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罗长裿和清末西藏的乱局(一) -- 王树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中央要放弃进兵拉萨的消息传出后,反对的人有很多。这里举陆荣廷和陆兴祺两例。
(1)陆荣廷。陆荣廷,时任广西都督。他在9月2号致电政府:
注[1]:戢:1)收敛,收藏;2)止,停止。
陆荣廷的话不禁让人想起了抗美援朝。
(2)陆兴祺。陆兴祺当时已被任命为护理西藏办事长官,护理是代理的意思。他在9月2号致电政府:
注[2]:拉萨第一次议和(阳历8月份),议定的是钦差联豫留藏,协统钟颖带兵出藏。但民国政府早在5月份就任命了钟颖为西藏办事长官,而拉萨被围数重,和外界消息早已断绝,是以谈判时英人知道这个任命,而联、钟不知,故协议中议定的是联留钟返。议和成,消息始通,联豫收到钟颖的任命后,大喜,认为自己不用死在西藏了,当即宣布了这个任命,通知噶厦,然后飞也似地出藏。按照协议,钟颖本已做好了走的打算,这时一收到任命,只好留下。中央没有料到联豫竟然会出藏,频频发电阻止,按发电的时间,应该能赶得及,但是不知何故,联豫最终得以出藏返京。联豫一走,西藏方面就宣布不认钟颖,“只知钦差,不知长官为何物”,要把钟颖赶走。随后,拉萨第二次被围。
陆兴祺说国旗分裂,是因为当时的国旗是五色旗,从上至下为红黄蓝白黑五色,对应汉、满、蒙、回、藏五族,表示五族共和。若藏独立,国旗就可能沦为笑话。五族共和,在当时也闹出不少问题,如廓尔喀(尼泊尔),传统一直是我国的藩属国,但那时实际上已为英国所控制。听到“五族共和”后,他们的官员曾问钟颖:“我们是五族的哪一族?”简直像是英国人派他们来笑话民国的。
五色旗
早在8月17号(尹昌衡刚刚出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就称如果中国军队不停止进攻,则英国将“不承认中华民国,并以实力助藏。”其实,按照1906年唐绍仪和英国人签订的《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的第二款,“英国国家,允不占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国家,亦应允不准他国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内治。”,英国人无权干涉。1909年,钟颖率军入藏,英国人虽然也进行了抗议,但最终并没有武力干涉。此次虽又以“实力助藏”相威胁,未必就会真的出兵。
不管怎么说,袁世凯下了决心,征西军不入拉萨,三番五次严令尹昌衡的军队不得过江达,江达是前清赵尔丰边军所到的最西边一点,距离拉萨还有数日程。袁大总统当时也是内外交困。内部不服他的人很多,不久后爆发的“二次革命”就能说明问题,外部,当时还没有一个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征西军不能过江达,在川边这一带活动还是没有问题的,而现在川边还有不少陷落的地方没有克复,实际上各路征西军费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平定了川边大部分地区。
尹昌衡派出的北路,由刘瑞麟率领,调度得当,行军迅速,阳历8月31号,昌都解围,9月上旬,巴塘解围。南路,由朱森林、陈步三带领,军纪不好,行军也慢,河口(雅江)、理塘距离打箭炉只有几日路程,却比远在二十余日路程之外的昌都拿下得还晚,两地都是9月份才克复,而朱、陈两部川军死亡亦甚多。
再看滇军这边,蔡锷于六月十四日(1912年7月27号)接到派滇军入藏增援的命令后,命滇军参谋厅总长殷承瓛(huán)为西征军司令,率队进发。蔡锷认为川滇两军若先会师巴塘,再行进藏,不仅粮秣难继,而且可能扩大由鼎革以来所引起的川滇两军之间的矛盾,因此主张滇军经维西及西藏东南地区(指察隅、珞瑜、白马冈等地)直趋拉萨,这样既可缩短路程,又可形成军事上的有利态势,使“滇犄其南,川捣其东,首尾策应”。袁世凯(因没有下决心打拉萨)不同意蔡锷的主张,而令滇军取道中甸北上,先支援巴塘,以固滇边门户。
蔡锷的这个计划,还包括了经营俅、怒[3]、珞瑜等野人部落居住地,以免其为敌所有,固我藩篱。蔡锷指出通过怒、俅、珞瑜进兵的好处:
注[3]:俅指俅江,即独龙江;怒指怒江。俅、怒在此处是指云南西北部的俅江(独龙江)和怒江区域,该区域和察隅的东部和南部相接,当时是外人罕至的野人部落居住地。清朝光绪三十三年和光绪三十四年,夏瑚曾巡视此地,著有《怒俅边隘详情》(友情提示,请不要和宣统三年夏瑚巡视原梯龚拉、木牛甲卜和妥坝相混。夏瑚在边地为官多年,先后数次进入野人部落居住地)。当时,此地和察隅等地一样,都为外人所窥伺。
怒俅地区(红色椭圆区域)
蔡锷的计划,出维西(黄方块),经怒、俅、察隅、珞瑜、白马冈至拉萨
中央一是没钱,二是没下决心打拉萨,回复蔡松坡的是:
也就是说算了,算了,有本事你自己筹钱,派个侦探队去侦探一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老袁也是脑子进水,国家都这样了,还有心思当皇帝?这个位子送给俺逃都逃不及……
看民元藏地的事情,老袁的处理就四个字——一塌糊涂!
民国开始这段时间跟清末相比,政令要混乱得多。
蔡锷的建议,我个人觉得可行性还是非常强的。穿越野人居住区,好处正如他在电报里所说的,既无兵阻挡,又气候温和,进可以打入拉萨,退可以经营屯垦,杜绝外人觊觎。这些野人区域,我并非一无所知,相反,我全有资料:怒、俅、察隅、珞瑜,夏瑚都招抚过,都绘有地图,察隅一带,程凤翔部就熟悉得很;再往前的白马冈,征波密的时候,边军至少有两个营都进去过,其中就有顾占文营,他们都有这个地方的道路险要等信息;出了白马冈,就是工布,从这里往西到拉萨都是大路。
从这里一路开过去,大约一个月就可以到达拉萨,绝对比走大路,走一路打一路要快。可惜,政府害怕英人,否决了蔡锷的建议,令滇军援巴塘,和川军在巴塘会合。这一否决,惹出了以后川滇之间无数的口角。按蔡锷原来的计划,滇军和川军没有交集,滇军所经地面没有川省管辖的。而现在令援巴塘,则滇军必须进入川地。
8月19号,滇军征西军司令殷承瓛率部抵达丽江,随即作了如下部署:滇军分两路北上入川,西路以李学诗为前卫司令,以郑开文为左纵队长,率步兵四大队,骑兵一分队,炮兵、机枪兵各一小队,取道由维西入盐井,进窥巴塘;东路以姜梅龄为右纵队长,率步兵三中队,骑兵一分队,炮兵、机枪兵各一小队及杨汝盛的西防国民军,取道中甸直趋定乡,稻坝一带,进窥里塘。司令部及其余各队暂驻丽江,相机进止。
滇军的部署
李学诗一部是先锋,出发得早,在8月15号,李学诗部的部分士兵已渡过澜沧江,在江西和藏军开打,藏军不敌,一路撤退,滇军一路追击,藏军由马佗退往梅里,又由梅里退往曹阿龙和白盐井。8月27号凌晨,郑开文、李学诗克复盐井,主帅殷承瓛电蔡锷:
殷承瓛的电报里已经开始给尹昌衡下药了,夸自己而贬尹昌衡。
滇军克复盐井后,前军乘势进取巴塘,此时刘赞廷、杜培基两路援救巴塘的部队尚未赶到,巴塘的顾占文部还处在及其危险的境地:巴塘当时瘟疫流行,死者填巷;水道被断,顾营每天化冰水度日,粮食也将吃光,士卒日以草根为食。但尹昌衡唯恐滇军占据巴塘(向属四川),8月底,他电请中央,让滇军撤回盐井,称:
蔡锷非常气愤,最初,滇军就没打算去川边地面,本就打算出维西经怒、俅、珞瑜直捣拉萨,被中央否决,令其支援巴塘。滇军从维西改道北上,向巴塘进发,刚打下了盐井,正要去打巴塘,尹昌衡就出来阻止。8月31号,蔡锷致电政府,称:
中央的批示是:滇军撤回盐井。滇军无法,只好撤退。幸而边军刘赞廷、杜培基等几日后及时赶到,而顾占文也一直在苦撑,总算巴塘没有陷落。巴塘解围后,粮食仍然奇缺,蔡锷忙派商旅过去接济。巴塘被围几月,东路川藏大道上重镇理塘、河口等悉数陷落,南部滇藏大道上的盐井亦陷落,是以商旅数月不至。自此,商旅始来,各种货物源源不断进入巴塘,人心由此稍定。
关于巴塘的纷扰刚结束,川滇的又一轮争论又开始了,这次是关于盐井的——尹昌衡要求滇军撤出盐井。9月13号,尹昌衡致电蔡锷:
注[1]:越巂,今四川越西,在西昌的北边,打箭炉的东南方向,离巴塘很远,且中间隔着定乡、稻坝等仍为藏军占领的地方,不知道顾占文怎么派军过去,怀疑是尹昌衡的误写。
尹昌衡同时(9月13号)致电政府:
注[2]:滇军在8月27号凌晨,已拿下盐井,滇军驻防在盐井,到现在已过半月,期间还派商旅到巴塘送粮。但滇军驻防的人数只有三哨(约三百人),藏军窥得虚实,又第二次来攻,滇军后撤两站,正准备多调部队往攻,巴塘顾占文闻警后,亦派队来攻。
盐井,地处川、滇、藏三省交界,惹出过不少划界官司。清末程凤翔曾在此驻扎过很久。川藏传统分界线是宁静山,山东为川,山西为藏。盐井在宁静山以西,之前赵尔丰称此地为巴塘土司的辖地,而此次殷承瓛又称此地为丽江土司的辖地。我倾向于赵尔丰是对的,只是不管是哪个土司的辖地,土司在此地的管辖都非常薄弱——原来盐井腊翁寺附近的几个村子就从没交过税。一句话,盐井就是个三不管地带。后来,赵尔丰改流,程凤翔率兵击溃腊翁寺僧众,驻防盐井,盐井派设的官员这才有了实权。赵尔丰、傅嵩炑筹划设西康省的时候,盐井也是包括在内的。故尹昌衡认为盐井是四川地面,应让滇军撤出,让川军来驻防。
但现在中央既然不让滇军出维西,则滇军要想入藏,只有出盐井一条路。尹昌衡让滇军从盐井撤出,其意就是让滇军在征西藏这件事上罢手,滇军费了那么大力气,岂肯半途而废?况且尹昌衡整体进军速度慢的很,光靠川军,能否赶得及救拉萨?
尹昌衡,民元时年仅二十八岁
蔡锷,民元时年仅三十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在尹昌衡电请中央让滇军撤出盐井的前一天(9月12号),蔡锷致电政府,称尹昌衡军队军纪不好,而此次平藏,首在攻心,川军军纪不张,殊为可虑,请求正军纪:
蔡锷9月13号接到尹昌衡让滇军从盐井撤退的电报后,回复为:
接着,蔡锷又9月16号(据殷承瓛电)致电政府,称藏民喜滇军而恶川军,并请政府明确划分川滇的用兵区域,要求把盐井划入云南:
蔡锷发了这封电报,觉得说得还太轻了,于是在同一天又(据殷承瓛电)发了下面这封:
注[1]:枯鱼之肆,指干鱼店,喻困境、绝境。典出《庄子·杂篇·外物》:“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鮒鱼焉。周问之曰:‘鮒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鱼之肆!’”
这时候,政府早就三令五申不得冒进,不要越过江达(实质是放弃拉萨),这篇电文又提拉萨的惨状,不知道是不是这点激怒了政府,政府当天回复蔡锷:
蔡锷收到政府的命令后,不服,又做争论,称尹昌衡虚报功绩,尹声称占领的地方,滇军侦察队没有发现任何川军的痕迹。而且还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称达赖转达滇军:藏民甚愿结好滇军,和滇共享共和。蔡锷9月18号致政府的电文:
注[2]:指9月12号,札夷、毕吐两地的大喇嘛等向滇军征西司令殷承瓛会禀:奉达赖命令,自古藏与云南和谐无嫌,闻云南兵攻藏,命兵事体,难免骚扰百姓,此面愿意共和,速赐一音,以便转禀达赖,愿了此事等语。
袁世凯一看不出面不行了,于9月20号致电蔡锷,解释让滇军撤回的原因:
袁世凯明确了放弃进攻拉萨,剩下的事情只有川边剿抚,滇人自然没有理由插手了。
滇军征西军司令殷承瓛接令后,大是气愤,于9月23号,致电政府,大骂了一通:
盐井,清朝时属四川
盐井,现在属西藏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非常美。
许多事可以做, 但不能说, 现在这样和川省, 中央政府的电报口水仗, 除了增加各方的不和睦, 没有别的建设性意义.
虽然他说的都有道理, 但不应该这样直通通的吵, 我觉得应更婉转些,给对方留点面子.
清朝的时候西藏的财政开支都是来自于四川。所以四川就认为西藏是自己一省的是事情,不让别的省份染指。
清末民元的时候,川边接连失陷,川省天天说出师,可是昌都、巴塘都被围了几个月,还是没有动静。川省自己不出兵,也不让别人出兵。声称川省的兵力够了。
川省的兵力是够,可以老在那里不动,不还是白搭。
中央的问题最大,主要是没下决心打入拉萨。如果完全不想入藏,那最初就不要同意滇省出兵;但中央犹犹豫豫的,同意了两路出兵,但事先又不划清楚区域,只一个模糊的援助巴塘。川省就有理由了,我自己可以搞定巴塘,你滇军不用来了。中央后来下了决心不入藏,滇军就没有理由呆在盐井了,只能打道回府。
滇军本来的想法,是从野人部落穿过去到拉萨,可惜要价太高(我感觉应该不会比在青藏高原的正常行军花更多的钱),中央显然没那个钱。后来殷承瓛提的西征计划,张口就是四百万军费,这是趁机讹钱,可能也是中央打发他们回去的一部分原因。
川、滇、中央三方都有问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谢谢你,你的这个系列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西藏和我们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