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千古奇冤:崔浩之死(1)足智多谋 -- 司马水镜

共:💬28 🌺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千古奇冤:崔浩之死(1)足智多谋

一,前言

南北朝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英雄辈出的时期。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最让人扼腕叹息的有两个:为君者符坚;为臣者崔浩。

450 年夏通往北魏平城南面刑场的道路上,一大队皇家禁卫军押禁着一个个囚车。第一囚车里载着一位白发苍苍的囚犯。囚车被押送到平城南郊,囚车还未停稳,押车的几十名士卒对着囚犯轮流撒尿,囚犯悲惨地嗷嗷呼叫,路上的行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这个备受凌辱的囚犯就是崔浩。

崔浩出身北方高门士族,其父崔宏,就已经号称冀州神童,北魏初累官至吏部尚书、大人,赐爵白马公.而崔浩比他父亲更有才华,魏书中更是如此评价崔浩:“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也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刘邦之张良,刘备之孔明,符坚之王猛。是南北朝时期第一流军事谋略家(我以为排在王猛之后,位列第二)。在北魏进击柔然;灭北凉,灭夏国,灭吐没骨部落、灭吐谷浑国,统一中国北方的过程中,无不闪现着崔浩超人智谋的光彩。他不是领兵的将领,是军师,谋士,北魏的重大决策他起着关键作用。一般来说这类人比起将领容易善终,然而,其死事却惨极人寰,每当回顾这段历史,不能不让人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二,看好刘裕

泰常元年(416)八月,东晋太尉刘裕北伐后秦,水陆并进。晋军势如破竹,后秦连连败退。泰常二年(417)三月,刘裕率水军自淮、泗入清河,准备逆黄河西上,为顺利进军关中,刘裕派人假道于魏。明元帝召集群臣商讨对策,北魏满朝

公卿大臣群起反对,认为刘裕此举比定图魏,应该出兵阻止刘裕军队沿河西上。只有崔浩崔浩站出来反对说:‘目前柔然不断向我侵扰,国内缺粮,我们不宜出兵迎敌。如果向南出兵,则北寇进击;如果出兵救北方,则东方又面临危险。因此,不如借道刘裕,纵其入关,然后堵塞其归路。这样就像卞庄打虎,专等两虎咬斗之后再动手,就可以一举两得’。明元帝还是担心中了刘裕之计,最终没有同意崔浩的建议,派司徒长孙嵩带领步骑十万人驻于黄河以北,并派出数千骑兵于黄河北岸跟随与监视刘裕军的西上。

刘裕进军受阻,遂于四月以车兵弓弩兵及长矛兵等组成“却月阵”,魏军以3万骑进攻,大败而归,阿薄干等被斩。明元帝闻魏军惨败,后悔不迭,恨不能用崔浩之计。

等到刘裕兵临潼关时,明元帝又问计于崔浩,崔浩回复说“后秦皇帝姚兴一死,二子交战,众叛亲离。刘裕乘其危前去攻打,兵精将勇,以我看来,必胜无疑。”,他又预料刘裕不会久留关中,将来必会篡晋,而‘夏国国破家覆,孤子一身,依附于姚氏,受姚氏封荫。但却不思报恩,而乘人之危,纯是小人,虽能横行一时,但最终要灭亡的。关中比定为陛下所得’,他分析北魏自己的情况时说“我们兵马虽强盛,但没有韩信、白起那样的将领。长孙嵩虽有治国才干,但无带兵进攻的能力,不是刘裕的对手,而且我们西有夏国,北有柔然,这两个敌人还存在着,我认为等待一下,看一看形势再动,也晚不了。”这一次,明元帝拓跋嗣完全赞同崔浩的策略。历史也完全证明了崔浩的预见。

崔浩一向对刘裕评价很高,明元帝拿北魏最敬畏的慕容垂和刘裕比较,崔浩说:“刘裕比慕容垂强。慕容垂是靠父兄之影响,重新恢复其大业,民众很容易归顺,就像萤火虫借助火光,稍加倚仗,就易成就事业。而刘裕却是从寒门中奋起的人,不阶尺土之资,不因一卒之用,奋臂大呼而夷灭桓玄,兴复晋室,北擒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由于崔浩的努力,北魏没有与很最鼎盛时期的刘裕决战,保存了实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三。巧取统万

太武帝拓跋焘(佛狸)即位后,面临一个重大决策:先灭夏还是先伐柔然?鲜卑将领们一致主张打柔然,原因很简单,他们贪的是可以俘获大量人畜,他们怕的是统万城坚固难攻。崔浩却没有那么短视:“柔然来的时候,像飞鸟一样霎时集结;去的时候,也像野兽一样霎时逃散。用大军追赶,一定无法追上,如果用少量的军队追赶,又无法把他们制服。赫连氏土地不过一千里,政治残暴,刑法酷烈,得不到上天保护和人民的拥护,应当先讨伐赫连氏。”

正好几个月后,大名鼎鼎的赫连勃勃死了,其诸子争权,拓跋焘便欲大举征夏,可是还是有些信心不足。这时崔浩搬出了他绝活:用‘星象’作为佐证,说明‘利以西伐’,由于崔浩在明元帝时期就以‘灵验’异常的占巫著称于时,因此佛狸深信不疑,于是亲率大军进击统万城,这次虽没有攻占统万,但消灭了夏国主力,赫连氏只有守孤城等死的份了。

第二年,拓跋焘再攻统万,这次崔浩献计说:‘我们如果十几万大军全部抵达夏都统万城下,夏王赫连昌一定害怕,就更不敢出城作战了。我们应采取‘以强示弱’的策略,只派一支精锐骑兵,把辎重留下,这样夏王赫连昌就不会害怕了,很可能出城与我们交战,想趁机消灭我们的小部队。这样,我们与之决战,一战而胜,统万城唾手可得。’于是拓跋焘决定留下辎重,率领轻骑兵三万人,加速先行进发。到达统万城后,拓跋焘将大军分别埋伏在深谷之中,只派少数部队来到统万城下。可是赫连昌不上当,于是崔浩献计,让军队撤退,让将士向西大肆劫掠居民,还故意让犯死罪的士卒逃走报信。于是赫连昌终于上党,以为‘北魏军的粮草已经用尽,军中士卒每天只吃菜,而辎重补给还在后方,步兵也未能赶到。‘于是引兵追击,诱敌出洞的计谋终于成功。

魏,夏两军决战之时,突遇风雨,飞沙蔽天,魏军逆风,不利作战,拓跋焘也马失前蹄,险些被俘,宦官赵倪,精于占卜术,他对太武帝拓跋焘说:“如今风雨是从敌人头上袭来,我们逆风,敌人顺风,这表明天不助我。更何况我们的将士饥渴交加,希望陛下暂时避开他们的锋芒,等以后再寻找时机。’此时千钧一发,稍有迟疑,全军溃败。崔浩挺身而出,厉声喝止说:“这是什么话!我们千里而来,自有制胜的策略。敌人贪图眼前的胜利,不会停止追击,也没有后继部队。我们应该埋伏一支精兵,适时出击,向他们发起突然的进攻。刮风下雨,乃自然现象,怎么可以认定是天不助我?!”。于是拓跋焘重新部署,全力反攻,夏军终于撑不住,全军崩溃。夏主赫连昌来不及跑进城,于是便逃奔上邦。

用来‘统一万邦’的天下第一城到了几乎没有人防守的地步,北魏终于进入统万城。赫连勃勃如果在天有灵,看到他辛苦建造的统万被这样轻易攻占,大概会气昏过去。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水镜兄终于有时间写东西了
家园 有一种说法:崔浩刻碑本来是为了讨好皇帝,不知道大家认为如何

我个人比较赞同,否则这么明目张胆的贴大字报崔不是疯了就是已经做好准备篡位了。

还有俺不喜欢崔,他的灭佛太残忍,崇的还是妖道,也算报应啊

家园 说他冤是挺冤,但是说不冤,也不冤

说他冤枉是因为立如此大功反而遭遇大祸。但是其实他的死在之前已经注定。他为官多年,党羽众多,但是仇家也多,尤其灭佛引得众怒,如此大的反对面,而崔浩又没有张居正曹操一般控制皇帝的魄力,也不知学张良避祸,人品上也没诸葛亮的检点,和皇帝的关系也不象王猛对符坚,其死在必然,即便现在不死,日后也要倒霉,除非篡位。

随便说一下,符坚之死也是咎由自取

家园 只怕是学吕氏春秋那招
家园 【原创】柏杨版的<<资治通鉴>>里说崔浩暴露了大恶:拓拔嗣出卖过自己的爷爷。
家园 说的是拓跋??出卖爷爷拓跋什翼建吧

柏杨认为魏书凭空多了一代,拓跋??和杀父的拓跋实君应是同一人(按魏书记载,此时拓跋??才刚出生不久),不过学术界并不太认可这个说法,还是听听司马的高见。

家园 确实如此,崔浩灭佛狠了点。但和道教本身没有太大关系。由于政治和

历史原因,道教这个真正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被妖魔化了。老道,妖道,都是贬意词。崔浩从来不喜欢佛教,以为佛教虚幻荒诞,浪费财物损害百姓,而且是外来的宗教,怕不易控制,影响北魏的统治。

镇压了盖吴起义之后,在一些寺庙里发现了一些武器,以及官员富人寄藏的财物,藏匿妇女的密室,这直接导致崔浩劝说太武帝拓跋焘将世上的和尚全都斩尽杀绝,毁掉各种佛经佛像,此是崔一大污点。道士寇谦之曾极力劝阻崔浩,崔浩不听。

家园 冤什么冤?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家园 同意.崔浩为人优点缺点都很突出.下场难免会戏剧性一点.
家园 这个问题还真难说,也不知柏扬还有什么证据?

拓跋??,拓跋嗣,拓跋焘祖孙三代,皆早熟,都是少年英雄。拓跋??15岁便抚平个部落,登代王位,复国;拓跋焘14岁监国,15岁登基,16岁亲率大军伐柔然,成为统帅。期间被柔然骑兵包围,‘骑逼马首’,他毫不变色。拓跋嗣也18岁平乱登位。这些都非 常人可以想像。似乎各自长上5,6岁更合理些,这样下来3代和起来,是可以符合‘凭空多了一代’,也许魏书‘虚报’三人的年龄?

单丛史料上看,没有什么漏洞:代国灭亡的前五年,大臣长孙斤谋反刺杀拓跋什翼建,身为嫡子的拓跋??以身护父,伤重而死。拓跋??是他的遗腹子。后来拓跋什翼建的庶长子拓跋??君弑父杀弟,被苻坚大帝车裂,当时拓跋??6岁。不知柏扬有什么其他证据?昨日没有找到柏扬的书。

家园 柏杨曰:

崔浩先生之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狱之一。如果只为了他暴露“国恶”,则仅止《通鉴》记载,便漏洞百出,高允先生已经承认是他写的,跟崔浩先生并无关系,可是刀光血影,仍一直罩住崔浩不放。于是有人认为可能是一场汉民族反抗--崔浩起义。这是浪漫的想法,一个信奉“明哲保身”哲学的儒家高级知识分子,在一个日趋强大的朝廷之中,担任言听计从的宰相高位,他就永不可能谋反。而且,帝王杀人,对不是谋反的人,还要诬以谋反;对真正谋反的人,反而隐瞒,逻辑的轨迹,至为奇怪。而拓跋焘先生又怎么会在叛徒处死之后,立刻感到后悔?又有人认为,这是崔浩先生鼓励屠杀佛教徒的报应,就更属无稽之谈,当是出于佛教徒之口,非佛教徒的人,遂无法置啄。

我们认为崔浩先生之狱,有两个原因,其一,仍是官方宣布的暴露国恶。其二,则是言廷斗争。

问题在于“国恶”是什么?和暴露了什么样的“国恶”?《通鉴》上一字不提,《魏书》上一字不提,《北史》上也一字不提,让人无法了解拓跋焘先生何以大怒若狂?但我们可以肯定,这个“恶”是真正使人唾弃的恶,史学家才不敢透露一点风声。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史书的夹缝中,仍可以找到该“恶”。该“恶”是惊人的,所有史书都记载杀父凶手是拓跋实君,而实事上杀父凶手却是拓跋硅。《晋书?载记》:前素帝国在灭亡前凉王国后,派安北将军苻洛,向当时尚是代王的拓跋什冀健进攻。拓跋什翼健大败,向北逃亡,苻洛追击,拓跋什翼健走投无路,逃入阴山。他的儿子拓跋??,用暴力把老父制服,投降。苻坚先生对这件悖逆行为,大为震骇,遂把拓跋什翼健先生送到国立大学读书,而把拓跋??放逐到巴蜀。直到淝水战后,拓跋??先生才追随舅父幕容垂,进入中山。而拓跋??正是北魏帝国的第一任道武皇帝,也正是拓跋焘的祖父。面对敬爱的祖父竟是一个卖父求荣的逆子,而且刻石立碑,宣扬得天下都知道,孝子贤孙象爆炸了似的急于报复,心情可以理解。

关于拓跋??先生出卖老父的行为,在御用文人设计下就忽然冒出一个来历不明的“拓跋实君”充当凶手;再冒出一个来历不明的“拓跋实”(二人名字几乎相同),充当场目击证人,使拓跋什冀健跟拓跋??之间的父子关系变成祖孙。拓跋皇族对这件事好象对一颗病牙一样的敏感,不但伪造一个拓跋实当拓跋??的父亲,还一口否认拓跋什翼健先生曾被前素帝国俘虏过;过同时隐瞒了拓跋??先生卖父求荣的事实。《宋书?索虏传》也记载:“拓跋什翼健被苻坚击破,掳往长安。”北魏帝国为什么坚不吐实?盖一露口风,数恶并发。崔浩先生相信拓跋焘先生的“务从实录”保证,而竟真的“是什么,就写什么!”高允先生之所以没有事,因为《太祖记》是邓渊先生所写,而拓跋??老爹拓跋什翼健传――出毛病的那篇,是谁写的?高允先生闭口不谈,他晓得问题出在那里,所以他知道他不会死。何况,他因站对了边,此时正在上风。

崔浩先生显然得罪了太子拓跋晃,任何一个太子,都注定的会有一群党徒,以崔浩先生的聪明,他当然了解不能跟正在受宠的太子对抗,但每个人都有盲点,而崔浩先生却有两个,一是他竟然相信专制君主的保证,另是他认为他可以击败拓跋晃的党徒。高允先生已经一语道破他的危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而跟有权势在上位的人对抗。”不仅崔浩先生无法承受,任何人都无法承受。

有一件反常的事是,崔浩先生自被捕到处决,当中经过皇帝拓跋焘的亲自审讯他却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史书形容他“惶惑不能对”,而高允先生却条理分明,这可真是把读史的人全当成傻瓜。一个被告小人物,没有理还要说出一箩筐理,以崔浩先生的能力和口才,又面对五族屠灭的威胁,正是他申诉、辩解,或请求宽恕,或表明严正立场的唯一机会,怎么反无一语?他又不是投有见过拓跋焘,又怎么会怕成那个样子?人在绝望之际,虽然因性格的不同,而反应不一,但不外是破口大骂,或侃侃而谈,或哀求呼冤,或吞声不语,悲愤抗议。而崔浩先生不然,他在被卫士撤尿到他头上、脸上、身上时,却发出“嗷嗷”悲号,原因何在?我们认为,崔浩先生的口腔受到酷刑破坏,已不能言语。在历史上有同类型的例证,可供参考,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清王朝远征军,在新疆生擒叛民集团首领张格尔,道光皇帝?F宁亲自询问他叛变原因,官员们为了恐惧他讲出官逼民反黑幕,于是连下毒药,使他的口舌溃烂。等到晋见时,张裕尔口角吹沫,情状悲苦,对于?F宁先生所提的问题,一字不能回答,遂寸寸磔死。很显然的,崔浩先生一开始便遭到毒手。

家园 我一直对他们祖孙三代的年龄置疑,看来也是柏扬观点一个旁证

不过呢无论《晋书》,《宋书》也未必能客观真实,他们的倾向性很强,对‘外族’的贬低是明显的。《宋书》本纪还说刘裕是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呢,而且对此事叙述很粗,名字描述都也有出入,不可全信。关键是我认为崔浩一生谨慎,太低级的错误不会犯,我比较赞成陈寅恪先生的“杀浩者必为鲜卑部落酋长,可以无疑”之论断

家园 多一代之说理由不太充分

古代十五六岁就算成人了,这样年龄生子是很正常的,象两汉那些小皇帝就有一些是这种情况,可能在建功立业方面看起来是有点小,但以此顺推,增加五六岁也不过一代。至于死得早,拓跋??和拓跋嗣是因为服用寒食散的缘故,拓跋焘则死于内乱。

奇怪,柏杨也不知道怎么把已经死了五年的拓跋实当作目击者。

家园 关于拓跋硅与什翼健的关系李凭的《北魏平城时代》里有详细论证

他的考证,我认为可以参考。书不在手边,只能凭记忆转述一下,因为已经隔了一年,难免有记错的地方。

大致的结论是什翼健的儿媳贺氏在丈夫死后,嫁给什翼健,拓跋硅是什翼健与贺氏的儿子。什翼健的被抓,是贺氏及其部众所为,但用的是拓跋硅的名义,当时拓跋硅还是个小孩。另外,李凭有考证贺氏嫁给什翼健后,生了不止拓跋硅一个儿子,还有至少一个,好象是拓跋烈?(名字忘了)。那本书写得不错,值得一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