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备战经济学兼为毛泽东时代辩护(一) -- 达雅
如果你的立场是伟人之大功业,饿死几个亿也不是问题。
如果你的立场是孟子说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亲”,那么每个贱民的生命都很重要,而每个君主都无足轻重。
如果你是地下的农民,明明知道一种方法,可以让大家过得好一点,可是伟大的党中央和毛主席不许你那样做。
如果你是共产党的基层干部,原来说真话,就会带来灭顶之灾,你就会三缄其口。
这个现象到了逮捕四人帮才结束。为啥胡总说“中国不会回到老路”,就是这个意思。
80年代生的人,很难理解什么叫做物质极度缺乏。那是一件衣服,叫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身上的补丁多得很了。
而你周围的人,个个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还是一贫如洗。73-73年,安徽凤阳的妇女拿着公安局的介绍信出来讨饭,有人在寒冬的雪里活活冻死。俺家里就收留了一位没有冻死的妇女,到处去要了人家已经馊了的饭(大家都是穷人),在太阳下晒干,一麻袋装回去,就是全家半年的口粮。
现在的人跑来说老毛经济政策如何伟大光荣正确,对俺们这些过来人,恐怕就是庆父和鲁难的关系。呵呵。
1,人们对经济规律认识不足,特别是对经济运动中的均衡认识不足
2,随着全国卫生状况的改善和人口出生率的飙升,中国的人口和土地面积之间出现了很大的不平衡,亩产量虽然也在上升,但是产量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当天灾到来的时候,整个民族都非常的被动
3,城市化在此前进行得过于猛烈,大量的农民进入工厂干活,导致土地闲置,这也是后来陈云整顿的时候把新入城的人动员回农村这个政策出台的原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大跃进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扩大人力的投入来增加产量,我们知道GDP的增加包括三个要素---一资本、土地的投入的增加导致的经济增长,人力的投入的增加所导致的增长,科技管理水平提高导致的增长
当时的中国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人力投入和资本土地的投入的增长方面已经到达了极限点---这个时候经济增长主要需要依靠科技的进步来带动经济的增长,但是科技管理水平的增长不是可以“大跃进”的
在科技水平难以“大跃进”的情况下,企图依靠彻底的增加劳动力的投入而达到生产力的“跃进”是不科学的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平常心,毛泽东的问题就在于太急于求成,所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以后邓小平就吸取了毛泽东当年过于急于求成的错误,提出“三步走”战略,这就是稳扎稳打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战略
本来毛泽东并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提出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等等说明他其实是一个有高度的耐心的人,但是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以后,他似乎变得急功近利了
只是想知道事实
找几个朋友以生日聚会的名义喝酒庆祝。结果还是被领导叫去批评,写检查。但那时已经比较宽松了,没有因为这个事对他进行政治迫害。他也比较聪明,不松口,坚持只是生日聚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那时候有哪个省没饿死人啊?--答案是台湾省.
现在的农村,可以说处于建国以来生活水平最高的时期,尤其是胡温主政以来,变化巨大,说什么走回头路,谁理他们啊。
说起现在网上蹦达的一些所谓左派,纯粹是打着毛主席的旗号,祸国殃民。这帮人,除了在网上叽叽歪歪之外,毫无行动力,农村里轮子,地下教会甚至传销组织都比他们有影响力,纯粹一群意淫的废物,就凭他们的作为,根本不配说教毛泽东思想。
当年之所以造成那么大的灾难,是和当时的党的行动力分不开的,对的执行,错误的也得执行,而且直接到村,到户,正是如此才会有全民性的运动,现在那帮鸟,哪个有这本事?
呵呵,安啦。。。
按照现在的概念描述,毛泽东时代搞了不少铁路,公路这种基础建设。如果以现在的搞法,不知道要投多少钱下去,中国要承担多大的通胀压力?不说各国的思路如何,当时的中国能否承受得了这个压力,不知道葡萄老兄怎么看这个问题?
当时的成本是单线130元/米,合13万人民币/公里。如今的铁路修起来成本是13万的500-1000倍。
同样的东西,按鸡的屁算下来居然差了这么多。
用现在的和平时期经济发展思路思考战争环境下的经济建设,估计是抓狭,两眼一摸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