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罗长裿和清末西藏的乱局(一) -- 王树

共:💬503 🌺213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罗长裿和清末西藏的乱局(一)

本文全部链接:李根:【各章节链接】

说明:罗长裿历来形象都比较正面,这个系列里着重于他的另一面。

-------------------------------------------

罗长裿(1865-1911),字申田,湖南湘乡人,清末驻藏左参赞。和张荫棠,联豫,赵尔丰这些广为人知的驻藏要员相比,罗长裿几乎是一个被遗忘的人。然而,他和清末西藏的乱局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一 早年岁月

咸丰二年(1852年),罗信南已年届不惑,可他还只是县学里的一名生员。太平军从永安突围打入湖南后,罗信南就加入了湘乡的团练,负责管理三个营的粮秣。咸丰三年(1853年),南昌告急,罗信南和其弟罗信东都被调去参加南昌保卫战。此役湘军获胜,但罗信东阵亡。罗信南随即告归,此后一直呆在家乡,以教书,读书和写书为业。十二年后,罗长裿(yǐ)出生,那一年是同治四年(1865年),罗信南53岁。罗长裿6岁时,父亲去世;10岁时,母亲去世。他的兄长罗长祎把他养大。

罗长裿在科场比他父亲要幸运得多。18岁(光绪九年,1883年)进学,22岁(光绪十三年,1887年)中举,30岁(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罗长裿在翰林院一呆就是六年(1895-1901年),他工书善文,但视诗文为雕虫小技,好言兵事。戊戌变法时(1898年),罗长裿曾上书光绪帝,请求加强武备。所言切中时弊,得到了荣禄和两江总督刘坤一的赏识,很快他成了江南候补道。

接下来的七年里(1901-1908年),罗长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主持各种各样的军事学堂中度过。

-------------------------------------------

关于罗长裿,网上流传甚广的是

罗长裿,字申田,湘军名将罗泽南之嫡孙。翰林出身,军机处行走

这里边有两个错误。

一是罗长裿和罗泽南并无血缘关系。罗长裿的父亲罗信南比罗泽南小五岁,他们都参与了湘乡团练的筹办,但他们并非本家,最多也就是友人。罗泽南的名头比罗信南要大得多,说罗长裿是罗泽南之嫡孙似乎有借光之嫌。其实罗长裿的出身本就很不错:父亲当过一年湘军管带,叔父为国捐躯,忠良之后四个字是完全当得起的。

我猜测这个错误源自陈渠珍所著《艽野尘梦》一书里任乃强的注释。

二是罗长裿没有做过军机处行走。《清史稿》罗长裿的传里,把他所有做过的官都提了,并没有军机处行走。

罗长裿,字申田,湖南湘乡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捐升道员,发江苏,改四川。赵尔丰督川边军事,长裿在幕府多赞画。宣统二年,简驻藏左参赞,驻藏大臣联豫以兵备任之。会阅新调川军,以哗噪故,与协统钟颖有隙,且核钟颖入藏军资用浮冒,汰二十馀万,钟颖益嫉。三年五月,钟颖率师征波密,战屡挫。长裿驰往,夺其军,得钟颖失机状。方激励军士规进取,而军多会党,气嚣甚,长裿驭将又严。及秋,内地变作,军在藏者遽变,掠长裿私宅,波密军继之。絷长裿,屈辱之。偶得脱,自投崖下,未死,复曳之起,卒被戕。长裿之死,钟颖实阴嗾之,后家人诉得实,置钟颖於法。

——《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

呼唤土鳖

关键词(Tags): #西藏#罗长裿元宝推荐:老马丁,禅人,宁子, 通宝推:不打不相识,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
家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沙发!

期待后文

家园 花等下文
家园 转青史了
家园 多谢!

发的时候还找了下版,还是发错了

家园 1840后的中国历史去那边。谢兄台好文
家园 【原创】二 奔赴边陲

二 奔赴边陲

罗长裿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成了江南候补道,然而这一候就是好多年,补不上缺。但对于这位好言兵事的翰林来说,这几年来的工作其实还是颇对他的胃口。

庚子国变以后,清廷开始实施新政。经济上,奖励实业,广开利源。军事上,裁撤绿营,编练新军。文教上,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政治上,裁减冗员,筹边改制

在新政的大背景下,为了培养新军的军官,各地纷纷设立了武备学堂,将弁学堂和陆军学堂等。罗长裿先后在江南将弁学堂,江南陆师学堂和四川陆军小学堂主持过工作。

大家可能会奇怪,这位江南候补道怎么跑四川去了?是他自己要求的。这和清政府新政的另外一项内容——筹边改制有关。罗长裿期望自己能在边疆做出点事业,遂舍江南而赴边陲。

当时的中国,列强环伺,“俄北瞰,英西睒(shǎn),法南瞵,日东眈”,边疆危急,“敌无日不可以来,国无日不可以亡”,而清廷在边陲的统治却极其纤弱,濒于失控。筹边改制是被这个危局给逼出来的,因循迁就和无为而治已经带不来任何希望。筹边改制的举措不外乎二:一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设州县,建行省。二是进行经济开发,期图强而固藩篱。

中国当时最危急的边疆是哪里?是西藏。光绪三十年(1904年),英国第二次侵略西藏,打死了千余名藏兵,攻入了拉萨。十三世达赖弃城而逃,北走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噶厦政府和英军订了城下之盟。消息传出,物议沸腾,筹藏之声哗然。

然则安藏必先固川。盖因川边扼进藏之咽喉,一旦阻断,便失去了对西藏进行控制的唯一通道。而川藏大道的两旁,却是众多土司的治下。他们既不属川,也不属藏,又互不统属,形同一个个的独立王国,彼此之间矛盾重重,纠纷不断,闹将起来阻断川藏大道的事也发生过。

现在这些土司们的好日子到头了。清廷在一片“保川安藏”,“固川图藏”之声中在川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土归流。主持改土归流的人物便是当时的铁腕边务大臣赵尔丰。

当时在川边的改土归流,其用意已不在固川本身。英军侵占拉萨后,朝廷上下对西藏屏藩作用的信心丧之太半,此时他们不得不考虑西藏一旦丢失,川边应如何防守之下策。了解了这一点,就容易明白为什么赵尔丰的改土归流不断地向西向南扩展,他实际上是在构筑一条新的西南防线(西藏最终并未落入外人之手,是因为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国在欧洲的崛起,迫使英俄两国结盟,于1907年在圣彼得堡签订了《英俄条约》,英俄在中亚的争霸变成了妥协)。

改土归流,需要大量的人才。罗长裿就是从这时起,结束了他的军校教书生涯,被招入赵尔丰的麾下。

奏为边藏需才,拟调员随网,以便任使,恭折仰祈圣鉴事:

……伏思康藏幅员广袤,民俗宕野,凡百措置,均极繁难。当兹万端发轫之初,宜筹群力相辅之策。臣兼营边藏,任重材轻,夙夜黾勉,惟以延揽人材,为治边之急务,诚欲得所赞益,共济艰屯。兹查有三品衔记名四川候补道胡嗣芬,三品衔四川试用道陶思曾,三品衔候补道罗长裿,候选主事周嗣培,分省试用同知傅嵩炑,……。以上十六员,臣或稔知其学识优长,才堪经世,或久经倚任,办事实心,均为边地卓然不可少之材。……

——赵尔丰《请自外省调员归川边差遣片》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二十八日

赵尔丰很快就任命罗长裿统领川边巡防新军的五个营。 罗候补道在四十三岁上终于熬成了罗统领。然而这位统领却命运多舛,做了不到一年就捅了个大漏子。

关键词(Tags): #罗长裿#西藏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那个时候改土归流还能实行吗

康乾的时候那么强改土归流还造反呢,晚清的时候军力应该已经退化了很多啊,再说背后还有可能有外国势力搞动作,为什么没有大规模叛乱呢

家园 晚清时编练了新军

其中不乏有战斗力很强的,赵尔丰麾下的边军即是一例,几乎是百战百胜。其中一个原因应该是边军装备了比土司武装要高级的火器。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这次改流针对的是土司制度而不是个别造反的土司,是治本还不是治标。可惜的是这个刚刚改造完的系统还来得及稳定下来,就鼎革了,赵尔丰被杀,人亡而政息。

至于外国势力,因为那时候川边的交通条件非常差,外国人去的也不多,进入那个地区的外国人多是搞测绘的,弄情报的。有个别传教的,因为和当地的宗教信仰冲突,只在穷苦人里有些微影响,跟土司反而不睦。外国势力大规模地对上层社会的渗透和拉拢还没有开始。

家园 支持,花之~学习清史
家园 麻烦问一下,“分省试用同知”是个什么职务?
家园 罗长裿和罗长祎这兄弟俩的名字还真是难辨~

他们家大概只能叫大公子,二公子了

家园 尝试回答一下

我对清朝的官制了解得也很少。

分省,可能是指省分发的意思。最初,清朝是不允许候选官员自己指定想去的省份。这些候选的官员被称为“候选[]”,[]是官名。后来,允许这些候选官员加捐来指定分发的省份,这样“候选[]”就变成了“候补[]”,从没有目标的等候变成有目标的等候。

试用,可能是指候补官员补缺以后,要试用一年,经过考查,认为合格之后,才准许转为正式官员。

同知,是知府的副手。知府是省府县三级单位中府一级的最高官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