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用经济学方法比较民主和专制的优劣 -- 机会主义者

共:💬38 🌺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用经济学方法比较民主和专制的优劣

在各大论坛上,有一个永恒的焦点,就是民主和专制的比较,民主派和保皇派各执一词,板砖横飞,场景往往颇为壮观。我个人认为,单纯就民主和专制来比较,无法说清楚孰优孰劣。就象硬币的两面,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选择的结果并不能反过来说明当初选择的正确与否。专制的制度下,出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也出现过秦朝的暴政,隋炀帝的荒淫。民主的制度下,也出现过魏玛议会全票通过希特勒就任国家元首的怪事。在历史上,民主制度专制制度交替出现,很难说到底趋势如何。君不见,罗马就是由民主走向专制的。

用经济学的观点来比较一下民主和专制这两种制度究竟孰优孰劣,结果会这么样呢?让我来试试看。撇开其他所有的要素,单就成本和收益来分析这两种制度,首先来看民主制度:民主最大的好处据说是能保证社会上所有人都有表达意愿的权利,比如说,A想要喝葡萄酒,B想喝啤酒,现在酒吧说我只能提供一种酒,你们两个商量去吧,有个结果再来。于是两个人开始交涉,双方都列举自己的观点论据,一时间吐沫横飞,时而威逼时而利诱,甚至有可能大打出手,同时其他人也来唱和,双方你来我往,饿了得吃饭,渴了得喝水,万一打伤了还得送医院花治疗费,这些都是成本阿,就连耗去的时间也是成本。末了如果双方达成协议了,不管喝那一种酒,都能算做收益,尽管和成本比起来,可能收益相对小的多了,万一双方还达不成协议了,那就歇菜了,收益为零,全白费功夫了。这还只是两个人之间的博弈,如果放到一个国家来看,一个议题的最终拍板,有的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耗去无数纳税人的金钱。就拿英国的猎狐法案来说,连年动议,每年都形不成决议,这样是不是很浪费呢?确实,但有一个好处是长时间的争论,可以最大限度的了解议题的各方面情况,也就是能做到信息全面,这对于成本分析是很重要的,分析的越细,各种显性和隐性成本估算的越准确,风险就越小,成功的概率就比较高了,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民主造成的资源浪费还是可以谅解的。但民主也有失效的时候,民主对个人权益的保护,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优先的地步,思考问题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博弈结果往往是最坏的(这可以从著名的囚徒定率得出,有兴趣的可以找一下相关的资料),因为个人的了解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从自己出发往往会作出错误的判断,满以为能涨一倍的股票,转眼就被摘牌了,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才会出现魏玛议会集体通过希特勒就任国家元首的怪事,可惜当时没有人能预见希特勒的罪恶,原因无他,信息不充分也。

再来看专制制度,有人把专制制度贬的一文不值,可奇怪的是历史上称颂的人物很多都是独裁者,文景之治,贞观之治,说起来都很自豪。其实专制制度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集中资源,减少成本,增加收益。本来一件事大家七嘴八舌定不下来,有个人大喊一声:“就这么办。”于是意见统一了(有意见的也被压制了),本来沟通协调需要花费的资源省下了,但有一个问题,那个人的意见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么,不可能,有些人能满足部分,有些人甚至很不满意,但不要紧,专制要达到的是社会总体效益的最大化,所以有些个体是不能满足的(这个也不细讲了,扯开来又一大堆)。这样说来,专制不是好过民主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如此,但是别忘了,个人无论多有才华,其心智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达到万事通的地步,由此专制者(可以简化为独裁者)的决定是有很大风险性的,很多风险成本不能及时了解,所以虽然收益可能很高,但也有可能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这就有点象集资炒期权,有可能赚很多,也有可能亏得精光。更何况有些人心术不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百姓的死活,这样的人就是历史上的暴君了。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有从民主制转到专制的情况发生呢?古罗马和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都出现这样的特殊情况,而且民众还很拥护。其实很简单,每个人独立的选择,都必须承担选择的代价,也就是必须负担必要的成本,选择专制也就是放弃独立选择的权利,可以不负担任何成本,至于收益就要看独裁者的意愿了,如果独裁者英名仁慈,那大部分人可以分得一杯羹,虽然少点,但确是白得的,即使有些人不满意也不会有什么麻烦;如果独裁者只顾自己的利益,让大部分人的收益都是负值,对不起了,大家要找个人承担责任,只有独裁者有这个荣幸了,于是造反,起义,政变,换个人重新开始新一轮冒险。民主比专制政权稳定,原因也多半在此,民主制度中每个人都做出自己的选择,所以有问题大家一起负责,怪不到单独的个人头上啊。

好了,现在归纳一下,可以排出一个座次了

最好的制度应该是“超人”领导的专制制度。这样的制度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要求独裁者全知全能,能了解掌握所有信息,从不失手,反正百姓也没有付出,永远吃现成的多好啊,人都是有惰性的,可惜这样的超人不存在,无奈只能创造出上帝佛祖安拉,来满足意淫的懒惰念头。

其次应该是明君领导的专制制度。退而求其次,只能找个稍微聪明点的,给大家一口饭吃,有点小错误可以原谅。这样的情况往往发生在资源比较紧缺的时候,经不起浪费,只能委屈部分人省着点了。但是明君毕竟是凡人,也会生老病死,总不能保证选上的都是明君吧,况且现在的明君年纪大了也会犯胡涂,保不准有点私心什么的,风险太大了。(大家自己找例子罢,容易啊)而且由于选择的刚性或者叫路径依赖,不能指望出现问题就换个制度重新来过。这个选择可以说是副作用比较大的特效药。

再次就是民主制度了。没说的,安稳,塌实,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也能平平安安不亏本。只要不出大问题,这个选择应该是比较平淡的,不错。

最差的就是暴君的独裁统治了,原因就不说了。

理想中的排列是这样滴,但现实中我还是要把二和三调个个,实在不能把命运寄托在别人的身上,风险太大咱玩不来,还是安安稳稳过日子罢。

P.S.这个本来是我以前写的一篇论文,现在把大意概括一下做个总结。原文有些图表公式什么的都去掉,换个普通点的面目见人。可惜实在没法写的吸引人(呵呵,不是这块料),大家包涵。没什么新观点,都是制度经济学上的东东,就当块砖,扔上来和感兴趣的朋友聊聊这个话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支持大部份论证过程,不支持结论。

除非有良好的监察体制和“明君”产生体制,专制实在是比不上民主。文景,贞观都是因为当时的君王比较民主,才有的呀。还有,专制造成的决策错误造成的损失,好象没有充份考虑呀。

胡说的,大家笑笑就算了。

家园 呵呵,那就是风险成本阿

专制就象高风险高收益,而民主是低风险低收益,只有偏好上的不同,没有本质的优劣之分。

这个本来就是空对空的东西,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是换种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罢了。

家园 有意思,很好,从社会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制度上的优越性

好像还有一种情况没提到,而且可能是最好的。尤其从成本的角度考虑

这种情况就是:一个“超人”但是专制制度和民主制度的结合。举例说明就是唐朝唐太宗的时候。李世民本人应该不笨,而且能够任用贤才。他的决策系统是两者的结合:自己是专制的一方面,一堆宰相则是民主的方面。就成本而言,则是小范围的民主,小范围的专制,和民众基本无关,但是又少不了对民意的了解,尤其是那些宰相们。

这样的制度下,决策下的来(专制),决策有足够的信息支持(民主,宰相的功劳),民众则不受干扰(想干嘛还是干嘛)。整个的社会成本比较少。

这个制度唯一的缺点就是专制的权利太大。优点则是,民主没有硬性化:想讨论、参与国事的人参与,不想的人,则可以自由干自己的事情,用不着全民投票。(全民投票我认为是个大浪费。人家不关心,无所谓,你何必一定要人家表态?不爽。)

君与宰相在唐朝的关系可以和现在美国的总统与议会的关系相比较。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在于前者,宰相们由君来指定,后者中议员不由总统指定。前者的缺点是个人因素的风险太大,后者则容易出现合作上的问题。

怎么来达到专制和民主的最好结合?也许永远不会有最优组合了。

家园 回应铁手的帖子,就民主和专制再作一些补充

前面列出的几种制度构建是抽象概括出的特例,属于极端的情况,在现实中其实是不存在的。极端的专制就是一言堂,有且只有一个人可以发言和做决定,其他人只有服从,连争辩的权利都没有;极端的民主就是所有的事情,哪怕是安个路灯,修个厕所,都要全民投票才能决定(好像台湾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人们常说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意思就是在可控的范围内,收益和成本可以相互置换,风险大的收益一般都很高,比如贩毒;而风险小的收益通常也微不足道,甚至是负收益的,比如银行存款,在有的国家存款利率和利息税相折就是负数。把这个概念植入制度比较的范畴,可以把绝对专制看作成本最低,风险最高,收益最大的一端,而绝对民主就是成本最高,风险最小,收益也最小的另一端。

既然假定人是理性的,那么这两种情况就都不可能真正实现,绝对的专制下,除了一个人外,其他人都只是听话的机器,就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怨无悔任劳任怨,这个就和假定中的人是理性的相矛盾了;绝对的民主下,你能相信做什么事都得全民表决通过才行么?修个厕所都要表决的话,那社会总成本有多大?连美国都玩不起,更何况其他国家和地区了。

所以通常情况下,制度的选择都是在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滑动,正如铁手说的那样,或许现实中最好的制度是“明君+小范围的民主”,但这不能列作单独的一种制度,而只能视为一种制度组合,类似于投资组合的范畴,比如说一个人有100块钱,可以选买股票或存银行,单买股票风险太大,单存银行又赚不了钱,所以选择部分存银行部分买股票,既满足了投机的欲望又兼顾了求稳的心理。这又带来一个问题,如何确定两者之间的比例呢?根据前面的假设,在两个极点之间的任何一点都是一种组合的方式,民主和专制在这个区域里是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越靠近极端专制的一头(不妨定为A点),专制的成分越多而民主的成分越少;相反越靠近民主的一头(定为B点),民主多而专制少也。如果能定量分析,假设民主和专制的总和是100,边际替代率为1,即增加一份民主就要减少一份专制,那么专制和民主都是50的情况下是最优状态。但实际上民主和专制的替代率是不等于1的(不证明了,很烦琐,而且都是假设,意义不大),所以有可能出现“民主25+专制75”和“民主75+专制25”的效果相同的局面。就是说贞观之治和现在的美国民主体制的效果是一样的,呵呵,很讽刺吧。

再进一步推论,可以得出这种组合的变化趋势是由专制的一极向民主的一极逐渐过渡的。既然前面说“民主25+专制75”和“民主75+专制25”的效果相同,那不是没有变动的动力么?不然,前面的分析忽略了人的因素,前面一篇最初讲到任何东西对个人来说都是有效用的,比如一杯水,就有喝的效用。但是同样一杯水,对于不同环境下的两个人的效用是不一样的,在一个居于水乡之泽的人眼里,一杯水的效用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一个困在沙漠里的人而言,一杯水显然比金子还贵重,但是给他喝第二杯的时候,效用就打点折扣了,喝到第50杯的时候,效用大概就和水乡的人差不多了,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原则。回到民主和专制的问题,虽然两种组合的收益一样,但人的欲望是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就象赚钱一样,平时工作一小时100块,加班一小时150块,这时有很多人选择加班;但是如果平时一小时500块加班550块,大多数人就不会想要多赚这50块,而想把时间花在旅游消遣或其他方面,此时休闲的效用要大于50块钱的效用了。同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对于民主的愿望会越来越强烈,推动组合向着更能体现个人价值的民主的方向滑动。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凡是贫穷的国家,选择专制成分较多的较选择民主成分较多的而言,发展的速度相对更快一些。这个也很好解释,假如两组人各有10名成员,每个人有10块钱,两组人都去赌博。A组将所有钱交给一个人去赌,B组人分散开各自去赌,相同时间后回来碰头。A组虽然风险大一些,但一把赢了就等于全体成员都赢,B组相对而言就困难的多了。回到正题,贫穷国家建国后,资源相对缺乏,玩不了民主的奢侈游戏,只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办点事情,苏联的经验就是最好的例子了。但是制度的选择是有刚性的,不是说换就换的。在专制的体制下,极少部分人掌握绝大部分的资源和信息,做出的决议也是最能实现他们自己的利益的。但民主的过程就是要将这些人的部分利益转移到大多数人的头上,由于收入的刚性,必然遭到这些人的强烈反对,甚至引起激烈的斗争,一部分社会资源就成了这种斗争的成本,整个社会的成本增加,会使社会的总收益减少,直到斗争结束,民主和专制的组合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达到平衡为止。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民主的代价。

一家之言,欢迎各位斧正。

杨不过,这个结论还能接受吧?

家园 精彩。贞观之治和现在的美国民主体制效果一样,也不算讽刺

两者对老百姓来说,实际上是一样。不一样的只是上面的结构。

风险也谈了,收益也谈了。能不能谈谈风险收益应该怎么计算。也就是,怎么样来衡量风险和收益?

家园 补充一点

实际上,人们在选择社会制度的时候并不同时选择领导人。选择专制意味着同时选择“超人领导”和“暴君统治”。 英明的领导人和暴君的出现机率是随机的,或者有某种相关性。如果因某种机制,暴君的出现机率更大一些(事实往往如此,比如说暴君总选择暴君作继承人,但明主也有可能选择暴君),那么专制制度从长期来看,不如民主制度。至少,在不同历史阶段,二者不可一概而论。

家园 exactly.
家园 阿根廷,民主是副毒药

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时候,民主是润滑剂。

社会经济遇到危机或长期停滞不前的时候,民主是毒药,因为没有人愿意作出牺牲,此时全社会讨价还价的成本奇高,不如强人裁决来的爽快。

家园 漫谈制度经济学

有些想法,随手写写,博大家一乐。

制度经济学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公平有效的制度。所谓公平,就是以我的理解,能够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于是问题就来了。

第一,什么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多数人当然可以按人口比例,但所谓“民主制度”通常也不完全遵循此原则。例如美国上届总统选举,明明投票给戈尔的人多,但按规则布什上了台。而“利益”二字就更麻烦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现在看是一件丰功伟绩,但当时的老百姓,哼哼,恐怕骂娘的多吧。所以,精英政治的鼓吹者总是强调老百姓多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这也有一定道理,但谁能代表,或表达出多数民众的长远利益呢?精英们吗?也未必。

第二,公平和有效的取舍。公平和效率正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个倒已经有经济学模型论述过了。机会主义者的大作也充分论述了这一点。专制有时更有效,而民主制度在公平方面做的更好一些。那么在现今社会应该如何选取二者的关系呢?

第三,制度的实施。制度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一个理论上好的制度实现起来并不一定好。排队传话的游戏,小的时候都玩过。简简单单一句话,传十个人意思往往就全拧了,那么任何一个制度的实施要经历多少人,真正能够落实原意的又有几个呢?大学里有一门课,很有意思。老师让每个人用软件设计一个虚拟生物,可以扑食,逃跑,繁殖等等,然后把着几十个生物同时放入一个环境中。最后存活下来的往往是一些虽有缺陷但简单实用的生物,那些设计复杂精致的往往很快就被淘汰了。其实政策制度也往往如此。

提了一大堆问题,我也没有答案,只是想说明一个好的制度的建立真是很难的一件事,我们对现行制度政策的批判讨论也应该更审慎深入一些。可惜的是,现在的经济学由于在处理模糊和不确定性方面还存在着严重不足,还很难真正运用到实际中去。如果有一天,人类社会真正能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指导其本身的发展,那该是多么美好!不过也许这也近似乌托邦的理想罢了。

家园 三权分立制度真的不错

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不能长久的问题是世袭制,也就是选拔领导人的制度非常不合理,几乎最终一定会导致一个无能之君的出现;由民主过程产生一个比较有权力的领导人的制度应当是比较合理的。

此领导人一方面应当有比较大的行政权利以便于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应当受到民主监督,以免走偏。

我以为看三权分立制度相对来说比较合理,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有一些问题(例如全民选举实在有些可笑,人民代表制度或许相对更好一点,当然必须得是真正的“人民代表”)。

家园 写的很深刻
家园 好文。关于公平和有效,

俺以为是矛盾又统一。公平能让系统内各参与者能说上话,这样从长时间看来,能找到让整个系统良好运作的概率比较高。美国立国两百年至今未露败相,虽然一路危机重重,看来其机制是有道理的。俺对历史不熟悉,中国最好的朝代到了两百年的时候怎么样了呢?虽然这里面有生产力水平等不可比性,希望有个思路而已。呵呵。

家园 不错,制度经济学其实只是个构想

其实制度的确立。是政治,经济,社会伦理,宗教思想等诸多因素纠合,广泛博弈产生的结果。由于大多数群众都是假定为自私的,总是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就注定一个制度的确立,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也就是必须满足大多数短视的人的要求,必须满足大多数人的短期利益(当俄国革命时,当时苏维埃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打退敌人的进攻,恢复生产,满足人民要求面包的愿望)。所以往往确立下来的制度不是最能反映成本收益最优化的制度,而是在其周围不断摇摆震荡的较次的产物。就算能按照少数精英的设想确立一个较优化的制度,但只要这些精英符合经济人的假设,往往都会或多或少的在制度中掺入反映个人愿望的因子,所以也不是一个最优的制度。

但是民主的制度较专制的制度往往较为稳定,这是什么原因呢?按照马克思韦伯的观点,制度确立是要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感,这是以形成个人价值氛围的“信仰体系”为基础的。作为个人,他必须深刻认同信仰体系,既能取得行动的一致性,连续性而又不会导致内心的紧张,并最终获得自愿的服从。韦伯把个人自愿服从的体系视为合理性或合法性体系,从此他对一个体系的判断就排除了价值判断。也就是真,合理性并不表现在事实的好坏之分,而是存在于看它是否被人们在信仰上认可,或者说,个人对一种秩序保持了它是一种合法秩序的信念,这就是这个秩序的“正当性”(validity)或它之所以存在的合理性。在正当性信念的支持之下,任何?碜匀ㄍ?的命令都会得到个人的遵从,而不论这些命令是否来自统治者个人,或通过契俭、协议产生的抽象法律条文、规章等命令形式。

从这个观点来看,民主相较专制而言更易获得普通民众的认同感,从而维持民众对于制度的宗教般的信仰。专制在某些最初可以通过暴力或许诺获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仰,但专制制度的政策很难维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无法获得民众的持续的认同,必须通过其他的方式,如民族主义或宗教来维系制度的合理性,但是这些方式都属于短期行为,在长期都有可能失效,因此专制的制度都是不太容易稳定的。

有空我会写一篇关于制度如何定价的东西,或许可以解释制度确立过程的模式。

家园 一个小问题

从认同感和信仰方面解释民主制度的稳定性,非常有意思。这似乎是行为经济学的范畴。我对此一窍不通,希望机会兄多多指教。有一个小问题,也许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民主比专制制度稳定的论点是在近几百年才盛行起来的。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民主制度最终转向专制的例子。这当然并不意味着原来的论证错误,但我觉得如果对某些假设做一些调整,使之同样能解释一些相反的例子,模型会更robust一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