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北京的小升初问题今天上了央视 -- 端娘
但海淀朝阳东城西城的比较贴近高考,尤其在全国一张卷的时候,模拟卷会透露很多高考的信息。毕竟出题的就是北京的那几个人嘛。
我高三的时候也是做这些模拟卷。
高中三年,每年暑假都要补课一个月,不过只上半天。高三寒假推迟一个礼拜放假,提前一个礼拜上课。
我们学校暑假补课好象不收费的。
不是一会事儿呢。
说白了:黄冈那模拟卷难度太高,很可能超过高考。
海淀的模拟卷难度不高,估计和高考难度差不多。
北京的分数线低,那是因为在京高校的招收北京生源的名额多。其实要真比起来,在京中央院校每年招收北京生源的本例,是要远低于驻沪中央院校招收上海生源的比例的,也远低于其他各省的中央院校招收本省生源的比例。可北京的分数线还是低,架不住在京学校多啊。要想公平,其实也不难。
一 组织全国统一的高考,自愿参加,中央院校一律依照全国统一的高考成绩不分生源地统一录取。
二 各省可以自行出题,举行省级高考,也是自愿参加。
三 地方院校可以自行分配各省招生比例,按省招生,可以使用全国高考成绩也可以使用各省自己出题的省级高考成绩。
四 严格监考,异地监督,明确法律,违法者最高适用刑为死刑,参考各朝代故例。
五 准许并鼓励各高校招收一定比例的本地生源走读生。
我初中时考过一张超难的数学试卷,是从其它学校交换来的,全班及格的只有个位数。气的我们数学老师一边改卷子,一边大骂。最后成绩不算,学校重新自己出张卷子让我们考。
像这种卷子实在是很没意思,根本背离考试的目的。
不让我们以为一切尽在掌握
怎么会去问他小课上得好不好?学校班级毕竟人多样本大。学校带得好,小课不可能带不好。仅仅小课带得好,倒有可能是漏题党;平日里小考成绩上升,可是碰到省市级统考,立刻原型毕露。一个普通学校的主三门教师和一个重点学校的主三门教师,你觉得谁带得到的学生会多?
班级平均分高,自然能进重点的人就多。从平均分统计的方法来说,少数几个尖子生对成绩的拉动作用,远远比不上广大上、中流学生整体提高来得多。总平均分高了,说明所有人的水平都提高了,而不是仅仅几个尖子生;只要学校本身不是差到天怒人怨,进重点的人,也就必然增多。就算学校本身底子太差,整体水平提高对尖子生之外的学生意义也会非常重大:原来只能技校中专高职的,够分数线进高中了;只能进比较差的技校高职中专的,可以进稍微好一点儿的了。对一个老师来说,人们很难记住他带出了几个尖子生,但人们会记住他带出来的班级或科目成绩比其他同校老师好,班风比其他班级强,这是最大的成就,也是,如果某些人一定坚持说老师就是用补习班来敛财的话,最好的广告。
硬性均贫富,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所有的教育资源在各个学校间一律平分,也别整什么私立学校,什么实验班的。
如果有好坏学校之分,那必然有稀缺教育资源的出现,到时候大家一起抢,那么多孩子,让谁上算公平,让谁上算不公平呢?
肯定要分个高下,然后说白了,就是靠钱和权呗。如果是按划片,那有钱就去买高价学区房好了,要么就直接搞赞助费,还省得麻烦了。
升高中和高考相对还好呢,大不了就一战定生死,弊端再多,那也算是相对公平。
可是这小学升初中和幼儿园怎么办?那么小的孩子懂什么考试啊?
这东西根本不是制度能解决的,稀缺性必然带来竞争性,什么制度都不好使。
但是那几年考试的应该都清楚跟黄冈比海淀是多么的容易.
我们那会儿到后来北京的模拟题都没人愿做了,相对别家特别是黄冈这种地方的题,很缺乏挑战性,无趣...
第一条,私心里我希望媒体继续刨,越热闹越好。呵呵!
关于资格认定,只要存在这种认定,就存在对某些人的不公平。跟您比起来,我可能只倾向于考试制度——没钱啊!
实际上,用金钱来区分,我们现在这种倾向只多不少,并且游戏规则不明确(交给学校的钱干吗用了?学校收得理直气壮吗?),还缺乏基本的公平保障。一方面是财政支持的力度问题,一方面是主管部门的工作思路问题,归根到底是怎么看待教育的问题。
我觉得,在这个事情上,也在很多事情上,不是要纠结于怎么样实现无差别的公平,而是有问题出现,来讨论怎么解决问题。如果楼上haha兄的消息准确——我相信并非空穴来风——那就是现在执掌权柄者的普遍想法:添乱,你们懂什么……
还得负责批改和答疑。
下午放学前要跑步,男生3000米,女生1500。
放学了跑到教师宿舍下围棋,打桥牌。
估计现在没有这样的事情了。
记得当年俺们老师跟俺们说,高考150分的卷子,有120分是初中级的,只要把课本那些东西掌握透了没问题,只有30分是拔高的。
北京上海这些地方,我们考那会儿,你要每门课都能考120,基本上除了清华北大最热门的一些系没戏,但清华北大的分数线也够了,可以去差一点冷一点的专业,其他院校的好专业什么差不多都能进去了。
但湖北那种地方,必须要去拼那30分啊,所以估计就把题的难度搞得很高。
考都考不上,还谈什么择校费
全班免费学习那不叫补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