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备战经济学兼为毛泽东时代辩护(一) -- 达雅

共:💬784 🌺1738 🌵10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3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过起码要把事情要弄明白
家园 “文革”期间共军战绩不差啊

北边打了珍宝岛,

南边援越部队在打美军。

战绩也相当出色啊。

家园 仔细想想,毛老人家是否懂经济是个伪问题.

老人家的时代,是政治与军事发展为第一位的时代,国内建设,包括政权,思想建设与经济建设都是从属于政治与军事需求的。时代的客观要求,使毛不可能在经济建设上放入最大精力,如同一个公司董事长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抓生产销售上,那是总经理或分管副总干的事儿,我们现在这么在乎,主要是当代发展的主需求是经济建设。

说老人家不懂经济,潜台词往往是毛搞经济一团糟,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里背后又是不同时代发展观的分歧。建国后的主要矛盾首要是国家安全,其次才是经济发展,以当时中国这样的落后大国,又处于亚洲政治战争的核心区域,一开始重点搞民生经济只是让猪上点肥膘等人搞,从战略的要求上只能以战备为核心布局经济发展。

新中国前二十年的经济布局,不从军事战略的角度很难理解。民生福利只能进行初步的生存满足,但基本平均化的福利水平,整体上也比解放前的平均水准好了很多。

这个问题很绕人,是因为我们争论者本身的情感是复杂的,自然各人比较的立场与暗设标准也是复杂而不统一的:从经济建设本身上,这不是毛的工作,但毛的政治军事战略决策又如此深深地影响了经济建设本身,最后的结果既有高瞻远瞩,也有昏招败笔,结合在一笔,想黑白分明,容易么?能么?

大跃进是一个大败笔,是大错误,大跃进本身从经济角度是无法理解的,当时的相关决策群考虑的核心也不是经济利益,而是政治较量的需求,虽然从指标上挂了一个经济增长的皮,但实质是国内党内的政治斗争需求。

在58年开始的大跃进,表面上是为多快好省发展经济,实际是想用超常规经济发展来解决政治问题,与现在以经济发展表明政治合法性的玩法异曲而同工。建国后的诸多党史,现在很多扯不清楚,是因为现代执政者的恩公老上级一流深深陷入,失败是个孤儿,只有让毛老人家一人承担。例如邓公在该时期的表现,决不是什么峥峥铁骨进忠言的样子,能够存活至78年后的领导人,对大跃进基本上或违心附和或积极参与。正是之前反右的残酷扩大化打击,使各级不断加码附和上级指示,使乱决策放大贯彻的结果更可怕。

一个政治大错出现后,为转移责任,保护执政权威,又搞出文化大革命。错上加错,才使全国全党痛恨政治上的反复折腾,才有齐心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共识。

家园 在您的热情鼓励下,我决定变更次序,先写这一段
家园 当初搞出黄祸论的俄国人克留泡特金说的很明白

掌握西方技术的日本人与勤劳刻苦的中国人结合在一起随即会占领西伯利亚。然后一路西进最后吞并俄罗斯并打败西欧成为世界霸权。这个理论,成为他后来的黄祸论的基础。

家园 所以邓不建文革博物馆

是对自己负责,对历史负责。

家园 55年和62年反攻大陆还是可行的

到文革那时候,纯粹是自说自话。

难怪有人说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家园 因为党指挥枪,

特别是领袖控制,那是中共统治滴底线,谁动这个谁倒霉,不论走资派还是文革派。

家园 嗯,也对

那算我错了吧

家园 这一点我和你不矛盾呀,你说的

战争没打起来可能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国际形势的变化。

而我恰恰是说:

楼主只需论证备战经济是战争没打起来的主要原因,那么毛时代的备战经济措施就算成功了。

至于对1进行虚拟论证,我认为很困难,并会造成众说纷纭的情况。不过楼下有提到1979反越战争的,这倒是个验证(战争打起来时)备战经济成败的好视角。

家园 其实在大跃进时代,有一个转折点。

早在1958年,毛泽东已经清醒的意识到了浮夸风与冒进风。尤其是毛责任在1958年批评刘少奇和陈伯达关于取消商品经济讲话以及要压缩空气的讲话上可以看到。可到1959年,庐山会议上纠左为什么一下子成了反右。这里面的事情直接可以联系到百花齐放后的一系列事情。尤其是,在1957年当时的知识分子公开批评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以及公私合营中出现了公方退出合营以及之前更早出现的张青山,刘子善案与高饶案不能不是毛把一些问题放在优先地位来考虑。而这些问题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统治的稳固这个基本话题。而在1959年,后来的二代领导集体在中间的相互关系至今还是忌讳莫深,即使到今天还有众多说法的。

家园 老兄是谈到点子上了

现在大概反说历史比较流行吧,个个脑袋一拍,惊世骇俗,标新立异,很爽啊。

右的一派是为八国联军那帮狗日的叫好,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动物们送来了人类文明,还有往汪家帮脸上贴金,讲日本皇军死得无辜,诸如此类。

左的一派是老毛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大跃进和文革都是伟大光荣正确,呵呵。

你讲的需要剥削农民,可是要把猪养肥在宰啊。大跃进头一季是深耕密植,算是毁了一季。可是中国农民还是厉害,又开始种下一季。可是1958年8月,北戴河开会发现钢产量只是4百万吨,离目标1千万吨(前一年产量是535万吨)还差6百万吨,怎么办?结果就是政治局拍脑袋,全民炼钢,然后庄稼烂在地里没人收。

不过不要紧,无损俺们的”伟光正“大经济学家那盘很大很大的棋。呵呵。谈到军备,估计没有人去搞清楚“卫星上天,红旗落地”运动对国防工业,两弹一星的冲击,和军宣队,军管导致军队建设的破坏。

家园 删除的好。

毛搞出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粮食指标基本可看成12年翻倍。

外链出处

(二)大力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

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在十二年内,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在黄河、秦岭、白龙江、黄河(青海境内)以北地区,由一九五五年的一百五十多斤增加到四百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由一九五五年的二百零八斤增加到五百斤;淮河、秦岭、白龙江以南地区,由一九五五年的四百斤增加到八百斤。其中的沙荒地区、土地瘠薄地区、常年旱涝地区、高寒山区、无霜期很短地区、地广人稀地区、大面积垦荒地区,可以按照情况,另外规定增产指标。

廖鲁言关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说明

外链出处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中心,就是要求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迅速地、大量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发展农、林、牧、副、渔等生产事业。特别是要求在12年内,把粮食每亩的平均产量,按照三种不同的地区,分别由1955年的150多斤提高到400斤,由1955年的208斤提高到500斤和由1955年的400斤提高到800斤,把棉花每亩的平均产量,由1955年的全国平均35斤皮棉,按照各地情况,分别提高到60斤、80斤和100斤皮棉。按照这种亩产量的水平,到1967年,粮食的全国总产量将比1955年的产量增加一倍半以上,棉花的全国总产量将比1955年的产量增加两倍。只要这项中心要求做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提出的提高农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各项要求,就将毫无疑问地随着生产的发展而逐步实现。

高层的解释,这个粮食的全国总产量要增加一倍半,大约是9000-9500亿斤。开始加码。其他资料表明,还有更疯狂的,要在1962年用5年时间完成!

再看看这个粮食产量倍增计划是怎么做到的:

195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外链出处

由于上述各方面的措施和其他有关的措施,由于农业合作化的开展和广大农民的努力,并且由于雨水及时,1955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获得了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3,680亿斤,完成年度计划的102%,比1954年增长9%。

198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外链出处

农业生产持续地全面高涨,农村欣欣向荣,这是全国经济形势以至政治形势日益好转的重要基础。农业总产值一九八一年比一九八○年增长百分之五点七,一九八二年预计比一九八一年增长百分之五,两年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五点三。尽管不少地方连年出现了严重的水旱灾害,粮食仍然连年增产,一九八二年预计达到三亿三千五百多万吨,比去年增产一千多万吨,超过了大丰收的一九七九年。

56年到82年,27年的时间才勉强实现倍增!

其他工农业计划指标是怎么冒进和大跃进的,也不难找。冒进合理,大概是很难讲通的。

家园 说的好!

对于毛泽东是不是懂经济这个话题,说到底还是要从经济学本身考虑经济,还是要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考虑经济,这才是一个根本分歧!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邓、陈、彭与主席、总理、少奇滴关系就可见一般。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