要提高人口增长率,总是可以想出办法的。

毕竟虽然我们这一代人被迫少生,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还是记得的,观念并不是主动改变的。加上后代的养老(不是出钱,而是照顾生病老人)负担大,总有一部分愿意多生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