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锅贴,水煎包和生煎 -- 燕人
[SIZE=3]照片来自网络,笔者在此致谢。[/SIZE]
这三种小吃都是带馅的面食,采用相同的油煎加水蒸煮的混合制熟工艺,区别在于面皮和外形。馅的口味也随地区有所不同。从分布的地理上看,这三种小吃大致按顺序从北往南。锅贴在河北北部以北地区流行;水煎包在山东中西部地区广受欢迎;而生煎是响当当的上海特色。就目前看来,随着人员流动,文化交流和商业扩张,这三种小吃早已跨过创始时的地域。
锅贴的外形大小都类似于北方的水饺,面皮制作也是通常使用与饺子一样的冷水面团。如果仔细看,你会发现有的锅贴的两头并没有像饺子那样捏严,而是留下一定的缝隙。这可算是所谓”正宗”锅贴的象征,如果以河北承德的锅贴为正宗的话。
承德是新中国成立后取消的热河省的省会。承德连接华北和内蒙,地形以丘陵山区为主。清朝时这里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草地,被满洲贵族强占作为皇家行猎之地。清廷在承德修建的避暑山庄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承德城里有一家老店,1998年的冬季我还去过。可惜店名已经忘记。这家老店号称首创锅贴,店里挂着大牌子写着它的来历。话说有一年皇帝到承德打猎,追赶野兽,与扈从走散了。天上又下着雨,皇帝发现山野里有人家,进门后要吃喝。这人家也没有什末准备,赶紧和面,不等面发起来,就捏成饺子形下油锅煎。捏得太快,饺子口没有封紧。油煎后怕不熟,又倒水进锅里煮。等水干了后一看锅中的饺子,底面金黄,四周油润。闻起来香味四溢,吃来馅软鲜美。皇帝好奇,问名字。这家人急中生智,答曰锅贴。皇帝自然龙心大悦,重重赏赐了这家人。于是这家店连同锅贴一起诞生了。据店主说,这老店已经有200多年历史。故事听来有趣,本身的逻辑也能自恰,只是真假难辨。
制作锅贴的面团未经发酵。冷水,温水都可以用来和面。我个人意见,还是烫面的面皮最适合我的口感。不过烫面增加了工序的复杂性,一般的饭店,除非传统要求如此,是不会用烫面的。锅贴因为没有捏严,所以馅心的汁液难免有流失。这是它的缺陷。然而,馅心的味道会留在锅内,沾在外皮上,这使得锅贴的外皮,特别是底部,如果煎得干爽的话,会分外有味道,与普通的馅食大异其趣。正是所谓失之东偶,得之桑榆的好诠释。
不过锅贴的存在意义不是在于是否开口,而是提供了一种高效率的馅食方式。油煎的外壳应是锅贴的主要特色。很多河北山东之外的锅贴,都是采取包口的方式,完全像是饺子。原教职主义者会嘲笑其不正宗。这并不妨碍它的存在。
辽宁大连在传统上有一家名牌锅贴店,叫做王麻子锅贴。以前的时候,这家店货真价实,生意很是不错。他家最好的锅贴是三鲜锅贴,用猪肉韭菜和小虾仁为原料,有滨海人家特色,最受顾客欢迎。锅贴咧着小口子,从中可以看到红肉绿韭白虾仁。锅贴端上来,那种新鲜虾仁和猪肉韭菜混为一体的海风香气就让人食指大动。锅贴配小米粥,可算是从山东河北闯关东来的老大连传统特色。说真的,这比现在满街都是海鲜什末的更有风格。
水煎包是发面面团制作,这点与锅贴不同,更类似于包子。不过普通的包子都是蒸熟的,而水煎包是用平底锅,先煎后蒸煮。水煎包形状总体像个走形的大饺子,褶口都挤在一个方向。这种外形有助于把锅尽量摆满。因此不会浪费热量。它的个头比锅贴大,馅多皮厚又松软。水煎包的成熟过程与锅贴一样。先在平底锅中放入少量底油,把包子生坯在锅中排列整齐,留下一定的空隙。等包子底部煎出硬壳后,倒入水,使水的高度不超过包子的一半,这样半煮半蒸。直到发面的包子外皮胖大,锅中水烧干就可以了。成熟的水煎包因为发面的缘故,会挤在一起。
水煎包的馅与普通包子没有区别。可以说有什末样的包子馅,就有什末样的水煎包馅。水煎包的特色在于制作方便,省火省事。蒸馒头或者包子需要长时间烧一锅水,可是用水煎的方式就简单的多。同时,水煎包比包子还多一个特点,就如锅贴那样,包子底部的外皮可以煎到酥软的程度。有的店家会按照传统,在锅中倒入稀面浆,最终结果是面浆在锅中形成一层酥皮,与水煎包底部连在一起。把水煎包拿起来看,恰到好处的酥皮可以用薄若蝉翼来形容,吃在嘴里当然又酥又香。这是吃传统工艺水煎包的额外红利。
水煎包的起源在哪里?目前我还没有看到类似于锅贴那样的民间故事。发明这种超出常规的做法的人,的确令人钦佩。因为它超出常规,所以水煎包也只流行于它的发源地,山东中西部一带。济南作为历史名城,山东首邑,自然省内所有的好名声都少不了它。我从书本上得来的印象里济南的水煎包,连同大明湖,都是泉城的招牌。时光变幻,只不知这两样近况如何。有一次我去山东西南部的荷泽出差。当地人介绍我品尝了回民的牛肉水煎包和羊汤。那的确是物美价廉的好东西。牛肉水煎包和羊汤都味道鲜美,毫无腥膻。我吃不惯羊肉的膻气,因此求教制作的秘诀。与我同去的人说,回民作的牛羊肉就是去膻味。他自己并做不好。菏泽地区下属的曹县,还有一样特产酱牛肉,也是省内驰名。只不知其工艺是否由回民首创。
对于水煎包的地域特色的判断,我认为最佳方式是从外观着眼。一种小吃的历史必然对其有影响。对水煎包而言,它的优点在于节省能源。这是通过把锅内空间完全利用达到的。传统的山东水煎包,成熟后会紧贴在一起。现代人对能源方面的考虑与古人不同,所以很多被当代人仿制的水煎包,外观方面没有这个特点,而仅仅像是普通的包子。
对许多北方人来说,生煎和小笼包一样是上海的小吃。实际上小笼包在江浙一带的各地都有经营。我认识一位徽州地区的朋友向我推荐他家那边的小笼包,比上海的好过许多。要说真正的上海特色,生煎才是。江南地区并无类似风格的水煎面食,上海的生煎好象横空出世一般。但是联系到上海地区居民的背景,我相信生煎是被来自北方的移民带到上海,并被改造成更适合上海本地居民的口味和样式。
生煎的大名是生煎馒头,后来被简化成生煎。江浙一带和上海人对馅食的叫法颇有古风,经常令我想起水浒传。实际上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就是江苏人。通常上海人的馒头就是北方人的肉包子,这是馒头一词的本意。不过上海人会加上定语,如肉馒头。北方人吃的馒头应该是后来,大批北方移民进入上海后才有商业意义。在上海有一种不易见到的油汆馒头与生煎馒头相对应。这种油汆馒头也是一种肉包子。不过要先蒸熟后,再下锅油炸至表皮起泡才奉客。生煎馒头则没有这个蒸熟的过程,而直接下锅油煎,所以叫生煎。
我在上海读书的时候,在上海外滩附近有一家生煎馒头名店,叫做玉壶春还是大壶春。我有时会穿过半个上海,从杨浦的五角场去徐家汇的上海交大看我的同学。在外滩换车时,每次都要路过一条街道,看到店里的顾客在排长队等生煎出锅。这家店的厨房有一面落地玻璃窗,对着人行道。有一次我站在那里看厨师们制作生煎。只见他们口中说笑,手上活计不停。特别是负责擀皮的师傅,每个面剂只要擀一下就能用,真是令我佩服。好像他们对我的注视也不以为意。店家或许就有活广告的想法。如果想偷学手艺,这确是好机会。我有一次排了十分钟的队,吃上他们的生煎。口味方面并无惊讶,与小笼包大同小异,只是汤汁少些。松软的外皮和酥底,给予食者不同于小笼包的口感。我不得不点头认可,排队是值得的。在这里,生煎要配咖喱牛肉汤。上海自开埠以来,华洋杂处,饮食方面也多有交流。咖喱口味能够被普通市民接受,可见上海人的开放程度。就常规口味而言,生煎与咖喱牛肉汤的味道并不搭配。但是上海人安之若素。可见所谓常规也是变化的。这是一件趣事。或许可以旁证生煎馒头与咖喱一样都是外来食品。
前几天,我太太想吃包子。我于是按照水煎包的方法,给她做了几个。不敢托大,我做的不是山东水煎包,也不是上海生煎馒头,而是普普通通的水煎的包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我在家里用速冻水饺也做锅贴,做法就类似水煎包的做法,味道还是相当不错。
过年有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盒子望家转(赚)的说法,我曾笑说其实就是馋,过年换着样吃。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其实封口的锅贴还有一种叫法---褡裢火烧
这个应该是北京不多的非清真小吃之一了
另外以前的馒头也是有馅的,似乎有荤素馒头之分
以前的公司在吴江路附近,中午经常去排队打包小杨生煎
是大壶春,以前那里的生煎非常有名。看你的路线,一定是从五角场坐55路到广东路外滩终点站,再换26路去交大。那家大壶春就在55路外滩终点站附近,好像92年拆迁后不知所终。今年会沪,无意中在华山路乌鲁木齐路口(近华山医院)看见大壶春招牌,居然门面店堂还是一样破旧,员工一样穿大白褂,价钱还是便宜到笑,将信将疑要了生煎加牛肉汤,味道还在,确信是正宗传人。
上海也有锅贴的,只是不知道和北方的是否一样。还有种咖喱饺,好像也是锅贴的变种。
呵呵,是55路转26路吧。
咖喱在上海是很普通的调味,咖喱鸡、咖喱牛肉汤之类的,是不是其他地方不大吃的?难道是从印度传来的?好像上海卖的兰州拉面里面也是放咖喱的。
早上看了燕人的贴 就在想从交大到五角场的那两路车 一边做饭一边想想了半天居然没记起来 这个难受! 刚才看你和楼上量子的贴 可不是26路和55路!感觉脑子一片通明
新年好!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我只记得55路到外滩,下半截路程忘记了。
有机会去看看便宜到笑的大壶春。
咖喱味很洋啊,除了几个沿海大城市外,大部分国人恐怕都没有见到过。
看来我所知道的和兄台的有点出入
下河一大乐事 看燕人唠叨吃食
这道不尽然,起码河南一省从豫东平原到豫西丘陵甚至辐射到豫陕晋交界一带,水煎包都是常见的小吃,是很流行的路边早点,外观与做法也与山东并无区别,只是豫东一带个头要小,面皮更干酥,油煎的成分更多,豫西则和图片上的一模一样,更偏向于水煮。另外,锅底的酥皮似乎是水煎包最不可省的的特色吧,反正我是没见过那家敢挂出水煎包的招牌却不做酥皮的。[QUOTE][回民的牛肉水煎包和羊汤/QUOTE]也正是郑州回民区的名吃,所谓豫鲁不分家是也。
河南人早点吃水煎包喜欢要配上胡辣汤,用酥软鲜香来调和酸辣厉口,是很醒神提气的早餐。其实河南以东西划分,饮食方面还是差别很大的,不过这道早餐确是全省尽然,可见存在和流行的时间是很长的。
要谢谢老兄。我记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