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对八十年代那位胡总书记的评价的评论 -- 黑岛人
俺觉得胡耀邦做组织部长还是挺合适的,做总书记做舵手接班人就是悲剧了。
中宣部就算了吧。。。不用这么寒蝉人嘛。。。
左倾幼稚的组织部长, 培养的都是左倾幼稚的干部, 国家非乱不可.
俺一直有个想法: 左派掌管舆论民情, 右派掌管经济运作, 殊几可以比较好的互相制衡.这条船不至于偏差太大.
俺"派"胡当ZXB部长, 没有寒伧人的意思.
如果俺不在, 大作岂非别人看不见?
赞极
“两个离不开”是新疆老军人冒着得罪总书记的风险越级呈报邓的。
1980年8月2日发生了震动全疆的高旭事件。处理高旭事件中,南疆军区副政委阿不都瓦依提·乌拉太也夫顶着“与胡耀邦制定的民族新政策唱反调”的压力,通过新华社记者(内参)向中共中央递交了他对边疆民族问题长期思考总结的《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解决民族纠纷问题的八点建议》,提出“在新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这个观点得到邓小平的肯定,这就是从此中国民族工作“两个离不开”方针的来源。
比如这一段:
到了这个时候,胡耀邦感觉到在民族问题上出了毛病,要收拾这个局面,于是提出“两个离不开”。在酝酿过程中,我听说(没看到文字),原来的纪要上他讲过在新疆问题上,党中央只要三个权:国防权、外交权、内政否决权。即除了国防、外交归中央管外,新疆自治区范围里的内政都由你们决定。决定了以后,中央只有这一点权,即看到有哪些不妥当,可行使否决权,其他事情都由你们决定。我就问胡,在民族地区怎么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呢?除了三个权,其他都由民族自治区自己管,这怎么行呢?他和我说,这不是他说的,这话是万里说的。
“稳定压倒一切”的战略也负有相当的责任,在这个原则上,官僚可以无原则,和稀泥,不求有功,但求诿过。然后和“两少一宽”这一核武器双剑合璧,那后遗症显露无疑。
不过,稳定压倒一切战略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所以重点批判对象还是两少一宽。
木有真正搞懂什么是稳定,怎么稳定么。。。
83年还严打呢,两少一宽是针对那阵风的吧?咋没看严打实施几十年呢?
虽然学校老师反复教育,但还是有同学唱“大刀向着。。。”
俺不太同意,胡公除了海外那批人把他当幌子,国内似乎并无把他当作所谓最杰出领导人。
在西西河青史栏目讲胡公的帖子也有好几个,胡公比起赵某来说,犯的错误其实小的多,贻害今天最大的是民族政策,但是3、4代跟着他的民族政策不应怪到他头上。
而其他错误,我觉得究其跟底,还是“望之不似人君”这条,所以他该下台。论做错事,当年没做错事的没可能,胡的危害没“乱邦”一词那么离谱。(比如常见攻击他的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右派全平反了,三千日本青年访华,晋惠帝类似的行径,究其跟底,在国家这个级别上说,危害并不大)
青史对胡的分析俺觉得还是很到位的,胡讲党性讲原则,党做出决定,他老老实实领盒饭下台鞠躬,没让党难做。最后悼词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也算有个好交代。
死于脑溢血~
关键在于,我们追求的是长久的稳定,还是短暂的稳定?追求实际的稳定,还是表面的稳定?是百姓内心的稳定,还是大街上的稳定?从这次事件来看,似乎,从中央到地方,对后者的看重要超过前者。
要官员有一个正确的处理方法,那就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制度。如果飞行员大队片面追求“飞行数千小时无坠机”,那训练难度就永远上不去。一个地区如果出了什么乱子,那当地官员是肯定要被问责的。但如果出了但影响很小呢?或者没有出现激荡的浪花但暗流涌动呢?那自然不会有人来管了。
这样看来,和稀泥,无原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好一点的采取“治表法”,差一点的采取“锯箭法”。我在这三五年给稳住了就行,管他接任者如何呢。到时候发作了,正表明我有实力——看,一换人就撑不住了吧!大家都等着,撑着,把表面功夫做的漂漂亮亮的,争取撑到我升官,把“花”传到下一个人的时候鼓声还没有停,就是胜利。没撑到那一天,时也,命也。
官员对各种事故的掩盖,各种争端的“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正常上访远比不上闹市跳楼,都是这种追求“稳定”的结果。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你把这个问题说得很透彻,这就是“稳定压倒一切”这个政策所造成的后果。“锯箭法”+“我走后哪怕洪水滔天”的心理都助长了这种和稀泥式的短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