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绝版中国 -- 萨苏

共:💬111 🌺87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绝版中国

[先余悸未消地告诉大伙儿,这是一个已经填完了的坑,这几天一直在忙这件事,不填完了不敢贴出来 -- 大过年的,挖坑要被人家骂祖坟的,这个道理老萨明白。这是为《北京青年报》提供的一组图片专辑,所以有和平面媒体的使用约定问题。但决定还是发上西河,作为给大家的贺岁。所以,文章和图请不要转载。谢谢。

但是贴也会分几次发出,因为没有较高速的上载图床,每张图都要降了分辨率,然后一张一张发出来,比较费时间。]

前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北京庙会上写春联写字为业的老先生

因为受郑州电视台的委托,在京都寻找一名叫做松井实的“日本八路”的故乡,不经意间结识了在某电子公司工作的日本小伙子宫崎。听说我来自中国,这位有点儿愣头青的小伙子在言谈中忽然提到,他的曾祖父在抗日战争前曾作为记者三次到过中国,而且留下了一些遗物,不知道我有没有兴趣一观。

当然有兴趣了。于是,我随着宫崎到了他位于三田市的家。在这座陈旧的日本式建筑中,宫崎拿出了他曾祖父的遗物 – 满满一竹筐照片和照片的影印件,拍摄的都是从辛亥革命到日本战败期间中国的风物,甚至战场的照片。这些照片大多是日本记者拍摄后,因为版面或其他原因未被报刊采用的,从未公开发表过。宫崎的父亲与其曾祖父感情很深厚,故此,其曾祖父1948年去世后,一直保留这批照片作为纪念。

那一天,我不记得是怎样度过。在获得同意翻拍和使用这些图片之后,我一直拍到相机的电池用光。

起身时,发现桌面上洒满了金黄色的碎屑 – 我忽然醒悟,这些年纪最轻也过了花甲的图片已经如此不堪碰触。

那一次以后,我就开始留意日本的资料馆,旧书肆,在那里,经常可以找到一些年代久远但记录了故国风貌的老照片,它们的作者,有的是日本记者,有的是法国传教士,还有的是追随中国远征军从印度打回中国的美国士兵。我尽自己的全力收集这些图片和相关文献。

当我回到家中,把这些照片整理出来的时候,东北的说书人,苏州的相声演员,庐山上的挑夫,蔺相如的陵墓,长江中拼死抵抗的中国军舰,微山湖雁翎队和日军的周旋,都在历史的背景中清晰地显示了出来,告诉我们昔日中国的真实形象。那是中国在近现代历史上最为软弱的时代,在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礼乐崩坏的大国怎样困惑和挣扎,可以看到今天已经逝去的所谓传统文化凝固的标本,也可以看到中国人怎样在艰难的日子里,抓住每一点机会表达对于生活的热爱。

把这些流失在国外的中国影像带回来,不但是一种义务,也带有一种责任的鞭策。也许,用它们可以解读一个对我们来说虽然已经逝去,但不能忘怀的时代。受能力和知识的限制,解读这些照片本不是我所长,但在北京青年报编辑朋友的鼓励下,且做抛砖引玉的努力吧,以便让这些照片尽早与读者朋友们见面。

那么,从哪儿开始呢?

就从我们最熟悉的北京说起吧。

目录

北京故事

台湾的故国衣冠

抗日标语集锦

日军镜头中的飞将军

中国海军血染长江

美丽的故乡图腾

[待续]

关键词(Tags): #绝版中国#老照片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

老萨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啊。

为了忘却的纪念。

家园 2
家园 2
家园 持花以待
家园 花待!
家园 上花,拭目以待
家园 期待并小疑问一下

如果不涉及剧透的话,那个苏州的相声演员是怎么回事?是北方的相声演员到苏州演出还是苏州本地的相声演员?如果是后者,就有些奇怪了。相声用北方话表演,在那个年代应该在苏南不会很普及。我猜如果是曲艺演员倒是有可能,每个地方都有特有的曲艺形式。如果是江南的“相声”似乎可以指滑稽戏、小热昏这类东西吧。

不过曲艺是新词,以前一般只说具体门类,并没有这个类型词。

家园 这个是苏州的相声

拍摄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上去似乎是本地产品。我推测苏州相声与北方相声的区别,大约类似于苏州评话和北方评书。需要懂曲艺的朋友来讲了。

今日常用的图床坏了,看来只好明天发后面的内容。

家园 呵呵,老萨送年货来了!

看清单东西还不少哪,俺坐这儿等着拿货了。

家园 无限期待中
家园 中国人怎样在艰难的日子里,抓住每一点机会表达对于生活的热

爱,真是太好了

家园 【绝版中国】北京的故事 上

[惯用的图床不稳定,且借用另一个发一些图cc]

民国前期的北京,从照片中给人的印象是惶惑中夹杂着“日子还得过”的平淡。让我们看看北京城在民国时期的“老玩意儿”,“新玩意儿”,也许能对那个时代多一点感性的认识。

北京的老玩意儿

在清朝灭亡以后,北京的风物大多依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例如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三十年代前期),一如往昔迎送南来北往的客商。它想不到自己在几年后会成为中国抵抗外侮的一种精神象征。

在上个时期前期外国摄影家的眼中,北京是一座典型的东方古城,虽然,它身上古代的味道不由自主会沾上现代元素的影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颐和园游园的意大利人

这张照片,是外国记者到中国拍摄的一组照片集之一,时间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距离清朝灭亡已经二十年了。他们当时的目的,或许是探索中国宫廷生活的神秘。然而,看到这片曾经是中国政治中心的殿宇前荒芜的草丛,我们仿佛可以感到船夫们的惶惑 –洋人居然也在昆明湖里出现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太和殿呢,如今成了什么故宫博物院展览盔甲的地方

不能不说把文物弄得不伦不类这种风气并非近来才有。

老百姓的困惑肯定是深重的,不过,洋人们的一些玩法也挺让人觉得新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比如,这种化妆的风景摄影。近乎百年之后,在我国的各个风景点,依然十分盛行,始作俑者,莫非就是在颐和园?

要看老北京的风物,雍和宫的“打鬼”应该是一个活的标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九一九年雍和宫中的几位喇嘛,前排的老者,似乎带有某种宫中的气质,而微笑的小喇嘛,让我们感受到佛门中流动的阳光

雍和宫是北京规模最大的喇嘛教黄教寺院,原为明代内宫太监的旧官房旧址。康熙时为四皇子胤祯雍亲王府,雍正继位后,这里成了“潜龙邸”他人不得再往,于是将王府一半赐给喇嘛章嘉呼图克图,作为黄教上院,赐名“雍和宫”。清朝灭亡后,1915年开始售票对外开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把小狗放在怀中的喇嘛

旧时,每年正月二十九,三十及二月初一,作为一种黄教特有的宗教仪式,雍和宫的喇嘛要“跳金刚驱魔神舞”,俗称“打鬼 ”。对老北京人来说,雍和宫的“打鬼”,几乎无人不晓。雍和宫内人头攒动,万人争睹“打鬼”的场面,以求神佛保佑,万事顺遂。这种仪式解放后一度中断,而在几张三十年代外国记者拍摄的照片中,这种仪式却留下了当年的影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雍和宫打鬼的喇嘛,依然是清代的装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雍和宫的打鬼仪式,舞者戴着面具,扮演不同的善恶角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警察们紧张的神态,可以看出这种仪式和今天的热闹场面一样,维持秩序都是一件难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喇嘛使用的法器和打鬼的道具

尽管时代改变了,但是北京的很多老风俗,依然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形成了老北京特有的文化风貌。

[待续]

家园 萨发!
家园 萨大的RP就是好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