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北京的小升初问题今天上了央视 -- 端娘
同事今天迟到了一点,一进门就告诉我,在家看央视一档节目,关于北京小升初的。
上网看了一下央视的视频,赵普主持。整个节目总的来说就是控诉小升初中间的不合理、违背教育科学、破坏教育公平、潜规则、社会腐败、污染孩子纯洁的心灵……
另一位同事,儿子今年升初中,不过已经落停,虽然不太理想,好歹不必参加派位。这位同事曾经告诉我,一定要抓好孩子的学习,一定要学英语学奥数,比如她儿子到五年级才上奥数,考四中,英语84,奥数48,如果奥数好一点就上四中了。告诉她也看看这节目,她说,这都结束了,还说什么说?!
这话倒是提醒了我。因为最近一直关注的事情之一是大众媒体的传播需要、方式和技巧,这节目播出的时间让我觉得又有了一点“过度解读”的必要。
为什么不在一个月前初中招生刚开始的时候播出?那时推优这样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好多名校的招生刚开始,播出这档节目不是更有舆论压力,更能引起关注?当然,善良地想,人家央视那会儿还没注意到这事儿呢。恶意一点,那就是既做了民意代表,又不得罪利益部门:反正今年的已经接近尾声,到明年,谁还记得你这节目说了啥?
北京的中考今天开始,气温37度。那又是另一个战场。
关于教育,就像汉字问题一样,人人都可以有话说。在专家眼里,有些就是外行话。我刚说了人家谈汉字文化的说外行话,自己也来说说教育的外行话了。
央视节目中谈到,效法日、韩,教师实行轮岗制。我就想了,韩国不知道,听说日本公立学校教师是公务员,从制度上收入和义务都可以明确规定,轮岗是工作需要,要做这工作就要认可这一点。咱们的教师呢?好像嚷嚷公务员化也有年头了吧?一个同事还说北京的教师待遇就是比照公务员的。待遇比照公务员,说的不好听点,就是搭车提高收入。但是并不明确教师同样承担公务员的责任义务,就好象公立学校并不受统一管理一样。我的中学老师朋友要骂我了:你没看我们多辛苦呢!我怎么会不知道呢?毕竟我妈妈也做过多年老师。但这并不是把板子打在教师身上就能解决的。再说,教师轮岗,校长轮不轮?校长不轮,光转教师,意义大吗?
入小学也好,小升初也好,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好的老师扎在一个学校,学校当然愿意有更多更好的学生来自己这里,保证优势,然后获得更大支持。差的学校招不来好学生,没办法得到政府支持,成绩不好,好教师留不住,于是更加差。有人说到任何地方都有不公平。比如私校办得好,教师收入高,吸引来好老师,升学率高,好学生也愿意来,学费就更高,穷人还是没办法享受哦!
那么政府究竟要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上来办教育?公立学校是不是教育管理部门的施政场所?是不是通过公立学校的建设尽可能保障绝大多数人的公平?现在搞成了人人自危,觉得自己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升学率的分母,出尽法宝,逃避规则,然后潜规则合理化合法化。这不是教育管理的失职是什么呢?
教育机构若分类管理,教育部门把心思主要放在公立幼儿园、公立中学校、公立大学方面,致力于教育资源的扩大和尽量公平分配,在此前提下,才好讨论具体的措施。社会其他方面的教育资源当然也是多多益善,前阵子看报道陕西神木的医改措施,政府用有限的钱,发动各类医疗资源,纳入统一的医疗体系。做到所谓提纲挈领、纲举目张。若是教育主管部门不能“跳出三界外”,从较为中立的立场观察、管理,我想像不出成功管理的可能。
奥数不是必修课,不想学可以,等升学的时候卡你
我想过几年奥数普及的话,还会出什么新项目呢
小升初只是一例而已
现在靠着孩子吃饭的人太多了,比如这个奥数,政府对于此事是不干预的态度。
教育部门呢?奥数办好了是教育部门的成绩,办不好也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是个人行为。不想学奥数也可以,将来分配个烂学校。
还有择校费也值得说说,北京的中学光考上还不行,择校费标准价1.5万,好学校4万,教育局和学校分这个钱,发票的内容是赞助费。
你不想出钱、不想让孩子太累,进入正常的升学流程机选学校,剩下的这些机选学校就是烂学校,孩子进去就毁了,这就是不学奥数、不学特长的代价。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教师待遇和公务员看齐,受不受监督?
教师的灰色收入不比公务员差!
几年的忙碌为她带来了不小的收益,学校里的工资收入再加上补课收入,让谷娟先于许多同龄人过上了中产阶层的生活。第一套商品房是上班才两年的时间就买到手的,虽然只有80多平米,但谷娟没有靠父母掏一分钱,也没需要按揭贷款就买到了。此后,谷娟当上了高三年级的班主任,这更令她身价大涨,找她课外补习的学生和家长特别多,收入大增。于是,近两年她又先后购置了两套商品房,并且把自己心仪已久的宝来车也开回了家。算下来,短短六年的教师生涯竟然让谷娟身家过百万。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其实在沈阳目前的教师队伍中,像谷娟一样的教师不在少数。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某名校校长介绍,沈阳市名校教师已有六成左右开上了私家车,在教师购车中,宝来、桑塔那、千里马等价格在10多万元的车型居多,少数也有价格在30万左右的车,也就是说,现如今开着私家车上班在教师中已不少见。
以前是好学校都改民办的收钱,报名多的就摇号,今年又改了,不收钱了说公办,按照产权证分学校,给开发商们托市呢
我认为,中学的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生源的好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与校领导及老师的努力更是分不开的。
以人大附中和八十中学为例,人大附中在90年代初期,是比不上四中的,但是在现任校长的带领下,成为了北京的No1;而八十中学是朝阳区老牌的重点,现在已经被陈分远远的超过。
说这些的意思是想说明,即使在初始状态可以把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学校,但过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会出现差距,总不能再重新分吧?那样只能做到低水平上的均衡,而不是公平。
附上参加央视座谈的家长所写的帖子:
我觉得更多的是看学习环境。周围一堆次学生,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出来。
这个是相当明显的补课收入啊。没有妨碍到其它人。
国内的教育,更日本比,那就是地上看天上。别个真的是教育。我们是养钱。
北京的学校,门槛恐怕都不低,为什么还会有不好的老师?这些老师是关系户?
老师辛辛苦苦付出劳动,下班不下课周末没双休,这样得到的收入怎么就成了灰色收入呢?难道不是劳动所得么?
老实说,虽然引文里说得很简单,设身处地想想看,全年无休地从早到晚地坚持做一类工作是多么boring的事情啊。不能只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何况做老师也是很辛苦的事情、更何况又不是是个老师都会有家长出高薪来要求给孩子补课,这和科目、年级、所在学校什么的都有关系。如果是史地生这样需要水磨功夫的冷门科目,小学1-3的基础年级,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校,有帕萨特宝马的老师,也有那么多吗?
有死工资以外的收入就认为那是灰色收入,这好像不太对吧。倒让人觉得楼上引用的那片文章的作者有点儿红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