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清明,青团 -- 潜了又潜
类似青团的清明果可见链接出处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亲手做青团,而以前从未想过做过。
多年前买过,或许是它勾起了童年生活的回忆,之后再没想起过。其实家里除了我大概很少有人会喜欢吃它。
做了也就做了,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准备做的时候感到从未有过的沉重和感伤。几年过去了,也许强迫自己换一种方式纪念吧。强迫自己做完,感觉人完全松了下来。点一支香,放一杯酒,算祭奠吧。我大概也只能做这么多了,其实我知道此刻不论做什么都没有什么意义了。
想想或许青团对其他人有着不同的意义,或许他们买不到,自己做出来的能寄托点什么,找到点什么,还是发上来吧,过了清明青团也就失去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IZE=3]做法[/SIZE]
类似汤圆,能买到艾草的大概也能买到青团的,所以青色采用了替代品:菠菜或其它绿叶蔬菜,比如小青菜等或者麦苗。只要想去做,总能找出办法来。
菠菜叶洗净切碎,略撒一点盐放置几分钟,然后挤出汁来,用纱布过滤一下。想方便点的也可使用果汁机。
用绿的汁掺到糯米粉(配少量粘米粉的话不会过粘过软,比例请网上查吧,掺的越多则越硬),揉好就可以象汤圆一样包了。
馅子可以用豆沙的,也可以自己发挥,不过最好保证比较紧凑,不然空气进去多,很难包好。
包好的团子抹一点油,放蒸锅里蒸15-20分钟。放凉取出后若要存放不妨抹点色拉油用保鲜膜包好。
出锅后和包裹好的熟青团
这个是上海的青团。。
宁波是金团(蒸团?)。。岩青混在其中的叫青金团(蒸团)。
俺家不做的。但是吃过很多次别人家里做的。好吃的。
不错呀。其实我很怀念吃青团的日子。那时的生活真的很简单。
我猜得对否?
上学时只吃过一次。颜色是绿的,味道有点特别,而且好像馅不多,还是根本没有馅,记不清了。其他流行的糕团的味道和形象皆在我脑中。可见青团与我的印象基本上很淡薄。
我原先记得青团的来历,是民间传说中妻子为清明上坟归来被雨淋着的丈夫袪病而创制。可是我记不清是用艾草还是用麦叶了。艾草的意义可能更贴近清明的气氛,且有驱寒作用,只是味道比较独特;而用麦叶制作,颜色和香气都是上等,不过未免有点浪费:预期中的麦子要减产。
不管是用油菜,艾草还是麦草榨汁,饮食业都会用碱水把原料浸过,这样保持鲜绿的颜色好看。至于碱水破坏维生素C,那就不在考虑之内。
看了潜兄这个帖子,我去查了权威性的1983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编辑发行的中国小吃江苏分册和上海分册,都没有发现有收录这个特色小吃。真是不应该。
冰箱里没有菠菜,用青菜叶直接撕碎、捣烂,捏出汁水做的。拌上米粉的时候很好看,嫩绿色的,可惜蒸完了颜色发暗、发黄。据说加碱水会让颜色鲜艳,不过想想可能会影响口感,就没加。成品看上去比您的稍黄绿一点点,味道还是挺象的,只是没有清香。
昨天是国内的清明,瓢泼大雨中,我去chinatown 找青团未果。
下回用您的protocol自己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花一朵
父辈是那边,不过我也可以算北方人。
用麦苗等做食品的天然色素老早也看到过,其它颜色的忘了。不过菠菜面早先见过,自己也用菠菜做过那种颜色的面食。
青团似乎有些年上海也很难找到,所以曾有过买到后很高兴的记忆。
看看成品,颜色不错,草绿色,不是那种绿的逼人的颜色,其实在海外给孩子做点还不错,算传统节日的学习吧。原料总能找到,虽然绿菜稍贵,不过用量其实不多。我把菜渣和原先备好的素馅拌一起包,倒更好包了,也无任何浪费。味道感觉不错,自己包可以做小点,不象买的,一个下去就快饱了。
旅居杭州,清明时节吃青团,怀念啊
馋死了。花。
以前的中国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日期差不多。之后合并为一个清明节。不知道清团是不是寒食节里准备的吃食。
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花样翻新。而我们家乡的清明果应该就是其中一种创新吧。
大概正宗青团开头也是那么做的。
看来冷食祭扫等风俗是寒食节的,寒食节式微,但习俗都转移到清明节了。
还有乌饭,不知你们吃不吃,是用特殊的叶子榨汁把白米饭染黑 在吃 很香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