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也来说几句—从“浩劫”说起 -- 烤面包的胖大叔
惊喜: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苦难,说到底,也只是苦难。当用苦难记忆唤醒民众,这背后都蕴含着利益冲突,获取利益需要的复杂的政治运作。煽情,沉思,忏悔,批评只是一副副的面具,正确的政治运作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将合适的面具,戴在合适的人群脸上,我们还是应该有作为一只棋子的觉悟。"
Great comment.
I have to say again, right now, wishful thinking in the movie is very harmful to chinese people. It's highly irresponsible to China as a whole.
And also, no one, yes, no one can gurantee that given right condition, tragedy in Nanking won't happen again.
今天就连地板的小角落都没了,怪兄好旺的人气。
昨晚看了怪兄的文字,生出很多感慨,本想理一理思路做个浅薄的回复,今天再读了两遍,
----这句话看得我一叹再叹,心里生出无尽哀伤来。
这句话已经足以解释一切,我那些微薄的想法最后还是化为了一声叹息。
据说足足批评了半个多小时,翻来覆去的说阿伦特的思想是如何如何的“有毒”,不理解为什么这种思想也会传入中国,甚至暗示中国有没有必要把阿伦特的书给禁了,他的原话是,像毛一样的对待阿伦特。
我想,当时与会中国学者的面部表情该是何等的有趣。
说到“犹大人评议会”,其实一直受到犹大右翼的抨击,只是阿伦特的立场及出发点不同罢了。
如果“犹大人评议会”如果出现在中国的抗战语境中,战后想必会被尊为“万家生佛”,然而犹太人自己却不这么看。在犹大人设立的审判纳粹的法庭上,当传唤犹大受害者出庭作证时,证人总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反抗?”
在这样的民族背景中,很难想象以色列会拍出《色·戒》《南京 南京》这样的电影。
我曾看过一篇关于《色·戒》的研究文章,作者采用的是萨义德的理论框架,文章写得很精彩,但读完后,我总觉得理有未尽之处。
我个人觉得,中国出现《色·戒》《南京 南京》这样的电影,可能和中国儒家思想有一定的联系。
说到儒家思想,最根本的还是它的世界观。儒家眼中的世界,在地理意义上其实只包括中国及周边地区,由此出发,自然形成了儒家“天下一家”的世界观,也就是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
在儒家眼中,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是一家人,都是自己人,他们所需要做的事,就是为这一家人安排好位置,也就是“伦常”。你是君,他是臣;甲为父,乙为子;尔称夫,汝称妻。
由此我们自然形成一种“民胞物与”的观念,也就有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就有了“将心比心”,也就有了“设身处地”等说法。
我们杀了人,心里感到愧疚,就去想,别人杀了人,心里一定也很愧疚。
这套理论其实不错,如果大海足够辽阔,高山足够险峻,我们或许现在还能以这套理论为安身立命之所。可惜,现在确实不行了。
我在下边的回贴也说了,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就是说,他们来了。
他们在军事上打败了我们,这无所谓,反正我们也不是第一次输。
但最要命的是,我们无法把他们容纳到我们的世界观中。相反的是,他们的世界观却能很容易的解释我们。
物质和文明的双重失败,这就是中国近现代最大的挫折。
问题在于即使我们明白了我们是我们,他们是他们这个朴素的道理,内心深处还存在一定的抵触,百年沧桑毕竟抵不过千年积淀。
所以有人还会时不时去想,为什么啊?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就不知道忏悔呢?
“物质和文明的双重失败,这就是中国近现代最大的挫折”。近代虽然未曾亡国,却是败得最彻底的一次。
关于《南京!南京!》我困惑了很久,终于吐出一口气。感谢。
就冲这句
花了
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平淡的说出那句话来。他那叫站着说话不腰疼。
他们并不理会中国要求他们“道歉”或者“认错”之类的理性反应,那些知道自己犯过罪的,大部分是从他们自己的血腥丛林法则出发,“将心比心”,认为我们要复仇的。
我们还不具备这个实力,所以一定要注意文化上对他们的软化和麻痹,总有一天要真正报答他们。不过要注意,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不要被麻痹了。
去德国之前,我也以为德国人真的认错了。后来才明白,不过是因应米国人和犹太人的灌输而已。要不为什么到八十年代还烧死土耳其人呢。
直到现在,他们都是个可怕的民族。
呵呵
哪儿有机会说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