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茅于轼又发新见解了——中国不应紧守18亿亩耕地红线 -- tpcop
还敢称自己是经济学家?
国际粮食市场早就被几大粮食集团给垄断了,茅于轼还以为现在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
他说所谓的粮食安全问题---在粮食安全问题前面加了一个所谓这个词语,说明他根本是否认粮食安全问题的存在的,说明了他的漫不经心的态度
还好那只是食用油。
因此不是一个理想的市场的模型。
http://www.crcmlr.org.cn/results_zw.asp?newsId=L709121434168864
耕地和耕地不同,所以得出一个确定的“科学的”数很难。但是这个东西人命关天,还是留点余地好。就好比三聚氰胺,其实所定的安全标准的剂量,远远低于一般出现症状的剂量,为什么?是因为“不科学”吗? 这就叫做安全边际。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多灾的季风气候。更别说那些垄断集团了。
其实喝了三鹿奶粉出问题的人比喝三鹿奶粉没出问题的人还是少的,为什么要说三鹿奶粉就是不安全的呢???
即便不考虑内容对错,至少在研究方法上是对路的,不像茅,一句自由市场包打天下
表1 我国最小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1952~1995(单位:hm2/人)
时段
1952-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Sa
0.1733
0.1397
0.1080
0.0909
0.0803
Smin
0.2447
0.2189
0.1439
0.1024
0.0850
K
1.4125
1.5669
1.3326
1.1265
1.0584
(3)近年来很多文献提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人均耕地警戒线为0.053hm2(0.8亩),认真的学者追索其来源,结果查无出处。实际上,土地生产力各地有别,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警戒线是不合理的。但毕竟需要明确耕地保护的底线,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或许可以提供一个参照值。。。。
(4)近几十年来,虽然耕地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人均食物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对耕地资源的压力却不但没有随之恶化反而呈现降低的趋势,原因在于耕地生产力在不断提高。这启示我们,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耕地生产力水平,是保证食物安全之耕地资源基础和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土地之需求的根本途径。
(5)迄今的研究调查基本上只关注有多少耕地,很少研究需要多少耕地,尤其是不研究未来随着投入的增加和科技的进步需要多少耕地。对此心中无数的一个结果,时而兴起“房地产热”、“开发区热”而过量占用耕地,时而又冻结耕地用途转移而影响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因此,建议设立科研项目,搞清我国及其各地区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搞清耕地保护的尺度。
几年前国务院还发布过规定,要求冻结农用土地,不许可将农用地改作它用。这就更荒谬了。。。。
我也有过回复,如果中国不放弃大豆高自给,准备牺牲什么呢?粮食?环境?还是某个工业。。。。。
土地不只用来产大豆产食用油,还能产粮食,衣物,工业产品,住宅,好的环境。。。。在感慨大豆自给的牺牲时,有考虑过中国土地有限的局限么?
又要高的粮食自给,又要高的大豆食用油自给,又要快速的工业化,又要好的环境,又要便宜的住宅。。这个同样是理想世界才会发生的事情。
下面是随便找的一个数字。
什么联系自己想吧。其它基本是上再说也没有用。。。大家对成本的感觉和计算差距太大。
方便的话能否给个链接?
对于粮食这种人命关天的问题,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在没有确定的结论前,应该怎么做呢? 安全第一。
食为天!!!!
工业化进程算个头啊。
M4是比AK贵,综合性能是要好点也不妨碍都可以杀人
你去试试饿肚子杀人看
不该用经济的眼光去看待,如同造原子弹核潜艇一样。经济学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的。
中国还产原油,能满足一半的需要,还需要进口需求的一半,这原油还不是说涨就涨,说跌就跌。按说中国是世界工厂,还能把原油涨跌的成本转部分转嫁到出口产品上去,可是也没有定价权啊,进口原油基本听人摆布。粮食是纯消耗品,成本都没地方转嫁,要是象铁矿石那样集体涨价,怎么办?钢厂可以减产坚持到铁矿石供应国发生经济危机导致跌价铁矿石的那一天。人不吃饭也能饿到产粮国家经济危机那天?要是产粮过3、5年不降价,怎么办?谁去给人磕头换点粮食回来?
不过现在潜水了。我在回答他的一个关于人口控制的贴子里,用简单的指数模型估算从80年起,以当时的人口为基数,在不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以前面20年(49-79年)的人口增加的平均指数,估算到2000年时的全国人口。结果他回贴说为什么我用不春秋战果的人口或者清朝末年或民国人口做基数什么什么的。你说这个孔老大是不是夸张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